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思修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2016-01-17 12:26: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1. 更新学习理念 P4

自主学习的理念 全面学习的理念 创新学习的理念 合作学习的理念 终身学习的理念

2. 确立成才目标 P5~P6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以及各个部分在体系中的地位 P10

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基础)。

地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内涵及意义(新增)P10~P11

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重大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第1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 理想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P17~P18

含义: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特征: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类型: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2. 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P18~P19

含义: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特征:稳定性、执着性、多样性和亲合性

3. 理想信念的作用和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P20~21

作用:理想信念指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意义: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4. 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P22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5.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P24~P27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6.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P24~P27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7.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28~P31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8. 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P32~P33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9.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新增) P34~P35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第2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1. 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 P3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从四个维度呈现 P38

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还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3. 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从三个角度展开 P40

实现民族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4.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P41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P44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 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6.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P49

大学生把握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应注意着重树立的三个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该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7.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P5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8.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P51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也是一致的。这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9.做忠诚的爱国者 P54-57

(1)推进祖国统一

解决两个问题: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解决台湾问题

如何做到维护祖国统一(四个方面)P53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0.时代精神的内涵、核心、体现及意义 P41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系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11.怎么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新增) P61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1.人的本质 P66

马克思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观的含义和内容 P66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3.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P67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三个方面)

4.人生态度的含义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P68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需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四个词)

5.价值观的含义 P70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6.人生价值的含义、内容、标准和评价方法P77-80

含义: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P71

内容: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P77

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P78

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P79

7.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P80

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8.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P73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9.促进自我身心和谐的方法 P83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③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0.促进人与人和谐的原则 P85

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11.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P88

如何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②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③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12.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P89

①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③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1、道德的含义、起源、本质、功能和作用

含义: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P92

起源: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统一 的社会条件。(三句话)P93

道德的本质主要体现在: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P93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P93

道德的社会作用就是,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P94

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P97-100

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⑥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六个方面)

3.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P101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开发、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4.中国革命道德和传统美德的关系 P103

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是一脉相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革命道德的渊源之一,中国革命道德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摒弃了传统道德的糟粕,是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延续和发展,是超越了中华传统美德时代局限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道德。

5.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P104-105

①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④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⑤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6.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P108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P109-113

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1)以人民服务为核心: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 ②社会注意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继续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①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P113-114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及如何遵守 P119-121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谢谢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如何遵守: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P122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3.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P124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5.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P129-132

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和谐。

6.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P137-138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1.法律的本质、特征和分类 P144

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的特征: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P147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P149

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进步.

4.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P150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 

5.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基本制度 P154

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五个方面)

宪法确立的基本制度包括4方面:(1)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基本经济制度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P1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与基本格局 P165~P167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一个领导,一个制度,一个理论,五大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1.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我国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五大基本内容:依法治国(核心);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服务大局(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2.法治思维的含义、特征、基本内容和培养途径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P178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P179-181

培养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 P183

 3.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P187-188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1.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的权利与义务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的权利与义务大体可分为政治权利与义务、人身权利与义务、财产权利与义务、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P19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bf08b59b6648d7c0c74645.html

《2015版思修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