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之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单元整合之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本组教材以“小说”为专题,写了三篇课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人物手法各异,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人物描写的方法。
根据“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我将上述文章进行了整合,对主题进行拓展和提升,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为指导,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步骤】一、复习
同学们,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流传着许多经典名著,名著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如:圆滑世故的凤辣子,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和知错能改的蔺相如。那么,作者是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呢?
(出示课件)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语言描写(阿谀奉承、圆滑世故)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动作描写(智勇双全)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神态、动作描写(嗜钱如命、守财奴)
……
二、迁移运用
在这个单元的小说学习中,作者也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也用这样的方法,再读这个单元的小说,理解的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课文《桥》《穷人》,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1、小结
阅读小说时,怎样来理解人物形象呢?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外貌的内容(人物描写)2、读《花婶》,说说花婶是一个怎样的人?(抓情节内容)

3、理解情节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读《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经典故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关云长?
(曹)操教酾(shi)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情节描写神勇
4、小结
在《穷人》这篇小说中,安娜和渔夫是个热心善良的人,也是通过一个情节体现出来,是什么事情呢?——安娜抱回了两个孤儿;渔夫催促安娜抱回两个孤儿,塑造了安娜和渔夫热心善良的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情节描写,塑造出经典的人物形象,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通过哪些情节塑造出来的?——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曹营……
读小说《三轮车夫》,他是个怎样的人,作者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形象呢?(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5、环境描写对理解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人物和情节的描写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那环境描写对于理解人物形象又有什么作用呢?
再读《桥》和《穷人》,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环境描写体现穷人生活的艰难,进而反衬桑娜夫妇的热心善良。
人物要在环境中活动,所以环境能凸显人物形象。读《桥》和《在柏林》课文,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6、总结
阅读小说时,我们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情节和环境描写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三、拓展阅读
1、读小说《变色龙》,说说你对文中奥楚蔑洛夫的理解。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带一本你最喜欢的小说,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人物、环境、情节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99618b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d6.html

《单元整合之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