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人文地理电子书浙教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八上人文地理电子书浙教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22日出现最大值,12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22日出现最小值,12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 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 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T1T2=N1N2 (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
3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 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一般状况) 地形倒置现象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老,两翼新 成为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气构造 建隧道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新,两翼老 成为谷地 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地垒: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 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



外力作用 1 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
2 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 沉积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使谷地加深加宽,形成沟谷纵横的流水侵蚀地貌 泥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等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五)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
地区 东亚(东亚季风) 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
夏季 西北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 东北季风(源地:亚洲大陆) 东南季风(源地:太平洋) 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c7d6b65b0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c.html

《八上人文地理电子书浙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