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

发布时间:2019-11-06 12:02: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为贯彻落实省课程基地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校体育特色建设,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确保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落实到位,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挥学校体育特色优势,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热爱体育,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推动我校体育特色文化建设,实现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二、课程基地建设主要目标

我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牢固确立“从体育强校向体育名校迈进,从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迈进”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一体两翼”(一体:群众体育,两翼:篮球和田径)的体育发展框架,以篮球运动为引擎,篮球和田径双轮驱动,带动全校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从而实现体育教学和竞赛的双丰收,通过“育体——育德——育智”的三者结合,从而达到育人的根本目标。

课程基地建设要体现先进理念和有效实践结合的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学练结合的多元模式,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坚持掌握技能与健身习惯相结合,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形成开放、创新、互动的教学创新载体;体现先行先为与分享共享结合,体现行政推动和学校主动结合,构筑体育与健康课程新高地。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实现新时期高中教育教学由统一向多元、由普遍向个性转变提供经典样板。

三、课程基地建设内容与措施

为了更好的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我们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营造校园体育特色环境

我校篮球、田径项目盛名远扬,曾向国家、省、市专业队和知名高等体育院校输送500余名运动员,学校将充分利用深厚的体育文化资源,打造校园体育文化。

1.加强课程文化展示,主要做法有:

建立我校历届优秀运动员荣誉长廊。

利用校园报刊栏、路灯栏、奥运百科知识室、篮球馆、乒乓球馆的墙壁展示我国体育及优秀运动员的骄人成绩。

利用电子屏、田径场护栏、各班黑板报普及各种体育赛会、体育赛制、比赛规则等知识。

邀请原国家女子篮球队主教练马跃南、国家青年女篮主教练宫鲁明、新疆男篮主教练崔万军、原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朱建华、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主任薛雨平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张天峰教授、李海兵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张伟教授等专家到我校讲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关注体育、重视体育,更喜欢体育运动,在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得到感化。

邀请健康保健专家对我校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健康行为(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卫生保健、医务监督、锻炼效果评价、饮食与营养、安全急救等方面讲座,增进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健康校园建设

2.扩充校园文化内涵

始终贯穿“体育是健康、体育是素质、体育是艺术、体育是品质”的指导思想,始终强化以运动态度、道德修养、身心健康为主导的文化建设,加强多学科、多层次渗透,把不畏艰苦、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及体育文化渗透到师生日常行为中,让体育的文化和精神成为助推各种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优化的引擎。

操作流程为:

召集相关人员制定校园体育文化实施方案。

通过各种渠道(电话、网络、报纸等)获取我校输送到专业队、体育院校的运动员的信息资料,筹建历届优秀运动员荣誉长廊。

查阅相关资料,走访、了解退休教师,搜集建校以来曾在灌云高中工作过的体育教师、运动员、比赛成绩等。

体育组编制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邀请体育名人、合作单位的专家来校讲学。

联系装潢公司准备制作展板、展廊等。

建设体育与健康学科基地网站。

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教师间球类对抗赛、师生篮球对抗赛、年级体育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专题征文等活动。

(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

1.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

包括构建满足国标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体系、体育知识、健身指导、体育互动交流等方面的信息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网络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人机互动”。

网站由以下版块构成:基地信息、课程改革、专家讲坛、教学研究、课外体育、教师成长、资源共享、奥运百科知识、学科图片、他山之石、体育BBS等版块。

操作流程为:

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方案

组织电教中心、体育组研发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

网站各个版块管理员每天更新相关信息和负责答疑。

2.创设学生研究性学习平台

开展“循环式协同教学”课堂选项教学、学生社团等。

操作流程为:

组织全组体育教师学习国内新课程改革有关选项教学开展的经验介绍,初步制定适合各个年级的选项教学方案。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循环式协同教学,循环式协同教学主要是通过“师师协同、师生协同、生生协同、生自协同”及他们之间的关联运动等组织形式。

学生会制定好体育社团活动方案,并成立体育社团工作实施小组,负责学校体育社团的组建、开展各项活动,体育教师定期对社团进行专业指导,邀请知名教练、运动员参与社团活动中。

3.引导学生自主建立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活动平台,促进拔尖人才的成长。组建学生体育社团、学校运动队,开展假期学生实践活动等。

操作流程为:

组织体育组认真学习体育课程体系,形成涵盖体育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大课程观。

学生会制定好体育社团活动方案,并成立体育社团工作实施小组,负责学校体育社团的组建、开展各项活动。体育教师定期对社团进行专业指导,邀请知名教练、运动员参与社团活动中。

体育组每学期都会根据学生的特长组建运动队,如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健美操队、无线电测向队等。

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假期社会实践方案,每一个同学完成好假期体育实践报告。

通过校课程基地网站交流平台、QQ群进行体育社团、假期社会实践跟踪指导。

体育组、电教中心及时更新网络交流平台中的体育资料。

组织好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校医室、体育器材室等做好管理和后勤工作。

(三)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

1.基于国家、地方和校本的三级课程已具雏形

必修模块:《健康教育》《田径》《篮球》;选修模块:《健美操》、《乒乓球》、《板羽球》、《足球》等;校本教材:《灌中篮球》、《灌中瑜伽》、《灌中武术》、《无线电测向》、《力与美》等。

操作流程为

组织体育组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课程理论。

组织体育组认真学习体育课程体系,形成涵盖体育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大课程观。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发能力,集全组力量编制适合我校的必修模块、选项模块、校本教材等。

全校所有班级打破行政班级界限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瑜伽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做到课程主体性与项目多样性相结合。

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中采用绝对标准。运动技能成绩和体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进行。也就是说有些内容的考核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最终的定性评定。在有关知识的考核中,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

以全面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前提,做到素质训练“课课练”,同时在特有的选项教学之中,穿插带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项目。

组织班主任学习我校建设课程基地的意义,让班主任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有利于我们开展课程基地相关工作。

聘请南工大、江苏师大、南体等教授组成专家组引领团队。

邀请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讲座。

2.建设篮球主题公园

我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借助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大力的加强篮球人才的培养,普及篮球运动,形成了学校有校队、年级有大队,班班有小队的局面,学生自发组建各种篮球俱乐部,自己培养裁判员梯队、啦啦队,将篮球精神及篮球文化要渗透到所有学科,渗透到每一个师生的日常行为中,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健身、休闲为主的篮球公园。

1)建造灌云高中篮球博物馆,大致分为六个部分

①篮球的起源及延革历史:篮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篮球在我国的发展等。

②篮球名人堂:国内外著名篮球运动员介绍,展示为我县篮球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如武心慈、张六如、朱莉莉、薛雨平、薛亚平、张晓磊等。

③经典赛事回顾:国内外重大赛事、经典赛事回顾研究,篮球技战术系列介绍。

④篮球相关实物收藏与展览:收集各个阶段的篮球,NBACBA球队篮球、纪念品、比赛球票、海报、队歌等,各个国家与篮球相关的邮票,我校篮球队与其他球队比赛用球、纪念品、球衣等,把校园打造成学生的“篮球公园”。

⑤篮球轶事:介绍篮球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故事,篮球精神对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

⑥铭记闪光时刻:记录我校篮球发展历史,为我校篮球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师和队员,将配以图片和视频,按时间或类别分别展出。

2)建设校园篮球活动休闲娱乐中心,大致分为六个部分:

①将学校部分室外水泥篮球场改造为塑胶篮球场,篮球场周围建围栏。

②篮球场周围建设篮球文化墙,对学生普及篮球知识、篮球赛事信息、篮球活动计划等。

③设立篮球技巧挑战擂台,每学期组织学生和篮球特长生篮球技巧挑战赛,将各项比赛成绩纪录公布于篮球文化墙中。

④建设篮球休闲区,在篮球场周围建设若干座椅方便学生休息及观看比赛。

⑤娱乐篮球区,包括篮球表演、篮球游艺、体验扣篮、摸高计算器、姚明臂展模型等。

3)定期举行篮球比赛月活动,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①学校每月以年级为单位举行班级之间篮球对抗赛,加强“学校校队、年级大队,班班小队”的建设。

②开展班级间篮球啦啦队比赛。

③举办学生篮球裁判培训班。

④举办篮球知识竞赛、征文。

4)打造灌中特色的篮球文化校本课程体系

把竞技篮球创编为大众篮球、教材篮球、课堂篮球、篮球啦啦操、篮球裁判等校本课程,形成全校性篮球特色群众体育活动。

操作流程为:

召集相关人员制定篮球公园实建设方案。

篮球公园建设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建校以来灌云高中篮球运动员资料、比赛成绩等。

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篮球方面素材,为篮球博物馆做好前期工作。

邀请篮球体育名人、专家来校讲学。

建设体育与健康学科基地网站篮球公园版块。

进一步发挥篮球运动的优势和影响,打造“篮球公园”氛围,把竞技篮球创编为大众篮球、教材篮球、课堂篮球、篮球啦啦操、篮球裁判等校本特色,形成全校性篮球特色群众体育活动。

举办校园篮球比赛月、教师间篮球对抗赛、师生篮球对抗赛、年级篮球联赛、篮球知识竞赛、篮球主题征文、啦啦队选拔、篮球宝贝评比、学生篮球裁判员培训等活动。

3.建设田径教学与训练中心

我校拥有高水平田径队、高考体育考生训练队,借助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

包含田径教学、田径训练、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等。

操作流程为

召集相关人员制定田径教学与训练中心实建设方案。

田径教学与训练中心建设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组织体育组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田径教学和训练理论。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发能力,编制适合我校学生的田径教学、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知识模块。

以全面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前提,做到身体素质训练“课课练”,同时在特有的选项教学之中,穿插带有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知识介绍。

通过校课程基地网站交流平台、QQ群进行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指导。

建全学生档案袋,学生在高一入学时候就要全面掌握学生身体情况,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开出运动处方,通过三年的跟踪促使他们在身体、运动技能、心理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

邀请知名田径教练、运动损伤与急救和运动营养与恢复专家来校教学。

组织体育教师培训和进修,开展体育沙龙、网络教研、草根论坛等活动。

组织体育教师撰写田径方面的教科研论文和申报国家、省、市、县级课题。

4.建设科技体育体验活动中心

我县去年8月举办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等四项大赛,本次赛事也是推进我县青少年科普、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次重大举措,我校抓住这次比赛契机全面开展我校科技体育工作。我校将逐步建成科技体育体验中心,科技体育体验中心将包括模型运动、定向运动和无线电运动三类。通过科技体育项目渗透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模型运动类在校园里开展的项目有:校园航空模型、校园航海模型、纸飞机模型。

定向运动类在校园里开展的项目有:校园百米定向、校园障碍定向、迷宫定向和寻宝定向。

无线电运动类在校园里开展的项目有;校园无线电测向、校园无线电制作等

操作流程为:

①制定科技体育体验中心建设方案。

科技体育体验中心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③组织教师参加无线电、定向运动、模型运动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④制定无线电、定向运动、模型运动校本课程。

⑤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暑期实践等时间开展科技体育活动。

⑥组织学生暑期观看了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2013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2013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 和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主办的“2013年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 以及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主办的“ 2013年全国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演练赛”和中国无线电文化宣传巡展活动、中国业余无线电公益大讲堂等活动

5.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户外拓展训练营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校园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是最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方面显示出特有的价值。训练时,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自我控制能力、保持平和心态、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因此,拓展训练注重对心理素质的训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

利用我校现有资源(小树林、空地、小河),合理化利用体育器械,合理规划,建设一个包括攀岩、浮桥、小树林、梅花桩、障阻独木桥等设施的户外训练营。

利用我县“潮河湾”生态园,推出无线电测向、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等活动。

利用我县岗岭地区,开展户外拓展、定向运动、团队竞赛等活动。

操作流程为:

制定我校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营建设方案。

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营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组织教师参加户外拓展训练培训。

制定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校本课程。

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暑期实践、军训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

6.建设“球世界”

球世界分为:奥运会比赛球类、亚运会比赛特有球类、民族民间球类。

操作流程为:

制定“球世界”建设方案。

球世界建设方案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四)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

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建设工程:教师培训基地、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草根论坛、体育沙龙、基地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

具体措施为:

1.制定我校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

2.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3.组织体育组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课程理论。

4.组织体育组认真学习体育课程体系,形成涵盖体育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大课程观。

5.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发能力,建立完善的学生反馈体系。

6.全校所有班级打破行政班级界限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瑜伽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做到课程主体性与项目多样性相结合。

7.聘请南师大、南工大、江苏师大、南体等教授组成名师团队。

8.组织体育教师培训和进修,开展体育沙龙、网络教研、草根论坛等活动。

9.组织体育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和申报国家、省、市、县级课题。

10.组织中青年体育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基本功和优质课比赛。

11.体育组教师参与课程基地建设工作,每个人都有具体任务。

12.邀请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讲座。

(五)重点建设一园二馆五室

通过体育多功能室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开设体育健身选修课,让学生学习健身知识,提高健身技能。通过这些平台和体育功能室的搭建,把教学中的抽象内容直观化,把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操作,亲身感受,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1.一园,即篮球公园

2.二馆,即健身馆、篮球博物馆

篮球博物馆:购置各类篮球书籍、触摸屏电脑;收集国内外知名俱乐部、运动员的图片、服装、篮球相关实物;展出我校篮球发展历史以及为我校篮球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师和队员。

健身馆:购置“飞鸟”健身器械、健身车、跑步机、“三人站”组合器械、伸腿机、“十人站”组合器械、“史密斯”机、手铃组合、腿举、卧推架、“五人站”组合器械仰卧起坐板等。

3.五室即科技体育功能室、形体教室、体质健康测试室、体育信息室、田径教学与训练研究室。

学校初步建成形体教室、体质健康测试室、体育信息室等功能室,学校计划从2014年继续加大以上体育多功能室经济投入,并逐步建成科技体育多功能室、多媒体功放室、自制体育器材展示室、体育资料室、体育实验室。

操作流程为:

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现代化体育课程。

负责各个体育功能室建设的教师拿出具体建设方案后经体育组初审,校行政会、党委会研究后决定建设方案。

体育功能室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各个功能室的建设。

组织师生使用已经建成的体育功能室并收集师生反馈意见,有利于下一阶段对体育功能室整改。

组织体育组、电教中心、物理组、生物组、化学组共同学习省课程基地建设方面的材料。

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搭建体育健身互动交流平台。

四、课程基地建设实施的组织领导

基地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多渠道融资、全方位辐射的思路,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资金逐步到位,项目分年度实施,分阶段推进,以保障课程基地如期完成。为了确保省课程基地建设顺利的进行,学校成立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并建立相关职能组主要负责规划制定、方案申报、经费争取、关系协调、组织建设,以及基地建成后的跟踪服务、规范运行、宣传推介等工作。

(一)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长:王海军

副组长:陈克志(具体分管基地建设工作)

徐永生 邵剑平 刘洪军

员:张惠庆 耿恒文 黄以松 卞云鲲 夏兴明

责:负责对学校课程基地建设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规划和工作管理制度,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

(二)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办公室

主任: 张惠庆

副主任:卞云鲲 黄以松 卞海生 夏兴明

成员: 孙纯良 彭福亚 马丙国 王学明 赵庆善

胡玲玲 赵云杰

职责:负责学科课程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组织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组织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指导课程基地建设的教学和教研活动,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分工负责专题研究工作,对课程基地建设实施工作实施测评、分析、鉴定和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5、课程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基地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多渠道融资、全方位辐射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资金逐步到位,项目分年度实施,分阶段推进,以保障课程基地如期完成。

1.组织保障

省市县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为了确保省课程基地建设顺利的进行,学校成立课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并建立相关职能组,主要负责规划制定、方案申报、经费争取、关系协调、组织建设,以及基地建成后的跟踪服务、规范运行、宣传推介等工作。

2.制度保障

学校根据课程基地建设制订了课外活动管理制度、体育馆管理制度、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运动俱乐部管理制度等,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管理体制。我校还把体育工作目标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每年度的工作计划,并将体育工作业绩纳入学校年终考核。体育教师与文化课教师待遇一样,每年都有多人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激励我们全身心投入课程基地建设,构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3.队伍保障

学校牵头成立以教育局领导,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主任薛雨平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张天峰教授、李海兵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张伟教授等专家为高级顾问的课程团队,保障课程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

4.经费保障

财政支持

市、县财政部门对课程基地给予最大资金支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严格按照省里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按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最大程度上最好物质保障。

社会支持

校友基金会

学校积极与各届知名校友建立联系,筹建校友基金会;另外邀请校友为我校发展和课程基地建设献计献策。

社会资金支持

学校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对我校常规教学工作、学校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省市县教育(厅)局、体育局对我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工作给予大力指导。课程基地建设也获得了学生家长和企事业单位的全力支持,如上海皓科有限公司夏兴全董事长对我校体育基础建设进行资金扶持。

6、时序进度

1.起步阶段(20142月~20146月)

⑴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成立省课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明确职责,层层落实,稳步推进课程基地建设。

⑵组建课程专家小组。争取外聘专家,完善体育名师工作室。定期邀请省内外体育课程专家来我校作专题讲座,指导我校课程基地建设。

2.推进阶段(20146月~20151月)

⑴明确创建目标。经过专家调研和指导,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体系,构建特色体育课外活动模型,完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瑜伽、太极剑、太极拳、太极扇、棍术、刀术、跆拳道、无线电测向、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等校本课程。

⑵调整课程活动场所。对多功能体育馆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多功能体育馆将拥有: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健身馆、力量馆、形体教室、运动器材室、奥运百科知识室、体质健康测试室、体育信息室、科技体育多功能室等。

⑶构建课外活动三层面的发展模式。构建学生发展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构建体育特色办学体系,形成以体育为龙头,全方面促进我校发展的办学特色。

⑷丰富课程活动项目。建立课程基地办公室、学术报告厅、教研组沙龙会所、网络教研活动室。打造教师与专家相互交流的平台,教研组教师实行本组、网络教研;展示学生课外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成果和播放专家讲座培训的平台;定期播放课外活动、假期社会实践、体育社团等实践活动记录,探索有效开展相关活动的方式方法。

⑸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引入新兴的运动项目,如现代舞、瑜伽、校园定向、无线电测向等;开发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将原生态体育有效融入体育教学中。如竹竿舞、打陀螺、毽球等。

⑹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原有的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基础上进行改革,如延长课间操时间,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增加民族民间体育类活动项目等等。完善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竞赛、乡镇体育活动竞赛、业余体校训练、体育俱乐部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竞赛等,开发校外体育资源。

⑺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体育场地、器材是完成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我校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各项运动器材,并对原有的体育器材进行创新,如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性,以橡皮筋替代栏杆、跳高横竿;并对身边废弃物品进行开发,如废弃球巧利用等,我们还可以对塑料瓶、布条、套袖、旧轮胎、旧报纸等进行开发,发动学生及家长制作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

3.提升阶段(20151月~20157月)

⑴完善体育场所的活动项目。搭建体育学科基地网站,及时更新体育特色网页,能够实行网络教研。进一步完善各相关场所功能,保证各个场所活动项目有条不紊的开展。

⑵加强课外活动内容模型的建构。改造物理、生物等实验室,开设和体育课外活动相关的实验性研究。新建体育信息室,方便师生查阅资料。

⑶兴建课程实践的多功能室。立篮球博物馆、多媒体功放室、体育保健实验室、校园户外拓展训练营、科技体育多功能室。购置相应的实训器材,并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上述功能室所带来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⑷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利用。课程基地把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直观呈现,创设新型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5d2282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ff.html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