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万家忧乐 - 山东曲阜市第一书记“1+1”联系服务群众述评

发布时间:2012-07-23 09:14: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心怀万家忧乐

——山东曲阜市第一书记“1+1”联系服务群众述评

“以前俺们村全是土路,一碰到刮风下雨天,就跟过沼泽地一样。”提起当年让他们头疼的泥巴路,曲阜市书院街道宫家村村民们的脸上早已不见了愁容。去年,曲阜市组织部长马建国被确定为该村“第一书记”后,隔三岔五就往村里跑,在他的张罗下,村里的公路硬化了,村庄绿化也提升了,成就了村民心目中的“大变样”。

如今,在曲阜,像马建国一样的405名“第一书记”带领着405名村助理及一村一警都将深入基层当成了“必修课”,面对面访民情,实打实解难题,解决民生建设新课题,化解村级稳定新矛盾,日渐探索出了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架起了干群“连心桥”,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牵紧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

“我们村的3400多亩土地,绝大部分是丘陵薄地,很难进行作物种植。为了帮村里致富,他天天闷着头往山上跑,带着专家考察水土状况,最终决定大面积栽种耐干旱、效益高的核桃树。”  曲阜市石门山镇大西庄村村支书宋汝盈口中的“他”正是该村“第一书记”、市农业局局长毛景水。在毛景水的带动下,大西庄村共栽植核桃树6万多株,成了村民们满心期待的摇钱树。

“如何才能牵紧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曾在不同场合提及这一问题。为此,他要求每个干部自觉站在百姓立场上说话办事,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党的惠民政策,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

在“接地气、贴民心、惠民生”的理念指导下,各村“第一书记”带领村助理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积极协调资金,督导环境整治,修路、栽树、上项目……不少村里迎来了可喜的变化:村里装上了路灯,养殖户的沼气池扩大了,健身器械配上了、农家书屋也建起来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提升。  

“第一书记”用辛勤的汗水,让曲阜的农村大地焕发出了光彩。一年多来,“第一书记”先后帮助清理整治农村大街小巷2000余条,建设农村公路1000多公里,栽植各类苗木1500万株,  80%以上的村环境卫生实现了“美、洁、净”,帮助流转土地3万多亩。

“没想到一打便民卡上的电话,你真来了”

“我老早就把你发的便民卡压在茶几的玻璃板下了,可我还真没想到,一打这便民卡上的电话你还真就来了。”王庄镇褚魏村的孔凡清大爷紧紧握着“第一书记”、市文广新局局长胡勇的手连声道谢。原来,在去年914,胡勇曾接到了孔凡清的电话,听闻老人说屋外积水严重,正向房内蔓延,胡勇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就赶到了现场为老人解决了难题。而在褚魏村,像孔凡清老人所说的便民卡,603位村民每人手里都有一张。

从村子里专设的公示牌,到群众手里的便民联系卡,“第一书记”的照片、职务、联系电话都印得清清楚楚。而群众有难题,正是靠着这小小的联系卡,及时与“第一书记”取得联系,并妥善解决各种问题的。

在“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中,曲阜组织“第一书记”开展了村情大调研和“户户走访百问百晓”活动,“第一书记”带领村助理进村组、进院落、进农户,和百姓“心连心、面对面”,增进了对村情民意、农户情况的了解。

在吴村镇峪东村“第一书记”、文化产业园管委会文化产业发展局局长王玉栋眼里,走访调研不固定时间和模式,不管是入户促膝长谈、茶余饭后聊天都得让群众体会到真情和温暖。他将村民的基本信息全部建立了电子档案,实行“动态转号”管理,做到了农户信息一目了然,解决问题心中有数。

身子俯得越低,越能听到群众心声的呼应。就是在一次次村情大调研、户户走访中,在对贫困户、老人、孩子的关爱中,“第一书记”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干部来了,大伙儿看得见人,说得上话,心里就很舒坦!”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群众的共同心声。

“主动访民生,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以前,俺们村就是个乱窝窝,土堆、垃圾堆到处都是。这次回家发现不仅村容村貌换新颜了,大伙儿也更踏实赚钱谋生计了,真是值得高兴呐。”提起吴村镇簸箕掌村的变化,一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原来,这一变化就是该村“第一书记”走村串户的成果。曲阜市人民法院副院长柳民歌出任吴村镇簸箕掌村“第一书记”后,定期开展矛盾隐患排查,协助完善治安巡逻制度和电子监控布点规划,先后调解了李某离婚纠纷、袁某与邻里排污渠纠纷等10余起案件,把信访风险化解于萌芽,确保了农村稳定与和谐。

“不要等群众来反映问题,甚至越级去上访。而要主动访群众、访民生,把问题矛盾解决在基层。”李长胜表示。在深入农户走访的基础上,各村“第一书记”积极发挥信访代理员作用,排查化解村内信访矛盾隐患,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切实维护农村信访秩序。

兴村富民先治乱。后进村的整顿往往需要倾注真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姚村镇下地村是附近出名的“上访村”和“乱村”,“第一书记”、姚村镇党委副书记孟双建到村后,解决了村民王学亮反映强烈的移动公司信号塔土地使用问题、村民王井金反映村干部霸占其承包地问题,并帮村里建立完善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摘取了“上访村”和“乱村”的名号。

获得群众认可是最大安慰

“群众见到你能发自内心的喊你一声书记,主动给你递上一支烟、倒一杯水、邀请来家坐一坐,就是‘第一书记’的最大成就和安慰。”在担任“第一书记”的过程中,“第一书记”们亲身体会到,只要脚踏实地为民办事,群众总会毫不吝惜地加倍奉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实打实地走进基层,换来群众真诚的掌声,曲阜市委组织部逐步建立健全了“第一书记”工作督导管理机制,市镇两级均成立了“第一书记”管理办公室,负责“第一书记”“1+1”制度的组织实施、推进完善、督促检查等工作。市委组织部编印了《“第一书记”手册》、《“第一书记”工作指南》和《“第一书记”简报》,开通了“第一书记”手机信息平台,推行了“第一书记”工作实绩月公示制度,在市电视台、党政网站、《今日曲阜》开办了“第一书记在基层”专栏,定期公开通报“第一书记”工作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并通过随机抽查、到村暗访等多种形式,对“第一书记”工作及时予以督导。

同时,曲阜还规定“第一书记”年终必须接受任职村村“两委”及村民代表的评议、以及任职村所在镇街和本单位的双重考核,“第一书记”和年轻干部在村工作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并要求“第一书记”每月至少到村两次,不准在村干部家中食宿,不得收受村里馈赠的任何土特产、补贴及有价证券,不得额外增加村级负担。

农村稳则曲阜安,农村富则曲阜强。曲阜深入实施第一书记“1+1”制度,干群关系形成了一种鱼水相融的新气象。“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年轻干部到村后主动拉家常、掏心窝,与群众谈心交友,真心实意听取民声、了解民意,深入调研需求解决办法,使各项决策更科学、更符合农村实际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孟一 张明哲 王金平 丁龙 梅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a80b84de45c3b3567ec8bf3.html

《心怀万家忧乐 - 山东曲阜市第一书记“1+1”联系服务群众述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