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如何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武进区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
当前武进区已逐步形成以冶金、化工、机械、装备、纺织、电子电气等传统产业为支 柱,以智能装备、新材料、轨道交通、互联网、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健康等新兴产业为 接续,“一企一品”“一镇一业”特色鲜明的实体经济发展格局,实现了“苏南模式”向“新 苏南模式”的蜕变。其实体经济的发展经验可以总结为六个方面。 (一)顺应时代背景需 求寻求转型突破的大批乡镇企业家
20 世纪 90 年代末,武进地区乡镇企业家勇于变革突破,完成了从传统的企业领导向
现代企业家的重大转变。一方面,乡镇企业家大力推进了第二次产权改革,明晰了产权结 构;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家调整和完善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大力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培育 发展企业品牌和声誉,推行科学管理方法,并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等方式授权常规管理工 作,将更多精力放在企业发展战略上, 带来苏南经济的再一次高速增长并形成新时期的 “新 苏南模式”。 (二)民营经济为主体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民营经济为主体是武进实体经济的典型特征。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高度专注于某一 产品细分领域,发展形成了一大批自主核心技术和优势品牌,演化形成了一批产品和服务 具有独特性、能够在高度专业化的细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隐形冠军” 。另一方面,政府 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连续实施大企业培育、新兴产业倍增、特色企业培育等计 划,全力支持龙头企业,积极扶持高成长性企业, 大力培育“行业小巨人”“隐形冠军”。(三) 强化产教城融合载体建设推动高端创新要素集
武进区通过实施载体平台提升工程,重点打造产业发展和城区建设的标志性载体,积 极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载体建设,并依托职教园区建设培养集聚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强化职业院校“专业群”有效对接当地“产业链” ,形成了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产业 园区,构建了以产兴城、以城带产、职教支撑的产教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四)优化政府 服务着力营造创新创业制度环境

武进区发挥政府在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开展“菜单式”精准服务, 以实业兴区。一方面,政府加快构建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从创新创业、产业转型、 平台载体建设、人才支撑、科技金融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营造了支持各层次人员和不 同类型企业进行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政府助推产业创新转型,建立“高进低 退、扶优扶强”的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双向机制引导企业提质增效,制定“一企一策”整 治清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传统产业企业与新兴产业企业嫁接合作。 (五)新时期 “稳健务实、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苏商文化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苏商传承了近现代“实业救国、实业报国”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务 实开拓,锐意创新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随历史变迁长期延续并逐渐沉淀凝练,最终代代 传承并逐渐发展成为苏商区域文化的精髓。以“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为内涵的 新时期江苏精神, 其本质特征是苏商道济天下与忧国忧民情怀、 温文儒雅与求实好学智慧、 经世致用与厚德载物思想、奋发图强与勇于创新精神的融合。新时期以武进为代表的苏商 将苏商精神和苏商文化转化为生产力中最为积极活跃的生产要素,广泛渗透到区域经济社 会各方面,持续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 合助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武进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 ?Y 合,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资源,助推实体经济开放发 展。一方面,政府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围绕外资企业本地化和提升外资质量的目标,结合 武进优势产业链,以产业链招商、园区特色招商为核心载体,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龙头企 业参与本地企业的改造改组和兼并重组。另一方面,政府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国际化,抓住
“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大外贸扶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 设立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实现国际化经营和多元化发展。 二、武进区实体经济发展面临 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产业层次不高,产业结构仍需优化。从产业结构来看,武进实体经济结构仍 以传统产业为主导,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数量偏少,产 品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出口商品以传统产业为主,机电、纺织、化工等行业的出口额所 占比重超过 80%

二是主导产业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武进区产业布局与常州市其他区域和江苏省 其他县市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通过对常州市与武进区、苏州市与吴江区“十三五”时 期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的对比,武进与苏州吴江区的实体经济发展布局上同质化现象严重。 以光伏产业为例, 2016 年,苏南光伏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为 63.2%
三是高端创新要素投入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实体经济发展仍存在创新投入 和储备严重不足的问题,产业链与创新链统筹不足,高端研发机构、高端关键装备、核心 技术、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和领军型人才匮乏的“五缺”现象严重。此外,高端创新 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口巨大,行业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的技术开发、市场运营、社会融资等 领域人才也相对缺乏。
四是生产要素制约趋紧,实体经济后续发展压力突出。融资难和融资贵是工业企业面 临的主要问题。民营企业互保和资金连锁拖欠现象较为普遍,上中下游企业形成连锁拖欠 的呆账、坏账和“三角债” ,极易引发资金链断裂的群体效应。此外,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 大,环保成本上升,特别是在保持经济总量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能耗总量下降难度很大, 这也导致很多市场景气良好的企业扩大再生产面临制约。
五是“小富即安”思想普遍,创新发展动力活力不足。 “小富即安”体现了武进人勤劳 肯干、自给自足、安居乐业的稳健人文特征,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在取得一些成绩后安于现 状、不思进取的思想状态。武进区中小企业家大部分出身农村,受时代局限性大多缺乏系 统化教育,脱贫致富是他们在创业初期的主要动机,而在守业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阶段, 通常缺乏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对企业的长远规划。 六是动能转换尚存制度障碍, 旧产业接续后劲不足。武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发展过程中资金、土地等 制约进一步显现,土地红利和制度红利有待加快释放。武进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还不健全, 政府扶持政策多以财政补助、直接奖励等政策为主,大量的众创空间和双创平台运营管理 专业化和服务供给差异化不足。此外,政策在引导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上趋同,导致新兴产 “运动式”发展和同质化、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困难问题突出。 三、促进武进区实体经济 加快发展的建 (一)以打造产业国际引领能力为目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1、加快发展高端产业
综合运用市场准入、财税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实施传统产业创新转型计 划,鼓励采用技术并购、技术入股、股权互换等方式与优势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采用后补 助等方式支持企业改良技术设备、改进生产工艺。依托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总部经 济、电子商务、金融投资等生产性服务业,
结合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自驾 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打造长三角高品质休闲度假胜地。
2、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围绕武进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统筹创新政策工具,采用“一企一策”方式制定实施 大企业培育计划,探索政府与企业设立联合研究项目、共建产业创新平台和检验检测设施 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完善上市激励扶持等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跨地区、跨国境、 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鼓励上市挂牌公司通过增发融资、资产重组做优 做强,推动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发展成为引领全球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 (二)以集
聚高端创新要素为内涵构建创新平台基地载体
1、打造国家一流的产业创新平台
加快推进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江苏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试验检测公共技术平台、常州先 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有 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水平技术创新机构。在初具规模和优势的新兴产业领域,探索建立产业 创新中心,对接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鼓励和引导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打造开放高效的创新创业高地
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建设和筹办全球石墨烯大会等 契机,建设发展一批与优势产业紧密结合的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推广大企业内部 创业、“互联网 +业”、“孵化+创投”等模式,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按照“一区两街” 定位高标准建设科技金融集聚区,积极引入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科技银行等创新型金融 机构,重点发展风创投、种子基金、科技支行、科技小贷、风险补偿等多种投融资模式。
3、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园区

采用“一城多园”模式加快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设具有苏南特色和国际 竞争力的创新发展高地。推动常州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围绕“ 3+3+3”现代产业 体系构建常州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产城融合样 板区。推动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围绕“ 4+1”特色产业进一步深化中以合作与苏澳合作,建设 国际开放创新示范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武进高新区围绕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电子 信息、智能交通四大主导产业,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 面向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的制度环境
1、积极开展政策先行先试
落实好向全国推广的“中关村 6 条”政策。加快行政审批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落实板 块独立审批机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开展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赋予国家高新区与 省辖市同等的经济、 社会、行政等管理权限, 试行“园内事园内办结” 。创新财政支持方式, 把“龙城英才”等直接资金支持项目改为“后补助” 、投资参股等方式,引导孵化扶持创新 创业型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建立科技金融集聚区,推进武进国家高新区金融资本集聚区建 设。加快国际化创新园的孵化器建设,推进跨境电商、国际知识产权等方面先行先试。
2、建立创新驱动倒逼机制
持续推进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工作,完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全区规上企业 和占地 5 以上小微企业全覆盖,通过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的双向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向 优势企业集聚。提高投资项目的接地、节水、节能等准入门槛,加快淘汰化工、印染、 镀领域工艺落后、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加快关停和搬迁主城区、经开区重污染企业,实 现低端低效产能有序退出。
3、深化“一带一路”开放合作
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支持武进企业加快走出去,探索建立“当地研发、当地 生产、当地消费”合作发展新模式与新机制。进一步深化武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 纺织、化工、地板、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产业和工程国
际合作,支持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
一批境外制造业创新合作园区。 (四)以增强区 域产业技术能力为核心加大地方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
1、强化地方财税对区域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力度
加快实施民营企业升级工程,立足优势产业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优势突出、
引领全区经济发展大局的现代企业集团,围绕细分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一批创新能 力强、国际市场占有率高的“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大 学科技园、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积极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资质,及时办理税收 备案。
2、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的投融资环境
依托苏澳合作园区争取创建全国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建立与园区体制机制相适应的 金融投资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金融创新中心。建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 向科创型、成长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资本市场的“武进板块” ,完善企业上市挂牌联 席会议制度,引导鼓励上市挂牌企业组建资本市场联盟协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赴主 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和新三板挂牌。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提供投贷联动、信用保证保 险、应收帐款质押、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质押、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等中小微企业融资 新模式,发展“苏科贷” “苏微贷”“创业贷”等金融服务产品,深入开展“两权”抵押贷 款试点,有效盘活金融资产服务实体经济。
3、加大财税政策对人才的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国家人才计划、江苏省人才计划和常州“龙城英才计划”等科技人才计划作 用,吸引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发展前景的创业团队及项目落户武进。实施杰出人才 培养引进计划,提升高精尖人才培养引进竞争力。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吸引社
??资本
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到武进设立分院、
博士后流
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支持武进企业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博士后流 动站、工作站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对出站来武进工作博士后给予相应的科研经费资助和生 活补贴。大力建设人才公寓提供海外人才和在站博士后租住,并给予租金补贴。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c869904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34.html

《如何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