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化石吟》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8-08-23 14:04: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化石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和诗歌的主要内容,培养赏析诗歌节奏美、音韵美、语言美的能力。

2.理清诗歌结构,深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体会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品赏诗歌的节奏、音韵、语言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

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教学设想:

《化石吟》既是一篇科普文章,同时也具有现代诗的特点,这对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是一个考验。为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还要注意对文体的把握。诗歌往往是把抽象化语言,用具体可感的事物进行描述,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课,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将“抽象化的语言具体化”的训练。

教学难点:

1、了解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2、品析鉴赏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语言美;

教学设想:

一课时。

运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

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作者先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

像,然后具体书写遐思的内容: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而赞美

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时,诗歌节奏鲜明,语调和谐,富有音乐美。学习这首诗,要注重

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知识链接: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教学过程:第一循环

导入新课:(根据具体情况,自己选择)

①多媒体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可以通过直观的展现,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②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③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善良者……”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 理清文章的思路。

3、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将文中抽象的词汇标注出来,提高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4、品味文章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找出文中具体事物,领会作者将抽象化的词汇具体化的写作技巧。

第一环节——自学质疑(提出问题予以解决)

1、请你先阅读“知识链接”,搜寻重要信息,标注出来,记住它。

2、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a.边读边画出文章中的生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做出标记。

b.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生字词:

重要的字词:

3、根据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解决上面的字词(注音或解释。解决不了的,先放在那儿)。

4、有感知才有思考。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试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也可以找出自己不明白的语句,与同学讨论一下,思考一下。)

[教师可以展现一下问题,供学生参考、思考。]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

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第二环节——合作释疑(在第一环节已经有所展现,不可拘泥。)

1、虚心请教你的学习伙伴,请他们帮助你解决梳理文章大致结构中遇到的问题。

2、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文章的结构,可以画出直观图表,准备展示。

3、本小组成员可以相互提出自己的疑问,共同商讨解决相关问题,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提交给教师,由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探讨解决。

第三环节——展示评价(在一、二环节已经有所展现,可以适当使用,简化相应过程。)

1、按照老师的提示,选派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帮助伙伴修改完善。

2、小组间相互检查,评价打分。(小组得分:________分)

3、按照小组检查顺序,检查小组的代表指出被查小组成果展示中出现的问题。

4、请你认真观察其他小组展示的成果,完善自己的结构提纲。

注:学生展示评价的结果可能是多样的,教师应当予以鼓励和指正。

第四环节——巩固深化

a.查找生物化石的图片,与同学们共享;

b.思考想象生物进化的过程,根据诗歌内容,选取一个片段,写下自己想象

和感受的内容。

第二循环

第一环节——自学质疑

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1、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2、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概括本诗的大致内容: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3、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自由选择题目,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可以选择讨论一个题,也可以提出以上问题以外的问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导:

a.从修辞的角度思考;

b.从上下文的联系思考;

c.从语句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上来思考等。

如果学生还没有理解,可以举例明确一个,给学生引引路。如: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 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象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第二环节——合作释疑

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把自己没有想到而别人想到的抄写下来,看一看、比一比,谁思考的全面深入,并准备展示。(注意: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环节——展示评价

1、按照老师的提示,选派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帮助伙伴修改完善。

2、小组间相互检查,评价打分。(小组得分:________分)

3、按照小组检查顺序,检查小组的代表指出被查小组成果展示中出现的问题。

4、请你认真观察其他小组展示的成果,完善自己的结构提纲。

注:相互讨论和提问的过程,已经有所展示,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不同问题的回答,予以相应的评价。建议以鼓励为主,但必须予以必要的指正。

第四环节——巩固深化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每小组

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有特色的图片,并作简要的解释。

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学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一句话训练:自主选词,进行将抽象化的词汇具体化的训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ef50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4.html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化石吟》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