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呐喊》自序 第一课时4

发布时间:2019-06-02 01:04: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2020年高一语文 《呐喊》自序 第一课时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和把握“序言”这种文体。

2.理解和掌握“寂寞、川资、格致、不名一钱、慰藉、侥幸、悬揣”等词语。

能力目标

1.了解和概括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2.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德育目标

习鲁迅先生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在反复阅读中了解鲁迅先生自身经历与思想发展的历程。

教学难点

捕捉《〈呐喊〉自序》的“道”,即贯穿鲁迅先生思想脉络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1.研读教学法。“研读”指研究性阅读。具体地说就是指导学生借助相关资料反复阅读和理解课文,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

2.提问、讨论和点拨相结合。为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在疑难处给予点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研究性阅读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回忆初中阶段学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尤其是小说,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思想发展。

2.本文叙述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与《呐喊》的写作有什么关系?

3.认真阅读课文,将难懂的语句画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相关资料,自行研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多媒体投影显示)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这首诗写于1903年。鲁迅先生在矿路学堂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于1902年东渡日本,日本留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反清爱国运动,并毅然剪掉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并在断发照片上留下了这首明志诗,“风雨如磐暗故园,我以我血荐轩辕”,从诗中可看到二十一岁的他便有以身许国的志向。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思想精神贯穿鲁迅先生的一生,无论是苦闷彷徨时,还是战斗呐喊时。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一文。

2.中国现代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初中阶段我们已学过不少篇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说作品有哪些?(学生回答:《故乡》《社戏》《孔乙己》)这些小说选自哪一部小说集?(学生回答:《呐喊》)回答得非常正确。《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192212月,鲁迅先生为自己的这个集写了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呐喊〉自序》一文。

板书:《呐喊》自序

二、了解“序”这种文体

请同学们看“单元提示”。单元提示中讲得很清楚,序言,简称序,是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序”这种文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叫自序,一种叫代序。自序是作者在自己著作正文前写的文章,一般说明自己书写的宗旨和经过;代序是代为别人的著作写序言。多介绍作者或评论书的内容,也可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序言内容广泛,形式自由,感情色彩较浓厚。

三、学生借助相关资料,对《〈呐喊〉自序》进行研究性阅读(把本课时余下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可分组抽取相应课题有针对性进行,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1.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供学生参考,可用多媒体显示)

1)了解和概括鲁迅先生生活和思想发展的历程。

2)能够较完整地概括出鲁迅先生创作小说并结集命名为《呐喊》的来由。

3鲁迅先生陷入无边寂寞的原因何在?如何理解这种寂寞?

4)体味《〈呐喊〉自序》一文精妙的结构布局。

2.将打印好的相关资料发放给学生,供其参考。

附:相关材料

1鲁迅先生诗五首

别诸弟

1900年)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注:①断肠花:《广群芳谱》卷三十六秋海棠,引《采兰杂志》:“昔有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即今秋海棠也。”

自题小像

1903年)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①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

1932年)

远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①鲁迅《华盖集·题记》:“这运(指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②《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华卓传》,华卓说:“得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③《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齐景公)之为儒子牛而折其齿乎?’”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李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儒子牛。”

题《呐喊》

1933年)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题《彷徨》

1933年)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2)与《〈呐喊〉自序》一文相关的资料。

①鲁迅出生时,他家已由“购地建屋,设肆营商,广置良田”的“大户”,变成一个只有四五十亩水田的“小康”之家。(据观鱼《回忆鲁迅房族和社会环境35年间(1902~1936)的演变》)十六岁时,父亲去世。在父亲去世前几个月,那一个向来周家诊治的“名医”,于病情“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这个“生手”也是“本城的名医”,他的诊金同样昂贵,开的药方上“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个“名医”后见用药无效,竟推说鲁迅的父亲也许在“前世”有什么“冤愆”。最后一次,家里花了“大洋十元”的“特拨”费请他来时,他却“仍旧泰然地开了一张方”,但在当天鲁迅的父亲就去世了。(据《朝花夕拾·父亲的病》)由此鲁迅看透了这类“名医”只不过是“骗子”。

②父亲去世后,鲁迅遭到了本家长辈的欺压和侮辱。有一次族人会商事情,议事内容有损于一房的利益,鲁迅说要请示祖父,当时一个叔祖就声色俱厉地逼他画押,鲁迅非常气愤,终未签字(据周遐寿《鲁迅的故家》)。又有一次,叔祖母衍太太知道鲁迅手头拮据,就挑唆他搜寻家里的首饰拿出来变卖,鲁迅觉得她不正派,就不再和她来往;而他竟放出“流言”,污蔑鲁迅已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使他“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据《朝花夕拾·琐记》)这类事对鲁迅刺激很深,使他看透了上流社会的腐朽和堕落。

③鲁迅在南京求学期间,一方面对西方的新知识、新思想感到“非常新鲜”,另一方面对封建专制的腐败和洋务的“乌烟瘴气”很反感。到毕业时,不配做半个水兵,亦不能下洞挖矿,“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朝花夕拾·琐记》)

④鲁迅到日本后,与许寿裳结为至交,时常相聚。“有一天,谈到历史上中国人的生命太不值钱,尤其是做异族奴隶的时候,我们相对凄然。从此以后,我们就更加接近,见面时每每谈中国民族性的缺点。因为身在异国,刺激多端……我们又常常谈着三个相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当时觉得对于祖国“惟一的救济方法是革命”(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鲁迅在弘文学院江南班第一个剪掉辫子,拍“断发小照”后又作旧体诗《自题小像》。诗云:“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如许寿裳分析:“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国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我所认识的鲁迅》)这首诗是革命的誓辞,充分表现了鲁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宏愿。在此前后,鲁迅与厉绥之等同学常在路上遭某些日本人的讥笑和辱骂,鲁迅非常愤怒,有一次竟跟这些家伙“冲突起来”。他对厉绥之说:“这种辱骂,倒可以编在我们的民族歌曲里,鞭策我们发愤图强。”(见厉绥之《五十年前的学友——鲁迅先生》)。19046月,鲁迅不顾清政府指定入东京帝大工科所属采矿冶金科深造的规定,也无视当时清朝驻日公使和留学生监督的不满,毅然决定学医。关于学医的动机,他后来追述道:“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的维新有很大的助力。”(《集外集·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那时他还劝同学厉绥之也学医,说:“做医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劳苦同胞治病出力。清政府以民脂民膏给我们出国留学,我们应报答劳苦大众。”(厉绥之《五十年前的学友——鲁迅先生》)。

⑤鲁迅学医很刻苦,曾解剖过二十几具尸体。(据肖红《回忆鲁迅先生》)通过解剖,他了解了“胎儿在母体中的如何巧妙,矿工的炭肺如何墨黑,两亲花柳病的贻害于小儿如何残酷”,以及悟到缠足后的女子“已断筋骨没有法子可想”,更激起了他对残酷摧残中国妇女的封建势力的无比痛恨(据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后因“电影事件”和“漏题风波”,鲁迅放弃了学医,觉得中国“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鲁迅自传〉手稿》),于是便决心从事文艺运动,“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⑥鲁迅开始创作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他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此文一九三三年作——引者),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做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⑦由于十月革命曙光的照耀,使得经历了长期寂寞痛苦和探索的鲁迅,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文化运动中,看到了摧毁中国这个封建“铁屋子”的希望,于是开始了他的创作活动。他后来把自己这些作品称之为“遵命文学”,并且说“不过我所尊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尊奉的命令,决不是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挥刀。”可见鲁迅从开始创作,他的自觉地使文艺为政治服务,为人民革命服务的目的就是十分明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8759a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20.html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呐喊》自序 第一课时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