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小剧场市场调查

发布时间:2019-07-31 02:59: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内蒙古小剧场市场调查
作者:王苹
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19

        早在2010年底,内蒙古话剧院院长助理阿云嘎,就在包头组织了内蒙古话剧团的一些年轻演员,开始排演小剧场话剧《触不到的恋人》。这也是整个内蒙古首次小剧场商演的尝试,至今为止,也暂没有其它小剧场商演的实践演出。笔者旨在对内蒙古话剧团小剧场演出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考察内蒙本土小剧场话剧商演的条件、市场、及现状,尤其对原创剧目如何吸取外来经验,扎根于本土土壤,真正地融入市场,而不是一味依靠政府扶持,或外来优秀剧目的支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剧场的起步与发展

        内蒙古话剧团在市场冲击下,与它的破败萧条的办公大楼一样,在包头成为一个类似摆设的单位。话剧团里的骨干,要么像《士兵突击》的导演康洪雷那样,离开本土,走入北京,转战电视剧行业,要么去高校教书育人,要么身在曹营,心却在外面,办各类表演辅导班或者参加各式演出,挣外快养家糊口。编导演人才的流失,让本就没有生机的话剧团,更加地衰败。更尴尬的说法是,本地人知道有内蒙古话剧团,不知道话剧团会演戏。即便是政府要求的高大全的宣传式的文件戏,也几乎是以三年一部的频率进行。话剧团已无力独立制作任何剧目,只能按照单位要求,领着微薄的薪水,下乡慰问演出,或闲置在家。而包头本地人的文化生活,也是除了吃饭、K歌、看电影这娱乐老三样,几乎没有别的消遣。也是内蒙这个边疆省份大部分普通百姓的文化消遣现状。

        其实政府以及内蒙古话剧团就市场化改革的问题,也曾多次召开过会议进行研讨,试图打破当下萎靡不振的话剧现状。阿云嘎本人作为市政协委员,也曾就该问题向市人大提出过议案,但振兴话剧的市场改革,仍然没有激起波澜。这样的话剧现状,显然不能一味归因于政府和观众,而是话剧创作者本身,未能及时地跟随市场的脚步,了解并把握话剧的时代脉搏,导致曾经在全国有过影响的内蒙古话剧团,成为可有可无的闲置单位;而为谋生四处奔波的话剧人,也因此几乎丧失了昔日艺术家该有的尊严和骄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c266e4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d.html

《内蒙古小剧场市场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