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材料(文言文阅读专题二)

发布时间:2020-05-07 00:52: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外文言文专题部分

知识梳理:

考情分析:近几年文言文考查形式主要有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内外对比阅读。考查内容主要有解释常见文言实词,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翻译,理解文意,体会情感等。

习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使贪

刘基

  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武侯疏吴起。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坐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粱,君之国空了。臣窃为君忧之。”武侯曰:“善。”复进吴起。

注:大梁:战国时期魏国都城。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客有吴起于魏武侯者  短:        

(2)汤不能务光  臣:        

(3)西有虎狼之秦  虎狼: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和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天下之士莫先   夫子何命为(《墨子公输》)

B.不君岂能臣之哉?   谓为信。(《隆中对》)

C. 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   衔觞赋诗,乐其志。(《五柳先生传》)

D.臣窃为君忧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2分)

译文:                                        

(2)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2分)

译文:                                        

4.请概括公子成劝说魏武侯启用吴起的三个理由。(3分)

答:                                        

2、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5—8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革非不尖利也 兵:兵器

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疆界(答“限制”也算对)

③足 兵:军备(军队)

④民之矣 信:信任,信用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7. [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甲] 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一)临皋闲题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所不如者,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耳。

(二)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⑤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⑥,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⑦,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 ③两税:夏秋两税。 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⑤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⑥木末:树梢。 ⑦死法:死于军法。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 胜 ___________

兵阵相接 虽 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毒之乎 (《捕蛇者说》) B. 夫淫雨霏霏 (《岳阳楼记》)

C. 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D. 卿言多务孰孤 (《孙权劝学》)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2、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2分)

13、两则短文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中表达的情怀却有共同之处。请概括写出。(2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

鸟  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口官口官  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无有。问之 ,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选自《戴名世集》)

【注释】①日:有一天。  ②口官(guān)口官: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  ③盏:杯  ④掬:捧。  ⑤鷇(kòu):初生的小鸟儿。  ⑥奚:为什么。  ⑦适:到。  ⑧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意思是,人 生的道路并不很宽。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地不五六尺(    )    (2)手下,鸣乃(    )

15.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人手能及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B. 雏出矣                 年九十   (《愚公移山》)

C. 则二鸟巢其枝干之间     贤材人远矣  (《伤仲永》)

D. 不知何鸟也             安陵君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1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译文:                  

17.作者通过二鸟“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遭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答案:

1.(1)短:揭短。(2)臣:担任大臣。(3)虎狼:像虎狼一样。(3分,每小题1分)

2.B(B项“然”:代词,这样。A 项“焉”:兼词,于之/语气词,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C项“以”介词。因为/连词,用来。D项“之”:代词,这件事/ 动词,到……去)(2分)

3.(1)况且您自己认为,与殷汤、周武五相比,谁更贤明?(2分,“以为”“孰”各1分)

(2)只要是吴起想的、喜欢的就给他,让他满足欲望没有其他的需求。(2分,“予“:足”各1分)

4.①能力超凡的人如果不贪图钱财,不会甘为人臣;②有了吴起这样的将军,其他五国才不敢轻举妄动;③如果吴起离开,天下士人都将退却离开,魏国将无人可用。(3分,每点1分)

5.①兵器 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 ③军备(军队) ④信任,信用

6. 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 [甲] 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9、(1)优美,美好(2)即使

10、(2)C

11、(3)因此我就像挂在钩上的鱼,一下子获得了解脱。

12、(4)“闲者”在这里指有空闲时间且拥有自由、审美心灵的人。

13、(5)热爱自然,随遇而安,乐观旷达,追求心灵自由。

14.(2分)⑴ 距离(离开)   ⑵ 停止   (每词1分)

15.(2分)B  (B均为副词,译为“将要、将近”;A前者为代词,译为“它”,后者为用于主谓之间的助词,无实义;C前者为介词,译为“在”,后者为介词,译为“比”;D前者为代词,译为“它”,后者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

16. (3分)每当得到食物,(它)就在房屋上停息,并不马上下来。(“辄”“即”各1分,通顺1分)

17. (3分)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注意回避风险,尽量远离祸患。(内容合理2分,表达通顺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010fd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99.html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材料(文言文阅读专题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