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诗意的班级文化 建构诗境的幸福馨园

发布时间:2018-01-16 15:34: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意”的班级文化

建构诗境”的幸福家园

摘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他们一方面处于身心发育之时,他们有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内在的原始欲望会爆发一股征服的力量;另一方面有着纤细的个性、敏感的心灵、憧憬的思维,美好的幻想,但由于缺乏坚定的恒心和坚韧的耐心而又往往浅尝辄止。这就造成他们情感上的孤独和孤单;加之因他们较强的防卫心理而又往往将大人的关怀拒之门外。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也厌烦大人们过多关心,致使招来大量冲突,使双方进退失据,处境尴尬,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何处,该如何面对和解决?本文结合笔者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以“营造‘诗意’的班级文化”为契机和抓手,目标是把班级建构为孩子们“诗境”般的“幸福园”的个案为例,期许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关键词:中职生心灵 德育管理 班级文化 诗意教育 幸福馨园

“人在某个方面被遗弃后,会另外找方法证明自己。”案头的摘记卡上,不知从哪本书来抄来的这句话,倍感适合于我们当下的中职生。众所周知,我们绝大部分中职生,是中考场上的失败者,是中考成绩的遗弃者。然而,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恰恰是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育之时,他们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内在的原始欲望会爆发一股征服的力量他们也有着纤细的个性、敏感的心灵、憧憬的思维,美好的幻想但由于缺乏坚定的恒心和坚韧的耐心而又往往浅尝辄止。这也造成他们遇到些许困难和挫折时心灵倍感孤独和孤单,别人也很难给予帮助的举步维艰、进退维谷的心理处境;加之因他们处于被批评的状态而积累起了较强的防卫心理。所以,他们往往家长和老师的关怀拒之门外。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也厌烦大人们过多关心,致使招来大量冲突,使双方进退失据,处境尴尬,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何处,该如何面对和解决?

所有的青少年,都想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没有人自甘堕落。作为一名中职老师,我也知道我们的这些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读书学习,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优异成绩而张扬自我。但由于学习习惯学习爱好学习基础、学习认知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而往往是如老虎吃蚊子无法下手。当他们抑或在努力了较一段时间后觉无明显长进,便又开始困顿、怠惰、惑。他们听到老师和家长的语言,最多的是己不如人的对比、指责、批评和说教。但心智的成熟度又还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遇到的这些问题况且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还不够成熟,单调的说教、灌输“真理”的方式有时容易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然而身心的发育使他觉得好像要去做某些事情。为此,抽烟酿酒、打架斗殴、甚至出现了某些骇人听闻的违法行为屡屡发生

曾读将勋先生的《孤独六讲》,文中有一段法国对青春期少年的教育方法深受启发:“我在巴黎看到有好多特别规划给青少年的专用空间,他们在那边玩、跳,做各种高危险的动作,而看到的人也会不吝惜地给予掌声。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可能就会去打架闹事。这个空间其实是在帮助他们将暴力转化为美学。”然而,由于文化观念和空间场地所限,据我所知,中职学校能借鉴这种做法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者,如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也曾在《星云禅话》中读到一个故事:

小徒弟整天跟老师父说:“我心不安,我心不安。”他觉得心理好慌,上课无心听课,做功无心做功。问老师父到底该怎么办?老师父拿出一把刀说:“心拿出来,我帮你安一安。”

心一直都在自己身上,心会不安,是被孤独和寂寞驱使着,要去找自己以外的东西。

我们心里太繁杂时,不妨试试静坐,不是以宗教的理由,而是以诗意的方式让自己内心的杂质沉淀,能够得到暂时的宁静但生性活泼好动的十七八岁的孩子们是很难做到的。

或曰:“如你上述所说,我们这些中职生孩子就只能听之任之,无良方以导之、优法以教之了吗?”

在读书过程中,曾摘录几段关于“文化教育”的几段文字,深受启发:

“谈教育,我首先注意文化。我们建立了什么样的文化?传递给孩子们什么样的习惯与价值观。他们言行透露出来的讯息,是整个文化环境陶养出来的生命。”(李崇建《麦田里的老师》)

“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实践中”, 它是“品味、道德、智慧”积累的总和。(龙应台《文化,是什么?》)

“什么叫生活?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叫生活。人生就是要‘活’——要‘生活’。”陶行知论生活教育》

“人是文化的生产者,文化也是人的生产者,人与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人的世界是文化的世界,文化是人诗意存在的栖居地。只有在文化的世界中,人才是人。离开了文化的世界,人就可能成为一种‘动物’。”(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

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把“文化”拔到了一个“高大上”角度,让孩子心生敬畏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其实在我们日常的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和建设中,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和进行文化教育,原来是极具可操作性的很具体的事。因为“文化”即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就这么简单。就是为孩子们营造一种班级文化氛围,协助他们建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静的学习内心,从而循序渐进地养成良性的学习行为习性,欣赏并鼓励和表扬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做出的点点努力,分享他们实现即使小小目标后的快乐,把孩子们内心的“虚无的大”,变为“实实在在的小”,让班级成为他们“诗境”般的栖居地。

2015年9月新学伊始,本人有幸担任了学前教育五年一贯制大专班的首导。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以“营造‘诗意’的班级文化”为契机和抓手,目标是把班级建构为孩子们“诗境”般的“幸福园”。

一是营造教室文化,形成“学习”。

有人曾说,教室是学生的家,是学生自己的王国,是学生幸福的源泉。而朱永新教授则言:“完美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因为学校教育中,师生生活斟酌上是由课程连着课程实现的。”我们的教室确实如孩子如我愿景的是35位孩子的“学习”。黑板的正上方悬挂着由吴佳璐同学为班级设计班徽,其两侧是均匀布局着则同学们共同讨论决定的袁欣同学手书的班级主题词——“净、静、竞、敬、境、精”六个尺许见方的毛笔字。两侧壁柱上是袁欣蕾手书的班级联语:“自我欣赏学博专精放飞个人梦想,齐心协力积极进取铸造班级辉煌。 教室的每个角落呈现着由孩子设计的“班级公约”、“星空物语”、“班级制度”等不同的主题墙。我们的“班级公约”是对班级主题词的诠释:“净——卫生干净,内心纯净”、“静——纪委安静,学习心静”、“竞——学习竞争,参与竞赛”,“敬——尊敬长友,敬畏生命”,“境——适应环境,境界高雅”,“精——行为精准,生命精彩”。

教室后面装有余册高质量的书架,置于其上的五盆春兰此季时时吐露着芳香孔子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教室养兰,也正有此意。

每面墙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会育人,孩子们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能够更加轻松学习,自求自悟,快乐成长。教室,成为同学们施展才华的阵地,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室文化,达到了无形育人的目的。

二是营造生日文化,形成情感园”

有人说,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家庭呼唤温馨;有人说,班级是一个小社会,社会呼唤和谐。每个月,我们班总会度过那么几个不同寻常的夜晚——为班上同学庆贺生日。每一位同学的每一次生日,作为孩子们的首导,笔者都亲笔在贺卡上写上祝福,再由我等几位班委一起负责为小寿星送上一个笔记本和两袋零食。这让我们班的同学更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气息,能在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中,感受班级之爱。杨璐、章露萍等同学把这生日庆贺活动记在随笔里,读起来让人感动。

如杨璐同学在其《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中写道:

夜自修视唱课的时候,金亚芬同学坐在了钢琴旁,同学们和往常一样心领神会地关了灯,伴随着琴键上清脆的“祝你生日快乐”的乐音,同学们便拍手边唱着“祝你生日快乐”。又之后我和其他同学一样许了三个愿望。

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有人送我礼物,第一次有人给我唱生日歌,也是第一次有人帮我过生日。我非常感动,但这感动是根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诺尔曼·丹林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是教育中一个本源、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笔者通过微信,把给孩子过生日的情景图片发到家长群中,迎来了许许多多家长的祝福。朱小蔓教授说:“动情是教育的关键 孩子有智力大小、能力长短和知识多寡的区别,但作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独特的人格和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引导孩子们在其中间传递这种真诚的情感时,尽然会引起他们内心情感的真正触动,使他们成为一个个充满情感和情怀的生命个体。“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好像是列宁说的。

三是营造主题活动,形成和谐园”

毕达哥拉斯说:“美德的最高境界乃是一种和谐。”自入学以来,我们除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外,利用班团活动课举行了六次主题班会活动。第一次的团结友爱,让孩子们在新学期有了第一次欢快的午后时光,让他们彼此陌生的心灵渐渐靠拢,一阵温热……这后他们分小组依次举办了“青春”PK“勇气”、“冬至节的文化由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梦幻圣诞节等班团活动。每一次的班团活动,都能够促进每位同学之间的感情,使孩子们更为默契融洽,让他们在这高中生活的三年时光中留下美好的回忆,笔者相信这将会印刻在们的脑海中,当他们走在不同的巷道,回头,那是一片温馨……

四是创建班刊文化,形成精神家园”

本学期入学两周后,笔者以语文老师的身份之便,为班级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班刊——《星空物语》。每期班刊出版后,除教室后的园地中张贴一份外,给每位有作品刊登的同学发一份,并为他们加上分值为1分的德育考核分数,这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由于职高学生的特殊心理,很多同学把能在班刊上发表作品为荣。为让同学们获得自信,每期班刊完成后,都要发布在校园网和家长微信群中,从而成为同学们阅读和写作的巨大动力。“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班刊也渐渐形成了我们班级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灵魂。每期都有两百次左右的点击量,多次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的好评。班级在学校的推荐下获得了区“书香班级”的荣誉称号,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星空物语》第一辑共十二期48页的合订本也刚刚向孩子们面世。

“生命诗意地栖居在生活中。”这是海德格尔的一句名言。朱光潜先生说:“诗必有所本,亦必有所创。”“诗意的栖居”的“本”是自然、是生活、是人的实然状态,教育无疑应该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反映他们的实然状态,惟其顾及实然,教育才有真实感。当代“三一修辞”学派中有一“修辞的零度与偏离”的观点,即语言交际中以假设的“零度”为基点,把成功的交际称之为“正偏离”,不成功的交际称之为“负偏离”。而从我们中职生日常德育教育的效果来看,也会产生三种结果:即正效果、零效果、负效果。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有多少位老师就有多少种德育教育方式方法。但所有方式方法的核心是相同的,就是对学生引导和帮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树立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大纛。“说到底,人活的就是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不同的人生。”“在一定意义上,人生的觉悟就在于透过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生命就有了明灯和方向。”(周国平《生命的品质·序》)为他们构建起一座走向生活和生命的“幸福家园”。

参考文献

〔1〕蒋勋.孤独六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2〕李崇.建麦田里的老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3〕周国平.生命的质量〔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6

〔4〕冯铁山.诗意德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1

〔5〕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d8cf13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d.html

《营造诗意的班级文化 建构诗境的幸福馨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