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发布时间:2019-05-10 12:48: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选择题

2014年题组

12014·天津文综·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考点】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解析】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反映出中国在挽回主权,故A项错误;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B项错误;中国在不断挽回主权,外交上逐渐自强,故C项正确;此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4·山东文综·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

A B

C D

【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依据题干中“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的特点,从整个近现代史历程看,近代历史起源于上海,从广州开始国民革命,抗战时期由南京搬运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又移至北京,依据此空间顺序,B图符合题意;A图中没有广州,不符合题意;C图中没有重庆,不符合题意;D图中没有上海,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2014·四川文综·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国民党改组)

【解析】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的命运,中国各阶级精英先后从器物、制度、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之路,也即对应材料中“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作者所言“组织的反应”通过组织的反应,让反应有组织化,联系近现代世界政治的特征——政党政治,可知其所指也即建立政党来实现救国,发昌机器厂创办和京师大学堂建立分别属于器物学习和制度学习阶段对救国方式的探索,故①②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党改组都涉及政党政治,符合“组织反的应”的特征,故③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42014·天津文综·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

【解析】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没有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因此没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故B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消灭北洋军阀,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4·浙江文综·18《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可知此应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所取得的攻占武汉、南京和收回汉口、九江等租界的史实,故C项正确;苏联成立于1922年,晚于辛亥革命(1911年)和五四运动(1919年),故AB项错误;全面抗战时期,英、美等国与日本的关系逐渐交恶,与题目中的信息“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4·海南单科·18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依据所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是明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莫斯科或从西欧回来“轻视理论”“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深,故B项正确;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所以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故C现错误;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3年题组

12013·山东文综·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

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

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从题干中抓住关键词时间1923年,人物陈独秀,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向俄国人学习,走俄国人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体现其新。故选B;武装革命以往都有无法体现革命新方向,排除A.民族革命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已经提出了,也无法体现革命之新方向,排除C,国民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

【答案】B

2012年题组

12012·全国课标卷·311920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相关重要历史事件,知道“俄国式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C项正确;从时间信息上看,AB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排除,D项的改革主张与题干观点相背,排除。

【答案】C

22012·广东文综卷·15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国民大革命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通过图片信息的获取,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信息与历史阶段特征。从图片中的“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代战争的历史现象。ABC项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提出三大政策等,D项正确。

【答案】D

32012·上海单科卷·26右图是一张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它颁发于(  )

A1924 B1925

C1926 D1927

【解析】民国十四年即1925年,具体方法是:1912+14–1=1925年。

【答案】B

42012·重庆文综卷·17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  )

6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

【解析】根据地理知识,ABCD分别是上海、南京、武昌和南昌。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的全国革命中心是在武昌, C项正确。

【答案】C

52012·山东文综卷·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析】北洋军阀的混战导致社会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国民革命运动消灭的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重创奉系军阀张作霖,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扫清了当时中国近代化最大的阻碍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案】D 

2011年题组

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解析】 “公车上书”是1895康有为举人联名上书皇帝,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标志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B项是次要原因;C项不是原因;D项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项。

【答案】A

22011·广东文综·17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省份

农会会员数

时间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山东

直隶

河南

19266

647766

8144

38150

4120

1153

284

1342

270000

19276

700000

8144

4517140

2502600

382617

284

360

245500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表1 中时间“19266月”、“19276月”,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南昌起义在19278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月10月,与表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B项;1927年春,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阐明了农民问题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的重要性,并非导致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1926年下半年起,随着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北伐大革命的胜利进军,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国民革命的中心从珠江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才会呈现出湖南、湖北、江西会员数的大幅度提升;故选C项。

【答案】C

2010年题组

12010·安徽文综·16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解析】从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从广州出发,进军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为北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

【答案】B

22010·全国Ⅰ卷文综·16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 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解析】注意题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强调国共内战的爆发有一定因素的限制。A项是在1924年初,会议召开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项是在1936年底,说明当时国共两党为即将实现的国共第二次合作铺平了道路;C项是在194510月,双方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D项是在1949年,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国共合谈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最终国民党政府未在协定上签字。C项正确。

【答案】C

2009年题组

12009·广东单科·819295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解析】BCD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1929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其立场已经右转,因此他们视觉下所说的“过火”的思想指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A

22009·浙江文综·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解析】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因此本题答案C

【答案】C

32009·辽宁、宁夏文综·3219423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解析】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答案】A

42009·天津文综·519195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解析】青岛问题即山东问题,力争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封建。而ABD信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答案】C

52009·北京文综·18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

A.《辛丑条约》 B.《凡尔赛条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解析】抓住时间限制语“一战后”可以排除ACD选项。凡尔赛条约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中国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答案】B

62009·四川文综·161918年底到1919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解析】AB两项不符合史实;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应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应排除。

【答案】C

72009·海南单科·171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人

绥远

3200

8%

3%

80%

湖北

1877

631%

23%

89%

广东

15000

212%

201%

391%

1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在人员组成上吸收了学生和工农力量,成为各革命阶级的革命联盟。

【答案】C

2008年题组

12008·上海单科·2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解析】从材料中的“青岛归来”、“国贼罢黜”、“学生复课”、“商店开门”等信息可推断出此对联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因为本题选项中其他运动与青岛没有关系,而五四运动最终中国拒绝和约签字,罢免了曹汝林、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之后三罢斗争(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才结束。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

22008·广东历史·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解析】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我们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答案】D

32008·上海历史单科A·13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

A1921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解析】因为中共一大是19217月在上海召开的,因此最接近当时、当地的原始材料才是最有力的证据。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

42008·广东理基·6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解析】中共二大在充分分析和认识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答案】D

2007年题组

12007·广东理基·63“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综合分析“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这些信息,可知口号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

【答案】A

二、主观题

12014·山东文综·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8分)

【考点】4)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妇女解放(婚姻变革)

【解析】4)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展开论述,注意一定紧紧围绕“社会进步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这一观点来论证作答即可。

【答案】4)阐述: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

22013·江苏单科·2213分)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右侧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

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5分)

【考点】国共第一次合作,即国民革命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1)问根据地图中相关信息,特别是注解的三大军阀、国民党和地图名称,不难判断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据点。军事斗争从地图名称可以归结:北伐。结局一是从取得的成果上归结,而是从最终国共关系的破裂上分析。

【答案】1)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2分)

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2分)

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2分)

32009·山东文综·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一 11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

人们抗争示意图。

1)据图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

怎么样的变化趋势。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

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

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

【解析】1)侵略趋势应在观察图片基础上,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有关史实,从空间上和程度上概括。(2)抓住解题关键词“道路”两字,结合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即可概括得出。五四运动的“新贡献”,也就是与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两次革命相比的新发展。

【答案】1)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由经济侵略到政治军事控制。

2)义和团的道路:扶清灭洋(或“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政府统治”);辛亥革命的道理:民主共和(或“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五四运动的新贡献: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2011·浙江文综·38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

【解析】回答“新的变化”时要注意“直至近百年来”这一时间限定,要在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答案】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9分)

52011·北京文综·374)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8分)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4分)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资料要选择完整,无遗漏;逻辑清晰合理。

序号

资料

1

江南制造总局

2

“文学革命”

3

武昌起义

4

“自强”“求富”

5

三民主义

6

师夷长技以制夷

7

京张铁路

8

南京大屠杀

9

北伐战争

10

虎门销烟

11

中国同盟会

12

南昌起义

【解析】

【答案】4)选择主题示例:

①主题:救国道路的思想探索

序号:456

②主题: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斗争

序号:3511

③主题:政治领域的爱国主义表现

序号:359101112

补充的新资料:

简要阐释:

62011·上海文综·2819217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为躲避租界巡捕房的搜查,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 举行。

【解析】回顾课本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嘉兴南湖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ac42b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a.html

《高考历史试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