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

发布时间:2018-07-01 05:33: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类型及分值】

1、填空 20 戏曲小说 eg.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2、名词解释 5 明清诗词流派 戏曲(诗、戏曲、词)

3、简答 4 小说 戏曲

4、论述 2 小说 戏曲 (《墙头马上》)

【复习要点】

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2、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pēng)、揭傒斯

3、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4、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5、清初词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

6、清初散文三大家:“学人之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文人之文”侯方域、魏禧、汪婉

7、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8、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bì)

9、四大南戏:《荆钗记》 《白兔记》 《杀狗记》 《拜月亭记》

10、临川四梦:《牡丹亭》 《紫钗记》 《邯郸记》 《南柯记》

11、《四声猿》:《狂鼓吏》 《玉禅师》 《雌木兰》 《女状元》

12、南洪北孔: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13、中国四大古典戏剧:《牡丹亭》 《西厢记》 《长生殿》 《窦娥冤》(另一说是《牡丹亭》 《西厢记》 《长生殿》 《桃花扇》)

14、儒林四杰:虞集、揭傒斯、黄溍、柳贯

15、明代戏曲四大声腔:昆山腔,弋(yì)阳腔,海盐腔,余姚腔

16、明代戏曲两大流派:临川派、吴江派

17、明代戏曲三大传奇:梁辰鱼《浣纱记》 李开先《宝剑记》 无名氏《鸣凤记》

18、中国文学史中三大爱情作品:汤显祖《牡丹亭》 王实甫《西厢记》 曹雪芹《红楼梦》

19、“四大奇书”:《西游记》 《水浒传》 《金瓶梅》 《三国演义》

20、“三言”冯梦龙:《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二拍”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文体】小说,戏曲为重:元杂剧、明传奇 (代表作)

一、元曲四大家之作及其特点

1、《窦娥冤》* 关汉卿 (元杂剧)

A、窦娥形象的分析:

1)是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一个悲剧形象。

2)是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对蔡婆的孝顺)

3)是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

B、主题思想:

通过窦娥幼年被卖作童养媳,成年后被流氓欺负,陷入冤案而被杀害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元代高利贷盛行、恶势力猖獗、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而以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死后鬼魂报仇的方式,表现了元代下层人民反抗压迫、要求政治清明的呼声。

C、艺术特点:

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

2)戏剧冲突:在正反面人物的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

3)语言特色:关汉卿为本色派语言大师,此剧的语言既然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体现其大师风格。

2、《救风尘》 关汉卿 (元杂剧)

A、主题思想:剧作通过花花公子周舍欺骗、虐待歌妓宋引章,赵盼儿以“风月”手段回击周舍,解救受难姐妹的故事,揭示了元代妓女的不幸命运,表达了元代人民反抗强暴的理想和愿望。

B、艺术特色:

1)勾栏喜剧:剧中的主要人物为妓女、嫖客,赵盼儿战胜周舍用的是打情骂俏的“风月手段”,具有青楼调笑的作风。

2)语言特色:质朴自然,泼辣明快。

3、《单刀会》 关汉卿 (元杂剧)

A、主题思想:通过蜀汉关羽单刀赴东吴鲁肃之会,宣扬汉室为正统的观念,塑造关羽英武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反抗元蒙统治者的民族情绪。

B、艺术特色:

1)改造史料,借古讽今。此剧取材于晋人陈寿的《三国志》和宋元话本《三国志平话》,但剧作根据元代时代精神对史料进行了改造。关羽以蜀汉为正统,处处维护汉朝的土地和声誉,为史书所无,这是作者从反抗民族压迫出发,以关羽故事反映元代汉族人民要求扬眉吐气的心声。

2)改造史料,突出主要历史人物关羽的形象。将史书中“诸将军单刀赴会”改成关羽一人单刀赴会,突出其过人勇气;将史书中性格宽厚的鲁肃改为奸佞小人,衬托出关羽的正义。

3)用铺垫和渲染之法塑造人物。

4)语言刚劲有力,融入诗词。

5)作品泼辣沉雄,寄寓深意。

4、《西蜀梦》 关汉卿 (元杂剧)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②善于塑造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④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5、《汉宫秋》 马致远 (元杂剧)

A、根据时代精神改造历史材料:

1)首先是对主题的改造。

马致远将正史中的汉强匈奴弱改为汉弱匈奴强;将昭君自动请行改为匈奴以武力强索昭君;将昭君出塞后结婚生子改为投江自杀。从而,将原故事表现民族和睦的主题改为反抗民族压迫的主题。

2)其次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了改造。

①将民族和睦的象征或政治的牺牲品的王昭君改写成带有悲剧色彩的爱国女英雄。

②将好色而昏庸的汉元帝改写成一个有双重性格的人物形象:既昏庸无能又忠于爱情。作者对其既有批判,又有同情。

③将毛延寿由画工身份改变为中大夫,从一般小人变为卖国汉奸,意在批判宋末变节投降元军的卖国奸臣。

B、艺术特色:

1)抒情悲剧。

这个剧是历史剧,也是一部具有强烈抒情色彩的悲剧。

2)典雅酣畅的语言特色。

马致远亦为元杂剧文采派的作家,剧作语言典雅工丽而又酣畅明快。

6、《梧桐雨》 白朴 (元杂剧)

取材于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写安史之乱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A、主题思想:

与白居易《长恨歌》着重歌颂李杨爱情不同,此剧一方面表现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深切爱恋,一方面又不回避他父纳子妇、杨贵妃与安禄山有私情的丑闻;而且,更着重批判他对安禄山养虎为患的昏庸误国。因此,此剧并非纯以歌颂爱情为主题,而是着重表现一种对国家兴亡原因的反思。

B、艺术特色:

1)社会悲剧。此剧颇为符合西方悲剧的概念,主人公为贵族(皇帝),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一步步走向衰亡。剧作结局凄凉,打破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惯例。

2)典雅而富有文采的语言。白朴为元杂剧文采派的作家,剧作语言典雅绮丽。特别是此剧的第三、四折,用典雅绮丽的语言抒发唐明皇国破家亡的内心痛苦,十分动人。

7、《墙头马上》*(论述) 白朴 (元杂剧)

以白居易的乐府诗《井底引银瓶》为素材,写李千金和裴少俊的爱情故事。

A、主题思想:通过李千金和裴少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青年男女自主婚姻的合理性,猛烈抨击了以裴行俭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表现了元代青年追求理想爱情与个性解放的思想。

B、艺术特色:

1)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2)运用对比方法,突出主要人物形象。

3)语言质朴自然。

4)喜剧特色。

8、《倩女离魂》 郑光祖 (元杂剧)

A、主题思想:

通过对张倩女为追求爱情幸福而灵魂离开躯体的描写,说明封建礼教可以限制青年的行动,却无法拘束他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和愿望。并否定了门第观念和喜新厌旧的思想。

B、张倩女形象的分析:

1)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灵魂离开躯体,追随王文举。

2)有沉重的精神负担——担心母亲悔婚,王文举得官后易妻。

C、艺术特色:

1)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爱情理想——离魂。

2)曲词优美婉转,多化用唐诗宋词构成优美的意境。

9、《西厢记》* 王实甫 (元杂剧)

A、主题思想:《西厢记》结尾曲词:“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该剧的点睛之笔。传统的封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金钱权势是婚姻的基础,父母作主是婚姻的缔结方式。而此剧强调婚姻的基础是“有情的”,而不是“有钱的”、“有权的”,而“有情”只能由婚姻双方的当事人才能完成,这样,就将婚姻的决定权从局外人手里夺回到当事人的手里,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婚姻的色彩。

B、人物形象分析:

(1)张生:志诚种——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才气与勇气——追求爱情和解决危难果断、机智、大胆;傻角——软弱、忠厚、傻气。

(2)莺莺:把爱情放在世俗的功名利禄之上;突破门第观念;追求婚姻自主,摒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假意儿:由于出身、教养等诸方面的原因,在爱情过程中格外感到犹豫反复。

(3)红娘:富有正义感——不满老夫人的背信弃义,同情崔、张为爱情而苦恼,成人之美;机智——巧妙帮助崔、张,反驳老夫人的责骂;泼辣——尖锐批评张生、莺莺的缺点,嘲讽郑恒配不上莺莺。

C、艺术特色:

1)创新:体制的创新

①突破传统杂剧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二十一折;

②突破一人主唱的通例。 几个脚色都可以唱;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

题旨的改造:“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2)文采派的语言特色:

①语言文雅绮丽,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句,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②语言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善于吸收民间口语。

③人物语言个性化,作者用不同的语言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10、《琵琶记》 高明 (南戏)

A、主题思想:

《琵琶记》取材于宋代南戏《赵贞女蔡二郎》,但从主题到人物都有重大改造。将蔡伯喈弃亲背妇的负心故事,改变为蔡伯喈全忠全孝、大团圆结局的故事,宣传“忠孝节烈”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客观效果存在一定的矛盾,蔡伯喈饿死父母,停妻再娶;身在朝廷,心在江湖,非忠非孝。作者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这个悲剧故事的时候,客观上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们的伤害,统治阶级的专横不法、官场的贪污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劳动人民善良、坚忍、互助友爱的美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B、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

1)赵五娘:孝顺、忠贞、善良、坚忍,在艰难困苦中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是古代劳动妇女具有人格光辉的典型形象。

2)蔡伯喈:软弱、动摇——三次被逼,三不从,是元朝受压迫、软弱的知识分子的典型。

C、艺术特色:

1)悲剧特色: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情,以情动人。主要以苦境苦情塑造赵五娘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

2)双线结构,交叉发展,对比映衬。一条线索是蔡伯喈求取功名、享尽荣华的经历,另一条线索是赵五娘在家历尽磨难的痛苦遭遇,一贵一贱,一乐一苦,表现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巨大差异。

3)语言特色:以质朴自然为主,兼有文采之美,兼顾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环境。如赵五娘的曲词多质朴自然,蔡伯喈的曲词多文雅绮丽。名曲为第二十出[孝顺歌]三支曲。

二、明传奇

1、《香囊记》 邵璨

开传奇骈俪化、典雅化、八股化源头。

2、《五伦全备记》 丘濬

三、明中叶三大传奇

1、《鸣凤记》 无名氏

人物众、头绪多、情节繁,忠奸斗争一线贯穿。剧中人物、事件大都真实,是著名时事剧。

2、《浣纱记》 梁辰鱼

以范蠡、西施悲欢离合的爱情为线索,演述吴越两国的兴亡。

3、《宝剑记》 李开先

由《水浒》林冲故事改成。突出了林、高斗争是忠奸斗争。

4、明清传奇

1、《牡丹亭》* 汤显祖(理论主张:至情论)(背景、内容)

A、至情论:

1)思想渊源:汤显祖的老师罗汝芳提出“制欲非体仁”;反封建斗士李贽诸多论说带有市民阶层强烈的个性解放色彩;亦师亦友的禅宗佛学家达观和尚;家庭祖训。他曾回顾:“如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见以可上人(达观)之雄,听以李百泉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

2)表现: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从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B、人物形象:

杜丽娘: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1)苦于幽闺,乐于梦境;

2)因情而死,为情再生;

3)捍卫爱情,勇于抗争。

C、艺术风格:

1)最大的特点是浪漫主义手法;

2)准确细腻地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觉醒→追求→反抗)

3)语言精确细腻,文采飞扬,又能化用他人佳句,如同已出,华美清丽,声情并茂,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D、文化意义:

1)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

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3)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E、“临川四梦”的比较:

1)“四梦”相同处:

①均系改编前人旧作而赋予新的内容;

②均以“梦”为关键情节而现出浪漫特色。

2)“四梦”不同处:

①从题材内容看,《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政治问题戏;

②从审美倾向上看,风情戏的主要基点是对人物发自内心的肯定,充满热情的赞颂;而政治戏的基点在于对主要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否定;

③从哲学主张、理想皈依看,汤显祖的风情戏时刻高举真情、至情的旗帜,而政治戏则反映出矫情、无情的可憎可恶;

④从曲词风格看,风情戏艳丽多姿;政治戏尖锐深刻。

2、《桃花扇》 孔尚任

A、思想内容:

(1)剧本揭示出阉党余孽既是造成侯、李悲剧的罪魁,又是导致南明覆亡的祸首。

(2)塑造了光彩照人的李香君等下层人物形象,表现出对等级贵贱观念的思索和突破。

(3)剧末马、阮败亡和侯、李入道,既蕴含民族的沦落、失意之悲,又表现出国家至上的思想。

B、艺术成就

1)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

①整体构思“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明治乱系焉”;

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一方是正直重节的复社文人,一方是卑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侯、李爱情,一边是弘光王朝闹剧。巧妙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联系起来;

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

2)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剧中人物上至皇帝朝臣,下至歌妓艺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人虽众多,却人各一面:

①善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性格。同为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不同。同为江湖艺人,柳敬亭、苏昆生有别;

②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比如“作好作恶者”杨龙友。

3)人物设置,颇有特色。全剧将人物分为“色部”、“气部”和“总部”。

①色部是贯穿全剧表现“离合之情”故事主要情节的人物,又分为以男主角侯方域为首的“左部”和以女主角李香君为首的 “右部”,共16人;

②气部是表现背景历史“兴亡之感”的人物,又分为以史可法为首的 “奇部”和以马士英等为首的 “偶部”,共12人;

③总部只有两人;“经星”张瑶星道士,“纬星”南京太常寺老赞礼,作为全剧幕中穿插,介绍背景,以情节外人补充交代叙事的人物。

4)语言风格:文辞优雅,富有感染力,用词古朴、清丽。

3、《长生殿》 洪昇

A、思想内容:

1)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

2)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围绕李、杨爱情的一系列军国朝政事件,生动反映了皇帝昏庸腐败、不理朝政,杨家挟势弄权、酿成祸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乐极哀来、荒淫误国等“垂戒”之意,寓有深沉的民族意识和兴亡之感。

3)“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剧主旨。忘我爱情与社会角色的矛盾,使李、杨历尽悲欢离合,终于大彻大悟,跳出爱河情海,在仙境以精神“长生”消解现实“长恨”。

B、艺术成就:

(1)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很好表现了创作意图。上半部偏于写实,下半部主要写幻。采用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2)在剧本结构上,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驰了朝纲”的必然联系;爱情主线又以金钗和钿盒贯穿始终,金钗、钿盒、情节、人物,由合而分,由分而合。

(3)在曲词艺术上,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苏州派:明末清初的一个现实主义戏剧流派,以李玉为首,成员有朱素臣、朱佐朝、毕魏、丘园等。因都是苏州人,创作倾向和创作风格都有共同特点,故称苏州派。代表作:李玉《清忠谱》,朱素臣《双熊梦》,朱佐朝《渔家乐》,毕万后《三报恩》,丘园《虎囊弹》等。

苏州派戏曲创作特点:

①多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②题材上多描写重大政治斗争;

③讲求本色当行,注重舞台效果;

④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

⑤封建道德观念较为浓厚。

五、小说(明清中的长篇)

(一)明代 成书过程、版本、内容、艺术特色(结构、语言、人物塑造方法及形象)

1、《西游记》 吴承恩 “神魔小说”代表作

A、思想主旨:

B、艺术成就:

1)极幻与极真。《西游记》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因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影子,或含生活真理,奇幻得都入情入理。

2)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3)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

4)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5)曲折巧妙的结构。整部《西游记》可以说是许多短篇小说的连缀与组合,属“短篇加短篇”的线性结构。

2、《水浒传》 施耐庵 “英雄传奇”代表作

主要依据民间传闻和通俗文艺写成。小说主要描写梁山起义全过程。

A、思想主旨:主要“忠义”说:忠义的赞歌;忠义的悲剧。既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现实秩序的一面;又有符合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愿望和意志的一面。

B、艺术成就:

(1)“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

(2)故事结构具有艺术性。全书结构:珠串式线性结构;结构线索:梁山起义由分散反抗到联合聚义、最后接受招安的全部过程。

(3)成熟的白话语体。娴熟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吸取民间说唱文学的成就,“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书面语言与生动活泼的市井口语,带有浓烈的民间文学色彩;人物语言个性化。

(4)女性形象突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成三类:三位“女英雄”: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四个淫妇:二潘、阎婆惜及卢俊义的贾氏夫人;一个贞节娘子:林娘子。此外还有一些人物形象,比如说有两个老太婆,一个是贪婪、刁钻的阎婆惜的母亲阎婆,一个是面目可憎的王婆。

(5)粗线条的勾勒与精致的细节描写。《三国》写人写事,多粗线条的勾勒,很少精致的细节描写。如写关羽“温酒斩华雄”。《水浒》将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在细节描写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如写林冲。

3、《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世情小说”代表作

“四大奇书”中,《金瓶梅》的创作唯一没有世代积累过程,它是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

A、思想主旨: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由西门一家的兴衰揭示出晚明农本势力没落、资本势力崛起时,去朴尚华的城市风尚,拜金享乐的人生追求,趋炎附势的价值取向;从暴露社会矛盾到剖视扭曲的人性。通过西门庆贿赂太师、交通官吏、包揽诉讼、霸道横行,深刻暴露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还通过西门庆纵欲亡身和金、瓶、梅等贪“淫”丧命,冷峻剖视人欲贪求造成的人性扭曲、人生毁灭。

B、《金瓶梅》的悲剧意义:

1)小说通过西门庆、陈经济的命运深刻表现了16世纪中国商人的悲剧。

2)小说通过金、瓶、梅三大淫妇的毁灭,生动反映了晚明时期人欲放纵的悲剧。

4、《三国演义》 罗贯中 “历史演义”代表作

“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思想。

A、思想主旨: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B、人物形象:

(1)刘备 ——“仁君”典范,爱民、爱臣;

(2)曹操 ——“奸雄”代表,“奸觉”。奸诈残暴、嗜杀成性;

(3)诸葛亮 ——“忠”的楷模,“智”的符号,“智绝”。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

(4)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

(5)关云长——“义”的化身,“义绝”。

C、艺术成就:

1)“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

2)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规模宏大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呆板;五条线索:东汉灭亡为引线,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魏、蜀、吴三线的兴衰是主线。魏、蜀矛盾为主干;蜀汉为重点;诸葛亮为中心,隆中决策为关键;

3)出色的战争描写。

①犯中求避,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三大战役都是以弱胜强的火攻,但官渡之战是烧粮草;赤壁之战是烧战船;彝陵之战是烧营盘。烧粮草在平原,烧战船在水上,烧营盘在山林。

②注重表现战争中的“智谋”。官渡之战,袁绍败于无智;赤壁之战,孙、刘胜于斗智;彝陵之战,东吴显是智胜;

③注重在战争中写人。详写战前谋划;详写主动、得胜方;

④注重场面气氛渲染,多用张弛结合、动静结合手法。

4)特征化的艺术典型。

①特征化性格的特点:单一性;稳定性;和谐性。

②塑造特征化性格的手法:出场定型;反复皴染;善用传奇故事、生动细节突出性格特征;善用对比、烘托手法。

5)历史演义体的语言。

①“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

③语言开始注意个性化。但在善用口语乃至方言方面,与《水浒传》、《金瓶梅》仍有一定差距。

D、不足与糟粕:

1)人物描写有过分夸张失实之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书中有不少迷信情节。

3)男人的世界,女人是陪衬。

(二)清代 重点作家作品

1、《聊斋志异》 蒲松龄

A、思想内容:初衷是通过叙写鬼怪故事,倾吐自己的胸中块垒。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B、艺术成就:

(1)“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①对志怪题材的继承和发展:六朝志怪为“发明神道之不诬”,宣扬迷信;《聊斋》虽也写怪异,但为的是反映现实,抒发 “孤愤”;将幻界形式化,或反映现实,或寄托幽思。《席方平》、《公孙九娘》、《爱奴》、《小谢》等;传奇笔法相较于六朝来言,情节结构发展为故事曲折、首尾完整,语言文字发展为文辞华丽、形象生动,表现手法发展为“尽设幻语”、委婉叙写;

②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和超越:《聊斋》除了对唐代传奇情节曲折、叙写委婉、文辞华丽等特点的继承,又有超越: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注重塑造形象;二是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三是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2)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故事不平铺,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一折,变化无穷;情节力避无奇,奇幻多姿,迷离恍惚,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不失自然,奇不离真实。

(3)善用多种手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赋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善于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细节写人,如写婴宁,抓住她爱笑、爱花两个特征,反复渲染,其天真无邪性格便跃然纸上;善用环境描写映衬人物。

(4)《聊斋》语言,既具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也十分突出。

2、《儒林外史》 吴敬梓

A、思想内容:

1)通过塑造一系列科举迷形象,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摧残,它使人神魂颠倒,愚昧无知。如:周进贡院痛哭死去活来;范进中举傻笑狂奔疯跑。

2)通过描写纯朴青年的蜕变过程,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灵魂腐蚀,它使人道德堕落,廉耻丢尽。如:匡超人由善良淳朴青年,变成卑鄙恶劣文痞。

3)塑造了一批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而沽名钓誉的“名士”。娄三、娄四公子“人头会”。杜慎卿顾影自怜,菲薄女性。

4)把批科举同批理学、礼教结合,使它揭露性更强,反映社会内容更深广,尤其是对家庭伦理观念的批判。

5)把批科场与批官场结合,有力说明科举培养出的不是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

6)热情歌颂了一些反对科举,鄙弃功名,具真才学,性情孤傲、善良正直人物,以寄托作者理想。

B、艺术成就:

(一)《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儒》的讽刺特征:

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如马二先生,头脑迂腐醉心举业,处处显出可笑性格。但他同时又有心地善良,慷慨仗义、急人之难的品格。

②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如周进的哭死;范进的笑疯;马二先生游西湖。

2)《儒》的讽刺手法:

①对照法。贡生强圈别人猪,却自夸“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梅玖对周进的前倨后恭;胡屠户对范进的前骂后夸。

②夸张法。如严监生。

(二)艺术结构: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及其发展为轨迹,用全知视角将“片段的叙述”贯穿起来,众多人物、故事有主次,有侧重。此故事是主角,另一故事就成了次角。其中又穿插过渡性人物、事件,粘连紧密,转换自然。

(三)善于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来塑造人物。

(四)语言特色:精确的白描和比较纯熟的白话。

3、《红楼梦》 曹雪芹

A、悲剧意识:

(1)爱情和婚姻悲剧:宝、黛爱情及宝、钗婚姻悲剧,是《红》的主线和灵魂。

(2)人生悲剧:“重情不重礼”即以“情”抗“礼”,追求叛逆;“恶劝”即厌恶别人对他进行仕途经济、读书明理之类说教;“情极之毒”,即当“情”无法战胜“礼”、理想终归幻灭时,宁可弃绝尘寰,“撒手悬崖”,不愿与世随波逐流。

(3)女子的悲剧:“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小姐悲剧,婢女悲剧。

(4)家庭和社会的悲剧。贾府衰败原因: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奢侈浮华,出多入少;“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

B、理想色彩:

宝黛爱情熔铸的理想和追求:是理想化的才貌之爱;是长期了解的知己之爱;是纯洁真挚、专一持久;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表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C、人物形象:

(1)贾宝玉:小说主人公,爱情、婚姻悲剧的中心人物,封建贵族阶级叛逆公子典型,其性格主要表现在:鄙视功名富贵,讨厌仕途经济,背弃封建主义的人生道路;无视封建的伦常和秩序,具有朴素的平等意识和民主思想;不满“金玉良缘”,向往“木石前盟”,追求全新的爱情观念和恋爱方式。

(2)林黛玉:封建贵族阶级女性叛逆者的典型。其性格特征是:多愁善感,多疑任性,孤高乖僻,幼稚天真。

(3)薛宝钗:恪守封建礼教而终成牺牲品的典型,其形象特征为:虔信、恪守封建道德观念,为躬行礼教而压抑才情,丧失自我。喜怒不形于色,乖觉圆滑,善于处世;“任是无情也动人”。“无情”体现为冷情寡欲,冷漠处世等;“动人”:体现为美貌、学识。

(4)王熙凤:贵族家庭中钱财欲、权势欲极强的当权者、悍妒妇女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嘴甜心苦,笑里藏刀;唯利是图,贪得无厌;历练老成,才干超人;聪明机灵,巧于趋奉;对上趋奉,八面玲珑。讨好贾母和王夫人等;对下刻毒,滥施淫威;居心阴狠,贪婪干练。

D、人物塑造的特点:

(1)注意形象的真实与自然。

(2)写出性格的复杂与发展。

(3)注意个性的独特与鲜明:以相互对比区别个性;以环境描写衬托个性;以人物诗词表现个性。

(4)善于深入人物心灵深处。

E、结构艺术:

(一)总体特点:

1)多线交叉,网状结构。

2)转换自然。

3)小矛盾凝聚大矛盾,小事件积累大事件,波澜起伏,连环勾牵。全书以元春探亲、宝玉挨打、抄拣大观园、黛死钗嫁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波澜起伏,连环勾牵。

4)全书情节以甄世隐、贾雨村起结,首尾圆通;贾府兴衰以刘姥姥三进府串联,匠心独运。

(二)具体布局:

序幕(1—5回)相当于全书结构的骨架和蓝图。

第一部分(6—34回),始于刘姥姥一进荣府,终于黛玉题帕定情。这是宝黛爱情和贾府生活美好而欢乐的浓春。

第二部分(35—55回)这是宝黛爱情的发展成熟期,也是贾府安富尊容的享受期。这是宝黛爱情和贾府生活火红而烦躁的盛夏。

第三部分(56—104回)贾府势力由盛而衰,黛死钗嫁悲剧相继,是飘零而多事的肃秋。

第四部分(105—120回)宝玉出家,宝钗守寡;贾母寿终,贾府败亡。“树倒猢狲散”,“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是衰败而凄冷的严冬。

(3)采用独特的叙述人叙事方式,且以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深入揭示人物性格和心理。如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

F、语言特色:

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古典书面语精粹,经高度提炼加工而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叙述语言:是接近口语、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有立体感。

人物语言:能准确显示其身份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其个性特征。

【简答】侧重艺术特色中的某一块 eg.结构、人物塑造方法、语言

【论述】侧重综合 eg.艺术特色(语言、结构、人物形象、方法

1、《墙头马上》

2、论述题中有理论色彩命题

eg. 对悲剧/喜剧/中国戏剧大团圆(《桃花扇》不是)的认识,结合作品,用文学理论对某一现象作批判。(亮出观点、夹叙夹议、举例情节评价评断)

PS:明代话本、散曲、民歌 略看

明清戏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a9c44ce53a580217fcfe84.html

《古代文学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