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观

发布时间:2019-02-25 10:03: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观

【摘 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基础,人在实践中造就了自己,在实践中创造了社会。人和人类社会是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活源泉。无论是从社会历史的本身还是从社会主体的人的性质和发展看,人类社会的本质只能是实践。因此,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社会;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运用科学的实践观点,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揭示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以实践为本质的存在,人在实践中造就了自己,在实践中创造了社会。实践既是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基础,也是社会从自然中分化出来的基础。

到底应该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与人的本质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呢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

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认为实践就是“人的感性活动”或“感性的人的活动”。这就是说,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这一定义有两方面含义:第一,实践是人的各种活动中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人的一切活动;第二,实践是感性的活动,即现实的、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不是现实的、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不能算是实践活动。人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认识活动或思想活动;一类是实践活动,即感性的物质活动。说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重点在于说明认识活动或思想活动不是实践活动。马克思充分肯定了黑格尔的“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的否定性辩证法思想。

二、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性把人的实践活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区别开来。目的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实践运行的初始环节,而且是实践运行的内控因素,它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之中,并体现在实践的结果之中。人们提出实践目的,说明对自身需要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也意味着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106a22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01.html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