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发布时间:2018-08-19 12:23: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

2018-2019学年度第 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语文

教学

班级

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新版人教版年级上册

每周

节数

总授课

节数

时间

单元

教 学 内 容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 入

原 因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花的学校

3、不懂就要问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习作:猜猜他是谁

语文园地一

2

2

2

2

2

4

第二单元

4、古诗三首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秋天的雨

7、听听,秋的声音

习作:写日记

语文园地二

2

2

2

2

2

4

第三单元

8、去年的树

9、那一定会很好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1、一块奶酪

习作:我来编童话

语文园地三

快乐读书吧

2

2

2

2

2

4

3

第四单元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4、不会叫的狗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习作:编写故事

语文园地四

2

2

2

2

2

4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

8

2018-2019学年度第 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语文

教学

班级

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新版人教版年级上册

每周

节数

总授课

节数

时间

单元

教 学 内 容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 入

原 因

十一

十二

第五单元

15、搭船的鸟

16、金色的草地

习作例文: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2

2

2

2

十二

十三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9、美丽的小兴安岭

习作:这儿真美

语文园地六

2

2

2

2

4

十四

十五

第七单元

20、大自然的声音

21、父亲、树林和鸟

22、带刺的朋友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语文园地七

2

2

2

2

2

4

十六

十七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25、掌声

26、灰雀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口语交际:请教

习作:那次玩的真高兴

语文园地八

2

2

2

2

3

二十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10

【创新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 汉——汗 摔——率 跤——交 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新教案】

《花的学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13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2)换偏旁记忆的字:慌——荒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放假 互相 能够 猜出 扬起 双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润湿:潮湿润泽。

(2)荒野: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的地方。

(3)狂欢:纵情的欢乐。

(4)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创新教案】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不懂 → 提问 → 理解

【创新教案】

《我的暑假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通过有层次的训练,达到交际的目的。从个人训练到两人合作,再到多想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刚刚度过了小学阶段的第一个暑假,漫长而难忘。你在暑假中都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指名来说一说)哪些是你最感兴趣的?有些什么感受?把你去过的地方、做的事情、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地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插图,每幅图上都画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是怎么做的?你还做过其他的事吗? 

2.指名说一说(由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发言。

1.从四幅图中选一幅想一想,说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说自己暑假里做的事。 

2.分小组交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 

3.交流完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说的好的同学准备好内容,准备在班里发言。 

四、全班交流。

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在小组里讲了自己或者暑假里做过的事,各组又选出了讲的好的同学在班级里发了言,希望你们专心听,听一听这些同学说的是什么事,他们是怎样做的及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轮流发言。 

3.评一评。选出今天的明星。

 五、教师总结。

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而多彩。有的同学暑假里不忘记读书学习,有的学电脑,有的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泳,有的还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有不少同学和老师或爸妈一起游览观光,特别是——参加了夏令营,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同学们认为怎样的暑假生活最好、最有意义呢?(自由说一说) 

3.只要是对自己的学习、身体、品德有好处的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每一个暑假中都过得有意义而且愉快。          

板书设计: 

我的暑假生活 

 

旅游      学电脑       快乐 

 

    学书法    帮爸妈做事    有意义 

六、教学反思

【创新教案】

《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教法与学法举例、点拨、探究、交流。教学准备生观察同学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选择一个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教师说出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猜猜是班上哪位同学。

二、有指导的示范

1.范例感知,教师出示例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

例文:他长得高高大大,虎头虎脑的。圆圆的脸、尖下巴,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着温和善良。他总是笑眯眯的,就是不笑的时候脸上也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大多数时间他坐后排,有时也坐坐前排。他特爱踢足球,课间和放学后的操场上常见到他奔跑跳跃的身影。他长得那样高,一定与他喜欢运动有关,我好羡慕他的个头。

同学们,你们猜到了吗?他是谁?

2.分析内容,教师针对范例进行要点分析。

3.了解方法,教师结合范例小姐描写任务的方法。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不必面面俱到。通过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4.有组织地练习。

组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让学生自主练说。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写一个片段。

5、有诚意地交流。

三、教师总评本次习作的情况。

四、品读欣赏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办活动;猜猜他是谁?看看你根据谁的作文猜出了他的写作对象?是依据哪一点出来的?

五、作文医院

哪些同学的写作对象没有被猜出来,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创新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2)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

的?

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

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上插图。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课件出示3)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板书: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二)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4)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课件出示5)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6)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 五言绝句)

4.(课件出示7)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8)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课件出示9)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课件出示10)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1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背诵和抄写,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认识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在读中理解并积累下来。在读读背背中,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以备写作时用。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 句子 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读读这些词句,再互相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有感情朗读,并抄写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习古诗时,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提示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这种方式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读、抄抄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积累;词句段分别出示了成语、句子、短语,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句子;日积月累部分学习袁枚的古诗《所见》,充满儿童情趣,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有哪些?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独立学习文中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默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鼓励学生回忆交流积累的苏轼的诗,指名多人背诵。   

2.课件出示苏轼的几首诗,学生阅读积累。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了解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4.谈话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一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古诗,识字解词。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文中的生字,试着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标出自己学不会的地方。

2.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2)检查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评议,多媒体课件出示:

①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②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空蒙:雾气迷蒙,景物若隐若现。

④亦:也。

⑤奇:奇妙。

⑥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⑦欲:想要。

⑧淡妆浓抹: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丽的打扮。

⑨相宜:合适。

⑩总相宜:都非常合适。

三、理解大意,质疑解难。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诗的大意,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丽的打扮,都非常合适。)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诗意进行质疑。

3.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1)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2)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小组与同学互读互评,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3.感情朗读,练习背诵,深入体会诗意。

五、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课件展示: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了解洞庭湖:洞庭湖,在古代曾被称为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3968平方千米,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美。

2.导入课题: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学生齐读课题。

3.了解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二、欣赏范读,感悟古诗。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2.自己练习朗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同位互相检查,相互评议。

4.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1.指名读诗,全班交流,读准节奏。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师生评议,教师小结。(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景亮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陀螺。)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边读边展开想象,想象诗中的画面。

(二)感情朗读,交流画面。

1.品读前两行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和”是什么意思?(和谐,优美。)

(2)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3)教师评议并小结:“镜未磨”三个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月亮把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下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

(5)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应该才能怎样读好这两句诗?(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

(6)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2.品读后两行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里的“山”指的是哪座山?(洞庭湖中的君山。)

(2)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这两句诗从形、色两方面表现了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照应了前两句诗中的“和”。)

(3)作者云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比喻,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形象地表现了景色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所见景色的喜爱之情。)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在月亮银色的光辉映照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水显得更加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应该才能怎样读好这两句诗?(读出惊讶或赞叹之情。)

(6)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引导小结,升华感情。

1.交流探究:这首诗向我们呈现了哪两种美?(第一、二行诗描绘的是在浩淼的洞庭湖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湖面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柔美。第三、四行诗,诗人巧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开,湖中的舟山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画面极其壮美,全诗形成了柔美与壮美相和谐的意境。)

2.教师小结:这首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3.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背诵积累。

五、结合积累,拓展延伸。

1.像本课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一样,以山水等自然景物为题材的诗是山水诗,在平时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这样的诗。

2.小组学生回忆交流。

3.小组代表朗诵古诗,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4.课件出示,朗读积累: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五、课外阅读,积累古诗。

  课外搜集苏轼、刘禹锡的其他古诗,阅读积累,和同学一起分享。

【创新教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2.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会写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叶吗?

2. 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水泥道为什么铺满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怎么回事?)

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 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 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排列 迟到 规则 凌乱 亮晶晶 湿漉漉 闪闪发光”。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法国梧桐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法国梧桐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简单介绍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增、棕”,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三、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么回事?

2. 把你见过的法国梧桐树叶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法国梧桐树叶的图片(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

(2)说说自己了解的秋雨。  

(3)课件出示描写秋风、秋雨的片段,欣赏阅读。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树叶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满地都是干枯的叶子,走在上面,发出“嘎嘎”的声音。

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总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不过空气变得清新了,不再干燥了,雨一停,秋高气爽,很美丽。

2.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1)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①多么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③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⑤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作者心情愉快。(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②作者非常喜欢雨后的水泥道。(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三、思考交流。

1.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 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和同桌互相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观察细致,描写具体。)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把水泥道上的树叶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4)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创新教案】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中快乐的学习,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欣赏者,力求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

3.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关系。立足本课教材实际,科学的确立三维目标。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语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解题,初读课文,感受秋雨。

1.(板书“雨”)雨。交流:我们对它并不陌生,每个季节的雨都有不一样的特点,春雨绵绵,夏雨滂沱,带来暂时的凉意。冬雨深沉,令人感到寒冷。那秋天的雨又是怎么样的?秋天里有那么多景物值得我们写,作者偏偏写秋天的雨,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他要与我们分享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带着这些问题走近课文,自由地读读课文。

(课件出示)友情提醒:

(1)读通课文,做到三点: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思考: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3.交流学习成果。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分散识字,及时纠正字音。

(2)过渡:不仅要读通课文,还要读懂课文,知道了秋雨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4.互相交流,教师小结:有些小朋友眼睛真亮,早发现了二、三、四段的开头句,概括地写了秋雨的特点。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二、研读课文,感受景美,感悟情美。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1.同学们,大声地读读吧。边读边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读。把秋天的雨当成了一把钥匙,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朋友们,你家里的钥匙干什么用的?这里的钥匙打开的是什么?开的是秋天的门,是大自然的门。这秋雨可真神奇啊。你再轻轻地读读,你想说点什么呢?

3.秋天的雨很清凉,凉凉的,感觉很舒服。——绵绵细雨,真的很舒服,你来读读。感觉到清凉了吗?

4.你还想说点什么吗?交流对秋雨的感受。

5.这么美的语言,我们怎么舍得放过?一起背背,记在心中了。

(二)品读第二小节,感受秋天之美,语言之美。

1.导读:(总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美美地读,品味到了秋雨带给我们的快乐,这叫品读。(板书)一个“品”字三个口,就是要我们一遍一遍反复地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看到了很多漂亮的颜色?找找这些颜色的词,可以圈出来。

2.默读课文,感受色彩美。

(1)找找表示颜色的词。

(2)你看,这么多的颜色同时出现在一个季节,你感受到了什么?——秋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好一个五彩缤纷。还可以用上哪些词来替换五彩缤纷?

(课件出示)五彩缤纷

这五彩缤纷的颜色可真美啊,难怪画家们都喜欢用彩笔来表现秋天。

3.说话训练,感受意境美。

(1)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雨把那么多五彩缤纷的颜色都分别给了谁?

(2)引导交流,(课件出示)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3)指导朗读,教师小结:这么多五颜六色的景物都在秋雨轻轻地呼唤下,聚集在了一起,多么快乐,多么美啊!

4.比较句子,感受语言美。

(1)老师也好喜欢这缤纷的秋天,也想来写一写,你们来评一评。朗读比较的句子。

(课件出示)“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银杏树变黄了,枫树变红了,田野变金黄了,果树变橙红了,菊花变成紫红、淡黄、雪白的了。”

你们说谁写得好?为什么呀?我也把什么景物什么颜色都写了呀,一看就明白。为什么你不喜欢?

(2)你们都觉得是课文中的句子美,那课文中是怎样把这些秋天的景物写美的?请你挑选自己喜欢的一句,读读,想想。

(3)交流学习,初步感受写法。

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把银杏树的叶子比作小扇子,多形象啊,作者真会观察。)

②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把红红的枫叶比作一枚枚邮票,形象生动。)

③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把田野比作金色的海洋。)

④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你挤我碰:这里用上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呀?说明果子实在太多了。)

⑤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频频点头。你做做看?哦,这样。对的,那菊花怎么会点头呢?好像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在点头一样。)

5.迁移仿写,创造美。

(1)导写:作者一定很喜欢秋天,他通过观察,用了那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了秋天的雨带给景物们的快乐。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东西都在分享着秋雨的快乐。用我们的笔也去写写这神奇的秋雨吧!

(2)(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

①它把__________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是给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挑选其中一句,写一写。

(4)交流、诵读自己的作品。大声地念出自己的作品。

(课件出示)写话举例:

它把橙色给了橘子,黄黄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摇啊摇啊,迎来了秋天的凉爽。

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个个灯笼,照啊照啊,照出了人们欢乐的笑脸。

它把墨绿色给了松树,绿绿的松叶像一枚枚小针,缝啊缝啊,缝出了秋天美丽的衣衫。

紫红色是给喇叭花的,紫红紫红的喇叭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啊吹啊,吹来了秋天的歌声。

紫色是给葡萄的,紫色的葡萄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

(5)你们每人的一两句连起来,就可能是一篇美妙的文章,写作就是要这样积累的。

三、课堂小结。

1.同学们,其实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缤纷的色彩,还给我们带来了好闻的味道、好听的歌声……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

2.自由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师: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大家快来看哪:

(课件出示)(画面一:出现一棵棵银杏树),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课件出示)(画面二:出现红红的枫叶),你又想起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

语或句子。

(课件出示)(画面三:出现菊花)说说自己积累的句子。

(课件出示)(画面四:出现田野,橘子、柿子)说说自己积累的句子。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1.发挥想象,扩写“勾住”。

(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学生接读——(课件出示)(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2.小朋友们被香味勾住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展开美好的想象,假如你们也在那里,你们怎么做的呢?拿起笔,接在书的第三段后面写一两句话。

(如学生可写:哦,站在果树下不肯离开;我恨不得爬上树去把果子都摘下来;我的鼻尖都伸到了果子上了……)

2.入情入境,美读段落

(1)秋天的雨多香啊!我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背诵积累,自主学习

1.学生自学。

(1)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2)我们自己分小组学习,领略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来了,小动物做好了怎样的准备,好吗?

(课件出示)

自学要求:

①说一说,冬天来了,小动物做好了怎样的准备?

②带着自己的体验朗读。

(3)学习小组自主学习。

2.检查反馈。

(1)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了,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喜爱、向往)有滋有味地读。(分小组竞赛朗读)

(2)能不能把这部分内容背出来呢?我检查一下(用画面的形式展现)。

(课件出示)

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四、总结课文,理请脉络。

1.小朋友们,课文,我们整体学了一遍,你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吗?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快乐的歌。

3.根据板书和学生一起总结:开头说秋雨带来了秋天,是总起;结尾说秋雨带来了丰收和欢乐,是总结;中间三个自然段分别从颜色、气味和提示冬天的到来向我们展示了美好与幸福。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中,再轻轻地美美地走进秋天的雨中吧!

五、观察秋景,迁移运用。

(课件出示)播放秋雨后情景

师:我们来这样说说话:

秋天的雨把 色给了 。 像 。

(课件出示)如: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紫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玛瑙,摇啊摇,摇出了秋天的喜悦。……

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艳艳的苹果像红艳艳的脸颊,笑啊笑啊……

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鸭梨,黄色的鸭梨……

【创新教案】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是部编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让学生多读多悟,直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过程】

一、展开想象,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想欣赏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音猜声的游戏吧!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揭示课题:有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就写下来这样一首诗,你们想学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天的声音》(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课的开始,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中具体写了哪些声音?

2、请小朋友分读六个小节。

3、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鼓励学生多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在读中学会了方法,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1-3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声音,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从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3、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来朗读自己喜欢的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将想象与朗读相结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去听秋的声音,

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

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进行练说,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感受齐读最后一节。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的高兴,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配乐朗诵诗)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道别

蟋蟀 告别

大雁 叮咛

田野 歌咏

……

【创新教案】

《写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多看课外书的兴趣。初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懂得日记的内容和格式。初步学会按照日记的格式写一则观察日记,语句要通顺,意思要连贯。

【教学过程】 

1.教学什么叫日记和日记的内容。

告诉学生:写日记一般都是记自己做过的事,也可以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

2.为了防止学生记“流水帐”,教师可提问:是不是一天当中所有做过的、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事都要统统几下来呢?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写日记要有重点,选择一天生活中自己觉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义的事做为日记的内容。一般来说,一天的日记写一两件事就行。由于记的事情少,所记的事情可以记的具体一些。

3.理解坚持写日记是个好习惯。

讨论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重要的事情记下来,以后可以查看,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对自己是个教育。写日记也是积累作文材料,作文练笔的好方法,作文练笔的好方法。经常认真地写日记,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

(2)要求学生从今天开始经常写日记,养成习惯,以后教师可以定期检查。

4.复习日记的格式。

5.明确习作的要求。

写一则观察日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打开学生的思路:日记本来是写当天发生的事的,今天是作文练习,可写任何一天的事,写明几年几月几日。内容是“观察到的事物”。如果是“事”,这件事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如家里、上学路上、学校、公园等。如果是“物”,小动物、玩具、新开的商店都可以写。写什么内容想好后,注意日记的格式,再把要写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6.提示学生,要写好日记,把所记的事情写具体,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作个有心人,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多观察思考。

7.学生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创新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积累四季词语,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秋天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2)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

2.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3)

(1)查字典理解词语。

(2)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又如“艰难险阻”一词,“艰难”是困难,“险阻”是险恶有阻碍的意思,“艰难险阻”就可以理解为困难险恶。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时要注意的是,分开解释字义或词义时,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在合起来理解时就会出差错,如:“爱不释手”中的“释”应该是放下,如果错误地理解为解释的话,那么合起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了。

(3)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

汉语中的词汇非常丰富,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进行对比理解。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单”来代替。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

(5)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要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这时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同义词法。

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可以找这个词的同义词,如“美

丽”一词,它的同义词是“好看、漂亮”等。

(板书:理解词语:查字典 组合法 换词法 联系上下文 同义词法 )

5.教师小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看课外书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词语的方法。许多课外读物词语丰富,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词,很生动的不妨多看几遍,多在脑中停留些时间,并自己试着琢磨一下,如何用于自己的文章。摘记法也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时运用,这对我们掌握词语,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很有帮助。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本子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贴;还可以配上自己画的插图。这样学生在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词语。学生掌握了积累词语的方法,就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摘记。

(二)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课件出示4)

(1)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2)小组交流,组长记录。

(3)小组用实物投影汇报交流。

(4)教师评议,推荐积累。

(课件出示5)形容春天的词语。

春暖花开 春风送暖 春风拂面 满面春风 春光无限 四季回春 绿草如荫 春风和气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 鸟语花香 莺歌燕舞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繁花似锦 含苞待放 春光明媚

(课件出示6)形容夏天的词语。

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烈日中天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莲叶满池 浓阴蔽日

(课件出示7)形容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金秋时节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秋雨绵绵 秋意深浓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春兰秋菊 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秋雨绵绵 天高云 秋风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金桂飘香 果实累累

(课件出示8)形容冬天的词语。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 寒风怒号 鹅毛大雪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天寒地冻 粉妆玉砌

(板书:春夏秋冬的词语)

(5)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9)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3)分小组合作交流,看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的词

语。

(4)小组代表发言,互相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10)1.查字典理解词语。

①憧憬:就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②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指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2.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听了老师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如“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然后再思考“憧憬”的意思,就能领会“憧憬”在这里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的意思了。

3.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忐忑不安”一词,“忐忑”有心神不定的意思,“不安”是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的意思,“忐忑不安”就可解释为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三)书写指导。

(出示课件11)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笔顺。

2.学生按照提示“横平竖直”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板书:横平竖直)

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板书:规范 正确 整洁)

(1)一是笔画要写规范、正确、整洁。

(2)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12)文中的词语。

shuǎng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以上词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成语?(秋天)(板书:

秋天的成语)

4.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13、14)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金桂飘香:金桂,是桂花的一种,颜色是黄色,所以称“金桂”。而桂花开在九月,也就是秋季,所以“金桂飘香的季节”就代指秋季,“金桂飘香”就象征着秋天。

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形容果实多。

秋风习习: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为下面的理解词语做准备。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先观察,接着跟老师范写,再临写。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课堂作业】

1.分别写几个描写不同季节的词语。

(1)形容春天的词语。

(2)形容夏天的词语。

(3)形容秋天的词语。

(4)形容冬天的词语。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秋( )气( ) 天( )云( ) ( )( )习习

( )( )知秋 金桂( )( ) 层林( )( )

( )谷( )登 果实( )( ) ( )华( )实

参考答案

1.(1)春暖花开 春风送暖 春风拂面 满面春风 春光无限 四季回春 绿草如荫

春风和气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 鸟语花香

(2)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烈日中天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3)秋高气爽 金秋时节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秋雨绵绵 秋意深浓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春兰秋菊

(4)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 寒风怒号 鹅毛大雪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2.高 爽 高 淡 秋风 一叶 飘香 尽染 五 丰 累累 春 秋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理解词语:查字典 组合法 换词法

联系上下文 同义词法

书写提示:横平竖直 规范 正确 整洁

秋天的成语

春夏秋冬的词语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练习的一个重点是学会理解词语。教学时,采用先让学生自主交流、小组展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教学“书写提示”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总结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是交流积累四季的词语,实践练习如何理解词语;书写提示部分,出示了8个字,学会把字写得横平竖直;日积月累部分学习9个表示秋天的成语。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描写秋天的成语有哪些?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去淡 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秋高气爽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意深浓 秋兰飘香 秋风过耳 丹枫迎秋

秋风习习 秋高气爽 秋风过耳 枫林如火

2.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创新教案】

8.《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课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讨论,勇于探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新课程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教学目标。本着这一思想和理念,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精心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朗读课文,从而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设计课堂教学时,我注重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和学生交流,评价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直接导入,齐读课题,简介作者。(出示相应的课件)

2.欣赏学生的课文朗读,做到字通句顺。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天才的作品,看看他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动。(学生接龙读)

3.学习生字“伐”。

师:读得非常棒,在读的时候我发现文中有一个生字读得非常准,现在我把它从文中请出来。(出示课件)学生读字、音、词,分析理解记忆“戈”字。(简笔画表现“戈”由古到今的演变过程)

4.口头填空的形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5.对话朗读,体验情感。

  6.交流收获。

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7.指名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 一(把)斧子 一(双)眼睛 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 一(盒)火柴 一(只)鸟儿 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

    去年在这棵树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引导想像。

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读了课文,说说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那几次?你对哪次“对话”印象最深?

   鸟(大树、树根、大门、小女孩)

(一)预设1(小鸟与大树话别。)

(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1.指名学生初读。

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1)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2)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3)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树是“他”。)

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二)预设2(小鸟与树根对话。)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要仔细揣摩,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引导体会“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3.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感到怎样?她会怎样想?(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惊讶和着急的心理,引导他们读出这种语气)

(三)预设3(小鸟与门先生对话。)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

师引导:得知了树的下落,焦急的鸟儿怎么做的?(生:鸟儿向山谷飞去。)是啊,鸟儿什么话也没有说,毅然绝然向山谷飞去。孩子们,你们从鸟儿毫不犹豫的行动中体会到了她怎样的心思?(一定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树!)

2.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悟读鸟儿与大门的对话。

3.引导从大门的语言中体会大门的冷漠与鸟儿的焦急不安形成对比。(引导体会“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朗读中,要平淡、冷漠。)

(四)预设4(小鸟与小女孩对话。)

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已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着急啊,当她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出示演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1.名学生交流。

教师评议、小结: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已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出示演示文稿。(出示句子)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吗?

4.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5.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6.指明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谈话过渡: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1.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2.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四、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新美南吉的童话还有很多,这里向你推荐几篇,但愿童话里那些美好的情感会伴你终生。出示课件,打开新美南吉的部分童话作品。

2.推荐阅读: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一些新美南吉的童话来读,希望你们能从中读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也希望这些童话中所蕴藏的美好情感能伴你们度过幸福的童年。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情意真挚

   鸟儿    树

         树根

         门先生

         小女孩

【创新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九课《那一定会很好》。(齐读课题)

2.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轻声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

“这真难受”“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2)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交流:种子长成大树后看到了什么?它的想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愿望。

(二)学习第5—8自然段。

1.轻声读第5—8自然段,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三)学习第9—10自然段。

1.轻声读第9—10自然段,思考大树“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四)学习第11—12自然段。

1.轻声读第11—12自然段,思考大树“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

三、再读课文,总结提高

1.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3.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4.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种子或大树说吧。请大家互相说一说,把你心里的话说出来。

(1)要学习种子的精神,不断进步,不停奉献。

(2)学习大树精神,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类。

【创新教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阅读中独立认识生字,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贮藏、消化、细嚼慢咽”等词语及重点语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能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致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打一动物)

(1)学生互相交流,揭示谜底。

(2)指名发言,并说说理由,教师出示谜底:蟋蟀

2.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是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有一天,其中那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识记生字,一边读一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课件出示文中生字,检查认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深入学习,理解内容。

(一)学习课文1~7段。

1.通过朗读,我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课文的哪一小段告诉了我们?(第7段。)

2.学生轻声读读课文第7段,根据提示简练地说说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

课件出示:红头和草一起被 。

3.指名学生交流。

4.课件引读:

红头和青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高兴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

(引导学生从“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及”等词中体会红头的猝不及防。)

(二)学习课文8~18段。

1.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遇。

谈话过渡: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进入了牛的嘴巴里,他会经过哪些地方,又会遇到哪些危险呢?

(1)默读课文8~18段,用“ ”划出描写红头的句子。

(2)出示句子,引导交流: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了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3)指名交流:在牛肚子里,红头经过了哪些地方?

(4)教师评议,课件出示牛胃的图片,教师在图上用箭头标出红头所经过的地点。

(5)想象红头会遇到哪些危险,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仔细品读句子,全班交流。

(6)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课件出示:当我和草突然被牛吃到嘴巴里时,感到 ;我在牛的嘴巴里 ,吓得我 ;我的身子随着草慢慢蠕动,又进了牛的肚子,这里 ,我 。我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迷迷糊糊中,我眼前一亮,原来我又回到了牛的嘴巴,我想: ,可是我已经 。最后随着牛大吼一声,我和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7)辨析“旅行”和“旅游”词义。

2.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及运用知识解决困难的机智。

谈话过渡:红头在牛肚子了里真是危险重重,稍不留神就会失去生命。但最终却安然无恙地从牛肚里出来了,这可多亏了他的好朋友——青头的帮助。那么,小小的青头是如何救出红头的呢?

(1)课件出示9、11、13、15、17段,学生轻声朗读,说说从青头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2)指名交流

第一: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

课件出示: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①引导学生从“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感受青头的着急。

②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①随机理解“贮藏、消化”。

②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并读出语气。

课件出示:“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①随机理解“细嚼慢咽”,并指导“嚼”的字形。

②着重指导朗读“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第二:了解青头拥有丰富的知识并懂得运用知识。

①课件出示: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②学生默读,并选择一节用下面的句子说说看!

青头告诉红头 。(什么)

③学生交流。

④教师评议,并小结:青头正因为拥有丰富的知识才救出了自己的朋友。并适时简要介绍“反刍现象”。

3.教师引读重点语句,并小结。

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红头和草一起进了牛肚子,青头又隔着牛肚皮对红头说(“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红头感到非常悲哀,青头鼓励道(“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三)学习课文19~20段。

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2.引导想象: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地流下了眼泪,他激动地只说了三个字:谢谢你……他在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呢?

四、教学反思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2.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啊!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应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

3.布置作业: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红头 误入 求救

真诚地关爱

青头 用知识巧救

【创新教案】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1.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辛勤地工作,他们和睦相处,生活非常幸福。在他们的生活中还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

2.最近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2)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蚂蚁们一起搬运( ),蚂蚁队长不小心弄掉了一块,经过激烈的心里斗争,蚂蚁队长让( )吃掉了这块奶酪。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蚂蚁队长带领他的队伍在做什么?蚂蚁队长是怎样严格要求他的队伍的?蚂蚁们为什么都服从蚂蚁队长的管理?(引导学生抓住蚂蚁队长的话,体会蚂蚁队长对队伍的严格要求)。

(2)在搬运粮食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3)在这件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3.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你喜欢这群小蚂蚁吗?为什么?(再次体会蚁群严格的纪律性。)

(2)假如你是蚂蚁队长,你会对蚁群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

【创新教案】

《我来编童话》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飞想象的翅膀,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让学生进行奇思妙想,完成本次的习作教学。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喜欢)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童话的特点。

板书:有益的启示

   生动、有趣

2.既然同学们都喜欢看童话故事,老师想检查一下,看看你们看的童话故事多不多。

3.猜童话: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来自哪些童话。

【设计意图:出示学生熟悉的童话图片,把学生不知不觉得带到童话世界中。】

同学们真棒,看来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童话故事。今天就让山羊老师带你们走进童话世界里,亲身体验一下童话的魅力吧!首先,请同学们想想你是动物王国中的谁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自己是什么动物,为下面学生创编具体的故事打下基调。】

二、根据图文,编写童话

各位亲爱的小朋友们,童话世界之旅马上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好,出发吧!

(一)出示图片,配乐,看有趣的童话图片,说说你的感受。

(二)出示图片:一条小河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一窝鸟儿。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谁能把我们刚才看到的景物连起说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开头?

(在一条小河的岸边,有一棵大树,树上住着一窝小鸟,它们生活得非常幸福。)

2.一天,小鸟的爸爸、妈妈出去远方找食物,小鸟在窝里闷得慌,于是它挣扎着,爬出了鸟窝,一不小心掉下河里,被河水冲走了。

【设计意图:创设出一种特定的童话意境,为学生创编童话提供一个广阔的说话空间,以激发他们的创编兴趣。】

3.此时,你想到一首什么歌?(学生唱歌:有只雀仔跌落水,跌落水,跌落水;有只雀仔跌落水,被水冲去。)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歌,同学们唱儿歌时的开心与下文小鸟掉进水里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激起同学们的同情心,使他们产生要救小鸟的强烈愿望。】

4.同学们唱得真好听,可是我们那可怜的小鸟太小了,它不会游泳啊,怎么办呢?来,你们谁是小鸟,假如它就是你,你不会游泳,你掉下水了,你会做什么?又会说什么?(学生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表演,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到当时的危急情境中,让学生展开联想。】

5.情况危急啊,再不救小鸟的话,它就会被淹死了,谁来救它?(学生想象怎么去救小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来想象救小鸟的方法,让他们的思维在广阔的童话空间里驰骋。】

6.同学们真有爱心啊,真让老师感动啊,谢谢你们,你们的故事都让老师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那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归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童话里洋溢着善恶美丑,蕴含着一个个道理。】

7.故事还没完哟,小鸟被救起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请你们发挥想象,把童话故事编写完整,好吗?(板书:我来编)记得要把救小鸟的过程写详细哦,要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故事的启示也可以直接写出来。

三、动手写作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写写你想到的故事吧!

四、教师小结

你觉得我们今天的童话之旅怎样?(有趣、奇妙)

童话世界多么的奇妙无穷,它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还让我们感受到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希望大家多看童话故事,多写童话故事。请同学们课后把你还没写完的童话故事写完。

【板书设计】

我来编童话

有益的启示

生动、有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板书,让学生领悟童话创作的一般规律,为学生创编童话故事做好铺垫。

【创新教案】

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积累童话故事,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把课外阅读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给学生听。

2.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是谁写的?看来同学们都喜欢阅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有哪些动人的童话故事。

3.板书课题。

二、交流读书收获

1.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从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看的,从中我们可以明白很多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

三、读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

1.出示《安徒生童话》的封皮。

(1)学生找书名和作者。

(2)你读过《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吗?

2.出示《丑小鸭》的故事梗概。

一只“丑小鸭”——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但因为他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它与自己不同,就认为他很“丑”。其他的动物,如鸡、狗、猫也随声附和,都鄙视他。它们都根据自己的人生哲学来对他评头论足,说:“你真丑得厉害,不过只要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鸭子结婚,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它们都认为自己门第高贵,了不起,其实庸俗不堪。相反,“丑小鸭”却是非常谦虚,“根本没有想到什么结婚”。他觉得“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好。”就在“广大的世界”里有天晚上他看见了“一群漂亮的大鸟从灌木林里飞出来……他们飞得很高——那么高,丑小鸭不禁感到说不出的兴奋。”这就是天鹅,后来天鹅发现“丑小鸭”是他们的同类,就“向他游来……用嘴来亲他。”原来“丑小鸭”自己也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即使他“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3.出示《丑小鸭》的片段内容。

后来一天比一天糟。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希望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妈妈也说起来:“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啄他,小鸡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用脚来踢他。

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灌木林里的小鸟一见到他,就惊慌地向空中飞去。“这是因为我太丑了!”小鸭想。于是他闭起眼睛,继续往前跑。他一口气跑到一块住着野鸭的沼泽地里。他在这儿躺了一整夜,因为他太累了。

(1)师生一起阅读。

(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3)阅读时,要发挥合理的想象,把自己想象成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4)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5)师生评议。

四、读童话故事《稻草人》和《格林童话》

1.介绍叶圣陶及《稻草人》

当你进入叶圣陶所写的《稻草人》的世界,你会知道在夜间的田野,星星是怎样眨眼,月亮是怎样微笑。你还会知道,田野里的人们有着怎样的辛苦和悲伤。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代表作《稻草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第一块丰碑。

2.介绍格林兄弟和《格林童话》

打开《格林童话》,你能从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德国民间故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灰姑娘虽然身处逆境,却仍然心存美好,真诚待人;傻小子不知道“害怕”是什么,他勇闯魔归宫,惩罚了恶魔们……

《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搜集整理而成的。《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白雪公主》等不仅在德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早已超越国界,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

《格林童话》自1812年问世以来,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已被译成世界上一百四十余种文字,其中《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不来梅城的乐师》《睡美人》等都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篇,许多还被改编成各种戏剧、歌剧和芭蕾剧搬上舞台,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可以说,《格林童话》以一种特有的文学风格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它的影响超越了它的国界,也超越了它的时代。

五、童话故事推荐会

1.谁来向大家推荐优秀的、有趣的童话故事?

2.小组交流。

3.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读书的好习惯?

出示泡泡语:每次读完书,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

4.小结:是啊,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同时我们要好好爱惜书籍,做一个文明的小读者。

六、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1.怎样让班级里也有一个“快乐读书吧”呢?读书吧里的书从哪里来?

2.怎样运用“快乐读书吧”里的书来阅读呢?

【创新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和了解童话,学习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认识口字旁的字,学会三种修改符号。

2.通过、诵读,体会人生格言,帮助小学生积累句子。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格言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格言意思。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2)

童话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和人一样会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人物的喜怒哀乐。(板书:交流童话)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3)

①去年的树:从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从鸟儿第二年春天从南方飞回来找不到它的朋友感受到他的忧伤和惆怅。

②那一定会很好:从大树变成手推车等感受到小推车为人类服务的快乐。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从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的经历中感受到红头由绝望、悲痛到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后对朋友的感激的感情变化。

④一块奶酪:从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中感受到蚂蚁队长复杂的感情变化。

2.(课件出示4)

这个单元的童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蟋蟀可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棵树也有自己的愿望……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充满丰富的想象。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5)

①去年的树: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大树不见后鸟儿去寻找大树。

②那一定会很好:树有自己的愿望,它想站起来,想跑,想坐下来休息,想躺下……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在青头的帮助下,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

④一块奶酪:蚂蚁队长带领队伍搬运粮食不受奶酪渣诱惑,以身作则。

3.(课件出示6)

阅读童话,我们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能获得很多启示。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从奇特的朋友,不可思议的事情中获得的启示。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7)

①去年的树:读故事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②那一定会很好:从一粒种子的经历获得了奉献教育,明白了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从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懂得了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④一块奶酪:从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中懂得了在集体活动中要以身作则,严守纪律。

(二)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8)读一读,比一比,认一认。

伸—申(申请) 界—介(介绍) 棕—宗(祖宗)

忆—乙(乙方) 招—召(召开) 教—孝(孝顺)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1)复习形声字:(课件出示9)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其中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本题是强调了声旁表音的功能。后面的字都是前面字的声旁,表示前一个字的读音。如“伸”的声旁是“申”,前后两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板书:形声字声旁表音)

(2)本题形声字的分类。

(课件出示10)

①左形右声:伸 招 棕 忆

②右形左声:教

③上形下声:界

(3)复习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11)

部件识字法:所谓部件识字法,即是利用已学过的熟字部件,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换掉字的偏旁,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形声字和部件相同的字。如记忆“请、情、清”:利用已学过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再联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与“水”有关,又理解了字义;“请”,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个言字旁;“情”,与心情有关,所以加上竖心旁。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识记字,既利于掌握汉字的声,又利于掌握汉字的形和理解汉字的义。

5.小组交流,再找一些这样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

6.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2)

左形右声,如:清(青)、松(公)、城(成)、渔(鱼)

左声右形,如:功(工)、领(令)、战(占)、郊(交)

上形下声,如:露(路)、花(化)、岗(冈)、芳(方)

上声下形,如:烈(列)、忘(亡)、警(敬)、堡(保)

内形外声,如:闻(门)、闷(门)、问(门)

外形内声,如:圆(员)、阁(各)、病(丙)、赶(干)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课件出示13)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1)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4)这些字都带有“口”字,但是表示的意义不同,可分为三类:(板书:口字旁)

①跟口有关的行为:咬 叼 嚼 咽 啃 吞 含

②拟声词:啪 哗 吱 嗡 嘟 鸣 嘀

③属于语言方面的事情:叫 喊 嚷 吼 吵 啼 唤

(2)你还知道哪些偏旁的字?交流举例。

手:扎 扒 打 扑 扔 托 扫 扩 扣 扛 扱 扬 执 扙 抛 扭 拟 抡 抠 抗 批

心:忌 忍 忐 忑 忘 志 忽 念 怂 态 忠 急 怒 思 怨 怎 总 怱 恶 恩 恳

水:汉 汇 汁 池 汗 汲 江 汤 沟 沪 沥 没 汪 浅 沮 泪 泠 沫 泥 泞 泼

2.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课件出示15)

(2)集体交流,分析句子出现的问题,修改病句。

(3)仔细观察修改前后句子,作对比,学习了解修

改符号。(板书:修改符号)

认识三种修改符号: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

观察一下,这三种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分别在什么

时候使用?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是对句子中有错别字、词的改正, 是增补符号,对文句中漏掉部分的增补, 是删除符号,对多余部分的删除。

(4)练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课件出示16)

鲁爷爷今年八十多岁。他身穿一件黑棉袄,戴一顶旧棉帽,仍旧保持着艰苦朴素。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推起小车为前线运送小米、小麦和粮食,不知走过多少城市和村庄?他曾经被评为“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他经常对我们说:“他经历过两个新旧社会,深知今天辛福生活来得不容易,你们一定要爱护它啊!”

修改如下:在“朴素”的后边用增补符号加上“的优良传统”;用删除符号把“小米、小麦和”删掉;把“?”用改正符号变成“。”;用删除符号删掉“的光荣称号”;把最后一句话中引号中的“他”用改正符号改为“我”;再把“辛”改正为“幸”,再用改正符号把“爱护”改成“珍惜”。

(四)日积月累

板块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17)。

(1)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3)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小组交流,深入体会。

4.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板书:辨理格言)

(1)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意思:灯芯不拨,灯不会变亮;道理不去分辨就不会明白!

启发:只有去做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道理要分辨才能明白!

(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意思:有理到哪儿都行得通,无理到哪儿都不行。

启发:指人的言行必须有理可循。

(3)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

意思:一时的胜负得失可能靠平常谁更强势,但长期的胜负还是看谁顺应潮流谁更在理。

启发: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5.自由朗读,背诵积累。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语句,探究童话的用处,例句的分析,使得交流的内容不再空洞,变得形象可感。两组形声字,引起复习形声字的分类及部件识字法,复习了旧知,学习了新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一读,比一比,组词语。

伸—申(申请) 招—( )( ) 棕—( )( )

忆—( )( ) 教—( )( ) 界—( )( )

2.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1)这场雨下得太大了,我身上的衣服完全湿透了。

(2)鲁迅先生如果爱惜自己的时间,就从来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3)我要改正上课做小动作的不正确的毛病。

(4)通过同学们的亲热帮助,王小刚的语文水平大大提高。

3.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灯不拨不亮, 。

(2)有理走遍天下, 。

(3)一时强弱在于力, 。

参考答案

1.召 召开 宗 祖宗 乙 乙方 孝 孝顺 介 介绍

2.(1)改法:去掉“完全”。

(2)改法:关联词“如果……就”改为“不但……而且”。

(3)改法:去掉“不正确”或者“毛病”。

(4)改法:“亲热”改为“热心”。

3.(1)理不辩不明

(2)无理寸步难行

(3)千古胜负在于理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童话

形声字声旁表音 口字旁

修改符号:改正符号 增补符号 删除符号

辨理格言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学习通过所学课文的具体片段,帮助理解童话,交流童话,更具有说服力。

2.修改病句的练习,先比较修改前后的不同,再引导学生认识修改符号,最后练习修改一个片段,层层推进,减低难度,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

教学设计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寓教于乐,把枯燥的练习,变得好玩有趣。

【创新教案】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屋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读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倒”,注意“倒”与“到”

的区别。

2.观察课本插图,认识“老屋”。

二、学习会认字,掌握读音。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3.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3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2)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3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

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3)学生写字写词: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生字表中列出的本课生字的词语抄写一遍。

三、品读课文,感知故事。

(一)研读第一自然段,看能了解到什么。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解释“窟窿”(你读懂了“窟窿”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黑窟窿”是怎么回事?)

3.从第一自然段,你了解到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老屋?(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二)研读二到五自然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课文二到五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小猫请求进入老屋躲避暴风雨,安心睡觉。老屋答应小猫再站一个晚上。)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小猫的关爱。)

(三)研读六到九自然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课文六到九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老母鸡请求进入老屋孵小鸡。老屋答应老母鸡,再站二十一天。)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老母鸡的关爱。)

(四)研读十到十六自然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课文十到十六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小蜘蛛请求老屋:“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老屋答应蜘蛛,再站一会儿。)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蜘蛛的关爱。)

(五)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感情。

1.老屋满足了蜘蛛的愿望以后应该倒下了吧?(学生自由发言。)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读了课文,你了解到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老屋?(提示用上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说一说。所有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都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爱”。

2.感情朗读:学生自由组合,分工进行分角色朗读。

3.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结束语: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是一座善良之屋、仁爱之屋、同情之屋、体贴之屋。让我们向老屋那样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这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创新教案】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以故事的形式引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体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引领学生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位特别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童话乐园里,他是谁呢?

二、观察图片:

1.请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看看,你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2.你觉得他看上去是一位怎样的先生?这位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胡萝卜先生。这位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胡萝卜先生。我们一起和他打声招呼吧。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三、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一)板块一

1.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地拿着一片果酱面包就上街去了。当长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就飞快地——长了起来。他一步一步往前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

2.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聪明的你大胆猜猜。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我们来看看书中的故事吧。

(二)板块二

1.一个男孩站在街口放风筝。因为风筝的线太短,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

2.当胡萝卜先生经过的时候,男孩看见了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 “我可以用它来做放风筝的长线了。”男孩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用来放风筝。

3.当他走过鸟太太的树下,鸟太太正为找不到绳子晾宝宝的尿布而发愁呢!这时鸟太太最希望的就是什么?(能有根长绳子,系在两棵树之间)。

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预设:

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可以用它来晾宝宝的尿布呀。”那位鸟太太来高兴地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鸟太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干净舒适的尿布了。

四,续写故事,编写童话

1.请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续写故事一:

鼹鼠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他们挨着个,但不是前面的撞了后面的,就是后面的踩了前面的,可真难走啊! 这时,鼹鼠老师看见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突然有了好主意。聪明的鼹鼠老师想到了什么?她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让每个小鼹鼠都拉住这段胡子,自己牵着胡子走在最前面。这样,小鼹鼠顺利地过了马路。

续写故事二:

当鸭子先生对掉落在地上的书正发愁时,看见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他说:“这下我总算找到捆书的绳子了。”鸭子先生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把书捆成两包,然后,拎着书一摇一摆地走了。

2.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飘在后面,不知不觉被许多人剪下,派上了许多用处。仔细观察这副图,你能找到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在哪吗?看谁发现得最多,还要试着像前面一样给他们编编故事。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3.情境故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老师请四位。老师先给四位故事大王提个要求,你可以大胆地编,但是别人已经讲过的地方不能重复。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当旁白,还要注意认真地听。

继续续编故事:

胡萝卜先生想为自己配一副近视眼镜,就走进白菜小姐开的眼镜店。配完眼镜,白菜小姐说:“如果你用长胡子做绳子,把眼镜系住,就不怕找不到眼镜了。”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一根长胡子系住了眼镜。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五、整体回味,感悟主题

1.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

2.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谁来当胡萝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指读——齐读。

3.设疑感悟: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可是,胡萝卜先生是那么喜欢自己的胡子,当他发现自己心爱的胡子被别人用掉的时候,他会生气吗?为什么?想一想。

小结:我明白了,胡萝卜先生不会生气还会很快乐,因为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快乐。可是假如有一天,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没有了,他还会快乐吗?不管快乐还是不快乐,我们都能感觉胡萝卜先生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4.给故事取题目:故事讲完了,可是我们还不知道故事的题目呢,你想给这个故事取什么题目?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故事的作者是王一梅阿姨。

六、创编故事,绘写结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帮助了那么多人,让那么多人快乐。当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样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画笔画下来并写一写你的故事吧。

(2)评价交流。

【创新教案】

《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初步掌握阅读童话的基本方法

2把握角色特点,揣摩其心理,落实到文中语句,提高阅读水平。

3体会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与内涵,理解多元主题,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点

1.在阅读品味中,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

2.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水平

3.体会、挖掘课文幽默的语言中所蕴藏的关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屏幕上的形象吗?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意大利作家贾尼·罗大里的这篇

话——《不会叫的狗》,让我们用心体味其中的内涵

二、课文回顾

1.请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童话内容。

2请学生说出.课文中的主要角色

三课文研读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原文语句回答

不幸、可怜——它不会叫,虽然成功地学会了两种叫声,却依然不能像其他同伴

一样有正常的生活;

勤奋刻苦——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不辞辛苦;

有尊严、有追求、不甘人后——当发现自己不会叫之后,积极努力地追求自己的

理想,虽遇到困难却从未放弃。

2仔细揣摩其他角色心理 ,把握性格特征,用原文语句将相应的态度读出来。

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

狐狸——嘲笑、看不起;

杜鹃——怜悯、关心;

猎人——厌恶、猜忌。

3.课文为小狗设计了三种结局,你觉得哪一种最好?为什么?



4发挥你的想象力,为小狗设计第四种结局,力求更有趣,更有创意,更巧妙

五、迁移拓展

推荐作者其他作品,《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

六、课堂小结

童话结局可以是多元的,但是人生的选择往往只有一次,请你慎重对待,希望同学们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我



七、作业 把你设想的第四种结局诉诸笔端,形成文字 ,不少于二百字

【板书设计】

不会叫的狗

贾尼。罗大里

主要角色 ———— 个性特征 ———— 多元主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却留给我很多思考,下面我简单说说此时的切身感受。

按照我的设想,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本该和平时一样活跃,积极,事实并非如此,我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面对全校领导和老师的到来,学生们异常紧张,回答问题时,明显有约束之感,课堂气氛有些压抑。在我的努力调整之下有些改变,但也没完全随我心愿。这就提醒我,备课,不仅要考虑备教材,更要考虑到备学生,不能脱离实际,要顾及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全面考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但也有意外的惊喜,班里的潜能生,李景浩,能大胆创新,说出自己的第四种结局,这让我和同学们刮目相看,他的独特体验,出人意料,这就启示我,不能轻看任何学生,信任往往创造奇迹。

【创新教案】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了解自己名字里的故事,了解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

2.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清楚明白的向别人介绍自己名字里的故事。

3.乐于交流,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态度礼貌大方,能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人展开交谈。

【教学重点】

1.抓住讲话的主要内容。

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教学难点】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活动主题

1.教师导语: 同学们,认识老舍吗?(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老舍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语言大师。)

2.教师引导:知道老舍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猜猜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这个“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这两字又有讲,是“舍我”——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以后他取“舍予”中的头一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

4.老师也想认识一下你们,和你们交朋友,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学生依次大声说出自己的姓名。)

5.设疑激趣:在听到、看到这么多的名字之后,你们想了解哪些有关名字的问题?(学生自由交流。)

6.揭示课题: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老舍名字里的故事了,老师还不知道你们名字里有些什么故事呢。课前老师让小朋友向父母了解你名字的来历,现在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课件出示2)名字里的故事

二、游戏激趣,猜名字来历

1.(课件出示3)五个奥运福娃的图片。学生猜它们名字的由来。

2.学生猜同学中自己感兴趣的名字的来历。

(1)提出要求:你对哪个名字感兴趣,你就猜猜这个名字的含义,或者你先为这个名字编个小故事,再请同学们猜出来。

(2)学生进行猜名字活动,请涉及的同学站起来参与介绍或点评。

2.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4)

(1)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贝贝温柔纯洁,是水上运动的高手,和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环相互辉映。

(课件出示5)

(2)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欢乐。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他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晶晶憨厚乐观,充满力量,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黑色的一环。

(课件出示6)

(3)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欢欢是运动激情的化身,他将激情散播世界,传递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欢欢所到之处,洋溢着北京2008对世界的热情。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他性格外向奔放,熟稔各项球类运动,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红色的一环。

(课件出示7)

(4)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他来自中国辽阔的西部大地,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世界。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藏羚羊,是绿色奥运的展现。迎迎的头部纹饰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他身手敏捷,是田径好手,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

(课件出示8)

(5)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妮妮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之处播撒“祝您好运”的美好祝福。天真无邪、欢快矫捷的妮妮,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3.设疑:在猜名字的游戏过程中,你又了解到有关名字的哪些知识?

三、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

1.请学生介绍自己名字的故事,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期望。

(1)谈话过渡:你们这些好听的名字是谁给起的呢?他们为什么给你起这样的名字呢?谁能大胆说说你的名字小故事?

(课件出示9)说话要求:说说姓什么,叫什么;说清楚是哪个字;名字是谁给取的;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说说自己的乳名。

(2)六人合成一组,小组交流。

(3)周围的小朋友都知道你名字里的故事了,可老师还不知道,其他很多小朋友也都不知道呢,你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说,师随机点评。)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你有,我有,大家有。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想了解他们名字里的故事吗?谁来做个小记者,去采访一下他们,去探询他们名字里的故事?我们大家可以看看他是怎么问的,可以学一学。(师生交流)

(5)我相信下面还有很多小朋友们想知道同学们名字里的故事呢,你们也有一次采访、交流的机会。去吧,和他们交个朋友,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6)通过采访、交流,你了解了谁的名字?说说看。(生说)

(7)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不是随便起的,名字里面包含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美好祝愿。

(板书:期望 美好祝愿)

2.引导学生说说男孩、女孩的名字叫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1)谈话过渡:男孩的名字和女孩的名字叫起来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自愿发言。

(3)教师小结:一般男孩的名字比较响亮、铿锵有力,女孩的名字比较温馨、文雅、清新。(板书:男孩名字:响亮 有力 女孩名字:文雅 清新)

(4)说说对自己名字的感觉:你觉得自己的名字怎么样?是比较响亮?还是很独特?还是听起来很美?请把自己的名字卡片放到相应的展板上(响亮的名字、独特的名字、好听的名字)。

3.进一步感受自己名字的独特性。

(1)喊喊名字:你们喜欢自己的名字吗?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把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喊出来吧。喊到谁,谁就站出来。(按顺序喊每个学生名字)

(2)唱唱名字:你们好听的名字还能唱出来呢!不信你听:教师哼唱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唱到谁,谁就站到中间。(随音乐按顺序唱每个学生的名字)

4.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乳名。

四、了解名字,拓展练习。

1.真好!我们不但知道了同学们的名字,还了解了名字里的故事。老师再来说两个人的名字,你们看认不认识。(巴金、冰心)

(1)学生自由发言。

(2)鼓励学生说说他们名字里的故事。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0)

巴金名字的由来

当代著名文学家巴金原名李芾甘,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亲做过四川广元县的县官,祖父是这个大家庭的专制家长。封建家庭的丑恶、腐败,社会现状的黑暗、腐朽,给幼小的巴金以深刻的印象。

巴金是笔名,过去传说是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两个名字中各取首尾二字而来的。其实“巴金”这个笔名是这样来的:巴金在法国时,曾因身体不好,到马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叫巴恩波的中国人。这人翌年投水自杀,使巴金很痛苦,笔名中的“巴”就是由此而联想的,至于“金”字则是一位安徽朋友替他想的。他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想用一个比较容易记的字作笔名,这位朋友说出了“金”字,于是巴金的笔名就流传于世了。

(课件出示11)

冰心笔名的由来

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乳名莹哥。她曾写了《寄小读者》《小桔灯》《超人》《去国》等散文及小说。“冰心”取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所以选择“冰心”作笔名,据她自己解释:“一来因为冰心两字,笔书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义。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所以,尽管人们称之为谢冰心,但她总是署名冰心,从不冠以“谢”姓。

2.说说自己知道的家人、朋友、邻居的名字的故事。

五、活动延伸,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认识《百家姓》,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2.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家名字里的故事,原来小小的名字里有着大学问呢!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著名作家名字的来源,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交流,采访活动,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总结名字背后的美好祝愿,了解名字的独特性。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合作探究意识。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男生的名字:响亮 有力

女生的名字:文雅 清新 家人的期望、美好愿望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活动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而有实效的活动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游戏中出现了学生熟悉的五个福娃的形象,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

2. 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通过让学生讲自己、讲家人、讲他人名字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名字里的故事进行展示交流的环节,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别人欣赏,被别人尊重,会引发主动与别人交流的意愿,更自信、更轻松地与别人交流。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创新教案】

习作:《续写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紧扣前文续写故事,中心明确,体裁一致;有新奇的故事情节;故事中蕴含一定的道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看---说---写---讲---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教学过程】  

出示文中三幅图画图画,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描述画面。 

2.听相关故事,设置疑问:“同学们是怎样为李晓明过生日的?”激发学生想象。 

3.按要求独立完成续写,开展续写比赛。  

续写要求(幻灯片出示): 

(1)紧扣前文续写故事,中心明确,体裁一致。 

(2)有新奇的故事情节。 

(3)故事中蕴含一定的道理。   

  比赛规则: 

(1)每位同学独立完成续写,然后组内交流,每组推荐一篇佳作参赛。 

(2)各组组长当评委,结合教师给出的比赛项目认真听其他选手的故事内容,

做好笔记。 

(3)位选手讲完故事后,组长将上台给每一项目选出前三名的(出本组外)

贴上红星。 

(4)结合老师评价,选出获胜者,取一、二、三名。   

4.学生完成未写完的故事。

5.展示交流,评价提高。

指名读写作,老师、学生评议(这一段话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

【创新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预测的好处,使学生喜欢预测,善于预测。

2.识字加油站,复习查字典认识生字,识记生字。

3.词句段运用,认真读词语,区分多音字读音,朗读句子,注意标点符号

的用法,积累语言。

4.通过诵读,体会谚语,帮助小学生积累和团结有关的句子。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谚语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谚语的大致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课件出示1)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在平时的阅读中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预测的方法和技巧?(板书:预测)

(1)学生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3)教师评议并小结。

2.有目的地交流。

(1)(课件出示2)

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①小组交流:结合某篇文章或一本书,说说自己的做法和收获。

②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2)(课件出示3)

为了预测得更准确,我读书更仔细了,注意到了更多的细节。

①小组交流:结合某篇文章或一本书,说说自己都注意到了哪些更多的细节。

②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3)(课件出示4)

我在图书馆里找书看时,会先看标题,猜猜书的大致内容,再决定要不要看这本书。

①小组交流:结合自己到图书馆找书的一次经历,说说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②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3.教师小结:在阅读中,除了猜读法,还有浏览法、扫读法、跳读法、寻读法等,希望同学们在阅读实践中,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三、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查带点字

音序

音节

词语的意思

字典

基础

阁楼

佳节

盲人

唐朝

1.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完成表格。(课件出示5)

(板书:查字典)

2.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表格,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6)

查带点字

音序

音节

词语的意思

字典

D

diǎn

为字词提供音韵、意思解释、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书。

基础

J

chǔ

建筑物的根脚;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

阁楼

G

ɡé

在较高的房间内上部架起的一层矮小的楼。

佳节

J

jiā

美好的节日。

盲人

M

mánɡ

失去视力的人。亦喻胡涂、不明事理的人。

唐朝

T

tánɡ

朝代名。

4.认读生字:指名读,指名领读,齐读。

5.识记生字。

四、词句段巩固。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1.读词语,根据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板书:多音字)

(1)(课件出示7)

假期 假扮 假装 假日

几乎 几百 茶几 窗明几净

中毒 中奖 中间 猜中

处罚 处分 到处 处理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词语,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范读。

2.读下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你积累的类似的成语。

(1)(课件出示8)

百发百中 四面八方 七上八下

百战百胜 四通八达 七嘴八舌

百依百顺 四平八稳 七手八脚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词语,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齐读。

(2)小组交流类似的成语,代表做汇报发言。

(板书:带数字的成语)

(3)教师评议,课件小结。

(课件出示9)

千言万语 千方百计 五颜六色

千呼万唤 千姿百态 三心二意

千辛万苦 千锤百炼 七零八落

3.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照样子写一写,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从句子中发现了什么。

(板书:提示语)

(3)教师小结,举例说明。

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孩子们写作文的时候,都免不了要有人“说话”。尤其是写人,语言描写可是很重要的一环,用好了,可以让人物更传神、更出彩呢。

(课件出示10)

第一,提示语在前,说的话在后。

例: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一种情况,也是最简单的:只要在“说话人说”的后面加上冒号,然后用引号将他说的话引起来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11)

第二,提示语在中间,说的话在两边。

例:“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

这种情况就稍微复杂一点了,一般用于说的话比较长,并且话有两层意思的情况。说话人的话仍然是用引号引起来,不过要记得哦,“说话人说”的后面可是用逗号的。

(课件出示12)

第三,提示语在后面,说的话在前面。

例:“噢,我大概猜不出来。”大兔子说。

这种情况下,“说话人说”的后面是直接用句号哦。因为,这是一句话的结束。

五、日积月累。

板块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13)。

(1)人心齐,泰山移。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师范读谚语,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板书:谚语)

3.小组交流,深入体会。

4.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4)

(1)人心齐,泰山移。

意思:只要人们心向一处,共同努力,就能发挥出移动高山的巨大力量,克服任何困难。

启发:团结的集体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课件出示15)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意思: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启发:要搞好团结。

(课件出示16)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意思: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启发:有事情要大家一起商量。

(课件出示17)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意思:一个人的能力是很单薄的,但是如果有大家的帮忙就能办得更好。

启发:我们要团结一致。

5.自由朗读,背诵积累。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预测的方法和预测的带给我们的好处,把预测做到底,学会预测,学会续编故事。通过本题训练,复习了用音序查字法的步骤和过程,温故而知新。词句段考查了四组多音字的运用,带数字的成语,积累了语言,突破了难点。本题训练了提示语的三种用法,集中学习,更有比较,明确了提示语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预测 查字典

带数字的成语 提示语 谚语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查带点字

音序

音节

字典

基础

阁楼

佳节

盲人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百( )百( ) 百( )百( )

四( )八( ) 四( )八( )

七( )八( ) 七( )八( )

3.加标点,注意提示,不要把引号加错了位置。

(1)提示语在前面,“说”的后面打冒号。

①妈妈好奇地问 这是谁送的礼物呀 这么精致

②我伤心极了 对着小狗的尸体大声喊 美美 你醒醒 你醒醒

(2)提示语在中间,“说”的后面打逗号。

① 是你吗 爸爸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 红红 快回来吧 我们找你一天了

② 孩子 别难过 老师抚摸着我的头 关切地说 以后 我就是你的妈妈

(3)提示语在最后,“说”的后面打句号。

① 孩子 你看见过三只灰雀吗 列宁着急地说

② 没 没看见 我低着头 红着脸回答

4.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

(1) ,泰山移。

(2) ,其利断金。

(3) 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一个篱笆三个桩, 。

参考答案

1.

查带点字

音序

音节

字典

D

diǎn

基础

J

jī chǔ

阁楼

G

ɡé

佳节

J

jiā

盲人

M

mánɡ

2.发 中 战 胜 面 方 平 稳 上 下 手 脚

3.(1)①妈妈好奇地问:“这是谁送的礼物呀?这么精致。”

②我伤心极了,对着小狗的尸体大声喊:“美美,你醒醒,你醒醒!”

(2) ①“是你吗?”爸爸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红红,快回来吧,我们找你一天了。”

②“孩子,别难过。”老师抚摸着我的头,关切地说,“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

(3) ①“孩子,你看见过三只灰雀吗?”列宁着急地说。

②“没,没看见。”我低着头,红着脸回答。

4.(1)人心齐(2)二人同心(3)三个(4)一个好汉三个帮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是练习课,在教学中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无论哪个环节,都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读读做做,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处:

这节课给了我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在今后进行语文园地教学时,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交流预测的好处;识字加油站复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词句段分别出示了多音字、带数字的成语及提示语的三种情况,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句子;日积月累部分学习四句关于团结的谚语,充满哲理,正确有节奏的朗读、背诵谚语,理解和积累谚语。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关于团结的谚语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创新教案】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 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习,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习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创新教案】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蒲公英)

2.介绍蒲公英。

(1)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

(2)师生交流:这是什么啊?大家一起说。(蒲公英)是的,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介绍蒲公英。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的花中午开,早晨和傍晚不开放。在乡间,它也叫布谷英。

春夏之交,蒲公英开出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其实不是一朵而是很多朵组成一朵,很多花形成一个花絮,每一朵花下面隐藏着一个很小的果,蒲公英的每一个果上,长着很密很长的冠毛,这些带冠毛的小果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毛茸茸的圆球。每当风吹来,蒲公英的种子就被风吹起,落在地上等到第二年春天它又会发芽长大。

3.质疑解疑。

(1)今天,我们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进那金色的草地。(板书:金色的草地),一起读课题。

(2)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题。读到这里,爱思考的小朋友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呢?

①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

②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一本正经、引人注目、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熟读课文,厘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们住在乡下,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第二段(第3~4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四、自由朗读。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它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轮读)

3.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学生答),谁想赞美这美丽的草地。

4.设疑激趣:我们随着小男孩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那就读读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 指名读,评读。

(3) 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5)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6)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一、二自然段。

(7)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谈话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3)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4)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5)拓展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蒲公英的开放是和温度的变化有关的。他通常是上午8点左右逐渐展开花瓣,到了中午温度最高时花瓣完全张开,下午4点左右,温度下降,花瓣就慢慢合拢,深夜温度更低了,花瓣就越包越紧,所以我在很早的时候看到草地是绿色的。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2)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3)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看板书,全班交流。

2.拓展:

(1)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花草也有这个特点,有没有发现的,谁来说说你知道的?

(2)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课下请观察你喜欢的花草,下节课说说你的新发现,好吗?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创新教案】

《我家的小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学习《我家的小狗》,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抓住特点,细致观察。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狗。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的快乐。狗就是其中的一个。你们喜欢狗吗?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博·希哈先生家的狗——“王子”。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圈划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

【设计意图】(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你觉得文中的“王子”是一只怎样的小狗?(淘气、可爱)

三、读中感悟,理解“王子”的“淘气、可爱”

(一)学生自由读文。思考“王子”的“淘气、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师生讨论交流。

1.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王子”的“可爱”呢?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狗学认字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连一个字母也没学会“挺爱上课的” “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

(2)谁能把“王子”的这种可爱的样子用朗读表达出来呢?

(3)“挺爱上课”本来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词,这里却用在了狗的身上,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试一试,读出你的喜爱来。

2.从哪又能看出狗很“淘气”儿呢?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狗和火车赛跑的图片)

(找出重点语句:“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

(2)想一想,“王子”还有可能和什么赛跑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体会作者蕴藏于文字间的对狗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提纲挈领。

1.博·希哈家的狗真是淘气又可爱。(引读:“它既---又-- ”学生接读)。

2.结合板书,梳理全文。

作者在写“王子”的时候,用了哪些事例来写具体的呢?(学认字和跟火车赛跑。)

  3.小练笔。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注意观察要细致,抓住特点写,写出事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一堂课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学以致用,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好的范本,在结尾之处,设计课堂小练笔,既能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学生的能力得以运用和提高。)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3.学习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总结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课文,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眼中的生活。

2.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所观察到的周围的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这一组课文,都展现了作者的观察能力及细致的描写观察到的事物的能力,现在,我们也来交流观察,学习描写观察。

二、交流平台

1.留心观察(课件出示2)

(1)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认识到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顺风船”的翠鸟。

(2)窗前的草地对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作者稍加留意,却发现了奇妙的变化。

学生阅读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3)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2.细致观察(课件出示4)

(3)翠鸟的美在于它有艳丽的色彩和敏捷的“身手”。

(4)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学生阅读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5)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交流观察方法。

(1)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观察方法,小组长做好记录。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6)

一、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板书:留心观察)

内容(写什么)决定形式(怎么写),作文材料是排在第一位的。作文时无话可说、没的可写,这是最让人犯愁的事。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方法有若干条,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留心生活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途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生活,无非是一堆细小情况,而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制。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七彩阳光的。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感受一番,就会发现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的生活,认真地想一想,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很不起眼儿的小事,但确确实实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事,需要迈好三步:学会跟踪观察、学会定向观察、学会随机观察。

(课件出示7)

二、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板书: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所谓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就是对指同一事物,或不变立足点,只变换所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向,或站在不同的观察点上,对一个事物进行或正面看看,或侧面看看,或朝上看看,或朝下看看的细致观察。的确,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很难一眼就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出现不同的视觉形象。我们一定熟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所说明的深刻哲理。为了全方位、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就要求同学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课件出示8)

三、多层次地深入观察。

(板书:多层次地深入观察)

所谓多层次观察,就是对同一事物,立足于不同的层面,深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甚至借助观察仪器。比如:当你看过了小猫可爱的外表,难道你不想再进一步了解小猫可爱的生活习性吗?的确,只有我们不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或外在特点的认识上,而是立足于从不同的层面,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本质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够立体地把握事物的特点。

三、初试身手。

1.(课件出示9)

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吧!

2.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独立修改。

4.小组推荐优秀作业参与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展示例句。

(课件出示10)

夏天到了,爬墙虎“噌噌噌”地使劲往上爬,长得可茂盛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给墙披上一身绿装。它为什么能趴在墙上呢?原来它的藤茎上生满了无数只小脚,脚上长有六个大头针针头般大小的吸盘,这些吸盘集零为整,支撑着爬墙虎,使它紧紧粘附在墙上。

(课件出示11)

这条路,是一条车辆的河流。每天一辆辆汽车“嘀嘀嘀”,满载着各种货物,从城市奔向乡村;一辆辆拖拉机“突突突”,满载着瓜果和蔬菜,从乡下驶进城市;一辆辆自行车“丁零零”,多少人从这条路上下班。清晨,爷爷和奶奶们在这条路上跑步,打太极拳;晚上,大姐姐,大哥哥们常到这条路上散步、谈心……这条路给人们带来欢乐,带来幸福。它像一支神奇的长笛,吹奏着欢快的乐曲。

(课件出示12)

每年夏天,是荷花塘景色最美的季节。且不必说那堤岸上的杨柳成行,绿树成荫;也不必说那河边的青草野花,红绿相映;单这河里的景色,就会使你流连忘返。你看那大片大片的荷叶,绿油油的。有的亭亭玉立,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有的飘浮在水面上,像一块块绿绸子。如果你用手往叶上浇一些水,便立刻形成很多水珠,很快地,又纷纷滚落下去了,有的大水珠还在荷叶上滚来滚去,舍不得离开,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粉红色的荷花,这儿一朵,那儿一朵的开放着。朵朵荷花也特别大,那大劲儿,是花池子里的任何花也比不了的。有的是荷苞初绽,大花瓣刚刚裂开,好像有点害羞,不好意思大胆开放似的。还有的花骨朵含苞未放,像粉红色的大桃子。这样的叶,这样的花,又是这样的一大片,会使你目不暇接,不知看哪儿的好了。一阵风轻轻吹来,水面微波粼粼,花叶轻轻摆动,真是婀娜多姿,好看极了。从花叶之间还可以看见一群一群的小鱼游来游去,互相追逐,像是在捉迷藏。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小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展示例句,分析归纳观察的方法和所注意到的问题。学生积累了观察的方法,学会了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了观察,运用学过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事物,并写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学会观察 留心观察

细致观察 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多层次深入观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的观察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下面我们就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分析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

二、阅读指导:

(一)初读例文。

1.教师范读例文,读前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指名说。(明确: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

(二)细读例文。

1.作者是怎样描写杨梅树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课件出示14)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头,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交流: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写了两句话。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细雨比作丝,把春雨比作甘露。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用上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也让我们感受的作者对杨梅的爱。)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杨梅果的?他从几个方面来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例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

(课件出示15)

(1)杨梅的外形: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

(2)杨梅的颜色:(课件出示16)

①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杨梅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先……随后……最后……”)。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水果,用上“先……随后……最后……”来说一说。

②杨梅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到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沾满了鲜红的汁水。(课件出示17)

③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

(3)杨梅的味道:(课件出示18: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②这一自然段共4 句话。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第2至第4 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

三、总结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了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还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板书:观察和描写方法:一定顺序、抓住特点)

其实很多时候在观察东西时,我们也应该用上观察的五件宝: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东西写得生动具体了。(板书: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

四、课堂练笔。

1.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来的水果,用上观察五件宝进行观察,并按一定顺序把这样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说清楚。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1)要按一定顺序写出水果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对这种水果的喜爱之情。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4.学生动笔写。

5.写后集体评议。

(1)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好在哪儿?这篇习作的写作技巧有何借鉴之处?你对习作者有何建议?

(2)交流听后感,对习作进行评析。

五、课后作业。

1.找到习作中写得好的地方与同学分享。

2.删除与习作无关的地方,补上需要增加的内容。

【设计意图】巧妙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短文,总结作者的描写方法。学会抓住植物的特点:外形、颜色、味道写的方法,为习作打下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强调描写杨梅的方法,为练笔做好充分准备。

【板书设计】

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

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

 【创新教案】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出来,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2.让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能够主动地关注生活,乐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并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

  把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写具体,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难点】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课件出示1)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2.谈话导入: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身边的不少事物,你一定有了新的发现。这一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课件出示2)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

二、仔细审题,明习作要求

1.(课件出示3)(课本72页)出示题目,审题:默读文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

2.这次习作写什么?(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作范围是怎样的?(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写几个印象深刻的?(一种或一处)

三、选择交流,了解要求。

1.小组同学选择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探究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就某一方面进行小结。

四、怎样写好一种事物。

1.语言简洁、准确、通俗(板书:语言简洁、准确、通俗)

(课件出示4)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草地的特点。)

2.抓住特征(板书:抓住特征)

(课件出示5)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抓住草原辽阔、美丽、碧绿的特点。)

3.厘清顺序(板书:厘清顺序)

(课件出示6)

(1)空间顺序:走进校门,迎面吹来一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风,旁边是一个花红柳绿的喷水池,柳树的枝干正在随风飘跳动。向里走就有三百棵大树巍然屹立在大路两旁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再往里走就是我们的操场了,操场里设备齐全。最后就是我们教学楼了,那洁白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特别显眼。

(课件出示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6480b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1.html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教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