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闯关密训卷专题1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发布时间:2018-08-09 01:21: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闯关密训卷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满分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如图是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展览展出的王子午铜鼎,铭文中写有“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青铜器多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推行 B.宗法制的盛行

C.宗教思想的蔓延 D.冶炼技术的提高

2.位于无锡梅村的鸿声钱氏家族,因诞生了“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环保专家钱易、经济学家钱俊瑞、物理学家钱临照和工程力学家钱令希等六位院士而蜚声海内外,鸿声钱氏家族也引以为荣。家族观念自中国古代就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影响

C.分封制的影响

D.弘扬儒学的需要

【答案】A

【解析】家族观念的影响是古代宗法制流传的结果。

3.《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由此可以判断出(

①周武王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

②周朝已经开始实行分封制

③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稳固政治统治

④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姬姓子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但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的作用,故选项③不符合题意。

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6.据欧阳修《新唐书·宗室列传赞》记载:“然建侯、置守,如质文递救,亦不可一

概责也。救土崩之难,莫如建诸侯;削尾大之势,莫如置守宰……故王者视所救为之,勿及

于敝则善矣。”这段话反映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君王应注意“封建”与“郡县”相互平衡

B.郡国并行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郡县单轨比封建郡县双轨一体更有优越性

D.汉以来皇帝制度一直都有封建制相伴随

7.《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干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 社会的矛盾

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设立转运使产生的影响。转运使的设立使得朝廷(中央)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使得中央通过对地方财政管理的加强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8.每到高考临近,社会上总会出现一些拿高考类比科举的声音,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与古代的科举制确实有某些形式上的相似之处。这里的“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主要指的是(

A.以儒家经典为核心内容

B.以考试为选拔方式,追求公平、公正

C.作为选拔官吏的依据

D.侧重于对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答案】B

【解析】选项ACD是两者的不同点,而C是形式上的相同点。

9.根据下面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结构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政权结构( )

A.元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0.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内阁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材料中“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说明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1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2.如图,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中央权力的进一步集中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否定选择。明清时期废除丞相之后就不存在皇权与相权之争了。

1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皇帝对史官的控制越来越严格,这表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14.《通典》记载:“()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15.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说明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的内阁大臣制约着君主的权力,B符合题意;由“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可知A说法错误;由“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可知CD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1613分,第1718分,第189分)

16.(13分)如图,观察下面一幅图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流行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4分)

(3)材料二以后反映的实行的是一种什么制度?开始于什么时候?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

【答案】

(1)察举制度(1分);推荐(1分)

17.(18分)政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从人治到法治体现了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摘自人民网文章《人类政治文明的源起及其演进》

材料二 “近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 ……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材料三:“‘宪法’二字,近时人人乐道,便是满清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自惊自扰。…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四 如图

——选自白海军著作《2049——相信中国》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视角来剖析和解释“国家政权”的?从这个视角看,古代中国的西周、秦朝政权各有什么特点?(5分)

2)材料二的“秘密会”是指什么?据材料分析当时清政府“仿行宪政”的主要目的。(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孙中山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态度及其理由。(不得摘抄材料)(4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外部影响、探索阶级、改革内容等方面分析近现代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的特点。(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备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国史新论》

(1)据材料一,概括丞相的地位并分析其弊端。(2)

(2)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据材料二加以说明。(2)

(3)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58b514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3.html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闯关密训卷专题1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