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的故事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十六计的故事
篇一:三十六计故事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自认为军事防备十分周密,别人不会轻易进犯时,其斗志就会容易放松,从而麻痹轻敌;平时常见的事物,看惯了不容易起疑心;暗藏深机的计谋与公开的形式并不相互矛盾,相反,它常常暗含在公开张扬的行为之中。这就是易理中阴阳互相为用的道理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亲率三十万大军准备平定东土。
一日,行至大海边,只见眼前白海滔天,茫茫无际,唐太宗内心惧怕,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传报有一个近居海边的富户请求见驾,并声称已经准备好了三十万大军的过海军粮。太宗大喜,急忙率百官随富户来到内,百官也纷纷入座,开怀畅饮。谁也没有注意,这件神气的房子已经渐渐移动开来了。不久风声四起,涛声如雷,良久不止。太宗惊起。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禁愕然,目之所及皆是茫茫海水,原来大军已经航行***之上了!这正是薛仁贵策划的瞒天过海之计。唐军征东,军队的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大因素。如果士兵因渡海不适应,导致心惊胆颤和体力下降。那么,不用敌人攻击,整个部队的战斗力也就丧失的差不多了。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攻击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它后再打,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打击气势衰落的敌人。
公元前355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令田忌为将,并起用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大军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他说:目前魏国的军队已经把邯郸围上了,现在去救已经晚了,现在魏国精兵顷国而出,若我们直攻魏国,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于是田忌率军队直接向魏国都城冲去。魏国主力全被派往围攻邯郸去了,国内军力空虚,根本无法阻挡齐军。魏惠王急令庞涓撤军回国。庞涓接令后,日夜行军向回赶。在路上中了齐军的埋伏。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
当敌人的动向已经明了时,而盟友却举棋不定,观望的时候,应该诱导自己一方盟友攻击敌方,自己尽量不出兵或少出兵。这样势必使盟友受到了损失,但却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
满军攻打明朝,但被袁崇焕击退。皇太极为此日夜难安。
为除掉袁崇焕,皇太极定下了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皇帝疑心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朝官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洲订下密约,放满军深入内地。崇祯大怒,将袁崇焕斩首。这样一来,明朝再无可用的大将之才了,而袁崇焕十几年来辛苦建
1/18

立起来的防线土崩瓦解。他手下的将士也被此事伤透了心,纷纷解甲归田,明朝军队的士气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皇太极借崇祯之手,除掉心腹之患,为满军入关,实现霸业打下牢固的基础。《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
要使敌人处于绝境,不可以派兵与敌人发生正面交锋,而是逐步的削弱敌人尚存力量,使敌人逐渐变弱。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奉命驻守雁门关,以防匈奴入侵。李牧每天训练战士骑马射箭,天天杀牛镐赏战士,把收入全用来做战士的粮饷,又教人认真看守烽火台,派人贞察匈奴的活动。
经过几年的功夫,李牧训练了一支精壮的队伍。所有的备战工作都完善以后,李牧叫人把大批牛赶到城外放牧。匈奴出兵来抢,李牧出兵迎战,洋装失败。匈奴打了胜仗,认为赵国守边的李牧软弱可欺,手下的将士也胆小怕事。而边境的牛羊又多,所以匈奴许多部落贵族都带兵来抢,连他们的头领单于都亲自带大兵来了。李牧设了多处埋伏,摆开左右俩路军队包抄敌人,这一次李牧拿出了多年训练的真本领,而将士们也为了报答李牧多年来的奖赏,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杀敌,大败匈奴,杀死匈奴骑兵数万,大大开拓了赵国北方的边疆。匈奴受到了这次重创之后,一连十几年也不敢侵犯赵国边境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趁火打劫
当敌方身处困难,危险的境地时,就应该利用这一绝好的时机获取自己一方的利益,就要乘机出兵打击敌人从而取得胜利。
战国时期,为了对付秦国的扩张,魏,韩,齐,楚,燕,赵等六国常常联合抗秦,这种联合,历史上称为合纵。
这时魏国和韩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秦惠王见机会难得,便打算以出兵援助某一方为借口打击另一方。策士陈轸对秦惠王说:魏韩俩国战争时间不长,次数不太多,主力均未伤,秦如出兵,俩国必联合抗秦,则秦无异引火烧身。而如果待他们俩败俱伤,秦趁火打劫,不费吹灰之力便能降服韩,魏俩国。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意见,没有急于出兵。果然不出陈轸所料,魏,韩俩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双方的战争上,早就忘了背后有个虎视眈眈的秦国。后来,秦惠王出兵征伐韩,魏俩国,一举就征服了他们,秦国因而成了一方霸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当敌方神志混乱而且疲惫不堪的时候,我军应该抓住地方失去控制的有利时机而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等战争谋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使敌人不能正确地判断事物的取向,然后乘机消灭敌人。
东汉时期,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贵附匈奴,反对汉朝。为了平定西域的战乱,汉朝派班超出使,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国。莎车国王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国。班超兵力也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惟有智取。班超先派人在军中散布对自己的不满言论,制造准备撤退的迹象,并且故意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当日黄昏,班超命令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慌乱之际,故意让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立刻下令兵分俩路,追击逃敌人。
2/18

班超趁夜幕笼罩大漠,只撤退了十里地,部队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莎车王和军营上下正在饮酒作乐。班超的部队天降神兵,莎车军猝不及防,顷刻间土崩瓦解。《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
用假象去欺骗敌人,但并非是弄假到底,而是让敌人把受骗的假象当做真相,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相。利用对方已经产生的错觉,假象就能够掩护真相。按照易卦的道理,就是利用小的家乡,继而用大的家乡,最有突然变为真相。
战国末期,六国为了仰制秦国的对外扩张,都互相建立攻守同盟,尤其是秦国边上的齐楚俩个大国当时关系非常密切,对秦国构成极大威胁。秦王派张仪使楚国。张仪知道楚怀王是个贪图小便宜的人,并且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关键时刻就会见利忘义,于是就想了一个无中生有的计谋,并很快实现了诺言。
张仪带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把商于之地六百里送给楚国,但要楚国绝齐之盟。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痛快地答应了。
楚怀王向秦国要土地。张仪却说:秦国的土地全是凭着打仗得来的,哪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我自己的六里俸邑,大概楚王听错了吧!楚怀王大怒,发兵攻秦,但此时秦,齐已结盟,楚国昔日的盟友非但没有出兵援助楚国,反而响应秦国的号召,从侧面配合秦军反攻楚国。在俩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最后楚怀王只有割地求和。《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暗度陈仓
表面上让敌方知道我军的军事动向,利用敌方静下心来关注我方的表面行动时,我军悄悄地迂回到其他有利地点乘此攻击,一定能货得胜利,这就是易卦原理的演用。楚汉相争,西魏王豹投靠项羽,联楚反汉。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兵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铺板(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渡口。当时黄河上还有一处夏阳的渡口,只不过夏阳河流非常急,不适宜大军渡河,所以西魏王豹并未派重兵把守。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已成功,于是他决定再施暗度陈仓的计谋。一面命大军向夏阳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汉军主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势如破竹从后面猛攻魏军。西魏王豹甩率军抵抗不住,只能不断后退,但退到黄河边上时,自已反而因为受黄河天险所阻,无处可逃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隔岸观火
当敌方内部矛盾激化,秩序混乱之时,我方应该静观其变,等待地方出现进一步为难的局面,好让对方相互内讧。我军则坐收鱼翁之利,顺应着时间变化而消灭敌人。东汉末年,袁沼兵败身亡,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恒,曹操进兵击败了乌恒,袁氏兄弟没法只有去投奔以前有过过节的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定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生疑虑。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招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众将见此,不由打心眼里佩服曹操的深谋远虑。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惧怕袁适吞并
3/18

他,二袁上门,他们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而促成他们的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我们隔岸观火,不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俩个大敌,既保存了我们的实力,又为下一步消灭公孙康打下好的基础。《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笑里藏刀
在做事的时候要从表面上让人十分地相信你,而不至于产生疑心,你从而能够在暗地里算计他:凡事要准备好再决定行动,而千万不要让对方猜测到你的真实想法。要装做表面柔顺,一切顺从对方的心愿,而内心要刚强,做到实质强硬。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吴城,可吴城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很难奏效。
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有过交往的公子印,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陈述了俩人往日的交情,并切说虽然俩人现在各为其主,但是为了避免伤害双方的感情,应该建议俩国罢兵,议和大事,并且假装向后撤退了一段距离,欺骗了公子印。公子印是个重情重义的人,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俩人畅叙昔日友情。公孙鞅还设宴款待公子印。公子印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保卫过来,公子印和三百随从猝不及防,束手就擒。公子印这才知道上了老朋友的当,内心后悔不应该轻信敌人这笑里藏刀的阴险计谋,可后悔已来不及了。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打开吴城城门,占领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
如果被形式所迫,当战剧发展到必然会有损失时,则应牺牲局部的利益,而去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
战国中期,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韩国,策动联韩击楚。韩玄惠王决定在俩强中间严守中立,没有答应与秦联合攻楚。秦王为此非常恼火,认为韩国这是有意保存势力,要坐山观虎斗。于是,秦国在公元前317年出兵征伐韩国。
韩军节节败退,韩王异常焦虑。这时韩国宰相韩月出了一个李代桃僵的计策,亲自出使秦国,以割让一座名城给秦国为代价,换取秦国同意联韩攻楚。楚怀王听到韩国要与秦国联合攻楚,采纳了策士称轸的建议,先是调兵谴将,充实边防,然后又派了一位能言善辨的特使去韩国,带了许多贵重礼物送给韩宣惠王。韩王大喜,于是他就放弃了联秦攻楚的主张,不让韩月出使秦国了。
秦惠文王听说韩国又已和楚国联合抗秦,勃然大怒,认为韩国出尔反尔,不守信用,逐大举进攻韩国,而楚国只在边界做做样子,并不真的帮韩国抗秦。
经过几场战斗,秦国终于歼灭了韩国的主力,使韩国成了秦国的附庸国。但由于秦国也消耗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也没敢再攻打楚国。《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当用兵作战的时候,我军应该密切注意敌方的情况,从中洞察敌方所存在的漏洞,疏忽,即使是再小的胜利,我们也应该主动去争取。因为敌人的疏忽,漏洞,就是我方小的胜利公元383年,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国势强盛。前秦王符坚坐针项城,调集九十万大军,准备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符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东晋将领谢石得知前秦
4/18

百万大军尚未齐集,决定抓住时机,击败敌方前锋,挫敌锐气。谢石先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樟,杀了前秦守将梁成,重创秦军。谢石率师抵达肥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势。符坚见东晋阵势严整,不敢贸然出击,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
谢石感到机会难得,于是派人送去了一封挑战的信,信中说道:我要与你举一雌雄,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时退一箭之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符坚果然中计,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将晋兵全歼水中。
他哪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阵脚大乱。秦兵以为自己战败了,一个个无心恋战,都各顾各的向后面逃窜开来。
谢石抓住战机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前秦大败。《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打草惊蛇
如果有疑点应该侦察确实,待事情明了之后再作行动:反复侦察而后采取计策,乃是发现暗藏敌人的重要手段。
公元231年,诸葛亮出兵包围祁山,爆发了蜀汉北伐曹魏的第五次战争。
蜀国山多路远,交通不便,运送军粮十分困难,不宜久战。司马懿深知蜀军弱点,监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
此时,吴国与魏国已在洛阳议和,东吴正出兵进攻西蜀。诸葛亮怕俩面受敌,便秘密传令,向西川退却。司马懿的探兵马上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她。司马懿怕中埋伏,不敢出击,但又不愿放弃这大好战机,便暗暗想出了一个打草惊蛇的计策他利用张和只带领几千人马在前面追击蜀军。张和自称勇猛,率兵冒然追击,陷入埋伏,结果蜀军万箭齐发,把张和他的部队全都射死了。司马懿暗暗庆幸自己使了这个打草惊蛇之计,保全了魏军的主力。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借尸还魂
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有用的东西,其实不能为我们所用:很多表面上不能用的东西,常常有时可以利用它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借用那些不能用的东西而使用它,其实我并不是像求助于人的愚昧,而是愚昧之人求助我。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蜀军六出祁山,由于操劳过度,不久病死军中。临终前担心魏军得知自己的死讯,定会大举围攻蜀军。所以安排将领一定要隐瞒自己的死讯,并按自己的老办法撤军。
天亮后,探子报告司马懿:诸葛亮已死,蜀军全部拨寨启程。
司马懿连忙亲率军队追赶蜀军,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数十员战将拥出一辆四轮车,诸葛亮端坐车上,司马懿一见赶紧下令收兵,而蜀军见状也匆匆按原路撤退。走过很久,司马懿才接到谈报说诸葛亮确实已死,适才坐在战车上的耐是个木雕的塑像。司马懿后悔莫及,叹道: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我还是中了他的〈借尸还魂〉之计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调虎离山
当天时到了对敌方不利的时候,我军再去围困它,用表面上的假象而去诱惑它,使它丧失它的绝对优势,结果使敌人一方由主动变为被动。
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贫财的弱点,
5/18

孙策投其所好,送上厚礼,并在信中对其吹捧,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刘勋昏了头,忘呼所以,认为孙策根本不具备威胁自己的能力,所以放松了对孙策的警惕。孙策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来攻击,城内空虚,心中大喜,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了卢江,刘勋这才知道上当了,由于无处可去,只得投降了孙策。《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在作战之时,如果把敌人逼急了,他就会拼死反扑,假如让他跑掉,则可削弱他的气势。敌人逃跑时只须跟随而不要紧紧地追赶,而后让逃跑的敌人消耗体力,消耗斗志,等到他们跑散后,再捉拿他们,这样就不需要撕杀而兵刃相见。所以必须有耐心,有诚心,那么我军就会大吉大利。
西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图谋不轨。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珠宝,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愿拥戴他为天子。王浚不知是计,内心十分高兴,不仅接受了礼物,还热情的接待了王子春。
公元314年,石勒觉得时机已到,就派人给王浚送信,说自己背弃晋朝,率领自己的部队来投靠他,希望到时候可以接应一下。王浚看信后大喜,马上同意了,并催他早点过来。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兵临城下,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拥戴他称帝,并专门设宴招待石勒。石勒于是乘机带人扣住了王浚。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抛砖引玉
用某种相似的东西去引诱敌人,使敌人上当受骗,然后再攻击对方。
公元932年夏,董璋召集手下各路将领,商议对西川用兵,并打算一举攻下成都。西川节度使孟知祥素知董璋英勇善战,一时拿不定主意战还是和。于是,他的副使赵季良出了一个抛砖引玉之计。孟知祥只派了很少的兵将留守在战线的第一线,第二线,而把西川主力军留在汉州后面,作为第三线,伺机与董璋主力决战。
董璋率东川精锐部队进入西穿,一举就攻破了西川第一,第二线的防守,直逼第三线。董璋被假象所蒙蔽,认为西川主力对自己并无太大危险,所以率部队继续长驱直入,由于东川军队长途跋涉,战斗力很差。而西川军则长期以逸待劳,将士们一个个磨拳擦掌。经过激战,西川军大胜,收复了全部失地。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擒贼擒王篇二:三十六计故事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自认为军事防备十分周密,别人不会轻易进犯时,其斗志就会容易放松,从而麻痹轻敌;平时常见的事物,看惯了不容易起疑心;暗藏深机的计谋与公开的形式并不相互矛盾,相反,它常常暗含在公开张扬的行为之中。这就是易理中阴阳互相为用的道理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亲率三十万大军准备平定东土。
一日,行至大海边,只见眼前白海滔天,茫茫无际,唐太宗内心惧怕,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传报有一个近居海边的富户请求见驾,并声称已经准备好了三十万大军的过海军粮。太宗大喜,急忙率百官随富户来到内,百官也纷纷入座,开怀畅饮。谁也没有注意,这件神气的房子已经渐渐移动开来了。不久风声四起,涛声如雷,良久不止。太宗惊起。忙令近臣揭开
6/18

彩幕察看,不禁愕然,目之所及皆是茫茫海水,原来大军已经航行***之上了!这正是薛仁贵策划的瞒天过海之计。唐军征东,军队的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大因素。如果士兵因渡海不适应,导致心惊胆颤和体力下降。那么,不用敌人攻击,整个部队的战斗力也就丧失的差不多了。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攻击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它后再打,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打击气势衰落的敌人。
公元前355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令田忌为将,并起用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大军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他说:目前魏国的军队已经把邯郸围上了,现在去救已经晚了,现在魏国精兵顷国而出,若我们直攻魏国,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于是田忌率军队直接向魏国都城冲去。魏国主力全被派往围攻邯郸去了,国内军力空虚,根本无法阻挡齐军。魏惠王急令庞涓撤军回国。庞涓接令后,日夜行军向回赶。在路上中了齐军的埋伏。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
当敌人的动向已经明了时,而盟友却举棋不定,观望的时候,应该诱导自己一方盟友攻击敌方,自己尽量不出兵或少出兵。这样势必使盟友受到了损失,但却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
满军攻打明朝,但被袁崇焕击退。皇太极为此日夜难安。
为除掉袁崇焕,皇太极定下了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皇帝疑心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朝官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洲订下密约,放满军深入内地。崇祯大怒,将袁崇焕斩首。这样一来,明朝再无可用的大将之才了,而袁崇焕十几年来辛苦建立起来的防线土崩瓦解。他手下的将士也被此事伤透了心,纷纷解甲归田,明朝军队的士气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皇太极借崇祯之手,除掉心腹之患,为满军入关,实现霸业打下牢固的基础。《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
要使敌人处于绝境,不可以派兵与敌人发生正面交锋,而是逐步的削弱敌人尚存力量,使敌人逐渐变弱。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奉命驻守雁门关,以防匈奴入侵。李牧每天训练战士骑马射箭,天天杀牛镐赏战士,把收入全用来做战士的粮饷,又教人认真看守烽火台,派人贞察匈奴的活动。
经过几年的功夫,李牧训练了一支精壮的队伍。所有的备战工作都完善以后,李牧叫人把大批牛赶到城外放牧。匈奴出兵来抢,李牧出兵迎战,洋装失败。匈奴打了胜仗,认为赵国守边的李牧软弱可欺,手下的将士也胆小怕事。而边境的牛羊又多,所以匈奴许多部落贵族都带兵来抢,连他们的头领单于都亲自带大兵来了。李牧设了多处埋伏,摆开左右俩路军队包抄敌人,这一次李牧拿出了多年训练的真本领,而将士们也为了报答李牧多年来的奖赏,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杀敌,大败匈奴,杀死匈奴骑兵数万,大大开拓了赵国北方的边疆。匈奴受到了这次
7/18

重创之后,一连十几年也不敢侵犯赵国边境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趁火打劫
当敌方身处困难,危险的境地时,就应该利用这一绝好的时机获取自己一方的利益,就要乘机出兵打击敌人从而取得胜利。
战国时期,为了对付秦国的扩张,魏,韩,齐,楚,燕,赵等六国常常联合抗秦,这种联合,历史上称为合纵。
这时魏国和韩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秦惠王见机会难得,便打算以出兵援助某一方为借口打击另一方。策士陈轸对秦惠王说:魏韩俩国战争时间不长,次数不太多,主力均未伤,秦如出兵,俩国必联合抗秦,则秦无异引火烧身。而如果待他们俩败俱伤,秦趁火打劫,不费吹灰之力便能降服韩,魏俩国。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意见,没有急于出兵。果然不出陈轸所料,魏,韩俩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双方的战争上,早就忘了背后有个虎视眈眈的秦国。后来,秦惠王出兵征伐韩,魏俩国,一举就征服了他们,秦国因而成了一方霸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当敌方神志混乱而且疲惫不堪的时候,我军应该抓住地方失去控制的有利时机而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等战争谋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使敌人不能正确地判断事物的取向,然后乘机消灭敌人。
东汉时期,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贵附匈奴,反对汉朝。为了平定西域的战乱,汉朝派班超出使,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国。莎车国王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国。班超兵力也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惟有智取。班超先派人在军中散布对自己的不满言论,制造准备撤退的迹象,并且故意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当日黄昏,班超命令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慌乱之际,故意让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立刻下令兵分俩路,追击逃敌人。
班超趁夜幕笼罩大漠,只撤退了十里地,部队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莎车王和军营上下正在饮酒作乐。班超的部队天降神兵,莎车军猝不及防,顷刻间土崩瓦解。《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
用假象去欺骗敌人,但并非是弄假到底,而是让敌人把受骗的假象当做真相,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相。利用对方已经产生的错觉,假象就能够掩护真相。按照易卦的道理,就是利用小的家乡,继而用大的家乡,最有突然变为真相。
战国末期,六国为了仰制秦国的对外扩张,都互相建立攻守同盟,尤其是秦国边上的齐楚俩个大国当时关系非常密切,对秦国构成极大威胁。秦王派张仪使楚国。张仪知道楚怀王是个贪图小便宜的人,并且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关键时刻就会见利忘义,于是就想了一个中生有的计谋,并很快实现了诺言。
张仪带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把商于之地六百里送给楚国,但要楚国绝齐之盟。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痛快地答应了。
楚怀王向秦国要土地。张仪却说:秦国的土地全是凭着打仗得来的,哪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我自己的六里俸邑,大概楚王听错了吧!楚怀王大怒,发兵攻秦,但此时秦,齐已
8/18

结盟,楚国昔日的盟友非但没有出兵援助楚国,反而响应秦国的号召,从侧面配合秦军反攻楚国。在俩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最后楚怀王只有割地求和。《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暗度陈仓
表面上让敌方知道我军的军事动向,利用敌方静下心来关注我方的表面行动时,我军悄悄地迂回到其他有利地点乘此攻击,一定能货得胜利,这就是易卦原理的演用。楚汉相争,西魏王豹投靠项羽,联楚反汉。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兵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铺板(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渡口。当时黄河上还有一处夏阳的渡口,只不过夏阳河流非常急,不适宜大军渡河,所以西魏王豹并未派重兵把守。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已成功,于是他决定再施暗度陈仓的计谋。一面命大军向夏阳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汉军主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势如破竹从后面猛攻魏军。西魏王豹甩率军抵抗不住,只能不断后退,但退到黄河边上时,自已反而因为受黄河天险所阻,无处可逃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隔岸观火
当敌方内部矛盾激化,秩序混乱之时,我方应该静观其变,等待地方出现进一步为难的局面,好让对方相互内讧。我军则坐收鱼翁之利,顺应着时间变化而消灭敌人。东汉末年,袁沼兵败身亡,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恒,曹操进兵击败了乌恒,袁氏兄弟没法只有去投奔以前有过过节的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定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生疑虑。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招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众将见此,不由打心眼里佩服曹操的深谋远虑。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惧怕袁适吞并他,二袁上门,他们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而促成他们的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我们隔岸观火,不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俩个大敌,既保存了我们的实力,又为下一步消灭公孙康打下好的基础。《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笑里藏刀
在做事的时候要从表面上让人十分地相信你,而不至于产生疑心,你从而能够在暗地里算计他:凡事要准备好再决定行动,而千万不要让对方猜测到你的真实想法。要装做表面柔顺,一切顺从对方的心愿,而内心要刚强,做到实质强硬。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吴城,可吴城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很难奏效。
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有过交往的公子印,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陈述了俩人往日的交情,并切说虽然俩人现在各为其主,但是为了避免伤害双方的感情,应该建议俩国罢兵,议和大事,并且假装向后撤退了一段距离,欺骗了公子印。公子印是个重情重义的人,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俩人畅叙昔日友情。公孙鞅还设宴款待公子印。公子印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保卫过来,公子印和三百随从猝不及防,束手就擒。公子印
9/18

这才知道上了老朋友的当,内心后悔不应该轻信敌人这笑里藏刀的阴险计谋,可后悔已来不及了。
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打开吴城城门,占领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
如果被形式所迫,当战剧发展到必然会有损失时,则应牺牲局部的利益,而去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
战国中期,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韩国,策动联韩击楚。韩玄惠王决定在俩强中间严守中立,没有答应与秦联合攻楚。秦王为此非常恼火,认为韩国这是有意保存势力,要坐山观虎斗。于是,秦国在公元前317年出兵征伐韩国。
韩军节节败退,韩王异常焦虑。这时韩国宰相韩月出了一个李代桃僵的计策,亲自出使秦国,以割让一座名城给秦国为代价,换取秦国同意联韩攻楚。楚怀王听到韩国要与秦国联合攻楚,采纳了策士称轸的建议,先是调兵谴将,充实边防,然后又派了一位能言善辨的特使去韩国,带了许多贵重礼物送给韩宣惠王。韩王大喜,于是他就放弃了联秦攻楚的主张,不让韩月出使秦国了。
秦惠文王听说韩国又已和楚国联合抗秦,勃然大怒,认为韩国出尔反尔,不守信用,逐大举进攻韩国,而楚国只在边界做做样子,并不真的帮韩国抗秦。
经过几场战斗,秦国终于歼灭了韩国的主力,使韩国成了秦国的附庸国。但由于秦国也消耗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也没敢再攻打楚国。《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当用兵作战的时候,我军应该密切注意敌方的情况,从中洞察敌方所存在的漏洞,疏忽,即使是再小的胜利,我们也应该主动去争取。因为敌人的疏忽,漏洞,就是我方小的胜利公元383年,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国势强盛。前秦王符坚坐针项城,调集九十万大军,准备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符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东晋将领谢石得知前秦百万大军尚未齐集,决定抓住时机,击败敌方前锋,挫敌锐气。谢石先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樟,杀了前秦守将梁成,重创秦军。谢石率师抵达肥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势。符坚见东晋阵势严整,不敢贸然出击,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
谢石感到机会难得,于是派人送去了一封挑战的信,信中说道:我要与你举一雌雄,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时退一箭之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符坚果然中计,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将晋兵全歼水中。
他哪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阵脚大乱。秦兵以为自己战败了,一个个无心恋战,都各顾各的向后面逃窜开来。
谢石抓住战机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前秦大败。《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打草惊蛇
如果有疑点应该侦察确实,待事情明了之后再作行动:反复侦察而后采取计策,乃是发现暗藏敌人的重要手段。
公元231年,诸葛亮出兵包围祁山,爆发了蜀汉北伐曹魏的第五次战争。
10/18

蜀国山多路远,交通不便,运送军粮十分困难,不宜久战。司马懿深知蜀军弱点,监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
此时,吴国与魏国已在洛阳议和,东吴正出兵进攻西蜀。诸葛亮怕俩面受敌,便秘密传令,向西川退却。司马懿的探兵马上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她。司马懿怕中埋伏,不敢出击,但又不愿放弃这大好战机,便暗暗想出了一个打草惊蛇的计策他利用张和只带领几千人马在前面追击蜀军。张和自称勇猛,率兵冒然追击,陷入埋伏,结果蜀军万箭齐发,把张和他的部队全都射死了。司马懿暗暗庆幸自己使了这个打草惊蛇之计,保全了魏军的主力。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借尸还魂
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有用的东西,其实不能为我们所用:很多表面上不能用的东西,常常有时可以利用它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借用那些不能用的东西而使用它,其实我并不是像求助于人的愚昧,而是愚昧之人求助我。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蜀军六出祁山,由于操劳过度,不久病死军中。临终前担心魏军得知自己的死讯,定会大举围攻蜀军。所以安排将领一定要隐瞒自己的死讯,并按自己的老办法撤军。
天亮后,探子报告司马懿:诸葛亮已死,蜀军全部拨寨启程。
司马懿连忙亲率军队追赶蜀军,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数十员战将拥出一辆四轮车,诸葛亮端坐车上,司马懿一见赶紧下令收兵,而蜀军见状也匆匆按原路撤退。走过很久,司马懿才接到谈报说诸葛亮确实已死,适才坐在战车上的耐是个木雕的塑像。司马懿后悔莫及,叹道: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我还是中了他的〈借尸还魂〉之计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调虎离山
当天时到了对敌方不利的时候,我军再去围困它,用表面上的假象而去诱惑它,使它丧失它的绝对优势,结果使敌人一方由主动变为被动。
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贫财的弱点,孙策投其所好,送上厚礼,并在信中对其吹捧,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刘勋昏了头,忘呼所以,认为孙策根本不具备威胁自己的能力,所以放松了对孙策的警惕。孙策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来攻击,城内空虚,心中大喜,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了卢江,刘勋这才知道上当了,由于无处可去,只得投降了孙策。《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在作战之时,如果把敌人逼急了,他就会拼死反扑,假如让他跑掉,则可削弱他的气势。敌人逃跑时只须跟随而不要紧紧地追赶,而后让逃跑的敌人消耗体力,消耗斗志,等到他们跑散后,再捉拿他们,这样就不需要撕杀而兵刃相见。所以必须有耐心,有诚心,那么我军就会大吉大利。
西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图谋不轨。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珠宝,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愿拥戴他为天子。王浚不知是计,内心十分高兴,不仅接受了礼物,还热情的接待了王子春。
公元314年,石勒觉得时机已到,就派人给王浚送信,说自己背弃晋朝,率领自己的部队来投靠他,希望到时候可以接应一下。王浚看信后大喜,马上同意了,并催他早点过来。
11/18

篇三:三十六计及其历史故事瞒天过海
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将自己的真实意图和目的隐藏起来,迷惑对方,最终来实现自己的目地。
公元583年,陈叔宝当了陈朝皇帝。他整日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奸臣乘机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搞得民不聊生,陈朝危在旦夕。当时,隋文帝统一了北方,国力强盛,斗志正旺。他分析局势,深知陈朝国力空虚,已不堪一击,便派兵南下,想一举攻灭陈朝。可是,隔着一条滔滔长江,如何进攻才能万无一失?老臣高颎悄悄向他献了一条妙计。隋文帝依着高颎的计策,一声令下,几路大军浩浩荡荡一齐进攻,首先切断了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军的联络,使他们不能相互照应。与此同时,隋朝大将贺若弼率大队人马向陈朝国都健康进军。兵马来到长江北岸驻扎下来。只见帐篷林立,军旗飘扬,人喊马嘶,一派战前景象。江南陈朝将领见这阵势,以为隋军即将渡江攻城,顿时紧张起来,召集全部人马,抖擞精神,准备与隋军决一死战。谁知剑拔弩张地等了几天,隋军不但没有渡江攻城,反而撤了回去,渡口只留了一些破旧小船。陈朝将士以为隋军水上力量不足,不敢轻易进攻,上上下下都松了口气。可是不久,隋军又集结江北,安营扎寨。陈军慌忙再度备战。这样反复折腾了几次,弄得陈军人困马乏,加上粮食又被隋军间谍烧毁陈军更是人心惶惶,进退两难。就在这时,隋军突然发起总攻。浩浩长江之上,万船齐发,金鼓震天,陈军哪里还有还击之力?连陈后主也乖乖地当了俘虏。隋文帝笑逐颜开,重奖有功将士。他夸赞高颎道:好一个瞒天过海之计!若不是如此麻痹敌军,我们怎会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取胜?姜,到底还是老的辣嘛!
日本一味精商,为其味精销路不畅而苦恼.一天,他突发奇想,将味精瓶盖上用来倒味精的孔,有直径1毫米,加大到1.5毫米.用户不知道,用时一倒就多了.消费多了,销量自然也大了.这个商人用的是什么计谋?就是瞒天过海的计谋.他利用人们经常使用此味精,用不疑的心理,促进了消费.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张守圭为幽州节度使,平定契丹之乱。契丹大将可突干几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干想探听唐军虚实,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永不进犯。张守圭知道契丹势力正旺,主动求和,必定有诈。他将计就计,客气地接待了来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营中宣抚,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在契丹营中受到热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丹众将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契丹全将在对朝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他又从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兵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干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互不服气。王悔特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干之间的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中烧,说可突干主张反唐,使契丹陷于战乱,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悔,契丹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机劝说李过折,唐军势力浩大,可突汗肯定失败。他如脱离可突汗,建功立业,朝廷保证一定会重用他。李过折果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王悔任务完成,立即辞别契丹王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毫无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这一下,契丹营大乱。忠于可突干的大将涅礼召集人马,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圭探得消息,立即亲率人马赶来接应李过折的部从。唐军火速冲入契丹军营,契丹军内正在火并,混乱不堪。张守圭乘势发动猛
12/18

攻,生擒涅礼,大破契丹军。从此,契丹叛乱被平息。
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即晋文公)逃难到齐国,受到齐桓公的格外礼遇,他把齐姜许配给重耳,让重耳享受大夫待遇。重耳在齐国六年,享尽荣华富贵,悠然自得,根本忘记了复国
君的理想。其时,齐桓公含恨去世,众公子争权夺位,使得齐国陷入一场内乱中。跟随重耳身边的大臣狐堰、赵衰等,眼看齐国自身不保,没有能力帮助重耳复国,不由心急如焚。一天早晨,大家相约来到郊外的桑树下,商讨把重耳骗出城外,迫使他出走别国。不料,他们的谈话被正在桑树里摘桑叶的齐姜的女仆们听见,她们回来把这件事告诉给齐姜。其实,齐姜也十分赞成重耳出走,她担心此事泄露,就把仆女们全杀了。后来,狐堰们的计谋不成,齐姜给他们献计:晚上,她用酒把重耳灌醉,再让大臣们趁机把他抬到车里,离开齐国。果然,重耳不知情由,被齐姜酒醉,又被稀里糊涂地抬进车中,远离齐国而去。当重耳酒醒时,才发觉上当,虽然气愤十分,却也无奈,只得步入周游列国的境地。齐姜以酒巧妙地瞒过了固执、心安的重耳,使他终于迈向了复国、复仇的为君之路,是又一例成功的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19114月,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冈起义前,黄兴押运一条装有武器弹药的商船到了广州码头,清政府盘查得很严。几个稽查员上船打开了几个箱子,里面是香蕉、衣物,如果再往下查,就是武器弹药了!黄兴不由急中生智:他让两名船员扛起二个箱子就往岸上跑,稽查以为是违禁物品,赶忙追上去,打开箱子一看,却只是两箱满满的外国好酒。黄兴赶上,故意骂船员是不要命的酒鬼,又殷勤地把两箱好酒敬献给稽查。事后,去酒馆请稽查饱餐了一顿。这顿饭吃了有几个小时,等稽查醉熏熏地返回时,船上的武器弹药早已搬走。黄兴以的计谋,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声东击西的计策,从而化险为夷。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三国时期,孔明病故,魏延在军中做了一个头上生角的梦就认为自己可以称王的预兆,就对孔明的安排不满,与马岱起兵攻打杨仪,杨仪看了孔明的锦囊妙计,就叫魏延叫谁敢杀,魏延高呼,马岱在后杀死魏延,这是孔明生前安排的。
春秋时期,郑桓公袭击郐国之前,先打听了郐国有哪些有本领的文臣武将,开列名单,宣布打下郐国,将分别给他们封官爵,把郐国的土地送给他们。并煞有介事地在城处设祭坛,把名单埋于坛下,对天盟誓。郐国国君一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责怪臣于叛变,把名单上
13/18

的贤臣良将全部杀了。结果当然是郑国轻而易举灭了郐国。三国时诸葛亮献计刘备,联络孙权,用吴国兵力在赤壁大破曹兵。还有,蜀将关羽围困魏地樊城、襄阳,曹操惊慌,想迁都避开关羽的威胁。司马懿和蒋济力劝曹操说刘备,孙权表面上是亲戚,骨子里是疏远的。关羽得意,孙权肯定不愿意。可以派人劝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并答应把江南地方分给孙权。曹操用了他们的计谋,关羽终于兵败麦城。
西汉末年也是天下大乱之时,汉室王朝内部分崩窝析。在混乱中刘秀曾以招晦之计,渡过难关。也用借刀杀人之智,除去心头之患,又不落坏名声。刘秀与他的哥哥在昆阳一战之后名声大噪。刘秀告诉哥哥,可能要出现预测不到的坏事。当时诸位将领都想独占鳖头而得不到,必然对刘秀兄弟不满。而刘兄不以为然。果不出刘秀所料,不久,昏君刘玄就在朱缩和李铁的策划下杀了刘秀的哥哥。当时驻守在文城的刘秀一听哥哥被害,犹如万箭穿心,然而自己力量单弱,无法与皇帝刘玄抗争,只用韧晦之计,也不为兄长披麻带孝,竞被刘玄封为萧王。但不久就与刘玄决裂,领兵向长安进军。当时洛阳是通往长安的军事要地,刘玄派李铁去防守,以抵挡刘秀西进。刘秀手下有一名将军叫冯异,劝李铁归降刘秀。李铁很矛盾,他虽然看出刘玄成不了大事,却也因参与杀害刘秀的哥哥,怕刘秀不容他,即给冯异回信,意思是让冯异保证他归顺后有生命保证,有高宫厚禄。尔后,冯异在攻打洛阳各县时,李铁果然是按兵不动,不与冯异交战。冯异把李铁的情况如实地向刘秀作了汇报,请刘秀接受李铁归顺。刘秀十分了解李铁的为人,知道他反复无常,不能使用,但如果拒之门外,对于自己也不利,因想出一条借刀杀人之计。给冯异回信中,只是提醒冯异:李铁诡计多端,一般人难以辨识,大家还是坚守阵地为好,提防李铁搞阴谋诡计。事后,刘秀将此信内容故意公开,众人议论纷纷。不久,刘玄手下的另一员大将得知了信的内容,知道李铁心怀二意,就派人将李铁杀了。洛阳驻军失去了主将,军心大乱,许多人投降了刘秀。后来,大家才知道刘秀的用意,他借刘玄之手,除去自己的心头之患,又不用承担杀死降将的恶名。以逸待劳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以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
14/18

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
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是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趁火打劫之计的使用,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趁火打劫之计的特点,就是利用时机,果断地打击对方。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始计篇》云:乱而取之,唐朝杜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早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只是直到去世都未能如愿。顺帝即位时,年龄太小,只有七岁,朝廷的权力都集中在摄政王多尔兖身上。多尔兖对中原早就有攻占之意,想在他手上建立功业,已遂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遗愿。他时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明朝的一举一动。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崇祯皇帝宵衣旰食,倒想振兴大明。可是,他猜疑成性,贤臣良将根本不能在朝廷立足,他一连更换了十几个宰相,又杀了明将袁崇焕,他的周围都是些奸邪小人,明朝崩溃大局已定。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占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农民进京之后,立足未稳.首领们渐渐腐化堕落。明朝名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起义军将领掳去。吴三桂本是势利小人,惯于见风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自立为大顺皇帝,本想投奔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李自成胜利之后,滋长了骄傲情绪,没把吴三桂看在眼里,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亲,掳了他的爱妾。本来就朝三暮四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终于投靠满清,借清兵势力消灭李自成。多尔兖闻讯,欣喜若狂,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现多年的愿望了。这时中原内部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未定,于是多尔兖迅速联合吴三桂的部队,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京城,赶走了李自成。多尔兖志得意满登上金銮宝殿,奠定了满清占领中原的基础。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繁。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人心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他骄纵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淫靡奢侈,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越正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声东击西
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统治数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16614月,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将士顺利登上澎湖岛。要占领台湾岛,赶走殖民军,必须先攻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郑成功亲自寻访熟悉地势的当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两条航道可进:一条是攻南航道,这条道港阔水深,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又较易登陆。荷兰殖民军在此设有重兵,工事坚
15/18

固,炮台密集,对准海面,另一条是攻北航通,直通鹿耳门。但是这条航道海水很浅,礁石密布,航通狭窄。殖民军还故意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们认为这里无法登陆,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郑成功又进一步了解到,这条航道虽浅,但海水涨潮时,仍可以通大船。于是决定趁涨潮时先攻下鹿耳门,然后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玻。郑成功计划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战舰,浩浩荡荡,装作从南航道进攻。荷兰殖民军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防守航道。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的部队声威浩大,喊声震天,炮火不断。这一下,郑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军以为平安无事。南航道激战正酣,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人不知,鬼不觉,乘海水涨潮时机迅速登上鹿耳门,守军从梦中惊醒,发现已被包围。郑成功乘胜进兵,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汉王三年(公元前204九月,项羽亲率大军东征彭越,刘邦趁机派郦食其前往齐国劝降。与此同时,韩信也按照刘邦之命率兵东进,准备攻打齐国。当韩信到达平原(今山东平原南时,齐王田广听从郦食其的劝说,背楚降汉,于是韩信就想停止前进。时值齐国说客蒯通来投,对韩信说:将军奉汉王之命去攻齐,今汉王又暗中派人去劝降,既无汉王命令,将军怎能按兵不动呢?再说郦食其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说降了齐国70多座城池,而将军数万人马征战一年,才攻下赵国50多座城池。你一个堂堂大将军,尚不及一白面书生吗?一席话终于使韩信下了最后的决心,于是下令大军渡河,继续向齐地迸发。齐王田广听从郦食其劝降之后,对韩信的行动毫无戒备,天天同郦食其饮酒作乐。汉四年十月,韩信率大军突袭齐国在历下(今山东济南西的守军,直逼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齐王以为受了骗,一怒之下将郦食其烹死在油锅里。之后,勿忙领兵逃到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同时派人向项羽求援。项羽立即派大将尤且率军20万,与齐王会合,齐、楚联军准备迎战韩信。尤且手下谋士献计说:汉军长途奔袭,远斗穷战,锐不可挡;齐军在本土作战,牵挂家室,容易溃散。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令军士挖沟筑垒,让那些已丢失了城邑的人知道齐王还在,楚王发了救兵,这样他们就会纷纷起兵反攻韩信。汉军处处受敌,断绝给养,定会不战自退。尤且不以为然,他有自己的算盘。此番率军前来,名为救齐,实则是想趁机夺占齐地。他对其心腹说:我军此番前来是为了救齐,如汉军不战而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呢?现在我战而胜之,齐国大半疆土岂不垂手可得?但是,尤且做梦也没有想到,韩信正连夜为这位骄傲的将军准备墓地。几天以后,两军在潍河两岸摆开阵势,尤且在河东,韩信在河西,准备交战。韩信仔细观察战场地形,决定再用水战破敌。他连夜秘密派人装满1万多个沙袋,将潍水上游堵起来,这样下游河水变浅了。次日上午,韩信率军过河进攻尤且。尤且见状,毫不示弱。亲率大军迎敌。双方未战几合,韩信佯败退兵。尤且不知是计,以为汉军无能,得意地说:我早知道韩信胆小。是,传令全军渡河追赶,想一举消灭韩信。当齐、楚联军刚刚冲到河心,韩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汉军扒开沙袋,飞奔而下的大水将正在渡河的齐、楚联军截为两段,被大水卷走的士兵不计其数。韩信回兵掩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就这样,汉军一举占领了齐国全境。韩信平定齐国,楚汉之间已势均力敌,谁胜谁负,韩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刘邦为争取韩信,采纳张良、陈平的建议,封韩信为齐王。项羽也派说客武涉往见韩信,劝韩信绝汉和楚,三分天下,为一方之主。韩信义正辞严地说:
16/18


17/18



18/1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d558b3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6.html

《三十六计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