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科大附中月考题201710

发布时间:2017-11-28 15:49: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科大附中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2017.10

1、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一做法在当时

A.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B.体现了“有教无类”的理念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提高了女子受教育的机会

2.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清静自然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两个学派分别是()

A.法家、墨家 B. 儒家、道家 C.法家、儒家 D.儒家、墨家

3.“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

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材料主要体现了

A.阴阳五行学说 B.大一统学说 C.仁政学说 D.天人感应学说

4.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表明

A.法律吸收儒家理念 B.仁政思想等同法律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5.儒家学者倡导仁爱,但无法回避“仁缘何贪”。朱熹对此解释为仁善之人秉性温和慈爱,不够刚硬耿介,因此常在钱财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严谨、理性与自制。由此可见, 朱熹将“贪”归因于

A.监察制度的缺失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人性的复杂微妙 D.社会风气的污浊

6.唐朝禅宗大师慧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7.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写文章要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须有益予天下,有益于将来。该主张反映出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是

A.文风浮华 B.经世致用 C.节俭尚用 D.信仰缺失

9.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A.脱离了儒学思想的范畴 B.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转型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诉求 D.源自“西学东渐”的盛行

10.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名言

A.关注人类道德B.批评苏格拉底 C.否定神的意志 D.探究社会正义

11.孟子认为治国需要法制,但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要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则认为守法是一种正义行为,应严格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二者思想差异的出现表明

A.人伦与法律无法调和 B.苏格拉底更具有理性

C.孟子更加有人文情怀 D.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12.西欧中世纪后期,神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这种变化表明

A.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B.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C.神学放弃对教育的控制 D.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13. 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版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推销“赎罪券” B.抨击罗马教廷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14,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B.宣扬人性解放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

15.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人民主权说 B.社会契约说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说

16.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等。其中信息革命主要指的是

A.纸的发明 B.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C.宋词的繁荣 D.珠算运算法的成熟

17.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同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18.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19. “正是由于牛顿的伟大理论贡献,使18世纪学历背景不同的纺织机和蒸汽机发明者,其思维和工作都超出机工和工匠的范畴,与理性的科学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表明

A. 第一次工业革命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引发了工业革命

C.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D.科学理论发现迅速转化为工业生产力

20.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 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 点是评价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21.《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日大篆,二日小篆,……八日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

料反映了

A.隶书属于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22.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则因提出进化论,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两人的学说都

A.提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 B.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C.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23,“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钟,分别放在地球的北极和赤道上。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赤道上的钟会比北极的钟走得慢一些。计算表明:当速度增大时,时间将会变慢;当

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也就停止。”这一理论

A.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正确性

B.形成了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力学体系

C.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D.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4.“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就可以对该公式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一假设的提出

A.有利于解释光电效应 B.宣告了相对论的诞生

C.开创了牛顿力学体系 D.冲击了神学刨世学说

25.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26.今天人们常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来命名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和演进的历史阶段,这是因为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A.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B.减轻了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交流联系 D.提高了当时工人的社会地位

27.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间,中国社会相应出现了六种社会思潮,他们依次是地主阶级革新思潮、太平天国革命思潮、洋务思潮、( )( )( )三个空依次应该填上(  )

A.资产阶级革命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潮

B.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社会主义思潮

C.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潮

D.资产阶级革命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思潮

28.陈旭麓在评价洋务运动时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上述言论旨在说明

A.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的目的 B.变革封建制度所面临的艰巨性

C.中体西用自身存在着理论缺陷 D.洋务运动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

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该书的风行是因为

A.敢于揭露历史的真相 B.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

C.率先引介了西方理论 D.得到了各阶层的肯定

30.儒家思想在近代历经沉浮,既有康有为的“尊孔”,又有陈独秀的“排孔”,但两者都

A.确立了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全面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C.旨在发动群众变法维新 D.否定旧思想推进社会变革

31.“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材料意在说明

A.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B.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C.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支持

32.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

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第3318分,第3418分,第3516分,共52分。

33. (18)儒学的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儒学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

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家诞生于春秋末年,为孔子所创立。孔子整理《诗》、《书》、<春秋》等

“六经”,制定了儒家经典,为儒家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战国是儒学壮大期。此时儒家得到初步发展,成为势力强大一世的“显学”。……两汉儒学,趋于独尊,也是儒学蜕变,成为御用学术的开端。……另一方面,儒学在两汉又出现了变异,主要表现在以董仲舒为首的经学家引阴阳五行以解儒学。

——摘编自舒大刚《中国历代大儒》

材料二 (宋代)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

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

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

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

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

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

或赞赏旧文化。(注:所谓“格义”是指在两种文化接触的时期,接受外国文化的人们喜欢

把所接受的外国文化的某一方面,比附在本国文化的某一方面)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先秦儒学相比,汉代儒学的“变异”之处。(4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走向“精微”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格义”方式及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孔

子与儒学。(8分)

34(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彼得·赖尔,艾伦·威尔逊《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材料三(西方思想启蒙)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

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

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

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中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

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摘编自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和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采取“借古喻今”方式的主要原

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中“破”与“立”的主要表现。(4)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的不同之

处并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主要原因。(8分)

3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 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直接目的是什么?(4分)

(2) 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6分)

(3) 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6分)

月考答案(2017.10

1、单项选择题(每题1 5分,满分共48分)

BBDAC DCACC DBBDA BDACB BBDAD CCDBD AD

二、非选择题(第33题18分,第34题18分,第35题16分,共52分)

33.(18分)

(1)变异:从内容上看,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等思想;(2分)

从特点上看,神学化、官方化,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2分)

(2)原因:儒学自身存在理论缺陷(或儒学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吸收了佛家道家的思想;宋代理学家的学术创新;(每点2分,共6分)

(3)方式: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或

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赞

赏西方文化。)(2分)

态度: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或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

下,一分为二辩证的认识孔子与儒学);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

开来(或还原真实的孔子);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每点2分,满分6分)

34.(18分)

(1)主要原因:基督教会势力强大,垄断文化;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

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

神学。(每点2分,共6分)

(2)破: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2分)

立: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制度蓝图。(2分)

(3)不同: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忽略

了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4分)

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传统儒家

伦理道德的影响等。(任意2点即可得4分)

35.(16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dc3fe2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e.html

《河科大附中月考题2017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