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西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08 16:55: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年江西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遂川

一、试卷结构与题型分值

1.试卷结构

2019年江西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德育为魂、发展为本、能力为重、生活为基、智慧为上、特色为求”的命题原则,将“心理与品德”、“民主与法治”、“国情与责任”、“时事与政治”等内容有机整合。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试卷由四大题型组成:单项选择、简要回答、概括与评析、探究与实践难度系数设定为 0.65 左右,易、中、难的比例设定为 6:3:1从整体难易度来看,今年的中考试题比2018容易一些,整份试卷没有难题怪题,题型结构合理,形式新颖,内容鲜活,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改革。

2试题题型、知识点、考试水平和分值

二、试卷特点

整张试卷在遵循规律中有创新,体现在几个“不变”与“变”之中。

1.“不变”的是时代性,迎着热点上,把准时代脉搏。

整张试卷涉及的社会热点有: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外商投资法、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五四运动100周年、乡村振兴等。试卷热点覆盖面广,具有鲜明的清新感、时代感。

2.“不变”的是教育性,重视价值引导,突出育人功能。

如:34题以江西“新时代好少年”向汝、退休民警尹先明的事迹为载体,培养学生诚信与人为善的优秀品质;10题通过关于“校园暴力”的话题探讨,引导学生自觉纠正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守护正义,过积极健康的生活。15题,介绍了北大“90后"女生宋玺、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带母上大学”的残疾学生魏样、战胜贫因圆梦北大的河北女孩王心仪等模范人物的事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性,让学生在做题时获得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启迪。

3.“不变”的是地域性,关注家乡变化,挖掘乡土素材。

2019年江西道德与法治中考试卷继续关注地方发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体现地方特色,增强试卷的亲切感。如第3题的江西“新时代好少年”、第4题的九江市退休民警尹先明、7江西省检察机关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第8题江西网络问政新平台,还有5题和16题中的“小鄱(鄱阳湖)”,这一系列选材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家乡、祖国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崇高理想,增强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3.“变”的是试题呈现更加生活化,引导学生融入试题情境。

2019年江西道德与法治中考试卷注重了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在试题呈现方面,切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如13题,超市少找零,西安市民肖某将超市告上法庭,这就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可知可感。14题选取的关于校园暴力的漫画,来自学生自己的生活,特别是漫画中甲、乙学生的言行,更是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写照,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点燃学生思辨的火花。还有16题,更是匠心独运,一反以前过于时政化的命题特点。整道试题以小鄱的研学旅行为主线,从村民李某家到村委会文化墙,再到村里的文化小广场,让学生在做题时重来一次研学旅行,倍感亲切自然,减少阅读障碍,迅速融入试题情境。

4.“变”的是知识考查综合化,具有更强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试卷重视对核心知识的考查,考点覆盖面广。在选择题部分,误项也是对知识点的考查,而且很多误项的干扰性和迷惑性也很大。每道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都有多个,综合性强。比如16题,考查了很多知识点:党的领导、党的初心和使命、共同富裕、民主权利、依法维权、环境保护等。第(2)问具有很强的探究性,既要运用所学知识对措施进行分析,又要回归到乡村振兴总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还有该题的最后一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要求学生总结研学旅行的收获,第①小问又要求落脚到实践能力,试题既有放又有收,收放自如,乃整张试卷的神来之笔。

5.“变”的是引领实践与行为,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试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试卷在选材上传递时代气息,彰显国家意志、体现家国情怀的时事,引领学生关注时代发展。第11题和12题中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8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国家制度的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第14题关于校园欺凌的讨论,针对不当行为的忠告和点评,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道德感知,进而促发道德情感的生成并最终走向道德实践。第16题,研学旅行中相关问题的探究可以鼓励学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素养。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考生答题数据分析

1.各小题的情况

2.全卷的情况

3.分数段分布情况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未能抓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审题不清是学生答题中最突出的现象,如14题,有的学生没有注意到问题中有“从法律角度”这几个字,仅从平时做题的习惯出发,写什么都可以,结果写了许多道德方面的知识16题(3)问,没有注意“生态宜居”的角度,结果所拟写的村规民约答非所问。

2.基础不牢,观点表达不准确,口语化严重。基本观点的准确书写是初中思想品德考试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在阅卷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基础不牢,不知道怎么用基本观点来分析材料,不知道材料跟哪观点对接,甚至不清楚学过那些基本的观点,结果写了许多跟材料无关的内容,材料真正可以体现的观点却没有写到。有的学生观点表达不准确,如把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写成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还有的学生不会用学科术语来解答,通篇口语化。

3.没有注意按要求答题,没有掌握不同题型的回答方式。15题,还有些同学只是堆砌观点,没有按照角度+观点的格式回答。

4.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不分要点书写。规范书写是提高得分率的重要举措,规范书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字迹工整,二是答案两点以上的分要点书写。有的学生字迹十分潦草,无法辨别,有的学生不分答,无法看出他答到了几个要点内容

四、几点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的教学,为学生运用观点分析问题打好基础。基础知识与基本观点的积累是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成绩的重要保障,只有学生对基本观点十分稔熟,才能够谈得上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否则,一切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观点的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搭建好知识网络,并及时通过恰当练习给予巩固和训练。对于每一课所涉及的基本观点,一定要为学生归纳出来,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运用。

2.用好时政素材,激活道法课堂。纵观历年中考试题,所有材料均来源于当年发生的国际国内热点,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结合当下发生的时事政治来进行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好这门功课打好基础。

3.重视答题训练,教给学生必要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与技巧远比单纯告之答案要重要的多。答题的一般步骤是:审题抓关键词对接知识点锁定答案书写答案。审题是题的前题与关键,审题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的正确与错误。审题一般包含审设问与审材料两个方面,审设问通常是审清题的方向、范围及要求等。在确定的方向、范围之后,根据设问与材料中的关健信息对接上知识点,最后是组织好答案,书写好答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妨结合具体的题目,有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

4.强调规范答题,减少失误。好的习惯往往让我们受益终身,规范答就是这样一种好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向学生强调规范答的重要性,并做好示范,对于不规范的答要做到零容忍,尤其是书写潦草与不分点答这两方面的习惯,因为这并非是不可改变的,只要我们愿意去做,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cac539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5.html

《2019年江西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