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安全教育第一课时教案

发布时间:2020-04-29 15:27: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疫情防控安全教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及此次疫情的病例特点,掌握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教育,通过让学生认识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难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措施、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这个寒假好长好长,大家早就盼着开学了吧。今天见到同学们,我感到非常亲切,非常开心。

孩子们,这个寒假,你们过得怎样?干了些什么?和以往的寒假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谈话:是啊,这个寒假我们不能走亲访友,不能逛街,不能旅游……这一切,都源于什么呢?

二、了解病毒,感受危害

1、认识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柱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导致的肺部炎症,多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其发生与病毒、感染途径及宿主的免疫力有关。冠状病毒在自然界较为常见,是人类和动物的重要病原体。该病毒的形态在电镜下像王冠而得名,冠状病毒在人群中通过喷嚏、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人与人的接触传播,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和早春季节。目前可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有6种,而此次发现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与已发现的6种冠状病毒有所不同,所以是新型冠状病毒。20201月,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

2、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多数患者症状为轻、中度,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3、了解本次疫情的病例特点。

患者年龄集中在 40~60岁,儿童患者较少。高危人群多为老年人、有基础病者。人群普通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三、正确预防,珍惜健康

1、目前正处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我们要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加强锻炼,睡眠充足 ,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到疫区游玩。

2、尽量减少外出。外出途中尽量步行或者坐私家车,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做好防护工作,戴好口罩要加强体温监测。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3、勤洗手,强防护,注意手卫生。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要记得洗手。洗手时,要注意流动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

4、佩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和人流密集的地方都必须佩戴口罩,与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接触必须戴好口罩。

1)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2)戴口罩前应洗手,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分清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应该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不可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3)如果去人员密集的公众场合,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照顾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应佩戴N95等医用防护口罩。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什么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限的,需要定期更换。建议4小时更换一次,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5、家庭成员的隔离。家庭成员中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症状时,加强居室开窗通风,对其采取家庭隔离,隔离以分开吃、分开用、分开住、分开洗为重点,餐具每天洗刷后煮沸消毒,其他物品能煮沸的也可以进行消毒,煮沸时间为30分钟,不能煮沸消毒的,采取日光暴晒6小时。

6、什么情况下需要就诊?出现发热(腋下体温≧ 37.3℃)、乏力、咳嗽(以干咳为主)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四、课堂总结:

现在国内疫情形势大有好转,但是国外感染人数倍增,境外形势异常严峻。病毒仍在肆虐,战斗仍在进行,全国仍在以战时状态、战时机制,强力领导、统筹调度,不敢有丝毫麻痹松劲。我们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保障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639b5309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5.html

《抗击疫情安全教育第一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