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故事梁思成与早期天津城市规划

发布时间:2018-10-02 17:42: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天津老故事——梁思成与早期天津城市规划

梁思成与早期天津城市规划

上世纪50年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参与过北京城市规划设计,为保护古都风貌做出极大的努力,这些都已广为人知,但他早在30年代就曾为天津市政建设制定过一套较为完整、全面的规划方案,就鲜为人知了。

X

一、梁思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也是一位城市规划大家

梁思成(1901——1972),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市规划家和建筑教育家。在父亲梁启超的影响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读《左传》、《史记》等古籍,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良好的基础和浓厚的兴趣。14岁时,梁思成考入清华学校读书。在清华期间,他不但学业优秀,而且兴趣广泛,爱好美术和音乐,经常为校刊画插图,被聘为美术编辑。他还喜爱音乐、体育,会演奏昌镐,经常参加足球比赛。1924年,梁思成赴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他博览群书,对中外古建筑独有情钟,1927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间输血硕士学位。

1931年,梁思成在北平参加朱启钤发起成立的专门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社,担任法式部主任,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撰写出《中国建筑史》等重要学术著作。

1946年,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亲任系主任。1947年梁思成赴美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顾问。1948年梁思成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继续在清华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先后出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首都重大工程设计指导工作。

梁思成对现代城市规划也铺有研究,先后出版《城 市计划大纲》、《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东亚城市建设与改造》等论著。他提出政府主管部门不要只着眼于个别工程的兴建,而必须着手制定每一座城市的整体规划。

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与留英建筑学家陈占祥一起提出新北京城市规划方案,主张在改建这座世界上少有的历史名城时,要注意保持它的传统风格。根据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性质,梁思成预见到北京的长远发展,提出将新的中央政府行政中心区放在旧北京城的西郊,为保护北京古都风貌做出了最大努力。

二、首次提出天津构建现代都市交通网络的设想

1930年,也就是天津特别市成立第三年,市政府决定着手制定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受时任天津市政府第四科科长,负责市政建设的清华同学张锐之邀,梁思成和张锐一起起草制订了天津市第一个市政总体规划方案。

自19世纪60年代天津开埠之后,英法美德意奥俄比日九国相继在天津老城之外的海河两岸划建租界,各自为政、各自规划、自成体系。到20世纪初期,救国租界的总面积已相当于老城区的8倍。在各租界内,都是各自规划建设,制定各自的施政制度,按照各自的需要进行布局。而在华界,特别是老城区市政建设缓慢。从而形成华洋两界畸形发展,整个城市支离破碎,设施各异,互不衔接,杂乱无章等一系列问题。

经过深入考察,梁思成敏锐发现,河北区一带,特别一区(原奥租界),法日意三国租界,均为棋盘式布局,英国租界为不规则的棋盘式布局,特别三区(原俄租界)为棋盘式以及直角交叉式的混合。天津道路系统最大的弱点,在于缺乏全盘的设计,各部分各自为政,不相贯通,影响全市的交通及经济发展。梁思成与张锐认为认为,道路之于城市,犹如血管之于人。全市道路,应分干道、次要道路、林荫大道、内街及公道(市外公路)五种进行规划,按照不同的宽度与形式进行建设。新的干道标准,宽度为28公尺,除两旁各筑5公尺的便道外,尚余18公尺,可行驶六辆汽车。次要干道是指每一区域内互相贯通的道路,其主要作用是辅佐干道,便利交通,划分房屋土地段落,供给街旁房屋光线与空气。河北一带、三个特别区及各国租界内的现存道路,均可列为次要道路;至于城厢及城厢附近地带,铁路附近,如金家窑、陈家沟、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一带道路,必须依据原有接到情形设计新次要道路,一边与其它各地有平等发展的机会。

他们提出的天津道路按照五个阶段的建设方案:“所拟计划,势难一蹴而就,理应分期进行,逐渐改善,故又将计划中之重要道路,分清轻重缓急,分五期进行,到民国30年为一段落、40年为一段落、50年为一段落,60年为一段落,70年为一段落。预计在民国70年以前,所拟道路计划,必可完全实施。”

根据天津实际,梁思成和张锐提出了两条拟建的林荫大道,一条由天津总站(今铁路北站)至河北大经路(今中山路),至金刚桥折而南行,沿海河东岸,直达旧比国租界;其二,由西沽近郊公园越城厢直下,至八里台折而东行,沿马场道,经特别一区至海河西岸。将来新桥落成后,两条林荫大道即可互相贯通。

三、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区域规划和大型市政工程

当时天津市政府与天津县政府都在城市中办公,虽然分工不同,但多少有互相掣肘的问题。梁思成、张锐设想市县要么合并,要么早日分清所管辖的区域。还有天津城市空间的发展以海河往东为最相宜,应将大沽口滑入本市范围以内。

人口城市化为近代各国发展的普遍趋势,城市人口过分增长,土地价格日渐增高,交通局驻等问题日趋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梁张二人在规划方案中提出,未来天津城市发展应当建立几个不同的区域,既有商业区也有不同等级的居住区,而工业区应该尽量离开城市,特备是重工业项目。梁思成称之为“工业离中”运动,即将工厂移设市外近郊的一种运动,室内可以免去机声、烟煤之苦,同时市内人口密度亦可减少,居住和交通等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

工业移设市外,对于工业本身也有利益。市外土地比市内低廉,工厂成本可以降低,即使工厂设在市内,其仓库堆栈等,最好也设在地价较低廉之处,每年所节约的运费,非常可观;而在市外设置工厂,则工厂与堆栈可以设立一处,转运费可以节约不少,国外近来极力提倡“工业离中”,正可利用外人此项经验,于市内工厂尚未林立时,设法鼓励,将工厂设至于市外近郊地方。

作为市政中心、火车站、美术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梁思成日后建筑思想的精华。在谈到标志性公共建筑时,规划方案提出,美好的建筑至少应包括三点:1、美术上的价值;2、建造上的坚固;3、实用方便。中国旧有建筑的色彩美、轮廓美,早为世界审美学家所公认。至于建造上的坚固,则国内建筑材料以木为主,木料易于焚毁,且限于树木大小,难于建造新时代巨型建筑。实用便利方面,欧风东渐后,社会习惯为之一变。团体活动增加,所有各项公共建筑势必应运而生。所以,中国的建筑形式,既不可任由各国工程师随意建造,又不能用纯粹中国旧式房屋牵强附会。梁思成、张锐绘制的市政府大楼草图

梁思成和张锐还绘制了天津市行政中心区主要建筑的草图,包括市议会、市政府大楼和地方法院,以及图书馆、美术馆等。其中,市政府直辖各机关除公安局外,均聚集一处。市政府大楼的建筑样式采用新派中国风格,中国固有的美术与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即使从设计的草图看,依然可以透出威严的气派。火车总站拟由原来的北站移至位于意俄租界交汇之处的东站,主要考虑到这里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地理中心。

四、市政规划要符合环境保护原则

经过实地考察,梁思成和张锐发现,天津华界及有些阻截下水道多采用雨水污水合流管道系统。为此,规划方案提出,天津市理应早日采用雨污分流管道。当时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实施雨水和污水分流的管网系统。在天津地区,雨水量少质清,排泄方法较易;污水量多且浊,处理方法较难。为此,规划方案提出,建设两种自成体系的城市下水管网系统,雨水管道的水直接排放到市外,用以灌溉农田;污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可汇集到污水水处理池中进行沉淀处理,沉淀物处理后堆肥使用,处理后的“清水”排放到市外。

由于当时的种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并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梁思成和张锐制订的天津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最终化为泡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152c99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9.html

《天津老故事梁思成与早期天津城市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