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

发布时间:2013-03-24 10:23: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七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一个练习,一次习作,四篇课文体裁各不相同:《螳螂捕蝉》是寓言故事。《最大的麦穗》是散文。《爷爷的芦笛》是一篇小说。四篇课文各自从不同侧面向人们介绍揭示人生哲理。《螳螂捕蝉》警示人们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身后的隐患。《最大的麦穗》告诫人们,要抓住时机,不能虚度光阴而错失良机;《爷爷的芦笛》说明人必须接受实际机锻炼,才能健康成长。练习7是个综合练习,有字的音、形、意,有标点符号训练、修改病句、熟记成语、读读背背及口语交际。

教学理念:

以阅读为主阵地,联系生活经历,教育学生领悟一些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熟记12条成语。

3、学会用“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虽然……但是……”、“即使……也……”造句。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会修改一段话。

5、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会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2、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道理。

方法与措施:

朗读感悟法。

课时安排:

23、螳螂捕蝉……………………… 2教时

24.最大的麦穗…………………… 2教时

25.爷爷的芦笛…………………… 2教时

26.大自然的文字………………… 1教时

练习7……………………………… 3教时

23、螳螂捕蝉

备课时间:20061020

备课人: 钱入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4、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法设计:

1、自读感悟。

2、反复朗读品析词句。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理清脉络,读顺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习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趣。

出示投影片,说说图意。

二、放手试读,整体把握。

1、出示小黑板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少年为什么能说服吴王呢?

3)弄不清的地方做好标记,准备质疑。

2、检查自学情况,反复朗读。

1)指名分自然段读,正音。

2)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A、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B、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水。

C、听了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3)指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词意。

4)指名说,集体讨论。

3、讨论自学要求的题目。

4、学生质疑。

三、反复朗读课文。

1、默读,找出起因,经过、结果划分段落。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4、分段朗读。

四、强化对本课生字的认读。

1、形近字组词。

苗( 朗( 侯(

堪( 瞄( 螂( 侯(

tan cheng

dan ( ) cheng ( )

五、课堂练习写字的指导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

2、教师重点范写。

3、学生描红。

4、指导访写。

5、矫正性练习。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大意。

2、感悟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弄清吴王为什么打消了攻楚的念头。

教学过程:

一、巩固所学知识。

提问:吴王准备攻楚,大臣们为什么会反对?

过渡:难道真的没法劝阻吴王了吗?

二、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

1、指生读吴王的话。

2、组织讨论: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们反对,吴王与大臣谁的意见正确?为什么?

3、划出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的起因。

4、自读课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叙述“螳螂捕蝉”的故事。

少年仅仅是为了向吴王讲述一个故事吗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5、组织讨论:少年的一番话为什么能打消吴王攻楚的念头。

投影“螳螂、黄雀``````隐伏着祸患!”

1)抓住感叹号,指导朗读。

2)联系挂图,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把这句话与大臣们反对的理由对应读。

议一议,这两句话有什么联系?

6、指导用“自由自在”“恍然大悟”造句。

三、熟读成诵形成积累。

1、讨论明确复述要求。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2)抓住关键词句

2、学生分组练习复述。

3、集体评议。

四、拓展讨论:少年与大臣讲的是同一道理,为什么结果不同?找出文中相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作业设计:

复述课文。

附:板书设计

23 鸣蝉图 螳螂图 黄雀图

一心想: 眼前利益

没顾到:身后祸患 少年图

24、最大的麦穗

主备教师:钱入静

备课时间2006102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能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凭借文中的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教学难点

凭借文中的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法设计

自学感悟,合作探究,入情入境,渗透思想教育。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课时划分:

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古希腊堪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里曾诞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便是其中一位。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走近大师,领略他的风采,共享他的智慧。

2(板书:最大的麦穗) 请打开课本,我们一同分享《最大的麦穗》带给我们愉快的精神之旅。

二、读通全文,初步感知

1我相信你们经过反复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寻找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美美地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你读懂了什么。

  (约七八分钟后,学生自由练习把课文读了三遍。)

3、举行小小读书擂台赛,让生带着自己的初步感知去读,也可以自己挑选竞争对手比一比。

4、师生评议,选出最佳小读者。

三、强化对本课生字的认读

采用多种方式,如正确读出、说出结构、或组词、明字义。

1、汇报词语掌握情况

2、课堂写字练习指导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2、再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打上问号。

3、指生质疑

4、引导学生筛选、归类,相机解决容易的问题,不能解决的留下节课解决。

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一节课就读会了这么多内容。老师相信通过下节课的学习大家能解决更多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复习名言。

1、好多同学喜欢读名人名言,谁愿意来交流交流你喜欢的名言。

2、名人名言都给人一定的启示,让人感到回味。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达尔文。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2、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1、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你想知道的答案,可随时在旁边作批注。

2、小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

3、交流学习情况

过渡: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们的话到底有何目的?老师愿意分享你们“发现”的喜悦。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

【(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

·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为什么这样?(引读,他们总认为……他们总以为……

·正因为这样,谁能用“虽然……但……”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如何评价他们)

·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

2)小组长交流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过渡: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自由读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

读第5节苏格拉底说的话,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苏格拉底又说了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你还体会到什么?(对弟子们的教育是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在小组里读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各自感受一下,哪些词突出读了,在最能表达句子的意思的词语下面加上·,再练读一下)

谁意味深长地读一下?集体再来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读到这,大家知道苏格拉底用摘一棵最的麦穗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中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

·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几句话。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三、学习第三段

1、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抓重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使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并谈谈体会。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交流学习情况。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板书(追求)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并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谁能把感悟到的用朗读表达。板书(要抓住机遇)

·学到这,你希望一生中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3、朗读句子,小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其实,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让我们共同回忆三年级学过的,《明日歌》。

四、总结课文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

五、作业设计:

1、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2、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一个具体例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附板书设计:

24 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25.爷爷的芦笛

备课时间:20061020

主备教师:宋振金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2.学习描写自然环境和心理活动的语言。

3.理解“海边的海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4.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海边的海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法设计:

  1.创设情境,加强朗读教学的程度。

2.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3.互助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理清脉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几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21、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

3、凭借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生读课题。

2、(引读第一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节,知道了在强强的脑海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更有趣的是—— 真美!多么有趣的地方啊!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到爷爷的小闸屋啊。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

二、学习第二段

1、看,展现在强强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出示“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拂过强强的脸颊。”

①指名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通过想象感受一下情景。

②你感受到了吗?(指名)海水是——海面是——海风呢?

此时此刻,你好想说什么?(好美呀,好舒服呀……)

③这情景与强强脑海里的一样吗?可以用哪个词来表达?(果然)

2、我想强强一定和大家发出了一样的感叹。该做更有趣的事了。齐读4-6小节。 多美呀!

三、学习第三段

美好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夜晚很快就到了。

1.爷爷说——我们听听强强怎么回答(指读)

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

真棒!你说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胆大……)

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

①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指名朗读。

③读得真好,此时的大海与白天时的大海一样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大海太凶猛可怕了……)

④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

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3.再来看看那位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很勇敢的强强怎样了?找出有关语句交流。

①强强裹紧被子,……听不到任何回答。

②强强吓得钻进……

③强强焦急起来……又钻进了被窝。

他怎么啦?(害怕了,紧张了,焦急了……)

四、学习第四段

(一)、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 对,是爷爷的芦笛!(出示) 指读。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强强的兴奋,高兴)

(二)、此时的强强变得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

1、出示: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2、这时候强强想起了什么?

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这里的海水是指真的海水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朗读体会。

五、总结课文,齐读课文

  同学们,相信大家学习了课文后强强会在我们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从他身上我们也会学到只有经过世面,经过风浪,才能使自己健康成长的道理。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强强的成长过程吧。朗读7-13节。

六、作业

  1.背诵第7-13自然段。

  2.写体会(可联系实际)

板书设计:

        25、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26、大自然的文字

备课时间:2006.10.20

主备人:宋振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昨地朗读课文,读通顺,理解词语。

2、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课题,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

2、能画出有关句子琢磨体味这“文字“的重要。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理解第三段,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教法设计:

自学,分组讨论,质疑,并自读自悟,导读的方式解疑

教具准备:

录音、投影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指导,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词,读能句子。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读通读顺课文,初步了解。

2、检查自读情况。

二、独立阅读,自主探究。

1、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说

3、指导自学。(出示自学提示)

1)大自然的文指的是什么?

2)我们怎么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

3)本课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班级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汇报对问题的理解

2、质疑

四、课堂练习

1、自读:你喜欢哪一节,读好它。

2、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讨论交流

五、总结课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布置作业:

写写自己的感受。

7

备课时间:2006.10.20

主备人:宋振金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弄清“隅”、“鲜”的读音和意思。

2、学习分号的用法。

3、综合修改一段话中的错误。

4、熟记成语。

5、观看电影故事,当众讲述。

教学重点:

1、练习修改用词不当、词序颠倒、缺少成分、错用关联词等类型的病句。

2、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在看了电影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1、观看电影故事,练习当众演讲。

2、学习分号的用法。

教法设计:

1、讲练结合。

2、学会审题,寻找解题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录像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领悟行书的运笔方法及规律,练习查字典。

2、认识分号的用法,综合修改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练习71题。

1、审题、复习行书运笔方法及规律。

2、齐读这一段。重点指导“张、成、还、海”的写法。

3、学生描红。

4、展评优秀作业。

二、教学第2题。

1、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2、复习部首查字法。

①说出部首;②数笔画;③找出所在的页码,记住读音,选择正确的义项。

3、针对本题总结学法。

小组讨论:方法是先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再确定读音。

4、朗读这段话,汇报答案。

三、教学第3题。

1、指名读要求。

2、投影出示例句(1)。

指名读,把分句描粗、描大,思考:这三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在一个长句中,如果表达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它们之间应用分号断开。

3、同法自学例句(2)。

4、讨论:记录的三次活动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不用逗号而用分号?

四、教学第4题。

1、指名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讨论:一段话中常见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投影出示。

1)指名读,分组讨论修改。

2)指生上前修改。(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五、作业设计:(修改病句练习)

1、游泳对我很感兴趣。

2、赖宁的事迹多么令人催人泪下。

3、我带了课本、笔、纸、书包等文具,按时到校。

4、今年的“六一”节,李明参加了少先队。

教学内容:

教学练习75——7题。

教学目标:

熟记成语,读背三条名人名言,观看电影故事,并当众讲述。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5题。

1、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自读六组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师范读。

3)学生读,思考每组成语是什么意思。

4)讨论交流。

3、练习朗读、背诵。

4、反馈。

1)集体练读。

2)指名背,男、女生互背。

二、教学第6题。

1、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这3条名人名言。

2)指名试说。

3)联系课文《最大的麦穗》,使学生对三条有关如何对待“机遇”内容的名言有个大体了解,师对三位作者的身份各作一句话的介绍。

三、教学第7题。

1、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话要求。

2、指导。

1)你看过一部什么电影?

2)明确说话要求。

a、谈谈各自的感受。

b、联想到的、产生的感受都可以说。

c 用普通话,声音响亮,举止自然。

3、练习。

1)指名上台前讲。

2)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让还没讲的同学在小组里谈感受。

4、反馈。

1)教师作小结。

2)鼓励学生多看有益的影片,自觉接受教育。

四、作业设计:

以“观《×××》有感”为题,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附:可向学生推荐以下影片——

《小萝卜头》、《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妈妈,再爱一次》、《上甘岭》、《烈火金刚》、《巴黎圣母院》、《鲁冰花》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4689f5f705cc17552709a4.html

《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