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模板

发布时间:2020-03-11 13:34: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临沂滨河实验学校 XXX

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内容索引

1、 成长寄语

2、个人小档案

3、我的奋斗目标(未来三年规划)

4、我的教学计划

5、我的教育行动(读书随笔)

6、我的教育行动(优秀教学设计)

7、我的教育行动(我的教学感悟)

8、我的教育行动(教学论文)

9、我的教育行动(教学反思)

10、我的教育行动(教学故事)

11、我的教育行动(课题研究)

12、我的教育成果一览

13、我的教育成果(证书复印件)

word/media/image2.gif

教育理念:孩子们享受学习的快乐;老师们享受工作的快乐;

学校的教育是健康的、是体现教育本质的科学教育;从这里走出的

孩子不仅有着优秀的学习成绩,而且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健康的思想品格以及健全的身心素质。

教育方法:和煦的春风滋润了万物,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带来了勃勃生机。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以学

生的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是起到帮助、引导、

评价等作用。并指出要在课堂中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行动策略:每一节课都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到新鲜,每一分钟

都能让学生在快乐,让我们的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于知识的高空,

新课程革命放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手脚,还有我们的心情.教师的职责

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开发学生自身的

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

(粉红色字迹部分,结合自己实际填写)

未来三年规划

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未来三年规划

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未来三年规划

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xx人,其中,大部分同学学得主动,学生拼音基础较好,书写工整,上课能积极发言,但学生的阅读面还不够广,学得不够灵活,通过一学期的训练,不少同学还不懂作文的方法,本学期多让学生接触自然,多写多练,努力打好作文基础。

二、指导思想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

2、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3、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三、教材分析

1、关于课文。

全册教材布置课文32篇。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富余的资料。从内容上看,既有反映家乡美好景物的课文;也反映现代儿童关爱他人,化解矛盾、重建友谊和良性竞争的课文,从体裁上看,除了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以上特点,不只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2、关于习作。

习作教材仍然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布置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出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在习作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

3、关于练习。

字词句练习方面,是将识字写字和词语句式等内容综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和用的过程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仍然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布置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二是布置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资料,协助学生积累语言。

写字方面,继续强调按规范严格练习,写好钢笔字,同时进行毛笔字的起步练习。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方面,本着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的原则,以口语交际、想想做做的形式布置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顾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协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能准确认读25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52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听懂他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情,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者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愿意与他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身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五.、方法措施

1、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检查督促与褒扬鼓励相结合。

2、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通过早读课、午自习,利用班级图书角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读书任务。

3、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置“读”与“写”的关系,做到多写多练,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六.教学进度。

三月份:1---2单元

四月份:3---4单元

五月份:5----6单元

六月份:7----8单元

以上进度只能提前实施,要灵活处置。


我的教育行动之

课题:9、绿色的歌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4、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积累优美词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认识蝈蝈吗?你们听过蝈蝈的歌吗?谁愿意模拟一下蝈蝈的歌?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在豆花盛开的季节,去乡间聆听蝈蝈充满快乐和希望的歌。(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1、自己小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做好标记,遇到不理解的生词用横线划下来。

   2、读准字音。蝈、挂、蔫、挚、虑、秧、胳、膊、朴、素

   B、没有注音的生字,通过查字典认识字音,了解字义。

    盛、露、霞、秧、粉

   C、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盛:shènɡ 盛开

       chénɡ盛饭

     露:lù 露珠

       Lòu 露馅

     乐:lè 快乐

       yuè 音乐

   3、学习生词。

    A、联系上下问理解。

    B、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生词。

      圆润:饱满而润泽。

      晶亮:晶莹光亮。

      清凉:凉而使人感觉爽快。

      忧虑:忧愁担心。

      朴素:不浓艳,不华丽。

      真挚:真诚恳切。

  三、朗读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A、对于书上有注音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识。

3、指名读课文,教师即使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4、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给课文分层,概括大意。

  1、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自然段:写蝈蝈在豆花盛开的季节不停地唱歌。

  第2自然段:写蝈蝈的歌很好听。

  第3自然段:写蝈蝈自由自在地歌唱,许多动植物都在听。

  第4自然段:赞美蝈蝈的歌。

  2、分层,概括大意。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蝈蝈在豆花盛开的季节不停地唱歌。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蝈蝈的歌唱。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赞美蝈蝈的歌。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领读,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齐读。

   3、自由读,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全班练读。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圆润、晶亮、清凉、忧虑、朴素、真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读,思考:

  A、“豆花盛开的季节”是什么季节?

  B、“他们穿着绿褂儿,蹲在豆叶上,不停地唱着:‘咯咯咯!咯咯咯!’”这个句子怎么理解?指名说说。

  (“豆花盛开的季节”是指春夏季节。这个句子是拟人句,“他们”指蝈蝈。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蝈蝈体型小,身体呈绿色,它们趴在豆叶上,不停地叫着。把蝈蝈当作人来写,使文章描写生动具体。)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蝈蝈在豆叶上唱歌的情景。

三、探究课文第二部分。

  1、老师范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讨论,教师随机指导。

  3、学生汇报。

  这一自然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1句):写蝈蝈的歌很好听。第二层(第2—5句):具体描绘了蝈蝈的歌声。

 第三层(第6句):写蝈蝈的歌声中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4、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

  A、他们的歌声像豆叶上的露珠一样,圆润晶亮。

  B、那个歌声,像清凉的渠水,流到了豆棵儿旁,也流进了我的心田里。

  思考交流:这两个句子都是什么句?作者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5、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交流并汇报。A、蝈蝈在什么地方歌唱?B、“他们好象都是在自己的小院里歌唱,在自己小院的葡萄架下歌唱“这句话该怎么理解?C、“小螳螂、小蜻蜓、蜜蜂、彩蝶,都来听;草儿、花儿和豆秧们,也都在听。”这句话说明了什么?D、“豆花庄的小歌唱家们”指的是谁?为什么把它们比作小歌唱家们?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体会、想象。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知名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2、学生思考。A、为什么说蝈蝈的歌是“一支绿色的歌”?B、为什么说蝈蝈的歌声中“好象还飘着金色的梦”?C、听了蝈蝈的歌,作者有什么感想?

3、小组合作探究。

4、小组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指导朗读,背诵。

 1、创设情景,播放轻音乐。

 2、指名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配乐朗读。

 3、齐读,赛读。

 4、学生自由读,练习背诵。

 5、学生代表背诵课文,学生评价。

 6、配乐背诵,集体欣赏。

  板书: 9、绿色的歌

圆润  晶亮

好听——像清凉的渠水——充满快乐和希望

有声有色

我的教学感悟

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在教学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回首自己的教育生涯今天应该好好的总结。  

培养一名优秀的教师或者一名名师需要诸多方面的努力,但有一点,个人的努力与勤奋是成功最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教育生涯的规划。我自己已经走过21年的历程,21年来也应该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或者总结了一些失败和不足。再回首好好梳理这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1年的努力自己也取得些许的成绩,但也蹉跎了不少的时间。我们有时总是在抱怨待遇太低,抱怨生不逢时,抱怨新课程的要求太高,抱怨学生太难教等等。在抱怨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我们渐渐放弃了原来的理想与抱负。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事业需要激情创新和奉献。

通过学习名师的经验又再次点燃我们久违的理想。我们为什么甘于平庸,我们为什么总是忙忙碌碌而回首后我们感觉又怅然若失,内心的不安总在我们身边索绕。我们今天的时代是一个缺失信仰的时代,所以我们心中没有梦想有目标,所以我们感觉不到激情,感觉不到教育的幸福。

    做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每一位为人师者,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途,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对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认识与实践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新一轮的课改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的语文课程目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自然、社会、人文 多方面语文资源的利用开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的需要,使信息技术在教学法中的运用显得更为重要。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了、色彩丰富了、生动性增强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这是有目共睹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很不一样。不是谁辅助谁了,而是二者要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信息技术要 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 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掺 合”;如果信息技术不屑于观照语文教学的特点,就会成为累赘,成为勉强“贴”上去的负担。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的紧密融合。
  在基于这种认识上,我充分利用本校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氛围,创设情景,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再现动具体的场景氛围:浩淼的大海、无限的荒漠、青葱的原野、破败的古寺、寂寞如泪、丝竹如泉,均可以呈现于学生的感官,学生能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情景中,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融为一体。如在讲析《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感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我从网络资源上下载桂林山水的游览视频,让学生从文字到直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领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场景 。在教学《长征》时,剪辑电视剧《长征》片断,让学生走进战马嘶鸣、弹雨纷飞的战争场面,感受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前赴后继、勇敢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然后稍作点拨,与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进行对比的冲击,我相信学生是不会轻易忘却的。

二、挖掘教材,整合信息,启发创新 。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是现代社会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对信息的过滤、筛选、提炼、整合,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人的智 能,提高生产力的关键,许多未来学家指出:“新的经济要求掌握符号形象抽象的技巧,要求合乎逻辑的说明问题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其它方面的能力 。”这里的信息,可以是数字、声音、色彩、质感的,也可以是几何的、静止的、动态的,还可以是多种组合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每到新学期开学,我提前备好语文课程,每一课的备课资料、教案、课件,都在电脑中设为共享,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教师所提供的资源,根据教学要求及自己的喜好,有 选择地进行阅读、讨论、质疑。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学生不同意教师观点或教材、教辅资料的某种说法,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相关信息,通过自主、合 作、探究,得到自己乃至大多数同学认同的观点、看法。对我而言,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此过程中的睿智的思考、心灵的交流,也许是我最关切的。在人教版十一册语文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三篇课文,有的介绍了科技新成就,有的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如果单凭学生的已有知识,很难理解这些还离农村孩子较远的事物。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利用我校已建成的网络优势,课前在微机室让学生在网络上搜集资料,课中阅读感悟、讨论补充,课后交流整理的教学方式。即 :学生在课前积极搜集资料,课中深入思考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并让学生交流资料,作为对课本内容的延伸和补充,甚至让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已知问题和未知问题,进行整理,以便作为下一步学习的基础。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还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投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对语文教师是一种挑战。既要着眼于未来需要,又要切切实实做一点一滴的探索;既要勇于开拓创新,又要潜心学习老一代语文教育家们的宝贵经验;既要了解信息技术,又要用更高的标准重新深刻认识语文教学的精髓——这是在学习上、教学上,思想上一种全面的挑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双面性,课程整合也不例外。我们应该准确定位趋利避害,使信息技术更有利于语文课程的发展。

我的教育行动之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材内容选取于解放战争时期,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距很远,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了十八旅战士到达汝河时遇到的自身的困难、人为的困难和自然因素的困难。从而明确刘邓大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刘邓首长下达了进攻、迅速、勇猛的作战方针才显得由为英明。也正是在刘邓首长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号召下,强渡汝河成功,实现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展现了刘邓首长的指挥风采。课上,采取读读、想想、画画的办法指导学生理解感悟。通过对中心句的品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努力将学生带入千里跃进大别山过程中的抢渡汝河的战斗中,体会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课上对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和想像训练。力求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做人,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品赏佳句,体会“跃进”精神1.朗读全文,讨论:刘邓大军能够实现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计划,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句话可以集中概括?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找出“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句,并紧扣这一句,分析它三次出现的不同背景,理解它的含义:第一处是刘伯承首长的叮嘱,是首长对战士们的勉励;第二处是说明这句话已深入到了战士们的心田,变成了大家的决心和行动;第三处是说明刘邓大军个个都是“勇者”,同时刘邓大军的胜利又再次证明了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

我的教育行动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却是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多年来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

我班有一个学生叫房子豪,平时上课下课很爱调皮捣蛋,上课时不是身子动过来扭过去,就是嘴巴说个不停。第一次找他谈话,他就很直爽的告诉我,他也想好好学习,但就是坐不住。这时,我知道要提高他的成绩,首要的是解决他的思想问题,改变他的坏习惯。但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习惯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于是,我耐下性子多次找他谈话,只要他犯了错误,我就找他谈。次数多了,他也被我的诚心所感动,努力尝试改变坏习惯。后来,他基本能做到和老师积极配合上好课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尺讲台,道不尽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写不完人生风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尽情欣赏学生的创造,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

我的教育行动之

研究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研究与对策

附: 成果证件复印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e13d1dbb8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9.html

《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