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时代意蕴

发布时间:2018-11-08 17:03: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时代意蕴

指导老师:*** 学员:**

摘要:

武松是《水浒传》中广为人知的好汉,“武松打虎”更是家喻户晓的壮举。本文试着从不同视角出发,去解析“武松打虎”事件的起因、经过及影响,解析武松在打虎事件中的种种表现,从而揭示出武松作为市民阶层一员所具有的典型性格,进而反映当时社会的时代意蕴。

关键字:

武松 打虎 市民 意蕴

一、 打虎概述

1、原因:武松自己的过失

武松之所以要打虎,主要不是出于为民除害的目的,而是由于自己犯下了几个重大错误:

第一,武松不相信店家之言,景阳冈下,武松豪饮十五碗酒后,店家拿出官府的榜文,警告他冈上有猛虎伤人,劝他留宿。但武松不相信店家之言,反而怀疑店家谋财害命,执意上冈。甚至到了冈子上,见到大树上的警示,还是不相信,以为是店家为了招揽客人耍的诡计。

第二,武松把好汉的面子看的比生命的安全还重要。当武松在山神庙前看到了官府的布告“阳谷县示”时,才“方知端的有虎”。这个时候,他最实际的做法是回到酒店去,武松也确实“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但马上又“寻思到: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于是好汉的面子胜过了对生命安全的考虑,武松作出了一个冒险而错误的决定“怕什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第三,麻痹大意。武松上冈后,走了一段路,并没有发现老虎,于是又乐观起来“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并且,随着乐观而来的,便是放松了警惕,在酒力发作的情况下,武松竟放下唯一的武器哨棒,在大青石上睡觉。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试想,如果老虎是在武松醉酒而熟睡的情况下出现,武松还会有性命吗?

2、过程:凶险

发现老虎出现后,武松被惊得酒也醒了“酒都作冷汗出了”。他也害怕了,仓促应战之下,“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以说,这时武松完全陷入了绝境之中。武器没了,只有靠拳头以命相搏了。好在最终武松的拳头降伏了老虎,但付出的代价是武松也失去了战斗力。“原来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了,动弹不得”,以致于当再次见到猎户所扮的老虎时,武松也绝望地大呼“性命罢了”。那时,武松那时的心里一定是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后悔不已。

从上述可见,武松的打虎过程充满了凶险与侥幸。

3、影响:成名 一生转折

打虎前,武松只是一个因在家乡打伤人而在外避难一年有余的流浪汉,几乎没有什么名气,江湖上知道他的人很少。在柴进庄上的待遇也不高,甚至连回家的盘缠也没有。只是后来有幸结识宋江,得到宋江与柴进的资助才得以返乡看望哥哥(柴进的资助主要是看在宋江的面子上)。可以说打虎前武松只是一个平常的小市民,甚至还是一个会连累哥哥的无职业的问题青年。但是,成功地以一双拳头打死猛虎后,武松出了名,从百姓到县官都为他喝彩,广泛宣扬,他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人物,并且被知县破格任用为步兵都头。“打虎”成了武松的标志,他和人较量时常说“若是怎样,景阳冈上的大虫便是榜样甚至在杀人后还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可见,打虎在武松心中,在社会影响之巨大。

可以说,通过打虎,武松一举成名,从江湖上的无名之辈一跃成为名扬天下的英雄;从身无分文寄人篱下的流浪汉变成了一县的都头,进入了主流社会。打虎是武松一生的重要转折。

二、 蕴含的时代意义

(一)市民阶层的崛起

1、数量众多。透过武松打虎前后环境的描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武松所在的那个时代城市经济及商品经济的发展。“那阳谷县人民听得说一个壮士打死了景阳冈上的大虫,迎喝将了,尽皆出来看,轰动了那个县治。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嚷嚷,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居住在阳谷这个县城的市民达到了如此之多,可想而知像东京那样的大城市会是什么样的光景。另外,武松自仓州柴进庄上一路走来,酒店、客店的遍布也说明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达。可以说,《水浒传》中众多城市中居住的市民体现了作为一个重要阶层,正在逐步发展崛起之中。

2、具备了一定的力量。市民阶层是弱小的,如武大的遭遇。但是,市民阶层的力量正在提升,武松就是他们中的代表。景阳冈中的吊睛猛虎“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官府命令猎户限期捕捉,但全副武装的猎户也还折了七八个。可见,这只大虫的危害之大。武松作为市民阶层的理想化人物,他的较之猎户乡民的勇武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民阶层较之农民阶级力量的强大。另外,“武松也颇识几字”可以看懂榜文,说明作为出身市井的小市民,武松是接受了一定的文化教育的 ,这与农民出身同样打虎却不识文字的李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市民阶层地位的提高。可以说,正是市民阶层力量的提升,才使得当时各阶级包括统治阶级对作为市民的武松的认同与利用。武松打虎后,“那上户、里正都在庄前迎接”,盛情款待,甚至知县大人也在厅上专等,并在武松的不俗公关之后,大为赏识,破格录用,参武松为步兵都头。至此,武松完成了个人身份的大蜕变,由一个避祸外乡的无名市民摇身变为一县都头,正式进入了统治阶层。武松地位的上升,如同西门庆与官府的勾结、郑屠的欺行霸市一样,都说明了那个时代市民阶层地位的上升。

(二)市民阶层的两面性

1、既有反抗性,又渴望被统治阶级认可接纳。武松出身小市民阶层,随做小买卖的哥哥生活,武松与武大相遇时武大的言语,道出了武松的境遇——武大道“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如常吃官司,教我便要随衙听候,不曾有一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些话一方面说明武松酗酒闹事的不良作风,另一方面也说明武松兄弟地位的低下。武松因一些小事而吃官司,甚至连累武大郎,这与书中描写的统治阶级草菅人命而逍遥法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与武松作官后杀两人而仅被判刺配二千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地位的低下,所以必然充满了反抗。武大所说:“你在家时,谁敢放个屁”说明武松的反抗性。 武松号称的“我从来只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平生只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正是长期反抗形成的性格宣言。

但是市民阶层毕竟不同于农民,他们在反抗的同时,又渴望着被统治阶级认可、接纳,并渴望着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

武松与宋江的交往,一方面固然有被宋江“江湖义气”吸引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武松对作为地主阶级一员的宋江的推崇,也体现了他想通过地主阶级向上爬的心理。柴进庄上的遭遇使他更坚定了自己向上爬的信念,“却得宋江每日带携他一处饮酒相陪,武松的前病都不发了。”宋江的抬举使武松很感激,牢骚和怨言没有了,反抗与斗争也没有了。打虎后,他对上户、里长的交往,他对知县的尊敬,则完全失去了“专打天下硬汉”的风范。被知县当场任用为步兵都头后,武松马上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生受赐。”一个对统治阶级感恩戴德之极的奴仆形象跃然纸上。可以看出,武松是多么渴望被统治阶级接纳啊!正是这样的迫切之情才使他在醉打蒋门神后会被张督监以“收为体己”的办法设计陷害,也正是期望之大,所以失望更大。当他最终发现被统治阶级再次抛弃时,才会失去理智与人性,滥杀几十口人命。

2、对底层百姓既同情、帮助又看不起、不相信。武松出身市民家庭,身处社会底层,哥哥武大的懦弱、不幸及辛苦必然在武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武松看到底层百姓的不幸,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同情。武松打虎后,听了猎户的遭遇,受赏时“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把这一千贯给散于众人去用”。可以看出,武松在当时确实是动了恻隐之心的。《水浒传》中第三十二回中武松夜走蜈蚣岭时斗杀飞天蜈蚣王道人后,拒不接受受害妇人所赠财物。武行者道:“我不要你的,你自将去养身,快走,快走!”可以看出武松对遭遇不幸的底层百姓是有同情心的。

但是作为市民阶层的杰出代表、英雄人物,武松往往又看不起底层的百姓。在柴进庄上,作为避难之人,“庄客有些照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除了因醉酒的原因外,也反映出他对作为底层百姓的庄客——农民的不屑(不愿相处)。再有,武松打虎前饮酒一节,酒家善良,放着钱不赚,却要再三地劝武松少喝酒,看到武松要在傍晚时分独上景阳冈,又竭力劝他留宿。可是,因对底层百姓的不信任,武松反而责备店家,怀疑起来“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想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甚至来到冈子下,见到树上的警示,武松还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是酒家诡作,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直到看到山神庙中官方的正式通告才明白确有其事。试想,如果当时是宋江告诉武松,或者是某个上户、员外相告,武松还会不信而逞强上山吗?正是因为武松对底层百姓的不信任,才导致了他的困境,从而被迫以命搏虎,虽成就一世声名,但却惊险万分,非其所愿!

(三)市民阶层的智慧与狡猾(市侩)

1、对打虎事件的充分利用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智慧。

1)自我宣传。武松打虎的壮举是武松命运的一个转折点。作为出身市民的无名之辈,武松敏锐的意识到此事的重大意义及对自己的影响。打死老虎后,武松曾想将死虎拖下山冈,只是再无力气加上害怕再出现猛虎而作罢。那么,他为什么打算把死虎拖下山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邀功与扬名。武松知道阳谷县人民,特别是统治阶级、上层对打虎的重视,他知道打虎壮举对其扬名江湖的重要。为此,他要最大限度地宣传自己。打虎后,武松分别和猎户乡民、上户里正、知县众人讲述自己的打虎经历,而且愈讲愈精彩。与猎户乡民相谈,“却才冈上乱树林边正撞见那大虫,被我一顿拳脚打死了”,武松把那打大虫的本事再说了一遍,两个猎户听了,又惊又喜,“两个猎户听得痴呆了”。在上户处,武松“把那打大虫的身分拳脚细说了一遍”众上户道:“真乃英雄好汉!”在阳谷县知县面前“武松就厅前将打虎的本事说了一遍。”“厅上厅下众多人等都惊的呆了”。从武松的几次宣传及效果可以看出武松将打虎说得“神了”,以致于于打虎成了武松以后的招牌。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时也还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示人。武松对打虎事件的宣传与利用充分体现了作为市民阶层代表的智慧。

2)公关手法。

武松打虎后先后见到了猎户乡民、上户、知县等不同阶层的人,武松先后采用了不同的态度方法与他们打交道。对于猎户乡民,武松通过领他们看死虎解除他们的怀疑,从而获得他们的尊崇。“将一乘舆轿抬了武松,径投本处一个上户家来。武松的姿态无疑是很高的。等见了上户后,武松谦虚了很多“小人是此间邻郡清河县人,姓武名松,排行第二”。在众上户称颂之时,武松表现得也很得体,武松谢道:“非小子之能,托赖众长上福荫”。而在见到知县领赏时,武松却将功劳让于知县。武松禀道:“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并且很巧妙地进行公关宣传,“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就把这些赏钱在厅上散于众人猎户”。武松的“义举”博得了忠厚仁德之名,知县抬举他,当时便参武松做了步兵都头。并且在作官后,“众上户都来与武松作贺庆喜,连连吃了三五日酒。自此上官见爱,乡里闻名武松的公关手法取得了完全成功。

2、对打虎事件的处理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狡猾性与市侩性。

1)隐瞒事实,进行自我包装。武松打虎缘于自己的过失,过程凶险且侥幸。武松是个英雄,但就打虎的原由来说,他只是一个尴尬的英雄。他在上山前不听酒家劝说,得知确有此事后,也还害怕“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只是顾及自己的面子及怀着侥幸心理才硬着头皮上冈子去。在打虎的过程中,武松也慌乱得打折了梢棒,使其处于凶险之境。而费了平生之力打死老虎后,本想拖死虎下冈去,又因害怕再出现老虎而作罢。在见到猎户扮作的老虎后,武松也绝望了,“阿呀!我今番死也!性命罢了!”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武松和平常人一样会害怕,会犯错。他的打虎既非主动为民除害,也非如神人一般手到擒来,而是拼了全力以命相搏。但这些,武松在向别人宣传时是没有提到的。他多次宣称因酒醉撞见老虎,“却才冈上乱树林边正撞见那大虫,被我一顿拳脚打死了”。见上户时,“昨晚在冈子那边酒店吃得大醉了,上冈子来,正撞见这畜生”。武松对自己的诸多过失矢口不提,并有意渲染酒醉后还能徒手打死猛虎,清醒时那还得了。武松把自己的过失转化成了自己神勇的标志。再有,武松做事,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他每做一件事总要为自己的行为寻找正义的理由。如,他替施恩夺回快活林(施恩与蒋门神之间其实是江湖上黑吃黑的事),本是充当打手,被人利用,但他却对众人说:“你众人休猜道是我的主人,他(施恩)和我并无干涉。我从来只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说得光明磊落,可作为受过人恩惠,且受人管辖的囚犯,他的这番话同样也体现了其隐瞒事实,自我包装粉饰的一面

2)公关表演的虚伪性。如上,武松的公关手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充满了虚伪与表演的成分。武松并不是一个如宋江一样慷慨施舍的有产者,也不是一个如鲁达一样救人于危难,倾囊相助的侠义之士。他只是一个出身市井,外出避难的,寄人篱下一年有余的且遭冷遇的流浪汉。他没有多少钱财,也不会施舍自己的钱财,《水浒传》中没有一处描写武松用自己的钱财救助过别人。一千贯赏钱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他知道,散出这一千贯钱,他会得到得更多。事实证明,他是成功的,他获得了忠厚仁德之名,同时获得了步兵都头的正式社会地位。但这只是他的一笔投机生意而已。如同他调查武大郎被杀时,也是用金钱去收买郓哥提供线索,这是典型的市民行为。

三、结语

金圣叹曾称赞武松为“神人”,为人毛泽东也曾号召人们学习景阳冈上的武松。可以说,一直以来,在国人心中,武松一直是英雄的代名词,武松打虎更是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典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武松也还是一个平常人、一个典型的市民形象。他的打虎以及他在打虎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市民的性格。他的种种过失导致了他的困难,使他必须面对猛虎,战胜猛虎体现了他的勇武,而对打虎事件的利用更体现了他的智慧与市侩。他用市民的思维与方法去处理打虎事件,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崛起,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注释:

⑦施耐庵:《水浒传》北京 燕山出版社20076月第三版 187

②施耐庵:《水浒传》北京 燕山出版社20076月第三版 195

③④施耐庵:《水浒传》北京 燕山出版社20076月第三版 144

⑤施耐庵:《水浒传》北京 燕山出版社20076月第三版 182

⑥施耐庵:《水浒传》北京 燕山出版社20076月第三版 201

其余引文引自 施耐庵:《水浒传》北京 燕山出版社20076月第三版 23回第138—143

参考文献

1、施耐庵:《水浒传》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6月第三版

2、吴越:《吴越品水浒(品人篇)》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12月第一版

3、老夫子:《老夫子诠解水浒传》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12月第一版

4、吕哲:《图解水浒传》海口南海出版社20081月第一版

5、易中天:《易中天全集——易中天品水浒》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10月第一版

学员联系地址:********* 邮编:****** 电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774350ea8956bec0975e3df.html

《浅析《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时代意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