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知识要点归纳

发布时间:2019-05-15 19:41: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溶解度知识归纳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

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是量少,水都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水。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

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

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为该溶质

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20时,在100水中最多能溶解36NaCl

或在20时,NaCl100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例:

4)溶解度曲线

1t3A的溶解度为 80g

2P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 t3A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

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 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B 无晶体

析出的有 C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1fe78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7.html

《溶解度知识要点归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