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杨屯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助学案 川教版

发布时间:2014-12-29 14:20: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2、 能力目标: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南方地区学校以河姆渡遗址为第一重点,半坡遗址次之。

学习难点:“新石器”的含义。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是                 ,距今约         年,其遗址位于今天的         省境内。

2.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原始居民。

3. 人类建造房屋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建造的木头房子。

4. 6000年前,生活在今               半坡的原始居民普遍使用           他们把         加工成小米,还会纺织        

5.        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上有美丽图案,陶器上还有一些刻画符号。

二、合作探究

1、情景创设: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淘气、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

2、新课解读

(一)河姆渡遗址

提问: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学生阅读第一目,然后回答。

(二)半坡遗址

提问: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学生阅读第二目后回答。

(三)大汶口遗址

请大家自学第三目——大汶口遗址。思考: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出现了贫富悬殊。

3、课堂小结:

三、当堂达标

1. 水稻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河姆渡 D.陕西半坡村

2.在下列哪个遗址中发现了木质的船桨和陶质的微型舟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3.如再现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情景,将不会出现的情景是 ( )

A.种植水稻 B.骨耜耕地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用陶器装粮

4.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可能吃的主食是

A.麦面食 B.小米粥 C.大米饭 D.玉米馒头

5.如果你想参观半坡遗址,就要去 (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成都

6.下列能吃上小米、穿上麻布衣服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

7.在干栏式建筑里居住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8.识读右面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 式房屋,图二是 式房屋。

2)图一和图二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处原始居民所居住的房屋,他们分别为什么原始居民居住?

3)这两处原始居民房屋结构的不同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后感:

2

【预习导学】

【目标检测】

1.C  2.B   3.C   4.C   5.C   6.D   7.C  

8.1)半地穴 干栏;

2)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3)它与南北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干栏式的房屋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较普遍流行的居住形式,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建筑地穴式的房屋与北方的气候条件是相适应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2130e0cc22bcd127ff0c3f.html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杨屯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助学案 川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