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故事案例:走进故事学语言

发布时间:2018-08-06 09:55: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走进故事学语言

案例背景:

为什么小班幼儿会出现:听故事时目不转睛,听提问时事不关己的现象呢?在语言活动中,如何才能让提问对幼儿变得有吸引力?如何通过有效的提问来激发小班幼儿表达表现,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欲望呢?

案例实录:

《门上的画》是一个简单轻松的小故事,围绕小鸡要去小狗家做客,但要辨别小狗家门上正确的标志这一有趣的情节,故事逐渐展开。考虑到小班幼儿对于小动物的兴趣,以及其中重复的对话与情节很适宜小班幼儿的原因,我以“听懂故事大意,愿意回答提出的问题”为教学目标,选择了故事《门上的画》作为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了一次小班语言活动。

活动前,我利用玩具盒设计了三扇可以开动的小门,并在门上分别贴上了小鱼、萝卜和肉骨头,这样当手偶小猫、小兔、小狗放到玩具盒中时,就俨然是三个小动物惟妙惟肖的家了。活动一开始,我舞动着的手偶小鸡,激起了孩子们对于活动的兴趣。在与鸡宝宝互相问好,以及对于鸡宝宝出门原因的询问中,我将故事开头的第一段因小鸡的口吻进行了讲述,并向幼儿发出邀请“谁愿意帮我(小鸡)去找小狗的家呢?”孩子们立刻跃跃欲试,举着小手争先恐后说“我愿意”、“我想帮小鸡去找小狗家”。

没有像以往一样直接进入对故事的完整讲述,我尝试的第一步就是:变讲述为游戏。在 “带领鸡宝宝到小狗家去做客”的游戏情境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始了去寻找小狗家的历程。一段《邮递马车》的音乐随即响起,我们和着轻快的音乐踏上了行程。围着场地轻走一圈在音乐停顿时,我轻快地回到了座位上,爱模仿的孩子们也立刻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随着老师的目光将注意力转向了桌上出现的小门。

“咦!这是什么?”

“找到了,找到了,老师你看小狗的家!”

“这是小狗的家啊!门上画的什么?”

“小鱼!”

“哦”没有否定孩子们的想法,“让我们敲门看看是不是小狗的家吧!”

孩子们听说连忙用小手做出敲门状,“当当当、当当当……”。

而我则模仿着小屋主人的声音接口道“谁呀?”

“我是张玲钰!”

“我是妮妮!”

“我是宝宝!”

“我们是嘟嘟三班的小朋友”

……

你们可真是有礼貌的孩子,快进来吧! 小门打开,手偶小猫露出了头:“你们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你好,小猫!”漂亮的小猫引来了孩子们不少的好感。

但是可别忘了我们今天的任务啊,我于是问道:“咦?这是小狗家吗?”

“不是不是,这是小猫的家!”“哎呀,我们找错了!”

“那怎么办?”

“我快去找小狗家吧!”

“好啊,那我们敲错了门,该和小猫说什么呢?”

心急的炮炮站起来大胆地说:“对不起小猫,我们找错门了!”引得孩子们纷纷效仿了起来……

“没关系,你们到前面找找吧!再见!”

  “再见!”

合上了小门,转向有些许失望的孩子们:“孩子们,为什么小猫家的门上画着鱼呢?”

一个提问激醒了孩子们,“因为小猫喜欢吃鱼!”“对了,小猫喜欢吃鱼,它的门上就画上了鱼!”

  我赞许地点了点头,听着《邮递马车》的音乐再次响起时又向孩子们发出了出发的指令,“孩子们,让我们继续去找小狗的家吧!”仿佛得到了方向的指引,孩子们的步伐更加有力了,直到第二扇小门又出现了,音乐停止,我们又一次回到了各自的座位上。

  “老师,你看又有一座小房子。”“咱们找到了小狗家了!”“这不是小狗家!”孩子们的意见明显有了分歧,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因为我知道在其中的一部分孩子已经在理解了小猫家门上的画的基础上,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并做出了分析。而我此刻要做的是,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再进行表述。

“孩子们,看这扇门上画的什么?”

“是萝卜。”

“这是小狗的家吗?”

“是!”“不是,小狗不喜欢吃萝卜。”这一结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首肯。

“那么,这是谁的家呢?”

“这是小兔子的家。”“小兔子喜欢吃萝卜!”

“好,咱们敲开门来看看这是不是小兔子的家!”

结果?不用说你一定知道,虽然还是没找到小狗的家,但是大家却都没失望,告别了小兔,我随即问道:“孩子们,小狗家的门上会是什么样的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的说“小狗家的门上一定画着肉”,有的说“小狗家的门上会画着肉骨头”……

音乐声中又一次踏上路程,孩子们一脸的轻松微笑,不知是谁第一个发现了画着肉骨头的小门,“老师,小狗的家!”目光一齐集中到了这扇小门,随后是孩子们自发的欢呼……

“这是小狗的家吗?为什么?”

“门上有肉骨头。”

“为什么小狗的家门上画有骨头呢?”

孩子们齐声说:“因为小狗喜欢吃骨头!”

还等什么?快来敲门吧!在我的带领下,孩子们满怀着期待地敲门并问着:“小狗在家吗?”当小狗出现在打开的小门的那一刻,孩子们开心的笑了……

其实整个游戏不过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而孩子却在轻松游戏过程中感受并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还是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桌椅,但是孩子们却感到真的在小狗家做客,听着小狗说:“小朋友,你们怎么才来啊,我都等你们等了好久了。”孩子们都一副等不及要去讲讲的冲动“小狗一定不知道咱们刚才的经历。这样吧,老师来讲给它听听,你们也听听看对不对!”孩子们都点点头,年龄较小的妮妮边点头边说了一声“行”俨然透露出了小主人公的模样。在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中我的故事开讲了……当故事结束时,孩子们难掩得意的神情,我想是因为这是他们的故事吧。

所以接下来面对小狗想要知道的:咱们来的时候都经过了谁的家?以及和大家玩的猜猜是谁的家的游戏,孩子们高高伸出的小手早就告诉了我他们想要参与的心情。是啊“ 猫的家门上画着什么?为什么?兔子的家在哪儿呢?小狗家呢?”这哪里能够难倒我们的宝贝们啊!

调皮的小狗又说话了:“我还给大家准备了好多好吃的呢!”看着图片上的“小草桃子竹子、“虫子”,孩子们面面相窥,好像是发现小狗犯了一个大错误一般,小树说:“这怎么能吃啊?”糖糖也说:“我只吃桃子,其它不能吃!” “就是,就是!”

“那这些都是谁爱吃的呢?”

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小羊喜欢吃青草。”“小猴喜欢吃桃子,熊猫喜欢吃竹子。”“小鸡喜欢吃虫子”

“明天小鸡要请小狗到家里做客!那小鸡家的门上要画上什么小狗才能找到啊?”

“画小虫,小鸡喜欢吃虫子!” “画小米,小鸡喜欢吃小米!”

“那我们现在快回家帮小鸡去画门上的画吧!”

“好!”起身的孩子们没有忘记说:“小狗再见!”

在音乐再度响起时,孩子们自发地同我带着小鸡,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

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 创设游戏情境,

“帮小鸡寻找小狗家”的游戏情境不过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变化了的是不再由教师一人去讲述,而是游戏的情境充分理解故事的大意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

情境性提问,更有益于激发小班幼儿主动表达与表现

新《纲要》强调“要让孩子在充分感知和体验中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能与同伴和老师分享。”在这一活动中,激发起幼儿投入的学习状态以及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将各领域教育相互渗透。

《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在这一语言活动中,艺术、社会与科学等领域知识的渗透,来源于对于故事内容中所存在的与领域间知识的联系和可以生成的联系,以及小班幼儿的需要。音乐的加入使得幼儿得以从座椅中解放出来,动静的结合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动作需求;与做客有关的礼貌教育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与交往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能帮助他们解决真实生活中的事;而关于“小动物及其对应食物”这一科学相关知识经验的回顾,则是幼儿故事大意的关键。

、结果与启发

  通过这次在小班语言活动中的实践与思考,我获得了不小的启发:

首先,在开展小班幼儿语言故事活动时,教师要思考怎样让自己不再只是一人堂,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另外,提问是否有价值、是否适宜是推动语言活动的关键。陶行知曾说:发明万万千,起点是一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的有效提问能激发幼儿思维的兴趣,是推动幼儿活动的有效手段。教师提问要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找准价值的切入点,考虑问题的呈现形式和展现幼儿的思维过程,提问策略要富有情境性、开放性,并且可以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适时的追问,通过教师语言的提示来激发幼儿表达表现的愿望,同时也使小班孩子的语言在活动中得到完善。在使用不同策略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各种提问策略的优势,在相互协调中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d785a1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b.html

《游戏故事案例:走进故事学语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