【试卷3份合集】上海市徐汇区2019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理化知识应用广泛,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利用紫外线辅助鉴别纸钞的真伪 B.用热塑性塑料制造炒菜锅的手柄 C.用细铜丝代替熔断的电路保险丝 D.用亚硝酸盐代替食盐进行烹饪 【答案】A 【解析】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利用紫外线的这个特点可鉴别纸钞的真伪,故A正确; B、用热固性塑料制造炒菜锅的手柄,不是用热塑性塑料,故B错误; C、细铜丝的熔点较高,不可用细铜丝代替熔断的电路保险丝,故C错误; D、亚硝酸盐有毒,不可用亚硝酸盐代替食盐进行烹饪,故D错误。故选A 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取固体粉末 D检查气密性
【答案】B 【解析】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
C、取固体粉末时,将试管平拿,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到试管底部,慢慢竖起,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检查气密性时,用双手捂住试管,将导管伸入水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3.下列有关生活、环境、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BpH<5. 6的雨水称为酸雨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
D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答案】A
【解析】A、石油、煤炭燃烧会污染环境,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合理使用,故A错误; B、正常雨水的pH5.6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D 正确。故选A 4.下图是某同学给化学药品贴的标签,其中不正确的是 A【答案】D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所以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正确;
B.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故正确;
C.由氧化物的命名方法以及化学式的写法可知,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故正确; D.硫酸铁中,铁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所以硫酸铁的化学式为Fe2SO43,故错误。 故选:D 【点睛】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5.如图表示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C D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 【答案】C 【解析】A、反应中单质只有氮气,其化学式为N2,故A正确;
B、反应前的CONO都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而反应后生成的N2CO2为空气中含有的无害气体;故B正确;
C、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置换反应的特点,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正确;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利用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6.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cba Bbac Cacb Dbca 【答案】B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能将氢元素从稀硫酸或盐酸中置换出来;除钾、钙、钠外,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由于三种金属只有金属b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金属b的化学性质最活泼;把a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说明a的金属活动性比c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bac,故选B 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过滤 D给固体加热
【答案】C 【解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选项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选项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选项正确;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选项错误。故C 【点睛】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相对应的关系中,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A B C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
溶液变红色 无明显现象 木条熄灭
碳酸钠是碱
氢氧化钠与盐酸不反应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 AA 向稀硫酸中滴入氯化钡溶液
BB 有白色沉淀生成 CC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
DD 【答案】D 【解析】A、碳酸钠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碳酸钠溶于水之后显碱性,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错误;B、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是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实现现象,错误;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也可以,错误;D、硫酸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正确。故选D 9.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B 【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
C、救火时,打开所有门窗,会增加空气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会使火燃烧的更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对空气中的烟雾起到过滤作用,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因为烟雾等有毒气体会漂浮在较高的位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0.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HClNa2SO4KCl CNaClBaCO3KNO3 【答案】A 【解析】K2SO4B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错误;BaCO3难溶于水,BaCO3加入水时以沉淀形式存在,C错误;CuSO4KOH反应生成蓝色的絮状沉淀,D错误;A选项中各物质均为无色溶液,且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所以答案选A
11.下列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不锈钢是永不生锈的铁合金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 D.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 【答案】A 【解析】A、达到了不锈钢生锈的条件,会生锈,错误;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和氧气并存容易生锈,正确;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正确; D、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正确; 故选:A
12.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 D.已知:3MgN2【答案】D 【解析】A、燃烧若利用不当会造成火灾,不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故错误;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还有其它的方式,如太阳能、核能、其它的化学反应等,故错误;
C、只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才能能燃烧,故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故错误; D3MgN2二、填空题
13 上善若水,水利善万物而不争。水和水溶液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 1)生活中可用 _______ 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2)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如图电解水实验中能得到Mg3N2,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正确。故选D
Mg3N2,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BK2SO4HClBa(OH2 DCuSO4KOHNaCl
可燃烧的气体的试管是___________(填“a” “b”

3)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42019 3 月,我国朴玲玉研究员和天津大 学马智教授团队成功利用可见光和锐钛矿氧化钛催化剂TiO2/Pt)将水分解,原理 如下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____________,此反应在实践中的优点之一是_____。该反应与电解水比较,说明化学反应的条件的不 同可能会影响_________

【答案】肥皂水 2H2O通电2H2+O2 a D 2H2OTiO2/Pt可见光H2O2+H2
能产生清洁燃料氢气,不耗电,比较节能、安全、环保(合理即可) 生成物的种类

【解析】1)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气具有可燃性,故能得到可燃烧气体的试管是a 3A、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不是无色溶液,不符合题意; B、汽油不溶于水,它会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面粉不溶于水,会以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白糖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无色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4)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TiO2/Pt可见光H2O2+H2
此反应在实践中的优点是:能产生清洁燃料氢气,不耗电,比较节能、安全、环保

电解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水在可见光和锐钛矿氧化钛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过氧化氢,说明反应条件不同,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 14.现有CO2N2O2三种无色气体,进行鉴别。
1)可用澄清石灰水先鉴别出其中一种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成为______ 2)剩余两种气体可用________区分。 3)三种气体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CO2+Ca(OH2=H2O+CaCO3 带火星的木条 三种气体的构成分子不同 【解析】1)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与氧气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所以可以先鉴别出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H2O+CaCO3 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氮气不具有助燃性,不会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用带火星的木条即可验证两种气体;
3)物质化学性质是由构成的分子决定,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三种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不同。
1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小苏打 B.碳酸钙 C.活性炭 D.聚氯乙烯 E. 食盐 可用于净化自来水的是_________ 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_
常用作发酵粉的是___________, 可作融雪剂的是_____________.节假日里,某班同学去郊外进行野炊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他们所带的下列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纯净水瓶子 B 棉布围裙 C 铸铁锅 D 塑料凳子 学生野炊的食谱如下:
主食:米饭; 配菜: 红烧肉、鲫鱼汤、烤鸡翅。 从膳食平衡角度来看,你认为应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__
同学们烧烤时所用的煤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同学们的电动车使用的是铅蓄电池。电池中使用的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若用50g98%的浓硫酸来配制该稀硫酸,则需加水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ml
【答案】C B A E AD 维生素 不可再生 195

【解析】1)①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除去异味,可用于净化自来水;② 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③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常用作发酵粉;④ 食盐可作融雪剂。
A 纯净水瓶子是一种塑料制品,B 2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此选项符合题意;布围裙是用棉花织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铸铁锅属于金属材料,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塑料凳子是一种塑料制品,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D

米饭中富含糖类;红烧肉富含蛋白质、油脂;鲫鱼汤富含蛋白质;烤鸡翅富含蛋白质,此外还含有水、
无机盐,故应补充的营养素是维生素。③ 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④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相等,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50g×98%=50g+x)×20%,解得x=195g,由于水的密度为1g/ml,故需加水195ml
16.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的漂洗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便可得到氢氧化钾。请按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分解反应:_____化合反应:_____,复分解反应:____ 【答案】1CaCO3CaO + CO2
2CaO + H2O = Ca(OH2
3K2CO3+ Ca(OH2 CaCO3↓+ 2KOH
【解析】试题分析:按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述上述反应为:1)分解反应CaCO3化合反应CaO + H2O = Ca(OH23)复分解反应K2CO3+ Ca(OH2 CaCO3↓+ 2KOH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实验题
17.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CaO + CO22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实验室选择A 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请简述具体的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ZnH2SO4=ZnSO4H2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将氧气从a导管通入,空气b导管排出

【解析】1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的气体为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其中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是氢气,实验室制取氢气是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得,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与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由装置图可知,试管口向下倾斜,反应物是固体,有酒精灯,需要加热,因此可知实验室选择A置的依据是: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3)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因此采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应从长导管通进气体,短导管通出气体,所以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将氧气从a导管通入,空气从b导管排出。 18.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_____(填一种) 240℃时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_____(只列出表达式) 39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图中n的数值为_____

4)下图为某同学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字母)

【答案】溶剂的种类(质量)

63.9g×100% 93.5 BEADC

63.9g+100g【解析】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温度、溶剂的种类(质量)等; 2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
63.9g×100%
63.9g+100g380降温到60析出硝酸钾质量69g-10g=59g所以溶液中的溶剂质量为100g90降到80时,应该析出33g,实际析出10g,变为80KNO3的饱和溶液(此温度下硝酸钾溶解度为169g,所以90时的KNO3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为169g+10g= 179g。降温至50,变为此时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为85.5g,故图中n的数值为179g-85.5g=93.5g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硝酸钾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BEADC 【点睛】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四、计算题
19.有一种自生氧防毒面具,其使用的生氧剂的主要成分是KO2。某研究小组取100 g生氧剂放入装置A中,加入足量水使之充分反应(4KO2+2H2O=4KOH+3O2,测定反应前后装置A的总质量。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定结果如下:

测定序号

反应前装置A总质量(g

反应后装置A总质量(g

1 400.1 376.1
2 400.2 376.1
3 399.7 375.8
平均值 400.0 376.0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计算:(假设杂质不含钾元素且不与水反应)

1100 g 生氧剂与水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 2)生氧剂中含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24g 【解析】试题分析:解:1)由题意可得,100g生氧剂与水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400g-376g=24g 2)设生氧剂中KO2的质量为x. 4KO2+2H2O=4KOH+3O2 284 96 x
24g

x=71g
生氧剂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39% 答:1100g生氧剂与水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24g 2)该生氧剂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9%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根据题意得出100g生氧剂与水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24g,是解题的突破口,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解题步骤。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种变化是 A.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烧碱质量增加 D.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答案】B 【解析】A. 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是因为铁、氧气、水三种物质作用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是因为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使溶液质量增加,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烧碱质量增加,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是化学变化;
D. 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是生石灰(氧化钙)和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学变化。 故选B
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答案】B 【解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错误;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正确;
C、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多少,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误;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故错误; 故选B
3.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人生石灰
C 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 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分别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大于7,逐渐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值减小到7,最后小于7,图像与事实不相符,符合题意;
B、室温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先减小,恢复至原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由于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最终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氧化钙前相等,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立即产生沉淀,当硫酸钠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至过量,开始时金属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当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则镁和锌全部参加反应,Mg+2HClMgCl2+H2242Fe+2HClFeCl2+H2562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镁生成的氢气大于铁,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A 4.为了测定液化气中丙烷(C3H8)在氧气不足时的燃烧产物,将一定量的丙烷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
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5.6 B.此反应不属于反应的基本类型 CX一定不含氢元素 DX只含碳元素 【答案】D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应该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生成物的质量。丙烷和氧气的质量逐渐减少,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多,物质X未知。那么可以分析出,丙烷和氧气作为反应的反应物,水和二氧化碳是生成物,X未知。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丙烷和氧气是反应物,反应物的总质量为(4.4g-0g+12.8g-0g=17.2g水和二氧化碳是生成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为(7.2g-0g+4.4g-0g=11.6g。所以差值就应该是X的生成的质量,即17.2g-11.6g=5.6g。所以物质X应该逐渐增多,作为生成物,而且生成质量为5.6gA正确; B、通过分析可知,丙烷和氧气不充分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和X。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三种,该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B正确;
C、通过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应该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丙烷中氢元素丙烷 4.4 0 氧气 12.8 0 0 7.2 二氧化碳 0 4.4 X 0 a 18100%。那么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4g×ωH=0.8g。反应后的水1231812100%=0.8g,则X中不包括氢元素。C正确; 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1216的质量分数为:ωH=D、通过C选项分析可知,X中不包括氢元素。同理,分析碳元素:碳元素全部来源于丙烷。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0.8g=3.6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100%=1.2g。则剩余碳12162元素的质量为:3.6g-1.2g=2.4g。所以物质X中应该含有2.4g的碳元素。同理,分析氧元素:氧元素全部来源于氧气,则氧元素的质量为:12.8g。那么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2g-0.8g=6.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62100%=3.2g。则水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1626.4g+3.2g=9.6g。则剩余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2.8g-9.6g=3.2g,则X中应该含有氧元素,所以X应该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D错误。 故选D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2N2表示4个氮原子 CMgCl2的名称:氯化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分析。 A2N2表示2个氮分子,故A说法错误;
B、元素符号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要大写,氩元素应为Ar,故B说法错误;
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名称,要从右往左读,MgCl2的名称为氯化镁,故C说法正确; D、碳酸根离子的符号是CO32-,故D说法错误。故选C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6.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氩元素符号:ar D.碳酸根的化学式:CO32-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设计。在此实验中我们用热水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燃点,而达不到红磷的燃点,从而得到燃烧时温度的作用.在图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作对照,说明温度都达到着火点时,若没有氧气,可燃物也不能燃烧,所以在图2中给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得出燃烧时必须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B 考点:考查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7.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振荡试管 C回滴瓶 D检查气密性
【答案】A 【解析】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成45°角,用外焰加热,故A正确;
B、振荡试管时要左右晃动,不可上下晃动,故B错误; C、滴瓶内的专用滴管不需清洗,故C错误;
D、检查图示装置的气密性时,用夹子夹住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错误. 故选A 8.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先红,不变红 B先红,不变红 C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不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先红。故选A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9.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石蜡的密度 【答案】B B.石蜡的可燃性 C.石蜡的溶解性 D.石蜡的硬度
【解析】用小刀能切下,说明石蜡质软,放入水中不溶解,且浮在水面上,则密度比水小,而可燃性无法说明。故选B
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Al 【答案】A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居前四位的分别是氧、硅、铝、铁,氧元素和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氯元素和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选A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燃料,完全燃烧后得到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 AC3H6 【答案】A BC2H4
CCH4
DC BO CSi DFe 9点燃CH+O23CO2+3H2OC3H6CO2的关系式为1:3【解析】AC3H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621mol C3H6生成3mol CO2
B、同理C2H4CO2的关系式为1:2,即1mol C2H4生成2mol CO2 C、同理CH4CO2的关系式为1:1,即1molCH4生成1molCO2 D、同理CCO2的关系式为1:1,即1molC生成1molCO2 C3H6燃烧生成的CO2质量最大,故选A
1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ac是反应物 CX=2.0g 【答案】D 【解析】Aa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此项不正确。 Bd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可能为催化剂或没有参与该反应。此项不正确。
a 6.4 5.2

b 3.2 X

Bd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4.0 7.2

d 2.8 2.8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列式为:6.4g+3.2g+4.0g+2.8g=5.2g+X+7.2g+2.8g可解得X=1.2g 此项不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所以反应为化合反应。此项正确。 故选D项。 二、填空题
1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t1 ℃时,t2 25 g丙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g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乙的溶解度。 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将100 g 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______g 水。 【答案】70 =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150

【解析】1t1 时丙的溶解度为40 g,即25 g丙加入到50 g水中只能溶解20 g的丙,所以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 g+50 g="70" g2t2 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的提纯方法有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4)溶液稀释前后总质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100 g×10% = x×4%,解得x="250" g,所以需要加入的水的质量为250 g-100 g="150" g 1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为饱和的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析出A物质_____g(不含结晶水)
【答案】t1增加溶质或升高温度30 【解析】1)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答案为t1 2)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溶质、升高温度;故答案为增加溶质(或升高温度)
3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析出A物质=50g20g30g;故答案为30

15.在硝酸铜与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向所得...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⑴过滤后滤渣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滤液里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加入锌粉后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Zn+CuNO32=Cu+ZnNO32 【答案】铜、铁 Fe2+Zn2+

【解析】铁、锌、铜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硝酸亚铁,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时先置换最弱的金属,然后再置换较强的,加稀盐酸生成气泡,该气泡为氢气,因为铜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溶液呈浅绿色,则锌完全反应,硝酸亚铁有剩余。
【详解】⑴、锌和硝酸亚铁,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时先置换最弱的金属,然后再置换较强的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则锌完全反应,硝酸亚铁有剩余,故过滤后滤渣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铁和铜。
⑵、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溶液呈浅绿色,故滤液里一定有的阳离子是Fe2+Zn2+;加入锌粉后发生的反应是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Cu+ZnNO32
【点睛】
硝酸亚铁,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时先置换最弱的金属,然后再置换较强的。 16.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生活中常用 来区分软水与硬水,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其实验操作方法称为 。水是常用的溶剂,配制下列溶液时,以水做溶剂的是 (填序号) A.食盐
B.医用碘酒
C.高锰酸钾
D.植物油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8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世博园区内用活性+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________作用;化合物X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X 的化学方程式为:Cl2 + 2 NaClO2 ="=" 2 NaCl + 2 X,则X的化学式为 ;能够充分说明水的组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 (1肥皂水;蒸馏;过滤(2AC (340g50%(4吸附;ClO2 2H2O2H2↑+O22H2+O22H2O 【解析】试题分析: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其实验操作方法称为过滤;食盐、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形成溶液,医用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植物油不溶于水;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100% 80时,100g÷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g+100g×100%=50%;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异味;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ClO2,电解水或氢气的燃烧试验都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题
1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 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中_____具有还原性。 装置E的作用是_____,本实验还应在装置_____之间添加装置 E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_____ 从微观角度分析CO2CO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C+CO2【答案】高温2CO 吸收 CO2 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CO+CuOCO2+Cu CO
安全瓶,能防止液体倒吸到加热的试管中 AB 没有尾气的处理装置 两者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了碳及一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详解】①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CO2高温2COB中盛有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C中是无水硫酸铜,吸收一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1f6705ddf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7.html

《【试卷3份合集】上海市徐汇区2019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