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苏省盐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16-06-28 17:25: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江苏省盐城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

2015.10.24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

①“要想骨骼健康,就得补钙”,这已是深入人心的观念,很多人也把补钙作为 一生的计划,殊不知,一味地补钙并不代表可以让骨骼吸收钙、留住钙。

②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 ,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③在香港,旺角弥敦道27号全线恢复行车。不过入夜后,在弥敦道附近的豉油街与西洋菜南街交界,再有大批示威者 ,警员到场维持秩序。

A贯串 颠扑不破 聚积 B. 贯穿 牢不可破 聚积

C. 贯穿 颠扑不破 聚集 D. 贯串 牢不可破 聚集

2. 下列诗句与疏松影落空坛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

A. 曲径通幽芳草香 B. 细草香闲小洞幽

C. 锦屏春短碧纱暗 D. 晚凉天净月华开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

A201531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4.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卞之琳的早期诗作精巧细致, 。诗人的琴弦早已沉寂,他的学识在莎剧的翻译、研究上得到了施展。

映出年代的久远

传来一丝凄凉的古香

如古瓷小摆设

这样的古瓷惹人喜欢

略许的晦涩又像是蒙上一层薄薄的细纱

却经不起风吹雨打

A B C D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春水碧于天,花船听雨眠。”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

欧阳修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便为祥瑞,以朝廷。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然,万物得所。方今西羌叛逆,未平之患在前;北虏骄悖,藏伏之祸在后。一患未灭,一患已萌。加以西则泸戎,南则湖岭,凡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翦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今张海虽死,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兴州又奏八九十人。州县皇皇,何以存济?以臣视之,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

臣又思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亦有深意。盖其文止曰“太平之道”者,其意可推也。夫自古帝王,太平皆自有道。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危乱。臣视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若以前贼张海等稍衰,便谓后贼不足忧;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见北虏未来,便谓必无事;见西贼通使,便谓可罢兵。指望太平,渐生安逸,则此瑞木误事之妖木耳。

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其所进瑞木,伏乞更不宣示臣寮。仍乞速诏天下州军,告兴兵累年,四海困弊,方当责己忧劳之际,凡有奇禽异兽草木之类,并不得进献。所以彰示圣德,感臣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便为祥瑞,以朝廷 媚:讨好

B.须是四海然,万物得所 晏:强盛

C太平皆自有道 致:达到

D.所以彰示圣德,感臣民 励:劝勉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 今张海虽死,达州军贼已近百人
  B.以臣视之,是四海骚然 则此瑞木误事之妖木耳
  C.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亦有深意 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危乱
  D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 兴兵累年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
 

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9.作者认为澧州瑞木虚妄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⑴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3分)

 

⑵“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⑶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匪我愆期, 。(诗经·氓》)

2)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4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6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7)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陆蠡

1)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浪费了。

2)怎样我会起了这些古怪的念头呢?是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我对自己说。“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我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我在看我自己影子的生长,看它愈长愈快,愈快愈长。”我独语。总之,我是在散步罢了。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它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3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片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秋”。“秋!”我微喟一声。“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我感到有点迟暮了。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逝去的光阴,”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4光阴要逝去么?却借落叶通知我。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我曾是光阴富有者。

5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只竹箩——我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祖父是爱惜光阴的。他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

6)还是在不多年以前,父亲写信给我说:“你现在长大了,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听说你在学校里专爱玩,功课也不用功……”父亲也珍惜起光阴来了。大概他开始忧光阴之穷匮,遂于无意中把忧心吐露给我。在当时我不是能领会的。我仍是嫌光阴过得太慢。“今天是星期一呢!”便要发愁。“什么时候是圣诞节呢?”虽则我并不喜欢这异邦的节日。“怎样还不放假呢?”我在打算怎样过那些佳美的日子。光阴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正如执棰的孩子驱着鸭群,唿哨起快活的声音促紧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脚步,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7“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我的思想象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

8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

9“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喜灾乐祸似地,揶揄我。

10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想到光阴速度的相对性,得到这样的结论:感觉上的光阴的速度是年龄的函数。想到我自己在人生的象限上转过了几度呢?犹如作茧自缚,我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这式子里面,我悲哀了。

11“你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里面。”思想嘤然回答,已无尖酸的口吻。

12但是我无法改正这方程式,这差不多是正确的。啊,悲哀的来源,我想把这公式从我的脑中擦去,已是不可能。正如我刚才捡起来的树叶,无法把它装回原来的枝上。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秋”。

(选自《陆蠡散文选集》,有删改)

12文章第2段写“散步”的情形运用了哪些手法?(6分) 

 

 

13文章第5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4作者对光阴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4分)

 

 

15赏析文中画线句。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8题。

旅游三香

流沙河

一是隔锅香。苏东坡听人说庐山烟雨如何奇幻,钱塘江潮如何壮观,后来亲眼见了,颇感失望。有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诗写得很诙谐。世上景物往往听说绝妙,学界叫距离美,民间叫隔锅香。“到得原来无别事”——到那些景区去一看,唉,原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西谚有云:“邻家草坪最绿。”这也是隔锅香。不过这种隔锅香除了心理作用,还和视角有关。站在自家门前,低头近看,草显得稀,当然绿得不够。抬头遥看邻家草坪,草显得密,当然最绿。唐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是这个道理。我说的是心理作用的是隔锅香,非关视角。人害了这种病,常常认为风景在别处,而忽视了自家门前的老树寒塘,田间的青牛白鹭,屋后的古庙昏鸦。其病甚者,耗一生于旅途,忘却归路,可悲可叹。

二是碰头香。风尘仆仆,跟随导游来到景点,连胜哇噻,赶快留影。接着听导游逗趣的解说,其中不免附会一些荒谬神话。又有民风民俗化装演出,糟粕令人作呕。至多住宿一夜,就够了。像这样的被动旅游,要想不碰头香也太难。何况碰头香原本属人类的劣根性,不但在赏景上容易犯,而且在交友上、在做事上、在婚姻上,都容易犯,整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须知风景并非客观存在之物,比不得一桌佳肴,摆在那里等你去享用。风景乃主客观汇融后的情境,你要静气凝神,欣然赏之,方有所得。我这方面太差,很难欣然赏之,往往肃然读之。肃读虽大异于欣赏,亦有所得,例如了解此处历史沿革,古人谁曾来过,有些什么故事,等等。能够增长一点知识,也就不辜负旅屐载我了。

三是回忆香。鄙人临场不能欣赏,未获所谓审美愉悦,固属憾事。稍可释憾者,尚有回忆香。回忆所以能香,或应感谢遗忘。当年临场对景,肢体的酸疼、精神的困倦、内衣的汗湿、口舌的干燥、腹中的饥火,以及现代结队旅游必然有的种种不愉快事件,全被岁月淘洗一净,回忆里只留下一些最难忘的片段,恋恋犹香。有这一缕回甜之香伴你终身,这才是旅游的最大收获。一九八零年夏游北戴河,住中海滩区招待所。某日黎明,慢跑在海边的松阴道上,凉风梳头,清气澡身,左海右山,沿途无人。那时尚在中年,人虽瘦而腿脚有力,心情又好。跑完两公里,沿海滩走回。早潮刚退了,一路拾贝壳。抬头乍见红日出海,肃穆无声。此景之美,至今记忆犹新,一想起就回甜。事去不到三个十年,景物全非,海滩白沙变黑,海湾水有臭气,海岸上的树林和大片空闲地都砍了占了,丑陋的楼厦逼到海边来。游客拥挤,市廛喧嚣。海滩虽然污黑,倒有那么多照相摊点。海水虽然有难闻的臭气,仍有那么多人游泳。放心吧,三个十年以后,他们也一定会有回忆香,如我一样。

16.文中“隔锅香”“碰头香”各指什么旅游心态?(6分)

 

 

17.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第三段两次举游北戴河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附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①“要想骨骼健康,就得补钙”,这已是深入人心的观念,很多人也把补钙作为 一生的计划,殊不知,一味地补钙并不代表可以让骨骼吸收钙、留住钙。

②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 ,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③在香港,旺角弥敦道27号全线恢复行车。不过入夜后,在弥敦道附近的豉油街与西洋菜南街交界,再有大批示威者 ,警员到场维持秩序。

A贯串 颠扑不破 聚积 B. 贯穿 牢不可破 聚积

C. 贯穿 颠扑不破 聚集 D. 贯串 牢不可破 聚集

1.答案:C【解析】贯穿:除了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之外,还指“连贯、穿过、通过”,既可用于抽象的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贯串:一般只用于较抽象的事物。“一生”是具体事物,所以用“贯穿”;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比喻异常坚固。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很多道理”应用“颠扑不破” ;“聚积”一般多用于具体事物,职粮食用品、钱物货物、图书杂志等。“聚集”,侧重强调的是由分散而集合在一处,一般指人或事。所以第三处应用“聚集”。故选“C”。

2. 下列诗句与疏松影落空坛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 B

A. 曲径通幽芳草香 B. 细草香闲小洞幽

C. 锦屏春短碧纱暗 D. 晚凉天净月华开

2.答案:B【解析】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可先分析能与疏松相对的词,从词性一致的角度分析,只有晚凉不相对,故排除D两项;再看影落这个词性,只有通幽不相对,故排除A两项;再从平仄相对的角度分析,空坛静音为平平仄,须对仄仄平碧纱暗 音为仄平仄A小洞幽 仄仄平,故可排除C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 D

A201531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答案:D【解析】A项,成分残缺,“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前没有主语。B项,不合逻辑,应把“前者”改为“后者”。C项,句式杂糅,可将“确保”改为“为”。

4. 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卞之琳的早期诗作精巧细致, 。诗人的琴弦早已沉寂,他的学识在莎剧的翻译、研究上得到了施展。

映出年代的久远

传来一丝凄凉的古香

如古瓷小摆设

这样的古瓷惹人喜欢

略许的晦涩又像是蒙上一层薄薄的细纱

却经不起风吹雨打

A B C D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B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春水碧于天,花船听雨眠。”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

答案:BA《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此处是台湾老兵回归故乡;C《虞美人》表达的是亡国之痛,与童年美好回忆意境不符;D《商山早行》表现游子早起上路的辛苦,与后面描述内容不符;B韦庄《菩萨蛮》表现江南春天的闲适惬意的生活,符合语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

欧阳修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便为祥瑞,以朝廷。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然,万物得所。方今西羌叛逆,未平之患在前;北虏骄悖,藏伏之祸在后。一患未灭,一患已萌。加以西则泸戎,南则湖岭,凡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翦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今张海虽死,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兴州又奏八九十人。州县皇皇,何以存济?以臣视之,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

臣又思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亦有深意。盖其文止曰“太平之道”者,其意可推也。夫自古帝王,太平皆自有道。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危乱。臣视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若以前贼张海等稍衰,便谓后贼不足忧;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见北虏未来,便谓必无事;见西贼通使,便谓可罢兵。指望太平,渐生安逸,则此瑞木误事之妖木耳。

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其所进瑞木,伏乞更不宣示臣寮。仍乞速诏天下州军,告兴兵累年,四海困弊,方当责己忧劳之际,凡有奇禽异兽草木之类,并不得进献。所以彰示圣德,感臣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便为祥瑞,以朝廷 媚:讨好

B.须是四海然,万物得所 晏:强盛

C太平皆自有道 致:达到

D.所以彰示圣德,感臣民 励:劝勉

答案:B(晏:平静,安定)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C

A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 今张海虽死,达州军贼已近百人
  B.以臣视之,是四海骚然 则此瑞木误事之妖木耳
  C.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亦有深意 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危乱
  D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 兴兵累年

 7.(3分)CA项,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项,副词,修饰判断词“是”,加强肯定语气∕副词,是;C项,连词,连接两个句子或短语,表示前面是条件,后面是结果;D项,介词,因为∕介词,把)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
 1)各个州县恐惧不安,靠什么来安顿(措置)这个局面呢?(3分,“皇皇”“何以”“存济”各1分)
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2)希望陛下操心国事、勤于政务,不生安乐之心,那么两三年之内,可以期望(有希望)逐步把天下治理好。(4分,“忧勤”“逸豫”“修理”各1分)
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3)私下担心各地效仿他们,争着制造出荒诞离奇的事。(3分,“窃”“效”“妖妄”各1分)

9.作者认为澧州瑞木虚妄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9.(1)当时社会内忧外患,没有太平的景象;(2)天下太平需要励精图治才能实现。(2分,每点1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1)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3分)

答案: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1分)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恋,(1分)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1分)

2)“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表达对南宋当权者苟求偷安、不思振作的不满,(2分)抒发自己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2分)

3)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暮春时节,苜蓿长得茂盛,侵占了官道;芜菁的黄花开了,飞入麦田渐渐消失不见。(1分)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1分)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境,另一方面又暗含一种寂寥的情绪。(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匪我愆期, 。(诗经·氓》)

2)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4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6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7)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

答案:(1)子无良媒 2)春与秋其代序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扪参历井仰胁息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6)鼎铛玉石 弃掷逦迤(7)小乔初嫁了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陆蠡

1)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浪费了。

2)怎样我会起了这些古怪的念头呢?是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我对自己说。“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我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我在看我自己影子的生长,看它愈长愈快,愈快愈长。”我独语。总之,我是在散步罢了。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它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3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片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秋”。“秋!”我微喟一声。“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我感到有点迟暮了。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逝去的光阴,”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4光阴要逝去么?却借落叶通知我。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我曾是光阴富有者。

5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只竹箩——我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祖父是爱惜光阴的。他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

6)还是在不多年以前,父亲写信给我说:“你现在长大了,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听说你在学校里专爱玩,功课也不用功……”父亲也珍惜起光阴来了。大概他开始忧光阴之穷匮,遂于无意中把忧心吐露给我。在当时我不是能领会的。我仍是嫌光阴过得太慢。“今天是星期一呢!”便要发愁。“什么时候是圣诞节呢?”虽则我并不喜欢这异邦的节日。“怎样还不放假呢?”我在打算怎样过那些佳美的日子。光阴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正如执棰的孩子驱着鸭群,唿哨起快活的声音促紧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脚步,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7“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我的思想象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

8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

9“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喜灾乐祸似地,揶揄我。

10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想到光阴速度的相对性,得到这样的结论:感觉上的光阴的速度是年龄的函数。想到我自己在人生的象限上转过了几度呢?犹如作茧自缚,我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这式子里面,我悲哀了。

11“你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里面。”思想嘤然回答,已无尖酸的口吻。

12但是我无法改正这方程式,这差不多是正确的。啊,悲哀的来源,我想把这公式从我的脑中擦去,已是不可能。正如我刚才捡起来的树叶,无法把它装回原来的枝上。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秋”。

(选自《陆蠡散文选集》,有删改)

12文章第2段写“散步”的情形运用了哪些手法?(6分) 

答案:动作的细节描写,运用了“迎着”“背着”“踩着”等动词细致刻画出了我散步时的专注。心理描写。作者把散步的见闻转化为细腻的心理描写,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感觉、复杂的思想,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认识。拟人手法,把“思想”人格化,如“羞怯”“躲”等词,赋予“思想”与作者同等的地位,引人注意。 (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任意两点给3)

13文章第5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案: 内容上,写“我”儿时对光阴的挥霍与祖父对光阴的爱惜,形成对比(2分);结构上,运用插叙的手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承接上文回忆自己是光阴富有者的情节,另一方面引出下文对自己驱遣光阴浪费时光的悲哀与感叹(1分)。凸显了不同阶段的人们或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光阴有不同的认识,警示人们要珍惜光阴的主旨(1分)。

14作者对光阴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4分)

答案:幼时,对时间无知觉,文中提到“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1分)后来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文中写到“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1分)

再后来开始在意、计算时间,感觉时间不够;(1分)

最后意识到生命会耗蚀,时间会流逝,终无可挽回。如我感到有点迟暮了。1分)

15赏析文中画线句。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案:15.“树叶”无法回到“枝上”,说明生命形态一旦发生变化便无法重现。(1分)叶上无形的“秋”象征着生命的秋天到了,象征逝去的光阴。(1分)与前文第三段形成呼应,由初次感知到秋的来临到文末的重新审视这片叶子表明了作者经历的时间的沉淀与思想的洗礼之后对光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分)表达了虚掷光阴就是在浪费生命的主旨。(1分)人生有限,天地无穷,每一个人,在有限的光阴里,应当去追求,奋斗,为自己的理想与志向,也为自己充实的生命负责。(2分)(文本分析4分,谈自己的认识2分,大意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8题。

旅游三香

流沙河

一是隔锅香。苏东坡听人说庐山烟雨如何奇幻,钱塘江潮如何壮观,后来亲眼见了,颇感失望。有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诗写得很诙谐。世上景物往往听说绝妙,学界叫距离美,民间叫隔锅香。“到得原来无别事”——到那些景区去一看,唉,原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西谚有云:“邻家草坪最绿。”这也是隔锅香。不过这种隔锅香除了心理作用,还和视角有关。站在自家门前,低头近看,草显得稀,当然绿得不够。抬头遥看邻家草坪,草显得密,当然最绿。唐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是这个道理。我说的是心理作用的是隔锅香,非关视角。人害了这种病,常常认为风景在别处,而忽视了自家门前的老树寒塘,田间的青牛白鹭,屋后的古庙昏鸦。其病甚者,耗一生于旅途,忘却归路,可悲可叹。

二是碰头香。风尘仆仆,跟随导游来到景点,连胜哇噻,赶快留影。接着听导游逗趣的解说,其中不免附会一些荒谬神话。又有民风民俗化装演出,糟粕令人作呕。至多住宿一夜,就够了。像这样的被动旅游,要想不碰头香也太难。何况碰头香原本属人类的劣根性,不但在赏景上容易犯,而且在交友上、在做事上、在婚姻上,都容易犯,整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须知风景并非客观存在之物,比不得一桌佳肴,摆在那里等你去享用。风景乃主客观汇融后的情境,你要静气凝神,欣然赏之,方有所得。我这方面太差,很难欣然赏之,往往肃然读之。肃读虽大异于欣赏,亦有所得,例如了解此处历史沿革,古人谁曾来过,有些什么故事,等等。能够增长一点知识,也就不辜负旅屐载我了。

三是回忆香。鄙人临场不能欣赏,未获所谓审美愉悦,固属憾事。稍可释憾者,尚有回忆香。回忆所以能香,或应感谢遗忘。当年临场对景,肢体的酸疼、精神的困倦、内衣的汗湿、口舌的干燥、腹中的饥火,以及现代结队旅游必然有的种种不愉快事件,全被岁月淘洗一净,回忆里只留下一些最难忘的片段,恋恋犹香。有这一缕回甜之香伴你终身,这才是旅游的最大收获。一九八零年夏游北戴河,住中海滩区招待所。某日黎明,慢跑在海边的松阴道上,凉风梳头,清气澡身,左海右山,沿途无人。那时尚在中年,人虽瘦而腿脚有力,心情又好。跑完两公里,沿海滩走回。早潮刚退了,一路拾贝壳。抬头乍见红日出海,肃穆无声。此景之美,至今记忆犹新,一想起就回甜。事去不到三个十年,景物全非,海滩白沙变黑,海湾水有臭气,海岸上的树林和大片空闲地都砍了占了,丑陋的楼厦逼到海边来。游客拥挤,市廛喧嚣。海滩虽然污黑,倒有那么多照相摊点。海水虽然有难闻的臭气,仍有那么多人游泳。放心吧,三个十年以后,他们也一定会有回忆香,如我一样。

16.文中“隔锅香”“碰头香”各指什么旅游心态?(6分)

答案:16.“隔锅香”是指自家风景差,别处风景好;“碰头香”是指开头感觉好,后来感觉差。(6分,每点3分)

17.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17.先提出本段话题“隔锅香”,再用苏诗和西谚来阐释何为“隔锅香”,接着分析“隔锅香”产生的原因,最后指明“隔锅香”的弊端。(6分)

18.第三段两次举游北戴河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18.第一次举例,以亲身经历证明旅游的最大收获就是回甜之香;第二次举例,与上文三十年前北戴河之游做对比,说明无论景物美丑,回忆香是一样存在的。(6分,每点3分)

七、作文(10分)

19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作文立意参考: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由“可是”进行转折衔接,将“从前”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木心的《从前慢》这首小诗概括了我们当代人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

日色慢,是说时间缓缓流逝;车、马、邮件这几个事物是旧日生活节奏和缓的代表性意象。慢,从字面上来感受,当然是生活节奏不快。但若介入一种情感机理,慢有慢的成因,还有就是一种“心若止水”的那种沉静、悠然的姿态;或者也有如朱自清的那种“匆匆”的对于日子跟光阴的一种别样怜惜的情调。“从前”究竟是怎样一个时间段,是模糊的;比方说,可能是解放前、文革前、改革开放前,或者就是十年、二十年前,等等。另外,由于木心的人生阅历很丰富,“从前”可能提供的参数也很多,或者是出国前、回国前、狱前,等等。但是在写作中,不需要对应这些具体的界定,一个简简单单的“以前的那些日子”就够了。

“从前慢”与眼下愈来愈快的世界、生活相比,从前的慢有时候转化成了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细细品味、琢磨,这“慢”里透着人性的静美、朴素、浪漫、耐性等等。现在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很快,人心浮躁,这几句诗一下子就能打动人的内心,让人停留审视自己的脚步。

第二个分句“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分秒必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非常可取的,所谓人生苦短、时间宝贵,为了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与时间赛跑;但是,分秒必争的人生,并不见得就赢了人生岁月,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岁月充满生命的质感。第二个层面,可以理解为被高速度、快节奏现代生活所“绑架”的一种机械的人生,人们为了“跟上”机器的节奏、赶上社会的步伐,而不得不“赶时间”,“赶地铁”“赶考试”“赶应酬”……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匆忙人生”,人们被动地与时间赛跑,但却未必能赢得人生。第三个层面,从这个句子的出处进行思考,句子来自于余光中的“分秒必争吗?当心别输了岁月”,前后分句之间形成一种相反相成的逻辑关系,“分秒必争”,很有可能输了“岁月”、输了“生命”。

现代人,在当下这个社会里面很紧张,总是争分夺秒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与人生,总想一定要怎么样,一定要得到、实现自己的欲望、目标等等,可是很快的时间就过去,最后人生岁月可能就这么流逝掉了。“岁月”对应的词汇不是短暂的光阴,而是跟生命、跟文化有关系,而“分秒必争”是跟眼前的利益有直接的关系。“分秒必争的人生”,更多时候表现为急功近利;很多人追求结果的实现,而不在意或者忽视、漠视过程的体验、感受。其实,在生命的路上不必分秒必争;当觉得乱的时候,就停下来把自己整理清楚,找到自我,那么生命才饱满。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句话并不是否定“抓紧时间学习或工作的必要性或称赞人争分夺秒的可贵精神”;它让人们反思“在分秒必争中,莫忘岁月。”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从前”对应的不光是年代、时间,也对应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况。现在的生活,时空被科技高度浓缩化,高度发达的通讯方式、交通方式,让人们越来越追求目的,以至于忘了自己在这个当中成长的过程。生活中的很多人在心底里还是十分向往那种单纯追求过程的感觉的。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近来听说澧州进献柿木,上面长成了“太平之道”四个字。那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懂得事理,把它作为祥瑞进献用来讨好朝廷。
  我认为前代号称的太平之世,必须是全国安定,各种政事都处置得恰当顺畅。现如今西夏反叛,眼前摆着尚未剿平的祸患;契丹骄横,隐伏着随时会来的战祸。一个祸患还没有除灭,另一个祸患已经开始发生。加上西部的泸州,南部的湖岭,凡是跟外族交界的地方,没有一处不发生动乱。而且在国内百姓困苦艰难,盗贼四处惹事。前些日子京西、陕西派出八九千官兵,抓捕几百名盗贼,不能一下子消灭,只能把他们打散,然而这些盗贼又在别的地方集结了。现在张海虽被打死,但达州造反的士兵已接近百人,还杀了朝廷使臣,他们的势头不小。兴州也向朝廷报告有八九十名盗贼。各个州县恐惧不安,用什么办法来处置这个局面呢?在我看来,现在竟是全国混乱,大小政事的处置都有失误和不当,实在没有看到什么太平盛世的景象。
  我又想即使柿木上的文字不假,确实是天生的,那么也有很深的含义。那上面的文字只说“太平之道”,它的意思是可以推求的。自古以来帝王的治理要达到天下太平,都各自有治国之道。得道就天下太平,失道就会出现危险和混乱。我观察现在的形势,只见到失误,没有见到恰当和顺畅的施政。希望陛下要操心国事、勤于政务,不生安乐之心,那么两三年之内,可以期望(有希望)逐步把天下治理好。如果因为以前作乱的张海等势力略微衰败,便认为后起的贼人用不着担心;因为京城附近下了大雪,便认为全天下都丰收;看到契丹暂时没有来侵扰,便认为一定没有战事;看到西夏派来了使臣,便认为可以停止打仗。奢望太平,渐渐生出安乐之心,那么这根瑞木就是耽误国家大事的“妖木”了。
  我看到今年有进献芝草的,现在又有人进献瑞木。私下担心各地模仿他们,争着制造出荒诞离奇的事。澧州进献的瑞木,我恳求再不要给臣僚们传观。并恳求马上向天下各州各军下达命令,告诉他们:因为多年的战事,天下穷困疲累,正处在严格要求自己为国忧虑操劳的时期,所有的珍禽异兽草木之类,一概不准进献。这才是表明皇上的德行,感动劝勉臣民的良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e77cdffc5da50e2534d7f06.html

《2016江苏省盐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