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4-06-14 07:31: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
作者:孔祥安
来源:《学术探索》2013年第02

        摘要:孔、孟、荀代表的先秦儒家,力倡修身为政、民为邦本、选贤使能、富民强国、礼主刑辅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哲学思想。自汉武帝以后,这一儒家政治思想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体的主体意识和人们社会生活的主导思想,深刻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其所蕴含的丰富合理内涵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至今仍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关键词:先秦儒家;为政以德;仁政德治;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2-0001-05

        孔、孟、荀代表的先秦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汉书·艺文志》),略于天道,详于人道”[1]P26),注重人的心性修养和社会群体的礼乐教化,提倡德治仁政,认为为政在人为政以德,倡导以道德的方式解决人际和社会政治问题,从而形成独具仁政德治特色的政治哲学思想。对此,学界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给予专题性探讨,却少有较全面的论述,故本文尝试对此做整体性的梳理和解读,展开对其所蕴含的丰富合理内涵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的诠释,以求教于方家。

        一、修身为政,政者正也

        先秦儒家强调修身,认为修身是和睦家庭成员关系的必备条件,是立身处世参与社会管理的前提基础;认为为政在人,提倡为政以德;认为为政者的道德素质关系政治得失成败、国家兴衰治乱。如《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认为大学者,大人之学也。”[2]P3)即是说,大学就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P4)如《中庸》也说: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2]P29

        孔子把修齐治平作为毕生孜孜以求的目标,非常注重修身与治国关系的探讨。如子路问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孔子给予三问三答,即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这三答都冠以修己。然而,怎样修己?达到怎样的人格标准和人生目标?对此,孔子提出了这一哲学性质的范畴,视为普遍的伦理原则,修己为政的最高理想境界。孔子提倡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要求人们克制自身的私欲,积极向人格的最高标准靠近。具体就是一言一行都要约之以礼(《论语·颜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关键需要把礼的外在行为规范内化为人的内心道德自觉,即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如此,才能建立一个充满仁爱而和谐有序的社会,才能改变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e1f5ba24693daef5ff73d03.html

《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