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

发布时间:2018-07-01 05:08: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

1 工程概况与特点

1.1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1.2 大体积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由此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便成为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数,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

2 材料选择

2.1 水泥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混凝土出现早期温升和后期降温现象。在施工中可选用下列措施来降低水化热。

2.1.1选用中热或低热的水泥品种,425#矿渣硅酸水泥。若采用普通硅酸水泥时必须掺缓凝型减水剂。

2.1.2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根据结构实际承受荷载的情况,对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复算并取得设计的认可后,可用R60R90替代R28作为设计强度,可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混凝土温度相应降低。

2.2外加剂

2.2.1 外掺剂

在泵送混凝土中掺入水泥重量0.25%左右的木质素磺酸钙,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明显改善,相应可减少拌合水和水泥单方用量,从而降低了水化热。

2.2.2 外掺料

混凝土内掺入粉煤灰,能改善混凝土的粘塑性,并可补充泵送混凝土要求粒径0.315mm以下细骨料应占20%左右的这部分骨料,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2.3 粗、细骨料

2.3.1优先采用以自然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其配置的混凝土有较好的和易性、较少的用水量以及较高的抗压强度。石子规格尽量选用粒径大、级配良好的石子,增大骨料粒径,可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的收缩、泌水和水泥的水化热减少,最终降低混凝土的温升。

2.3.2本工程采用以自然连续级配540mm卵石,针、片状颗粒按重量不大于15%,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

2.3.3采用中、粗砂。采用中、粗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使用细度模数为2.8,平均粒径为0.38的中粗砂。

2.3.4砂、石的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控制石子含泥量小于1%。控制砂子含泥量小于2%

3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 泵送混凝土,在满足可泵性要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砂率。砂率控制在40%内,混凝土水灰比控制在0.65以内,混凝土的坍落度14±2cm

3.2 在混凝土中掺入水泥重量的0.25%的木钙减水剂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3.3 在满足设计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

3.4 在满足混凝土必须的工作度前提下,尽量降低水灰比。

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掺加合适的混合材料和减水剂,优化混凝土级配,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根据以上原则事先由实验室试配确定。

4 施工方法

4.1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

降低砂、石的温度,夏季应在砂、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棚防止曝晒,也可以在骨料使用前用冷水冲洗降温,夏季施工贮水池搭设防晒棚,给水管埋入土中,减少太阳的直射和外界气温对拌合水的影响,必要时用地下深井水或在水中加入碎冰(必须溶化)。

4.2 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停靠位置处搭防晒棚,混凝土泵管用湿草袋包裹隔热,选择合理的浇筑时间既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完善浇筑工艺。总之加快混凝土各环节的施工速度。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超过28℃。

4.3 模板及支撑

泵送工艺的大体积混凝土,速度快,浇筑面集中,不能同时将混凝土均匀地分送到浇筑混凝土的各部位,因此不能按传统、常规的办法配置。应根据实际受力状况对模板内侧与结构主筋拉结的钢筋直径和间距、模板纵向和竖向的背枋规格和间距,模板外侧支撑的用料和间距等按计算所得的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计算确定,模板下口应用50×100木枋找平,木枋上开5×30的排水孔以排除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泌水。

4.4 混凝土的运输和泵送

混凝土搅拌、运输、泵送机具的数量配置应根据现场混凝土的浇筑强度经计算确定各种规格型号机具的具体台数,各种机具的平面布置应按浇筑方案精心规划,保证混凝土连续不间断的浇筑。

4.5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温升,控制结构的内外温差,根据工程对象和施工季节采取相应措施。

浇筑方法结合结构物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以及施工季节等情况综合选择。

A、斜面分层法

结构长度超过厚度三倍的结构物,如汽轮发电机基础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施工,即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混凝土浇筑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推进,遇有横梁结构,则从梁的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振捣工作面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B、分段分层法

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如主厂房地下室底板采用分段分层浇筑法施工。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

C、全面分层法

结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结构物,如引风机、送风机基础从短边开始浇筑施工,沿长边进行。在整个浇筑仓内进行全面分层来浇筑混凝土,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还未初凝前,返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到全部浇筑完。

混凝土的振捣,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捣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振捣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器也应相应跟上,确保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分层下料厚度不得超过50cm。混凝土振捣采用φ50振动棒,振动间距不得大于40cm,采取快进慢退的振动捣实方法,振动棒须插入上层混凝土50mm内使两层混凝土结合密实。

4.6 混凝土的搅拌工艺

混凝土的搅拌工艺采用二次投料的砂浆裹石或净浆裹石搅拌工艺。

4.7 混凝土的振捣工艺

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给予二次振捣。二次振捣的时间在现场试验确定,既要考虑技术上合理,又要满足分层浇筑、循环周期的安排。操作时间上要留有余地,避免由于这些失误而造成“冷接头”等质量问题。

4.8 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泵送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垫层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模板底部预留孔排除坑外。少量来不及排除的泌水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推进被赶至基坑顶端,由顶部模板下部的预留孔排至坑外。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脚接近端部模板时,应改变浇筑方向,既从另一端往回浇,与原斜坡相交成集水坑,及时用软轴泵排除最后阶段的所有泌水。

4.9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泵送大体积混凝土,其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必须认真处理。初步按标高用长木刮尺刮平,初凝前抹压密实,以闭合收水裂缝,终凝后覆盖塑料薄膜或二层草包充分浇水湿润养护。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14昼夜。

4.10 温度测定

测量范围:浇筑时测量原材料温度、出机温度、混凝土浇筑温度和气温;养护时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气温。

测温次数:原材料(含水)、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温度,每2小时测量一次,每班不少于4次;蓄热养护的混凝土温度和环境温度,每4小时测量一次,每昼夜不少于4次。

测温方法:在砼中埋设测温水管,灌满水后,测温时用温度计测,并作好记录,测温完后画出测温曲线整理成册。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对照抗裂理论计算得出的内外温差临界值,随时报警,便于决策处理措施,

4.11.1 对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各部位温度变化的情况随时跟踪,及时发现不妥当的技术措施并加以纠正,从而确保工程质量。为了防止出现内外温差超过25℃的规定,可在结构四周加遮油布防止空气对流,在结构表面上用碘钨灯加温,使内外温差始终保持在临界值以内。

4.11.2 测温点布置

A) 布置原则:基础及底板按每100㎡仓面不少于1个测温点,每一浇筑层不少于3个测点,测点均匀分布在浇筑面上。墙体按高度分上、中、下设点,并按墙厚在中心及两侧设点,测点距表面0.1米。基础沿高度分层设点,不少于3层,侧面测点距表面0.1米。全部测点均应编号并绘制分布图。

B) 汽轮发电机基础等块体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在纵、横轴线上和端头边缘宽度方向上(均为长度的一半),水平间距6米、高度方向间距0.6米埋设测温点,不少于3层,最下层测温点至底部的距离应大于0.1米,结构边缘的测温点至结构侧面的距离应大于0.1米;同时在纵横轴线端部模板表面高度方向间距0.6米及纵横轴线交点的混凝土表面埋设测温点,在基础的底部也应设置测温点。

4.11.3测温

1天~第5天每2小时测温一次,第6天以后每4小时测温一次,中心温度基本稳定时停止测温。

5 夏季施工

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小,空气湿度大。不利于浇筑,而有利于养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重点应减小混凝土的温升。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有效的办法是降低砂、石的温度,在砂、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棚防止曝晒,也可以在骨料使用前用冷水冲洗降温,必要时冷水或温度较低的地下水等搅拌混凝土,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加快混凝土各环节的施工速度,降低混凝土在出料至平仓过程中的升温,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停靠位置处搭防晒棚,混凝土泵管用湿草袋包捆隔热并经常喷洒冷水。采取斜面分层法,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来缩小混凝土曝露面及加大浇筑强度缩短浇筑时间。

6 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6.1为了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应估算混凝土的水化热,计算混凝土的温升,验算结构内外温差。当温差大于25℃时,必须采取防止裂缝的措施。

6.2 当底板厚度大于2米时,与设计商定采取水平分层浇筑,减小一次浇筑层的厚度,利用层面散热,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和内外温差,降低水化热温升,上下层浇筑间歇510天,地基为基岩或桩基时,下层厚度应小于上层厚度,尽可能减少第一层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及相应约束。

6.3 对独立的汽轮发电机基础地板等,改善基础底板与基底间的约束条件,即在垫层混凝土表面涂一层沥青和(或)捕一层油毡减小基础底板与地基之间的摩擦阻力,让地板自由伸缩,减少混凝土因约束而产生的拉应力。

6.4 通过保温措施严格控制结构物的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的温升梯度不大于15/m,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合理安排浇筑混凝土的顺序以减小内外温差;拆模时间除考虑强度外,还应着重考虑防裂要求,防止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裂缝,拆模后应立即保温或及时回填土方(基础);当温度在-5℃~0℃时,利用水化热养护,做好保温保湿工作。在各种常规简易方法都不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梯度和混凝土内外温差时,采用导热法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即在结构内部埋设蛇行循环冷却水管,用冷水循环直接有效地来降低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7 混凝土养护

7.1 刚浇不久的混凝土,尚处于凝固硬化阶段,水化速度快,适宜的潮湿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在潮湿条件下,混凝土的水化作用可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减小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减小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延长散热时间,使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裂缝。

7.2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水分蒸发。

7.3 在塑料薄膜层上,用草包等保温材料加以覆盖,减缓混凝土表面温度的下降速度。

7.4 模板保温,对不便覆盖的竖壁,用保温性能好的塑胶模板,并延长拆模时间实行带模养生。

7.5 进行保温保湿的材料可为草包、砂、油布等不易透风的材料或蓄水养护。材料选择上充分考虑就地取材、施工方便和价格便宜。养护材料的厚度或蓄水养护的深度应计算确定。

7.6 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0℃时,方可拆除模板和保温层,若要提前拆除模板,在拆模后立即保温养护。

8.雨季施工

雨季施工时,在砼浇注面上方用脚手架、采条布遮雨棚,防止雨水冲刷砼;在基坑四周挖设排水沟,设置集水坑用水泵抽水,保证雨水不淹/泡砼.

9.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检查验收

9.1 混凝土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且现场抽样试验合格。

9.2混凝土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9.3 混凝土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开裂和掉皮现象。

大体积砼开罐通知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f73c1bafd0a79563c1e72b4.html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