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7-03-31 14:09: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养老压力不容忽视。在社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型的过程中,家庭出现核心化和小型化趋势,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削弱,养老的责任逐步由家庭向社会转移。城市社区养老模式避免了家庭养老的不足,充分发挥社区的资源优势。

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看,探索社区养老模式是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对填补社区服务研究的空缺也有重要意义从现实意义来看,首先,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其次,有利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生活需要,建设和谐社区,老年人生活得更加自由和有价值,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这一模式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和经济需求,对社区范围内的经济增长也有一定拉动作用。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在对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等进行比较后,一致认为社区养老模式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王海燕分析了社区养老的优越性,张文范认为社区将成为今后最主要的养老环境郑建娟撰写的《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发展思路》等都是对养老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并一致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可行的养老模式

还有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城市社区养老模式展开了研究,对实现这一模式的具体形式展开了探讨。赵丽宏认为社区服务是一种政府行为,刘菲强调了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项丽萍认为社区养老服务取决于是否拥有一个专业的服务管理团队。

更多的,学者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队伍进行分析,普遍认为我国现行的社区养老模式存在专业人员不足,规范化程度低等问题,并针对这个问题分别提出了具体措施。 王宗廷提出服务人员规范化制度赵立新指出逐步实现社区养老服务队伍持证上岗喻银春提出培养老年学高级专门人才。总的来说,学者们普遍认同社区养老的出现和发展是一种必然。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07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01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6、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1、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2、 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 2005年第6期第140页。

  3、 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04年第4期第38页。

  4、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第26卷第4期,第54页。

  5、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第6期,第33页。

  6、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2期,第39页。

  7、何蓓《犹在镜中 —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8、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9、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 2004年第1期第204页。

  网络资料:

  1、《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2、《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3、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c16423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b.html

《张爱玲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