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融入大西安都市圈

发布时间:2014-11-27 13:23: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融入大西安都市圈

(一)铜川融入大西安都市圈的机遇与有利条件

1大西安都市圈建设进入加速期

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要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发展框架。“一核”:即西安(咸阳)大都市,经济区的核心,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一轴”:即宝鸡、铜川、渭南、商洛等次核心城市为节点,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三辐射”:即以包茂高速公路、西包铁路为轴线,向北辐射带动延安、榆林地区发展;以福银、宝平等高速公路为轴线,向西北辐射带动平凉、庆阳地区发展;以沪陕、西康、西汉等高速公路和宝成、西康、宁西铁路为依托,向南辐射带动汉中、安康地区发展。其中“一核”是重点。西安是重点突破区域。天规划进一步提升了西安在大关中的核心地位,把西安建成国际化现代大都市。2020年,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西安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西安要成为国际化现代大都市,要发挥大西安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还必须发展大西安的卫星城市,构筑大西安都市圈。除大西安内部的四大副中心咸阳、临潼、长安、三原外,在其外围还可发展三大中心城市,即杨凌、铜川、渭南。杨凌可依托国家级农业高新示范区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农科型中心城市;铜川是面临矿竭城衰的资源型城市,应当扩大其发展腹地,使铜川由矿业城市向渭北中心城市发展;渭南应建设成为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关中东部新兴工业城市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城市。这样,西安与卫星城市之间就可以互动起来,大西安都市圈就形成了。不仅各中心城市的作用得到加强,而且个城市之间可优势互补,西安可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建成大西安都市圈,可是西安在西部和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加强。

2、铜川融入西安大都市圈的意义与条件

铜川处在关中率先发展和陕北跨越发展的接点位置。要加快发展,必须加强与西安的联系,尽快融入到大西安都市圈之中,做好西安的卫星城市,借助西安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发展自己。围绕西安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定位,铜川全面融入大西安都市圈,实现西铜同城化。

融入大西安都市圈将促进铜川与其他城市的统筹协调发展,加强产业衔接,整合旅游资源,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协同力度,推进经济、生态、旅游等功能的互补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要素互补、产业互动的良性机制,加快区域区域人才市场、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商贸物流等一体化进程,从而进一步增强地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铜川一个位于渭北高原边和关中边缘地带的城市,扼南北交通之要冲,是关中通往陕北的主要通道,在渭北经济带处于东西居中的地位。铜川距离西安较近,铜川北市区距离西安90公里,铜川南市区距离西安65公里,铜川市新区距西安市及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均为68公里,西铜高速、210国道和305等多条省道相联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通道。特别是随着铜川实施向南发展战略,西安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与实施,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向北迁移,未来西安的发展空间将不断向北突破和延伸,渭河将成为西安的城中河,西安北客站将逐步取代西安站的功能,成为全国快速高速客运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加之西安市地铁二号线、机场高速二号线、西安北三环第二条西铜高速公路以及西安北客站到铜川的城际铁路等项目的建成,将更加缩短西安与铜川的时空距离,空间结构已经形成了两市融合。

二是具备辐射和承接的能力。西安是大关中经济区的龙头,经济总量大、对外开放度高、产业优势明显、科技人才实力突出,具备了辐射和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实力。铜川产业基础良好,能源、原材料丰富,发展空间大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省前茅。从2001-2008年,铜川GDP37.08亿元增加到128.6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0.444.345.3变为7.559.932.6;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增产投资从15.96亿元增长到63.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4.64亿元增长到37.2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具有承接西安辐射带动的基础和条件。

是产业对接已初见成效。铜川新区与西安泾河工业园区相邻,产业合作优势明显。按照“传统产业互补、新兴产业共建、协同配套发展”的发展思路,西、铜两市在产业分工和布局上已经实现了对接。铜川分别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研究院合作的“中星新型材料”、“李华葡萄酒”、“陶板生产线”等项目,实现了“科技+产品研发+实验基地+产业推广”的有效模式;铜川东风昌河公司、铜变公司与陕重汽、西电集团的合作,建立了零部件供应模式。两市在产业分工与布局上的前期合作,为加速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市经济合作的空间巨大。

四是互补优势明显。西安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科技型、服务型、总部经济的优势更加明显,但一部分产业需要适度转移,迫切需要向外辐射扩充。铜川作为资源大市,但人才缺乏,资本匮乏,产业规模小,迫切需要接受西安的辐射带动,从共同发展的角度分析,两市有着良好的合作前景。实现西铜一体化,可以把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新的发展阶段。

因此,铜川融入大西安都市圈,对做大做强“西安核心”意义重大,虽然铜川的资源枯竭,但利用渭北地区丰富的资源,以西安大都市圈建设为契机依托西安优势互补以一区(新区)一带(城市经济带)一网(环形旅游网)为切入点突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以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培植果业、建材业、铝业、旅游业等四大特色产业实施科教兴市、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依靠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环境创新以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完善的市场体系为保障壮大实力缩小差距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山川秀美的新铜川。

(二)继续加强铜川与西安的交通联系

参与基础设施的协调建设实现交通对接

1、完善交通设施,延伸发展骨架

交通设施的完善能使使铜川更便捷地满足大西安都市圈城市对能源、水泥、低强度基础原材料产品的巨大需求,促进铜川西安经济交往密切,产业关联度增强,带来物流明显增加,加速建成综合物流中心。同时,随着城市经济联系格局的变化,都市圈内部将会在经济分工和合作上发生变化,铜川将在经济交流和合作中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

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不仅是地区分工的前提,而且是引导地区整体协调发展的先行条件和有效手段。铜川需要加快构筑地区大交通体系,进一步改善区域通达环境。要把交通作为西铜同城化的首要问题来抓。加强铜川与西安之间的交通联系努力构筑快捷、顺畅的交流通道。以打造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为目标,全力构筑加速融入大西安都市圈的快速通道。在公路建设上,纵向加快建设西铜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建设成放射式、与国道、省道主干线系统相衔接的公路网系统,提升铜川在大西安都市圈中的地位。在铁路建设上,加快西安铜川城际铁路规划建设,以铜川为北翼铁路网中心枢纽,形成一体化的铁路运输系统,改变铁路运输终端地位,将铜川建设成通往东部和北部的交通起点。同时争取西安公交线路向铜川新区延伸项目。力争到2020年建成与大西安都市圈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的统一规划布局。要与西安联手发展信息网络,相互提供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尽快建设大西安都市圈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相邻县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接纳大西安都市圈产业转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良好的环境。

2、充分利用西安交通运输资源

西安火车北客站、西安航空港同时成为铜川的火车站和航空港。要积极介入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规划和建设,充分利用西安新筑集装箱货运中心和国际港务区,为铜川发展提供对外物流服务。

(三)充分利用西安优势资源

1、充分利用西安优势资源

西安火车北客站的建成大大缩短了铜川西安北翼城市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城市间的可达性,加强了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使铜川成为贯通陕西南北主干网的重要节点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贯通了铜川融入大西安都市圈的经济大动脉,使区城内人、财、物、信息交换变得畅通,这对整个区域来说是建立了“内向开放”系统,极大促进该地区的优势互补及区域经济合作。而对区域内城市铜川来说,则是建立了“外向开放”系统。一方面,铜川可以更快捷地从外界获得物质、能量、信息等,如可依托西安平台、承接西安辐射和转移另一方面,又更方便地向外界耗散物质、能量。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铜川将会进一步融入西安都市圈,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区域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铜川争取利用西安在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交通方面的优势,发挥铜川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主动接受西安辐射带动。按照合理布局、共建共享的要求,建立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体系来推动两市同城化进程。西、铜两市应在能源、供水、污水处理等方面制定有关标准和要求。在尊重两市总体框架的基础上,突出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划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衔接,并逐步推行教育、科技、文化、旅游资源共享,推行金融、电信、邮政、公交同城化,使服务体系充分融合。积极推进两市金融票据异地结算为同城结算,形成西、铜两市方便、快捷、高效、低耗的金融服务网络。

推动构筑统一的要素市场。建立统一的要素市场是推进区域经济整合的基础。它需要打破目前行政分割对要素流动的阻隔,使大西安都市圈各地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由地流动和交易,从而优化资源和要素的区域配置。铜川也要加入推进这一进程,将统一的要素市场纳入区域性的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去。资金市场方面,要以西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核心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和金融合作网,培育一批以西安都市圈为发展腹地的投资公司、控股公司,扩大跨地区的直接融资业务,使资金合理流动。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跨地区合作,加强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纵向与横向金融合作。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方面,通过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择业决策的自由化,形成劳动力合理流动机制。

营造开放统一的大市场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业跨地区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树立“平等、互惠、共赢”的理念,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商贸流通方面,要借助西安比较发达的优势,以各地的商贸企业为龙头,再通过合营、合资、合股、控股、参股等形式联合各地商贸企业,推动地区商贸流通的一体化二是资本市场方面,要利用西安金融机构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同业拆借市场,培育一批投资和控股公司,扩大跨地区的直接融资业务三是技术市场方面,要充分利用西安的科教优势,推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科研的市场化、产业化,并建立科研和技术开发协作网络和技术信息与交易网络四是劳动力市场,尤其是人才市场,推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逐步形成地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此外,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跨地区诚信体系,实现区域内信用资源共享开展区域市场联合整治行动,建立统一的市场秩序。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统一标准,联合开展市场政治行为,规范经济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铜川地处渭北旱塬,水资源极其短缺,严重制约着未来的发展空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首先要加强水资源对接。两市要科学制定水资源建设使用规划,积极进行水资源对接。要科学建设新的水源工程,特别是要合理开发利用西安咸阳铜川境内的现有水源,制定中长期计划,加快实施“引汉济渭”、“引泾济铜”工程,为西铜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水源支撑。其次要实现生态环境同治,打造西铜道路绿色走廊。要科学规划西铜之间的绿色走廊,要在两市之间的主要干道兴建绿色走廊,建设森林、绿地生态调节区,对重点区域直观山坡和生态脆弱区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全面绿化,发展都市型农业和观光农业,实现绿化和观光的充分结合。铜川要发挥林业生态较好的优势,打造西安北部生态屏障,为融入西安、实现一体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积极开发境内水资源,充分挖掘桃曲坡水库、高尔塬水库、耀州区、新区地下水供水工程、柳湾水厂、王家河水厂以及自备水源等已建成水源工程的潜力,尽快开工建设龙潭水库,积极做好雷家沟水库、孙家河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的前期工作,因地制宜地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使2010年偏枯年份全市可供水量增加0.19亿立方米,达到1.22亿立方米,满足全市发展的用水需求。论证境外调水工程,逐步使桃曲坡水库全部转向铜川市城市和工业供水,争取新建泾河调水工程,加大马栏河调水量,从长远战略上解决铜川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加强分工协作,加快铜川发展(做好卫星城市)

1为西安发电(争取为西安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采用高效、节水、低污染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建设高效、环保的新型火力发电厂,促进资源的就地转化;在秦岭和声威两大工业园区建设热电联产的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加快实施油页岩、煤层气、煤矸石发电等项目。陕煤业化工、兰芝、麟字、吉富、秦煤等企业为龙头,建设5000万支镍氢电池生产线、30万台镍氢绿色动力电源生产线、700万支锂锰电池生产线、500万套镍氢组合电池生产线、4万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材料生产线,形成工业动力、民用等电源系列产品,发展高科技、绿色电源产业,到2010年实现产值16亿元,打造西部电源生产基地。争取与西安合作,为西安提供电力保障。

重点工程项目包括:(1)绿色动力电源生产线项目。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该项目产品由于无污染、低噪音,由它配置生产的电动自行车,环保省力,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项目总投资12490万元。(2SCD型镍氢电池生产线建设。年生产SC型镍氢电池960万只,D型镍氢电池240万只。项目总投资2245万元。(3建设2×30万千瓦煤矸石热电厂项目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投资28亿元,建设2×30万千瓦煤矸石热电厂项目,计划2013年建成,新增产出9亿元

2、能源建材基地建设

铜川目前可开发利用的煤炭资源储量日益减少,做好集约利用和深度加工尤为必要。一是做好国有统配煤矿技术改造,关闭和取缔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小煤矿及高硫高灰分煤矿;二是培育发展骨干煤炭企业,继续整合煤炭资源,向优势骨干企业聚集;三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采用先进适用和高新技术建设高产高效接续矿井;四是以耀州区为重点,促进煤焦化、煤化工、精洗煤、水煤浆、原煤气化等煤的深度开发利用,推进煤炭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四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和洁净煤技术。

在煤炭、电力发展的基础上,以铝冶炼为重点,以做大做强煤、电、铝加工产业链条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推动产业整合,提高电解铝合金化水平,通过技术改造、产量提升和产品开发,使煤电铝一体化成为铜川近期产业转型的抓手,使铝业成为铜川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重点工程项目包括:(1)铜川铝、电、煤联产项目。通过建设28万吨电解铝生产线、12万吨预焙阳极生产线、192万千瓦发电机组、秀房沟煤矿改造等,提高生产能力,使铜川铝业成为陕西的铝工业基地。项目总投资110亿元。(2)铝深加工项目。依托铜川铝业(百亿元企业)、中铝控股鑫光铝业,发展铝产业,大力发展高档复合型材、连铸轧、型板线材和铝基复合材料等深加工产品,延长铝的产业链条。建设一条建筑铝型材生产线项目,年产铝型材5000吨;建设高品质多用途铝合金生产线,采用世界上最新的铝合金生产技术及工艺,生产可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的直径可达1143mm的铝棒及新型超硬铝-钛合金。建设项目总投资8590万元。(3)年产10000吨氟化铝(氟化盐)生产线建设。建设新的生产线,主要应用于陶瓷、焊接和催化剂行业;可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也可作为化工原料。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4)水煤浆、煤液化等洁净煤项目。建设年产30万吨水煤浆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5)热电联产的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声威、满意、秦岭水泥3x9万千瓦余热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1.5亿元。(6)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新建30口煤层气作业井,配套管网连接,LNGCNG调峰站,项目总投资1.75亿元。(74×30万千瓦自备电厂,30万吨碳素,20万吨铝合金型材和3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陕西有色集团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共同出资150亿元,在董家河航汽铝工业园建设4×30万千瓦自备电厂,30万吨碳素,20万吨铝合金型材和3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并配套建设一个300万吨煤矿。

 建设陕西优质水泥生产基地按照上大关小、治旋关立、治理污染、调整结构的思路,加大水泥产业整合力度,形成规模优势,发挥整体效益。促进声威、秦岭两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达产达效,新建一条日产5000吨、两条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改造1015座年产30万吨以上的水泥粉磨站,形成集中煅烧、分散研磨的水泥生产新格局。利用秦岭集团属地化管理的有利条件,实施秦岭、声威水泥名牌战略,加快整合区域资源,大力推进水泥产业重组。积极发展白水泥、道路水泥、油井水泥等特种水泥、高等级水泥,大力发展水泥预制件、商品混凝土等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到2010年建成秦岭、声威、惠塬3500万吨水泥工业园区,水泥产能达到1500万吨,把铜川建成陕西乃至西北的优质水泥生产基地。

近期重点发展现代水泥产业、现代墙体产业、现代门窗和家具加工业、现代陶瓷制造业等新型建筑材料。远期大力发展铝合金材料和医用材料。现代水泥产业通过水泥产业链的延伸及环保技术的应用,形成“水泥-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制品”产业链。现代墙体产业,以集成墙体产品为龙头,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强度、高保温性能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大力发展建筑铝材的精深加工,基本实现产品结构由初级原料为主,向高精深加工产品为主的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适应建筑及建筑节能所需要的复合型、功能型建筑材料。现代门窗和家具加工业,围绕建筑节能主题,重点发展中高档节能型铝合金门窗、铝塑门窗和木塑门窗产品系列,逐步配套五金、玻璃深加工及密封材料等产业体系,从办公家具起步,带动民用家具发展。现代陶瓷制造业,积极开发釉面陶瓷仿古砖和文化装饰砖等产品,着力引进和发展装饰陶瓷、功能陶瓷、特种陶瓷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档陶瓷产品,形成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现代陶瓷工业生产区和专业化的陶瓷生产基地。

振兴陶瓷产业按照调整结构、拓展市场、内引外联、形成规模的思路,依托现有资源,外引内联,加快陶瓷产业的整合。建立耀瓷质量标准体系,巩固、挖掘和创新传统工艺陶瓷,不断提高日用陶瓷品位,打响耀瓷品牌。着力开发建筑陶瓷、电瓷等高附加值陶瓷产品,扩大电瓷生产规模,创市场、创品牌,形成较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实现陶瓷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重点工程项目包括:(1)铜川惠塬水泥工业园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在耀州区惠塬水泥工业园区新建一条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该项目设计能力为年产优质旋窑水泥熟料124万吨。项目总投资26740万元人民币。(2)年产400万平方米夜光陶瓷外墙砖生产线项目。夜光陶瓷是一种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陶瓷制品,对做大做强铜川陶瓷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年产400万平方米夜光陶瓷外墙砖生产线一条。项目总投资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600万元)。(3)煤矸石空心砖生产线项目。煤矸石空心砖是以煤矸石、水泥、砂子及石料为原料,采取国外先进的震动成型设备和工艺流程,加工生产不同规格型号的空心砖系列产品,其产品具有良好的防潮性、保温性、防火性、隔音性和承重性。项目利用煤矿矸石场煤矸石,建设煤矸石空心砖(空心砌块)生产线,生产煤矸石空心砖,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4)火电厂粉煤灰处理项目。以火电厂粉煤灰为原料,配套生产粉煤灰砖、混凝土砌块、粉煤灰多排孔砖、粉煤灰路面砖。粉煤灰烧结空心砖。粉煤灰空心条板等系列粉煤灰建材制品。项目投资3500万元。(5)给水用聚乙烯管材及管件项目。拟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双工位、散步嵌入式布线方法的布线生产设备和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挤出生产线4条。生产给水用聚乙烯管材及管件。总投资6000万元。

3果业集散地(商贸物流)

积极发展物流配送、仓储式购物、连锁经营等现代物流业,引导发展果品、陶瓷、建材等产地型产品大型专业市场。新区以建设区域性商贸集散地为目标,继续发展便民连锁超市,建设大德仓储式购物中心、华荣建材市场、长丰商业广场、新时代广场等一批品位高、规模大的商贸物流企业。加快北市区布局调整,提升以商业广场为核心的中心商贸区,完善北关、川口特色商贸区。到2010年形成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辐射周边的商贸物流大格局。加强规划,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加快渭北果品商贸中心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档次高、容量两大、辐射广的大型专业批发和商贸市场。加快物流配送区、仓储购物区、客运交通区建设,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形成承接西安、辐射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物流快速配送中心,产品、人员集散地,建设渭北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物流基地。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突出地域特色,提高苹果产量和质量,大上干杂,发展名、特、优、新时令水果和设施反季节高效水果栽培,实施名牌战略、龙头带动战略和科技支撑战略,加快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尽快形成“苹果为主,干鲜并举,合理布局,名优荟萃”的果业发展新格局。

着力打造精品,形成产业特色。依托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积极做好适应当前和未来国内外市场的心有品种的筛选、引进、繁育、推广工作,加速现有基地的品种升级换代。加强生态果园建设,配套建立果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监测、认证等相关体系,逐步杜绝果业投入品和果业生产环境污染源,推行符合国际标准的标准化生产作业,提高果品生产的规范化、集约化、无公害化水平,增强符合国际市场产品标准的名优精品果品生产能力。

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效益。围绕果品质量和安全性,以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为核心,全面推进优果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建立和完善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加强科研攻关力量,重点对苹果新品种选育以及生产、加工、保鲜、贮藏、运输、包装新技术进行综合研究与开发,探索和推广水果优质高产高效和降耗增效技术,形成成套技术体系,应用于生产。

重点工程项目包括:(1铜川20万亩出口苹果基地建设项目在中东部残垣和西北部浅山区建成20万亩优质苹果出口基地,项目包括基地标准出口园建设、标准化千亩苹果示范园建设、基地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鲜果分选处理生产线等。项目总投资6030万元。2渭北绿色果品出口产业示范基地项目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建立绿色苹果出口生产基地、建立先进的果品升级加工设施、建立一个良好的营销机构,该项目区位于铜川新区,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3渭北果品物流中心建设39922平方米果品物流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59569万元。4五万亩大樱桃基地建设5万亩特色大樱桃生产基地,建成1万亩高新技术樱桃示范园和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5)中国九州龙果技术服务与销售网络建设。建设苹果新技术推广培训中心3000平方米,苹果新技术示范基地5020亩,苹果销售网络20个,1000吨苹果冷藏气调库。项目总投资2900万元。

4、农产品加工(粮仓)

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依托旺旺、绿想、祥云、棋智等企业,建设旺仔系列休闲食品、果片、果酒、方便面、膨化食品、辣椒深度开发等生产线,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打造享誉全国的名、优、特产品,到2010年实现产值10亿元。
依托旺旺、绿想、祥云、棋智等企业,巍然农副产品深加工,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绿色食品等为主体的食品加工产业,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形成集有机农副产品收购、储运、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有机食品产业基地,大幅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重点工程项目包括:(1)年产5000吨果汁生产线建设。建设年产5000吨果汁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214000吨果蔬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设计年产浓缩蔬菜汁4000吨,质量标准达到出口质量标准。年产果粉2000吨,产果浆系列产品8000吨。生产工艺设备均采用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项目总投资14687万元。(3)辣椒产业化及深度开发。辣椒碱属高科技产品,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高附加值产品,项目总投资6999.7万元,包括辣椒产业化开发和辣椒深度开发,投资分别为2349.47万元和4650.23万元。拟建设300亩优质辣椒种苗繁育基地一个;建设200目优质辣椒高效生产基地一个,建设辣椒产后初加工基地一个。建成辣椒碱生产线一条,辣椒休闲和保健食品生产线一条,辣椒调味品生产线一条。(4)生态农业建设项目。以建成优质粮油饲料生产、优质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生产、花卉苗木、肉蛋奶生产、优质果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六大生产基地和二大农业观光园区为先导,同时注意城市风景美化和生态环境治理,把现代商品农业、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和观光农业融为一体。项目总投资72678.4万元。

5、西安的后花园(铜川园林城市建设)旅游休闲文化休闲旅游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综合开发、扩大影响的思路,突出唐宋文化特色和浓郁的宗教文化特色,以新区为中心,加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景区整体包装、宣传促销和招商引资力度,打响玉华宫、药王山、耀瓷、香山四张旅游品牌,把铜川建成陕西北线旅游重镇,到2010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5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实施玉华山佛教文化景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加快玉华宫整体开发步伐,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建设享誉全国甚至世界知名的玉华山佛教文化景区和休闲娱乐度假目的地。提升药王山、耀州窑、照金、香山等旅游景区品位,策划、包装、推介医药保健游、耀瓷文化游、佛教文化游、红色旅游、书画艺术游、都市生态观光游、休闲避暑游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精品,做大品牌,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和带动性。

充分挖掘铜川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突出抓好以玉华山、香山、药王山为重点的宗教文化、以新区为重点的花卉文化、以陈炉、耀州窑为重点的耀瓷文化、以宜君农民画为重点的民间民俗文化、以药王山为重点的养生饮食文化等文化产品开发,促进文物旅游、休闲娱乐、花卉文化、耀瓷文化四大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公益性文化项目资助机制和经营性文化项目投资机制。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转变,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两市要利用各自优势,共塑西铜旅游大格局。西安要充分利用铜川鲜明的旅游特色,增加旅游景点和精品线路;铜川要利用西安旅游的品牌效应,把铜川旅游业融入西安大旅游格局,扩大铜川旅游的影响力及知名度。两市要利用交通便捷的优势,依托一脉相承的佛教、道教文化资源,共同推介世界文化名人玄奘、药王孙思邈的名人文化游;依托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及纪念馆,打造红色文化游;推出玉华宫、药王山、香山等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做到客源共享,互惠互利,合力开发旅游市场,打造旅游品牌,开创两地旅游业联动发展的新局面。旅游同线,共同努力做好两市旅游发展规划衔接、旅游市场同开发、旅游产品同体系、旅游环境同整治和旅游服务通网络。

近期实施“南纳北引,西铜同城化战略”;中期实施“中药保健,生态养生战略”;远期落实“黄、青、绿、红四色联动战略”。

近期重点打造“丝绸之路大西安北线遗产廊道旅游线”,提升以玉华宫景区、药王山景区和耀州窑景区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旅游的内涵及核心竞争力。积极完善已开发旅游景区景点的活动项目与内容,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扩展客源市场,提高旅游者在铜川的人均消费水平,着力改善与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收入在全市GDP中的比重。中期重点巩固遗产旅游的吸引力,同时深挖掘“药王”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突破口,开拓国际中医药医疗保健市场,打造以养生保健项目为活动主题的生态养生健康旅游精品。远期在强化玉华宫休闲度假及宗教旅游、耀州青瓷文化游和宜君旅游生态旅游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并完善照金红色旅游与香山佛教文化旅游,提高铜川旅游的国内国际知名度。

以玉华宫唐、佛文化和药王山中药保健养生为“双核心”,以耀瓷文化产品为品牌,以旅游、商贸、传统工业产品为主导功能,力争成为山西南北旅游廊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大西安地区北部的旅游中心城市,国际著名青瓷旅游之乡。

(四)体制机制保障

1、建立合作交流机制

考虑区域利益共享、资源共用,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能否实现两地“无缝”连接,实现两地共享一套市政交费设施、两地投资的相互优惠政策及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同一区域互惠。两市分别成立西铜同城化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同城化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在两市计委常设办公室,负责西铜同城化战略实施日常工作和规划的编制、实施、监督及今后的发展工作。其次,制定发展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人才政策等。将部门和民间的合作上升到法规、政策的高度。积极主动加强与西安的联系与磋商,逐步建立两市党政领导、对口部门和人民群众之间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进两市在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环保、司法等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进一步建立健全两市党政领导会晤机制、企业交流与合作机制、社会发展协调机制。尤其要探索建立同城化重大项目规划与落实机制,对重大项目和双方磋商确定的重大事项,由两市有关部门牵头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协调解决工作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积极探索各种有利于双方及时沟通、协调合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力争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促进双方的联系、交往和合作规范化,确保西铜同城化务实、高效、有序发展。

2、编制西铜同城化规划

围绕建设西安铜川同城化目标,统一编制两市城市同城化中长期建设总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积极做好沟通、协商和衔接,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共享、市场同体、产业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八同”基本思路,逐步实现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环保一体化。建设西铜同城化“共建区,使之成为西铜同城化的实验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区、高规格发展的样板区和最具活力的增长区。进一步 开放市场,建设统一的现代物流市场,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鼓励支持两市人民异地消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建设跨区域的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尽快实现两市“零距离”对接;加强科技教育发展环境;共同开展水资源保护、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快交通、产业与市场的对接

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惠共赢的原则,加快与西安的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对接和市场等资源的对接,联手打造西安铜川同城化。

交通是“脉”,要加快建设多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套、快速便捷的区域综合大交通体系。市场是“台”,要进一步加大对内开放,在市场平台上配置区域内生产要素,建立物流平台和采购体系,在西北地区率先建成统一大市场;同时大力营造区域信用环境,抓紧诚信体系建设。生态是“根”,以渭河流域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两市加强合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洁净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共建生态环保城市。信息是“金”,加快建设覆盖全省、连接国际国内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强化两市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金融是“血”,联手打破条块分割的要素配置体制,建设相互融通的区域经济与服务体系,建立区域发展政策协调、磋商机制。人才是“本”,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实现以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带动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整合。

4、拓宽文化旅游交流、提升西铜同城化品牌

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支持两市各类社会组织和民间人士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大力拓展和深化两市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传播西安、铜川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提高西安、铜川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共同开展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积极举办“西铜同城化高层论坛”,大力宣传同城化的进展与成果,把西铜同城化的品牌打得更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a1ac51902768e9951e73884.html

《铜川融入大西安都市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