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工业发展与现状

发布时间:2019-11-23 00:38: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与现状

1.石油起源与世界石油工业诞生

    石油多生成于浅海的沉积岩中,见于内陆湖盆之沉积层甚少。其起源是由于海中含有大量微细浮游生物及海藻等类有机物,死亡之后埋藏在水底的厚层沉积物中,逐渐受到埋藏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使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机质分解转变而成。

    人类在数千年前就已经知道石油,3000多年前的我国古书《易经》就记载了有关石油和天然气的情况,其中有“泽中有火”之说。到后汉时期,我国已开始使用石油。据后汉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记载,在今陕西北部延安、延长一带发现有石油,当地人民把它用作燃料和润滑剂。宋朝时期,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石油”这一名称。也就在这一时期,我国已开始对石油进行加工使用。我国最早的石油加工厂——“猛火油作”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已能炼制出称之为“猛火油”的石油产品。这期间我国已能用沥青作为控制火药燃烧速度的原料,并能用石油制作炭黑。明代,我国已能从石油中提炼灯油,在四川等地还发现了凝析油井进行有组织的开采和利用。

   11世纪末,我国已在陕北的延安、延川和宜君等地钻了第一批采油井,它比1859年美国正式大规模开采石油要早700多年。虽然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发现并使用石油,但是就世界范围来说,这些发现和使用只不过是人们时一地的偶然所得,即使已进行了有组织的开采使用,也是很小规模的,还未形成一种产业。只是到了19世纪中叶后,石油才进入大规模的开发时代。

    虽然最早开发石油的国家并不是美国,然而,对石油资源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却是从美国开始的。1859年,一位名叫EdwinL.Drake的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完成了第一次商业性勘探开发。他用一架以蒸汽为动力的绳索钻,在泰特斯维尔地下112米深处,钻出了石油,口产量达1.374.79吨。世界公认Drake是第一个利用现代钻井技术打出原油的人。他的成功催生了石油工业。

    Drake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追随他的事业,无论是在宾夕法尼亚州,还是在其他地方,很快掀起了开采石油的热潮。到19世纪末,世界原油年产量约为2000万吨。在经历不长的时间之后,石油迅速建立了其作为工业社会的基本能源和主要原材料的重要地位。内燃机的问世,使石油需求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各工业部门纷纷开始采用以石油产品为燃料的动力装置,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这就使得世界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9世纪50年代,美国石油大规模开发后,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DavidsonRokefeller)1870年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Company),这一公司的建立,开创了石油工业的新时代。

    19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石油业大萧条时期,为了应付危机,1870110日,洛克菲勒在原公司的基础上,与亨利·佛莱格勒等5人,成立了标准石油公司,意在使消费者可以相信该公司的油品是“标准油品”。标准石油公司此时控制着美国炼油业的110,在这家公司中洛克菲勒拥有14的股份。在标准石油公司成立不到10年的1879年,它已控制了美国炼油业的90%,并控制了产油区的输油管网、购销系统,支配了石油运输。188212日,洛克菲勒等人签订了“标准石油托拉斯协议”,组成托拉斯管理理事会来管理标准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公司完全控制了14家公司和部分控制了21家公司。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标准石油公司3个炼油厂生产了超过世界煤油供应总量1/4的煤油,并控制了美国国内80%的石油产品市场。

    1885年开始,标准石油公司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之前,标准石油公司主要是从事炼油和油品贸易,一直没有涉入石油业的上游即石油的开采活动。1885年美国利马印第安纳油田投入开发,洛克菲勒抓住这一时机,大量购买石油生产权,到1891年,标准石油公司生产的原油已占美国原油总产量的14。与此同时,标准石油公司于1888年在英国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国外分公司“英美石油公司”,并不断在欧洲大陆投资。通过国外的分公司,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90%以上的石油出口,当时石油出口占美国石油产量——半以上,占美国出口制成品中的第一位。这样,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最终成为一个从原油生产、提炼到销售的一体化的国际大石油公司。

    随着油田的大发现和原油产量的不断增加,美国国内的石油价格不断下跌。1926年,得克萨斯州石油价格为每桶1.85美元,1930年为每桶1美元,19315月跌到每桶0.15美元,最低价只有每桶2美分。美国国内平均石油价格只有每桶0.8美元,低于石油生产成本。面对如此严重的石油泛滥,美国各产油州被迫采取行政措施并成立相应机构进行干预。19318月,得克萨斯州州长罗斯·史特林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实施戒严,下令州国民卫队接管各大油田,强行停止了石油生产。193111月,史特林赋予得克萨斯铁路委员会处理原油生产“经济性浪费”的特殊权限,并在州议会强行通过了石油生产按市场比例分配的方案。通过这些措施,美国石油市场出现了暂时稳定,到1932年油价已上升到每桶0.98美元。然而,1933年春天,美国石油市场又出现了混乱,油价跌到每桶0.11美元。在这种情况下,议会通过了赋予总统禁止“热油”进入洲际贸易的权力。并且允许石油署长发布有关石油问题的规定和强制执行规定的权力。从而制定了各州每月的生产配额。为了配合控制石油产量,美国对进口的原油和燃料油每桶征收0.210.15美元的关税。在美国产油州和联邦政府的联合干预下,美国的石油业恢复了稳定,从19341940年,美国石油价格上升并稳定在每桶11.18美元。

    在此期间,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伊拉克和印尼以及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委内瑞拉、秘鲁、乌拉圭等地区有了大量石油发现。大多数产油国政府已向跨国石油公司提供石油勘探开发的特许权,承担石油勘探费用及风险的跨国石油公司被允许在产出石油中享有产权或所有者权益。ExxonBPMobilShellGulfTexacoChevronTotal等公司在上述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石油勘探开发活动。

    但跨国石油公司在产油国享有石油勘探开发特权的基本格局,在1938年被打破。墨西哥宣布对所有外国石油资产国有化,委内瑞拉也以国有化来威胁增加其从石油公司那里获得的收益。这为以后产油国实施石油资源的国有化运动开创了先河。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石油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石油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就更大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石油勘探开发的速度虽有所减慢,但由于美国在战时实行了配产政策,使大量过剩的石油生产能力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112月到1945年期间,盟国共消耗了约70亿桶石油,其中60亿桶是来自美国,这一数量是从1859年美国开始生产石油以来到1941年产量的14以上,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3。直至二次大战结束,世界石油的供求才基本平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过去数十年,特别是在二次大战中的石油主要供应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结束。由于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大量发现,波斯湾地区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示出来。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一直超过60%。然而,1953年开始下降到50%以下,同时由于煤炭迅速失去了它作为世界主要燃料的地位,在市场经济国家能源需求量中所占比重已迅速下降,石油以其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迅速上升。美国国内的石油需求量成倍地增长,从1948年起,美国开始从中东进口原油,美国已由以前的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的净进口国,石油的主要出口中心已从墨西哥湾向波斯湾转移。

    随着世界石油出口中心从墨西哥湾移向波斯湾地区和美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美国的跨国石油公司在政府的支持和纵容下,迅速取代了英国在中东的石油霸主地位。美国跨国石油公司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即宣布不承认旨在限制美国石油资本在中东扩张的“红线协定”。因为“红线协定”是在1928年英美荷法等国的跨国石油公司为了把持和独占中东伊拉克地区而签订的。协议规定他们合伙占有开发奥斯曼帝国的石油资源的权利,协议参与的任何一方发现的任何 油田均属参与者共有。任何参与者在未取得其他方同意和参与的情况下,不得开发该地区的石油,并由英国石油公司、法国石油公司、英荷壳牌、美国的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纽约莫比尔石油公司共同参股组成伊拉克石油公司。1946年年末,埃克森和莫比尔石油公司撇开了伊拉克石油公司中的其他成员,共同购买了在红线协定范围内经营的阿美石油公司的40%的股权。美国这两家石油公司的行动,实际上就已撕毁了红线协定,打破了一二十年来中东地区跨国石油公司瓜分石油资源的基本格局,美国跨国石油公司为其在中东进一步扩张扫清了道路。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1954年英伊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前身)5家美国石油公司、英荷壳牌和法国石油公司在伦敦开会,达成了垄断和瓜分伊朗石油资源的协议。协议规定由上述8家石油公司组成国际财团负责开采和销售伊朗石油资源,在这个财团中,美国的5家石油公司占有的股份为40%,英伊石油公司的股份为40%,英荷壳牌14%,法国石油公司6%,美国跨国石油公司捞到了最大好处,分得了相当多的原来由英国独占的利益。此外,美国跨国石油公司还在中东其他国家大肆排挤英国势力,到1954年,中东已经没有一个产油国不受美国跨国石油公司的控制。

2.OPEC产生与发展

    早在50年代开始,随着跨国石油公司对中东、拉美等地区大量石油勘探开发活动的迅速开展,跨国公司对产油国资源的掠夺愈来愈烈,因此跨国公司与产油国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通过租让,跨国石油公司长期以来从产油国获得了巨大的财富。面对这种状况,不断觉醒的产油国愈来愈感到不满。

    50年代末,曾被中东产油国普遍接受的中东原油标价(实质上是一种原油销售牌价)发生了问题。由于世界原油供应数量的增长超过了需求的增长,原油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下跌,大大低于石油公司所定的标价。1959年美国政府又颁布了强制性的石油进口配额,以期在较低廉的国外产品竞争中保持其相对高成本的美国原油,这更加剧了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疲软,由此导致石油价格的不断下跌。这种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状况,直接促成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诞生。

    196088日,国际著名垄断石油公司埃克森公司发出通告,将中东原油标价每桶削减10美分。几天之后,英国石油公司也将自己的原油标价削减4.5美分,其他几家大公司也相继削减了石油价格,沙特阿拉伯矿产与石油大臣与委内瑞拉矿物和碳化氢部长在贝鲁特紧急会晤24小时,计划召开开罗“君子协定”参加国会议。910日,在伊拉克政府的邀请下,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与会代表在巴格达聚会。会议认为,为了反击国际大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强有力的机构。914日,会议通过了决议,“决定成立一个永久性的组织,命名为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它的成员国之间定期协商,以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政策”。石油输出国组织因其英文缩写,简称欧佩克(OPEC)。这样,对本世纪政治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就正式宣布成立了。

    成立之初,石油输出国组织只有5个成员国。1961年卡塔尔、1962年利比亚和印度尼西亚、1967年阿布扎比(现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9年阿尔及利亚、1971年尼日利亚、1973年厄瓜多尔和加蓬参加了该组织。199211月底,厄瓜多尔退出了该组织。后来加蓬也退出了该组织。这样,石油输出国组织目前共有11个成员国。

    OPEC成立后展开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其成员国夺回了制定油价和控制石油生产的权力,这也是该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OPEC曾多次迫使西方石油公司同意提高标价和石油税率。到1973年中东战争前,原油标价从1.8美元逐步提高到3.011美元。197310月中东战争爆发,该组织通过减少生产和禁运,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石油标价。通过两次提价,把原油标价从3.011美元提高到11.65美元,保障了产油国的合理收入,使西方国家措手不及,对经济造成很大冲击,称为第一次“石油危机”。该组织又决定从19751月起取消双重价格,实行单价格制,每桶石油售价定为10.46美元,进一步限制石油公司提高利润和哄抬物价。

    1978年伊朗政局动荡,石油产量急剧下降,该组织多次调整油价,从1978年底每桶12.7美元提高到1979年底的26美元。附加各种差价最高达32美元,从而出现了双重价格制。19806月,该组织决定从7月起,每桶油价定为32美元,附加各种差价不超过5美元。到12月又将差价提高到9美元。同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自19804月减产25%,使当时的世界原油日产量骤降350400万桶。给西方国家造成很大的打击,称之为第二次“石油危机”。

    1980年以后,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前苏联、美国、英国、中国、挪威、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石油产量逐步增长,非OPEC国家的原油产量超过厂OPEC国家的原油产量,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同时,各石油公司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抢购的库存石油向市场抛售,使供应量进一步增加。另外,由于经济衰退、节能和能源转换效率提高,使石油需求增长停滞不前,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比重下降,总量减少。从1979年到]983年,世界市场日消费量减少590万桶,从5160万桶降至4 570万桶。向OPEC提出的石油需求量比1979年降低43%,减少1 300万桶/日。现货市场油价低价,为降低风险,出现了石油期货。 面对市场,OPEC必须在降价保产和限产保价中作出选择。19823月,OPEC决定为适应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选择限产,规定最高日产量1800万桶/日(1979年最高日产3 100万桶),并规定每个成员国的限额,只有沙特例外,承担机动产油国的角色。但这一限产措施并未缓解供求不平衡,非OPEC的英国国家石油公司将北海石油降价至30美元/桶,对OPEC成员同尼日利亚造成致命打击。19833月,OPEC伦敦会议决定降低油价15%,由34美元/桶降至29美元/桶,并规定限额为1 750万桶及各成员国的限额,沙特仍然充当机动角色,以供应市场缺口。

    沙特阿拉伯19856月日产量降为260万桶,相当于1979年的15,向美国原油出口量由1979年的140万桶/日降至19856月的2.6万桶/日,几乎微不足道。而与此同时,北海油田产量增加,降低了OPEC在世界原油市场上的占有率。OPEC成员国财政收入骤减,沙特首当其冲,由19811190亿美元降为1984360亿美元,1985260亿美元。使其已经开始的大规模发展计划不得不大量削减,出现巨额财政赤字。市场的失去削弱了OPEC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1983330 纽约商业交易所开始原油期货买卖,进一步打击了OPEC的定价权力。随后几年内,大多数石油公司和部分OPEC成员国参与了原油期货交易。石油期货价格很快同黄金价格、利率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起,成为衡量世界经济脉搏和晴雨变化的重要指标。198512月,OPEC76届部长级会议上正式宣布以争夺市场份额来取代过去的限产保价政策,从而导致1986年的油价战和油价暴跌,称之为第三次“石油危机”。油价由198511月的31.75美元/桶,降至19864月的10美元/桶,降幅70%

OPEC制定了新定价制度,主要包括

定价原则:石油和能源市场是竞争性的,让消费国有选择的余地。

定价依据:同其它能源竞争;处理好与节能的关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促使世界经济增长,恢复石油需求;制止或逆转非OPEC国家石油生产增长趋势。

定价水平:恢复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石油冲击前的水平,并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定为18美元/桶。19865月,6个产油国的石油部长一致同意将油价定为17-19美元/桶,并赞同重新规定生产配额制度。对该政策获得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认同。

3.现代石油市场现状与趋势

1、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

    石油的发现、开采和直接利用由来已久,加工利用并逐渐形成石油炼制(简称炼制)工业始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40~50年代形成的现代炼油工业,是最大的加工工业之一。19世纪30年代起,陆续建立了石油蒸馏工厂,产品主要是灯用煤油,汽油没有用途当废料抛弃。19世纪70年代建造了润滑油厂,并开始把蒸馏得到的高沸点油作锅炉燃料。19世纪末内燃机的问世使汽油和柴油的需求猛增,仅靠原油的蒸馏(即原油的一次加工)不能满足需求,于是诞生了以增产汽、柴油为目的,综合利用原由各种成分的原油二次加工工艺。如1913年实现了热裂化,1930年实现了焦化,1930年实现了催化裂化,1940年实现了催化重整,此后加氢技术也迅速发展,这就形成了现代的石油炼制工业。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炼制为化工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料,形成了现代的石油化学工业。1996年全世界的石油加工能力为38亿吨,我国为1.4亿吨。大型炼油厂的年加工能力已超过1000万吨。

29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发展特点

1)油价水平在供需双方能接受的范围内浮动,更多地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变动。

    产油国与消费国大石油公司加强在下游的合资合作,使产油国确保原油销售市场,保持或提高市场份额,并获得下游增值利益,达到上下游收益互补;使消费国获得稳定的原油供应且价格合适。这种双方长期协议关系有助于世界石油市场稳定。曾蒙受石油危机重大损失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都寻求石油供给和需求的双向安全感。因此油价走势的基本格局是既有利于生产也有利于消费,既避免暴涨也防止暴跌,油价水平在供需双方能接受的范围内浮动,更多地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变化。许多美国石油公司将资金从国内高成本转向国外的低成本地区(多为非OPEC的石油富集国家),这种合作不仅增加石油供应并降低成本,而且降低对OPEC原油需求的增长速度,对油价上涨产生抑制作用,从而稳定石油市场。

2)供给量是充足的,石油供应更加依赖中东国家。

    目前剩余的探明可采储量,中东地区占23左右。而且中东地区油田规模大,单产高,开发成本低。因此当其他国家因资源逐渐枯竭,开发成本大幅度上升之时,中东产油国所占有的资源优势和开发优势也就越大。

3)沙特阿拉伯利用其在OPEC的领导支配地位,影响和操纵国际石油市场。

    沙特阿拉伯在历次OPEC石油政策的重大战略转变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并通过其在OPEC中所处领导和支配地位,影响操纵国际石油市场。沙特立足于尽可能延长其石油资源的使用寿命,即:从石油资源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维持石油在能源中的地位及与其他能源的竞争能力;谋求同西方(尤其是美国)在政治经济上保持良好关系。所以一直奉行温和、适中的油价政策,即稳定地提高油价,使得原油价格逐步达到替代能源的价格水平,增大收益,并考虑市场动态的稳定性。在市场繁荣时,通过提价和提产使收入最大化。又由于沙特经济的多元化已逐步显现出来,石油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有所下降,使得其对石油的单一依赖程度减小,使其在决定油价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控制力。

4)美国奉行更稳妥的石油战略安全政策

重新夺取海湾石油控制权。利用海湾战争和巴以冲突,大举陈兵,并直接操纵中东地区和谈,以达到重新控制海湾地区石油资源,进而控制西欧、日本,维护其霸主地位。在巩固沙特阿拉伯等亲美势力的基础上,不断逼迫伊拉克和伊朗,最后达到完全控制的企图。

巩固“后院”石油基地。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布什政府向委内瑞拉、墨西哥、加拿大提供一项加强能源合作的方案,以保证不至因海湾危机导致石油供应中断。

试图开辟新的海外石油供应地。近几年来,美国石油公司已频频向前苏联势力范围渗透,并将里海地区视为其未来石油供应的接替地区。

进一步开发国内油田。19909月,美国政府决定加快阿拉斯加地区石油开发,取消对其石油开采的环保限制。

继续实行节能政策,稳步提高汽油消费税率。

3、石油工业发展趋势

世界石油工业诞生一百多年以来,发生的两个最大的变化就是:

第一、20世纪初特别是70年代开始石油从19世纪的一种普通矿物能源变成了一种战时关系到一国胜败存亡、平时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第二、第三世界产油国在20世纪70年代摧毁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旧石油租让制,收回了自己的石油主权,并在世界石油工业里形成厂目前的建立在独立国家主权基础上的平等互利的国际石油合作开发制度。

    在这两个变化因素的作用下,20世纪直至21世纪初的石油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派生出一系列重要的特点:

世界石油资源尤其是第三世界的石油资源已成了各西方大国拼死争夺的重要对象;

石油变成各西方大国在争霸和处理国际事物中用以打击、制约和控制对方的重要工具;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石油工业都是在各国政府的直接、间接支持甚至参与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活动往往构成了本国对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本国政府的直接指导下逐步推行;

OPEC国家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维持一种经常变化的动态平衡,非OPEC国家在世界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壮大,已在相当程度上削弱甚至威胁到OPEC国家在世界石油工业中的垄断地位,促使OPEC国家与非OPEC国家之间在石油工业方面的合作愈来愈密切,愈来愈多样化;

国际石油市场的格局一直紧随世界总的政治、经济格局尤其是各大国的实力对比和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西方大石油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积极寻找联合、合并和兼并的对象,世界各国石油工业将出现上、下游日益体化,石油公司规模日益大型化、经营日益跨国化的趋势。

OPEC简介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1960 9 月伊拉克政府邀请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委内瑞拉四国的代表为对付西方石油公司企业再次降低石油标价在巴格达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其宗旨是: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采取集体行动同外国石油公司进行谈判,维护本国的石油权益。它是一个自愿结成的政府间组织,对其成员国的石油政策进行协调、统一。欧佩克旨在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

    其后,卡塔尔(1960年)、印度尼西亚(1962 年)、利比亚(1962 年)、阿尔及利亚(1969年)、尼日利亚(1971 年)、厄瓜多尔(1973 年)、加蓬(1973 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4年)等陆续参加,迄今该组织共有十三个成员国。1962 11 6 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所有OPEC 国家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有600 多亿吨,约占世界蕴藏总量的69%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85%。欧佩克组织条例规定:“在根本利益上与各成员国相一致、确实可实现原油净出口的任何国家,在为全权成员国的三分之二多数接纳,并为所有创始成员国一致接纳后,可成为本组织的全权成员国。”该组织条例进一步区分了3 类成员国的范畴:创始成员国——19609 月出席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的欧佩克第一次会议,并签署成立欧佩克原始协议的国家;全权成员国——包括创始成员国,以及加入欧佩克的申请已为大会所接受的所有国家;准成员国——虽未获得全权成员国的资格,但在大会规定的特殊情况下仍为大会所接纳的国家。欧佩克大会是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各成员国向大会派出以石油、矿产和能源部长(大臣)为首的代表团。大会每年召开两次,如有需要还可召开特别会议。大会奉行全体成员国一致原则,每个成员国均为一票,负责制定该组织的大政方针,并决定以何种适当方式加以执行。欧佩克大会同时还决定是否接纳新的成员国,审议理事会就该组织事务提交的报告和建议。大会审议通过对来自任何一个成员国的理事的任命,并选举理事会主席。大会有权要求理事会就涉及该组织利益的任何事项提交报告或提出建议。大会还要对理事会提交的欧佩克预算报告加以审议,并决定是否进行修订。欧佩克理事会类似于普通商业机构的理事会,由各成员国提名并经大会通过的理事组成,每两年为一届。理事会负责管理欧佩克的日常事务,执行大会决议,起草年度预算报告,并提交给大会审议通过。理事会还审议由秘书长向大会提交的有关欧佩克日常事务的报告。欧佩克秘书处依据欧佩克组织条例,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负责行使该组织的行政性职能。秘书处由秘书长、调研室、数据服务中心、能源形势研究部门、石油市场分析部门、行政与人事部门、信息部门、秘书长办公室以及法律室组成。秘书处1961 年设立,办公地点最初在日内瓦,后于1965 年移至维也纳。

    欧佩克各成员国的代表(主要是代表团团长)在欧佩克大会上对其石油政策加以协调、统一,以促进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欧佩克秘书处负责该组织的日常事务,接受理事会的指令,由秘书长直接领导。欧佩克下设的经济委员会、部长监察委员会等多个执行机构,则履行咨询、磋商、协调等多项职能。欧佩克成员国对当前形势和市场走向加以分析预测,明确经济增长速率和石油供求状况等多项基本因素,然后据此磋商在其石油政策中进行何种调整。例如,在以往数次大会中,欧佩克成员国曾分别确定提高或是减少该组织的总体石油产量,以便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为消费国提供稳定的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石油供应。 欧佩克组织条例要求该组织致力于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因此,为使石油生产者与消 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证,欧佩克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如果石油需求上升,或者某些产油国 减少了石油产量,欧佩克将增加其石油产量,以阻止石油价格的飚升。为阻止石油价格下滑, 欧佩克也有可能依据市场形势减少石油的产量。欧佩克并不能控制国际石油市场,因其成员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只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的40%14%。但是,欧佩克成员国出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85%,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特别是当其决定减少或增加石油产量时。 欧佩克旨在保持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并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稳定的石油 供应,兼顾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双方的利益。欧佩克通过自愿减少石油产量,或在市场供应 不足时增加石油产量的方法来达成上述目标。例如,1990 年海湾危机期间,欧佩克大幅度 增加了石油产量,以弥补伊拉克遭经济制裁后石油市场上出现的每天300 万桶的缺口。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这些国家的石油开采、提炼、运输和销售权长期操纵在外国石油公司手里。该组织成立以来,同外国石油公司进行了不断的斗争,夺回了石油的标价权,提高了征收的石油税率,从七十年代起产油国逐渐地夺回了石油资源的控制权,部分或全部地收回了石油租让地,有的国家进行了国有化,积极地发展了自己的石油工业,石油收入大幅提高,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石油输出国组织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一股重要力量,在确定世界石油价格中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组织的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终有耗尽的一天。按照目前的生产速度,欧佩克的石油储量 至少可供开采80 年,其他国家的石油储量还可供开采20多年。目前,全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正在上升,但是如果人类能更好地管理、有效地利用石油资源,并开发出新的能源替代产品,则目前的石油储量仍可造福于今后几代人。

[美国石油进口来源结构]

[来自海湾国家石油净进口所占比例]

[OPEC石油出口收入1972-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b1ff0d633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a.html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与现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