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备考试题 人民版

发布时间:2016-04-12 15:11: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90分钟 100)

卷 (选择题 共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指出,哥伦布的航行计划是建立在对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面的,从而出现一个既饶有兴味又耐人深思的历史假若的问题:幸亏哥伦布作了错误的估计,假若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一定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这说明

A.历史的假设结论,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意义

B.历史的客观结果,往往与历史的主观动机相符合

C.历史的假设结论,需要还原历史加以证明

D.历史的客观结果,往往超越当事历史人物的估计

解析:A项与材料相悖。B项观点片面,也不符合材料。C项观点本身正确,但材料并没有提到。材料表明,哥伦布的计划是向西航行,他认为这是从西欧到亚洲去的捷径,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但这个错误的估计使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是他不曾想到的,D项正确。

答案:D

2.关于麦哲伦环球航行,有以下两种观点。据此可知

  A.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存在争论 B.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存在分歧

C.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有待考证 D.船队环球航行成功应不容置疑

解析:观点2AC两项无关。两种观点都认为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排除B项。故D项正确。

答案:D

3.“各种圈养的动物,尤其是马、牛和羊,是东半球的一个重要贡献。美洲大陆没有可与之媲美的动物……东半球的谷类植物也很重要……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从这一叙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美洲的发现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有限

B.人类及动植物的混合主要表现为单向性

C.新航路的开辟对美洲而言利大于弊

D.人类的迁移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的混合

解析:AC两项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B项观点错误。材料表明,伴随着美洲的发现,其他各大洲的动植物也传入美洲,D项正确。

答案:D

4.1549,英国一个乡绅抱怨说,地主们正穷困起来,因为这王国大部分田地仍维持过去的地租。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贸易中心的转移 B.货币贬值引起物价上涨

C.封建地主地位的下降 D.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解析:材料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衰落,结合时间“1549可以判断,其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得贵金属大量流入,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涨。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够买能力大不如以前,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B项正确。C项属于衰落的表现。AD两项与材料现象无关。

答案:B

5.《全球通史》称:16001763年期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与文中的首要意义相符合的是

A.西北欧的世界霸权地位由此开始确立

B.西北欧各强国在世界范围内加紧殖民扩张

C.西北欧成为世界上唯一有影响的地区

D.西北欧国家的实践和制度逐步引领世界潮流

解析:西北欧的世界霸权地位确立于工业革命后,A项错误。“16001763年期间处于工业革命前夕,西北欧各强国进行殖民扩张的能力和条件有限,主要是抢占战略据点,“在世界范围内加紧殖民扩张主要出现于工业革命后,B项错误。C项观点错误。“16001763年期间”,西北欧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逐步领先于世界,日益成为世界潮流的引领者,D项正确。

答案:D

6.“美国革命爆发时,英属殖民地的人口不少于200,即相当于操英语的世界的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种大规模的殖民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1763年英国对法国的胜利和20年后美利坚共和国对英国的胜利。可见,移民人口

A.是影响英法殖民争夺结果的重要因素

B.直接决定了英法殖民争夺的结果

C.是左右英美殖民争夺结果的重要因素

D.直接决定了英美殖民争夺的结果

解析:材料认为,美国革命爆发时,英国在北美的移民人口数量众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英国取得了对法国的胜利,A项正确。B项夸大了移民人口的影响。CD两项中的英美殖民争夺美国革命不相符。

答案:A

7.英王伊丽莎白一世曾授予作为股份公司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进行贸易的特权。关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不列颠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建立的商业机构

B.作为垄断性贸易公司,其主要职能就是对外贸易

C.它的建立促进了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的发展

D.作为垄断性贸易公司,它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解析: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工业革命之前就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它不仅是英国的商业贸易机构,还是英国的殖民机构,排除AB两项。新航路开辟后,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即已纷纷出现,具有商业贸易职能的东印度公司则有利于其发展,C项正确。D项夸大了事实。

答案:C

8.斯塔夫里阿诺斯评述工业革命时说:“我们迄今所握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他强调的是

A.科学开始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有限

B.科学研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C.科学家的研究往往与市场需求脱节

D.技术发明离不开丰富的实践经验

解析:从材料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工业革命期间,各种技术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而主要是由技工完成的,即科学开始时对工业影响不大,A项正确,排除B项。CD两项表述过于绝对。

答案:A

9.《全球通史》写道:“世界工业生产在18601890年期间增加了3,18601913年期间增加了7倍。世界贸易的价值从1851年的64100万英镑上升到1880年的302400万英镑、1900年的404500万英镑和1913年的784000万英镑。这一演变趋势主要取决于

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 B.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推动

C.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D.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解析:1860-1890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相对缓慢,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在此期间世界贸易也同步增长,1851-1913年期间正是工业革命持续深入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发展变化,A项正确。B世界经济制度化不符合史实。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自由主义贸易政策的推行,也正是工业文明进程持续发展的结果,而且在此过程中世界文明的交流既有融合也有对抗,自由主义贸易政策主要由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推行,CD两项错误。

答案:A

10.《法国通史简编》写道:“工人们在平时不再穿工作服装,在节日里工人的服装与资产阶级的穿戴已很少有差别。19世纪80年代时兴的高礼帽和礼服,20世纪初,改为圆顶礼帽和礼服,更多的人开始穿西服。这里法国社会服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服饰潮流示范的作用 B.工业文明的进步

C.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 D.民主政治的健全

解析:材料表明,法国工人的服饰与资产阶级的服饰没有差别,而且之后法国民众流行圆顶礼帽和礼服、西服,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法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由此推动了服饰的变迁。A项仅是现象描述,CD两项都是形成材料现象的原因之一,比较片面。故B项正确。

答案:B

11.对于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社会状况,小说《西比尔》曾这样描述:“它们像是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这段话反映出

A.工业革命后英国殖民扩张加剧 B.工业革命开展激化了民族矛盾

C.工业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D.工业化割裂了文明之间的交流

解析:题干材料已点明描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状况,故要正确理解材料中两个民族的含义。综合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及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可知,这里的两个民族并非是指具体的民族,材料说的是,伴随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两极分化严重,C项正确。AD两项对材料理解错误,B项与英国实际不符。

答案:C

12.斯塔夫里阿诺斯说:“随着欧洲人及其铁路和机制商品的出现,以及他们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贪得无厌的要求,一种新的市场经济被引进。据此判断,材料中新的市场经济被引进最早出现于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晚期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的市场经济应该是自由贸易主义。本题容易误选A项。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自由主义,之后自由主义演变成市场经济理论。这种演变是随着欧洲人及其铁路和机制商品的出现而发生的,结合欧洲人及其铁路和机制商品出现于19世纪初期,即可确定B项正确。

答案:B

13.剑桥学派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著作中写道: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如果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这说明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B.美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缓慢

C.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市场 D.美国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解析:B项观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D项不符合史实。C项观点正确,但不是马歇尔阐明的中心。电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材料表明它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A项正确。

答案:A

14.胡佛说:“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下列认识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整顿劳工市场以应对萧条 B.扩大需求可缓解经济危机

C.政府应优先改善工人生活 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由材料中的反感”“由于……所以……”可知,胡佛的观点是,应对经济危机要保持社会购买力,与之相符的是B项。A项与材料观点相反;CD两项与材料观点不符。

答案:B

15.19334,美国宣布脱离黄金本位,实施彻底的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因此大幅贬值,美国股市从19334月到年底涨幅达到100%。当时,美元贬值

A.加剧了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 B.无益于美国金融秩序的稳定

C.助长了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 D.可提高美国商品国际竞争力

解析:美元贬值,可以降低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从而提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就有利于出口,因此D项正确。其他三项与当时美国的实际不符。

答案:D

16.“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做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这段话意在

A.否认个人私营经济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B.认为政府干预可弥补自由经济的不足

C.说明政府干预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

D.要求变革所有制以缓解经济发展颓势

解析:“私营企业……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做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只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宏观干预,B项正确,排除C项。由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排除A;D项中的变革所有制与材料意思不符。

答案:B

17.某知名学者指出:“从拉美最传统的经济史的角度看,1930年是本地区工业化的一种功能性标志。人们甚至谈论危机前和危机后:此前,占优势的是出口经济;此后,标志性的是工业化和国内市场的扩张。据此判断,该学者认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A.刺激拉美国家注重开拓国内市场 B.阻碍了拉美国家海外贸易的发展

C.严重破坏了拉美国家的工业生产 D.有力推动了拉美国家的工业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做好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所给材料的含义:经济危机前后拉美的经济发展方向不同。由题干材料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拉美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注重出口到注重开拓国内市场,因此答案为A项。BC两项是消极影响,所给材料没有体现;D项的说法夸大其词,排除。

答案:A

18.下表反映的是1934年和1935年美国的农产品进口情况。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罗斯福新政效果显著,农业逐步恢复

B.美国农业歉收,粮食满足不了需求

C.罗斯福新政初期的农业政策出现失误

D.罗斯福政府干预农业市场,鼓励进口

解析:由表格可知,1934年相比,1935年美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度增加,这说明美国国内农产品供不应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调整法》实行减耕减产政策出现失误的结果,故选C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是材料所揭示的现象,排除。经济危机期间鼓励出口,D项错误。

答案:C

19.1935,法国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面对这一现实,法国组建的新政府借鉴罗斯福新政模式,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法国新政府的做法及效果可能是

A.实行国家干预,加快了企业私有化 B.改善民众福利,缓和了社会矛盾

C.剥夺大私有者,缩小社会两极分化 D.打击私有企业,建立正常金融秩序

解析: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国家干预政策,A项与之相矛盾。CD两项错在剥夺(或打击)”私有的表述上。只有B项符合对罗斯福新政模式的借鉴。

答案:B

20.撒切尔夫人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被国有化和政府控制、统治着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为此,她执政11年间一反传统的经济政策,转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传统的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自由放任经济 B.政府干预经济

C.高度集中模式 D.自给自足经济

解析:由题干言论可知,撒切尔夫人对国家过度干预经济是持反对立场的,故与其经济政策相对的传统经济政策的特点应是国家或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21.“它是通过抽肥补瘦的办法来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项制度。这种评价也适用于

A.按劳分配制度 B.国家干预经济

C.余粮收集制 D.福利制度

解析:抽肥补瘦社会收入再分配就可以看出此政策是福利制度,故选D项。

答案:D

22.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管理。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政府干预经济密切相关的有

美国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 西方实行社会福利制度 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中国小岗村农民以契约包产到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中国小岗村农民以契约包产到户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并非政府干预的结果,而是农民自发进行的,所以排除含的选项,A项正确。

答案:A

23.英国学者罗德利克曾说:“全球化提出了这样一个难题:它增加了对国家提供社会保险的要求,同时也减少了国家有效地实现这一作用的能力。这反映出全球化下

A.政府干预经济的呼声日益减弱 B.社会福利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C.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加深 D.全球化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对社会福利政策的冲击,即西方国家实施的福利政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严峻挑战,B项正确;AC两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是题干强调的主要问题。

答案:B

24.有学者认为,市场机制鼓励竞争,因而能推动经济发展,使社会具有动力机制,但竞争免不了有失败者和弱者,如果没有相应的平衡机制”,那么社会将缺乏公正和稳定。据此分析,二战后西北欧国家盛行的平衡机制的本质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平均主义

C.缓和社会矛盾 D.计划经济

解析:失败者和弱者公正和稳定等信息可知,这种平衡机制是指福利制度,这从本质上看,是国家干预经济,答案为A项。福利制度不是平均主义,排除B;C项是目的,不是本质,排除;福利制度不是计划经济,只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排除D项。

答案:A

25.有人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列宁与罗斯福两人也是其本国历史上的经济大师,以他们为代表的政策都表现了其高超的经济智慧。两人经济智慧的共同点是

A.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B.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农、轻、重协调发展

解析:从设问经济智慧,其共同点应不是指具体措施,而是指两者的共性特点。A项不符合罗斯福新政;B项是两者的共性特点;C项与列宁的经济政策不符;D项与两者都不符。

答案:B

卷 (非选择题 共5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12,2713,2812,2913,50分。)

26.新航路的开辟预示着新兴的西方世界的来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扩张的智力背景比起其宗教背景要模糊不清得多。所谓文艺复兴时期的骚动使个人主义和现世主义增长。神学和基督教会对现实生活的控制受到当时由个人探究得出的新的道德准则和社会准则的挑战,并最终为后者所取代。有关人类本身的一种新概念已逐渐形成——它体现了对人类的尊严和创造力的一种新的信心。人类无须一心想着神对来世会作何判决,而只须发展自己生来俱有的潜力,尤其是思考能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原因。(6)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6)

答案:(1)原因: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西班牙中央集权国家的强力支持;传播宗教和掠夺黄金的动机。(6)

(2)影响:促进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汇合,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推动了以文艺复兴为代表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6)

27.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在农村,圈地运动打破了中世纪田园诗般的沉寂,独立小农成批地被扫除,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农场的经营方式。在城市,行会制度瓦解,代之兴起的是行业工会、合伙公司、股份公司等新的企业制度。……制度创新虽然打破了旧制度,但是新制度本身并不完善,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基本是无约束的……

——摘编自高步德、王珏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重商主义的各种学说理论,皆强调各民族国家不要从国外输入商品,鼓吹要尽最大的可能用自己的商船向外输出商品。这些学说既是新的世界体系的反映,也激励着这种新体系的发展。各国奉行的关税政策压抑了殖民地制造业的发展,但却刺激着本国制造业的成长。

——[]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 在英国占居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时期,英国资产阶级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

——《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及其背景。(6)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商主义学说的历史影响。(3)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对经济政策的认识。(4)

答案:(1)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确立,新的企业制度正在建立。(2)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4)

(2)影响:顺应了民族国家崛起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的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殖民地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3)

(3)原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拥有强大的贸易竞争优势;工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2)认识:经济政策的制定受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任何经济政策的成效都是相对的,需要不断调整。(2)

28.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产物,要解决经济危机,就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经济的调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材料二 福尔索姆认为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西方国家为拯救本国经济,纷纷效仿罗斯福,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当今美国广泛建设的政府项目,都能在新政中找到根源,如农业补贴、最低工资等。这些措施实际上都阻滞了经济的增长,并导致生产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罗斯福对总统职务的专横态度永久性地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他操纵公众舆论,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在罗斯福去世60多年后,奥巴马喊出了我们相信变革的口号,而他所实施的新政计划,也恰恰成了新政的延续。时至今日,美国及世界各国至今仍然无法摆脱罗斯福政治遗产巨大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价值中国网读书评论

(1)罗斯福新政得以贯彻实施的政治保障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这句话?(6)

(2)材料二中福尔索姆对美国罗斯福新政持怎样的态度?他的理由何在?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6)

答案:(1)政治保障:美国的民主制度和罗斯福的总统身份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2)

理解: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不足;其大规模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4)

(2)态度:批评的态度。(1)

理由:农业补贴、最低工资等措施阻滞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导致生产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罗斯福对总统职务的专横态度永久性地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他操纵公众舆论,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3)

评价:罗斯福新政虽然没有使美国从根本上摆脱经济危机,但他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以完善和健全,为其他国家克服经济危机提供了较好的借鉴。(2)

29.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穷人医疗政府买单,社会福利开支占GDP21%。英国:难民也享受高福利,社会福利开支占GDP25.9%。德国:社会福利几乎包办了一切,领取的救济金只是零花钱”,社会福利开支占GDP27.6%。加拿大:穷人教育一路免费,社会福利开支占GDP23.1%。瑞典:丈夫有9个月的全薪产假,社会福利开支占GDP38.2%。澳大利亚:低收入者购药2.6澳元封顶,社会福利占GDP22.5%。日本:医院不得营利,社会福利开支占GDP18.6%

——摘编自陈祖芬《晒晒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材料二 二战后,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开支巨大,债务问题目益严重。2009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重债缠身的希腊经济改革阻力重重。下面是部分欧洲国家历年公共债务占GDP比率(%)统计表:

  今天公众舆论相信,一个国家较强的竞争能力是无法与维持社会福利国家的庞大负担相协调的。社会公正与在竞争中取得经济胜利越来越被看作是无法相互统一的目标。

——《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

(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实行高福利政策的原因。(9)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则有利于经济发展。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此观点。(4)

答案:(1)地域范围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政策;资金投入大,GDP中所占比重大;服务领域全面,基本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6)

原因: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3)

(2)此观点错误,经济能否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福利政策,而不在于福利本身的高低。福利政策有利于保障社会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但会给国家财政造成一定的负担,还可能形成懒人经济,挫伤公民的积极性。综上可知,国家既要维持适当的福利政策,量力而行,又要积极提高社会竞争力,推动体制改革,完善福利制度。(4,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18af620da38376bae1faed3.html

《第九单元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备考试题 人民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