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 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岳麓版必修2

发布时间:2019-05-13 22:00: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学习目标]

一、农业的起源

1.农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地域差别:南,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3.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4.主要家畜: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

[思维点拨]

中国原始农业

(1)从形成时间看:起源早,形成南北两个不同的农耕系统。

(2)从地域分布看: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1.生产工具改进

2.特点: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3.灌溉工具: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思维点拨]

1.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人类在早期农业耕作过程中,都是以人力作为动力,而牛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使用畜力。因此,它的出现是农用动力的一次质的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精耕细作的含义

所谓精耕细作,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水利设施

(1)上古时代:出现了大禹治水的传说。

(2)春秋战国:兴修了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3)两汉时期

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兴建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2.经验总结

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经验与成就,构成古代农学知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千耦其耘

(1)时间:商周时期。

(2)特点: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个体农耕

(1)出现时间:春秋时期。

(2)产生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私有土地的出现。

(3)主要特点

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4)评价

优点: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弊端

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

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图解识记]

1.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2.小农经济

[易混易错]

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75e6d7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1f.html

《2018 - 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