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发布时间:2020-08-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教版初一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5)麦哲伦环球航行; 6)卫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形状 (除极点外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长度
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等长 (约为2万千米)

起始线
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 0°~90°(南北纬)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0°~180°(东西经)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度数范围
度数分布规律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30°和60°、两极(90°)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 30°——60° 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特殊线(点)
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
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划分界线
画图:地理书第6 1.6 纬线和纬度
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 二、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方向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周期 旋转特点
一天(约24小时) 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一年
地轴始终倾斜66.5°绕太阳不停地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 地球公转

公转
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春:345月;夏:6引起现象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
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五带形成(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21日前后)和秋分日(9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画图:地理书第13 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

2、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3、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画图:地理书第14 1.14 地球上的五带

三、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小 表示范围大 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 表示范围小 内容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0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注记=文字和数字 识记图1.24一些常用图例 2、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弯曲是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
画图:地理书第25页图1.36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第二章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识记P292.6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画图:地理书第33 2.6 大洲的分布、 2.7 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 2、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识记P372.19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即欧亚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地中海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画图:地理书第42页图2.23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的分布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
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1 短时间 2、经常变化
气候
概念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1、长时间 2、变化不大

联系
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2、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后。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2)天气符号图
画图:地理书第49 3.5 常用的天气符号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
2、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533.17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2.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质量级别 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050
二级 51100
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以上 重度污染
三、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
①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③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④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暖湿气流上升运动)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P563.21 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雨级”);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世界“干极”)。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四、世界的气候 1、降水的季节变化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纬度位置
气温
降水
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少(限于大陆东岸地区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海陆位置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越来越少(温带地区最明显
地形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c.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是低温少雨)。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30°~40°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在夏季。
d.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40°~60°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_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E.亚热带季风气候 F.温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
南美洲、非洲、亚洲东南部的赤道两侧 南美洲、非洲热带雨林气候两侧 南北回归线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中低纬度大陆东岸 亚欧大陆东北部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内陆地区,亚洲和北美洲内陆地区 分布较广
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大致在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40°~60°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
主要分布在高原和高山地区 极圈以内的高纬度地区
南美洲、非洲、亚洲东南部的赤道两侧 南美洲、非洲热带雨林气候两侧 南北回归线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中低纬度大陆东岸 亚欧大陆东北部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内陆地区,亚洲和北美洲内陆地区 分布较广
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大致在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40°~60°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
G.温带大陆性气候
H.地中海气候
I.温带海洋性气候
J.高原山地气候 K.寒带(极地气候 B.热带雨林_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E.亚热带季风气候 F.温带季风气候
G.温带大陆性气候
H.地中海气候
I.温带海洋性气候

J.高原山地气候 K.寒带(极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原和高山地区 极圈以内的高纬度地区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2006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也就是说是一个变化的数据。所以要说清楚人口数据是哪一年的数据,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3)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 总人口/总面积(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分布: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①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②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b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寒、热、高、干)。如撒哈拉沙漠 洋洲西部沙漠 亚马逊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②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③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1)原因: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2)带来的问题
a 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b 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西北部
(说明:三大人种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其次还有各人种混居区。) 二、语言和宗教
(一) 主要语言的分布(见教材P754.13
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宗教建筑: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佛塔。) 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包括乡村和城市。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疏)

密)


























密集度
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冰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
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 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
墙厚,窗小。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因纽特人的冰屋 严寒
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傣族竹楼(高架屋) 新疆的平顶屋 西亚的乡村
潮湿,炎热多雨 干燥,风沙大 炎热,干燥

热风。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20多个(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a 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b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其中中国和印度人口超过10亿。(中国人口最多,印度居第二位)
c 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非)、土耳其(亚欧)、俄罗斯(亚欧)、美国(北美、大洋洲)
d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的总称。 e 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f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主要分部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 (南北差异
课本P89 5.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地图册P4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约占世界的1/5 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的4/5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3/4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4 生活、教育水平高 人口高增长
生产力高度发达 生活、教育水平低,以第一产业为中心 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南”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3、国际合作
联合国: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有6个主要机构 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瑞士日内瓦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和平、友谊、进步” 亚太经合组织(APEC
记笔记的误区
误区1:笔记就是抄板书

记笔记不是照着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是知识点的浓缩和精华,不然直接看书更加简 误区2:笔记从不回顾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笔记,但是大家却很容易出现一个现象:我们总是走了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何出发!
什么意思?就是做笔记是为了以后回顾的呀,可是你们自己抿心自问,自己做的笔记自己翻过几遍没~都成过期杂志丢一边了······ 误区3:笔记不做更新
笔记应该是在不断的复习和巩固中,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的。一方面需要你进行补充,如果有必要可能还需要你再拿出新的笔记本,进行专题的凝练。
04 记课堂笔记的小技巧
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 3、写字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采用简单的便利贴随时准备记录灵感问题,整理成型后及时补充到笔记本上。对于一些经常犯错的知识点,可以直接把总结写在便利贴上,补充到对应的知识点旁边。
6 利用活页:活页既适合于语文和文综积累型科目,不断补充新知,把笔记变厚;也适合于数学、理综这样的思维型科目,蹦出的新思路、相似的题型、自己的痛点和解题的突破口再也不必拘泥于原有的纸张限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a5fd6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0f.html

《人教版初一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