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讲章

发布时间:2019-02-23 21:44: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除夕讲章

【篇一: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

目录

1、生存的地方

2、读书的智慧

3、爷爷

4、寂静除夕夜

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6、月是故乡明

7、、阴影与阳光

8、长大

9、秃的梧桐

10、发问的精神

11、乡情

12、画家和他的孙女

13、比较阅读

一、生存的地方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

地,处处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我就在这里了。这地方现在虽然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而另一

个人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他终于找到了一座鲜花烂漫的小岛,岛上已有人家,他们是

18世纪海盗的后裔,几代人努力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他便留在这里做小工,很快就富裕

起来,过得很惬意。

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财大气粗的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弃的荒岛,他决定去

拜访老友。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畴,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

??

老友因劳累而过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尤其当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采

奕奕。最后老友指着整个岛说: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的,这是我的小岛。那个曾错过这

个地方的人,什么话也说不出。

是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再辛苦、再困顿,但他奋斗了,他是生活的主人;有些人再

舒适、再富足,但他缺少艰难的创造和奋力的拼搏,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1.第二段的他们指哪些人?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花园是什么意思?

2.第三段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一句承上启下,照应了上文什么语句?引出下

文什么内容?

3.老友说这是我的小岛。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来访者过得很惬意,为什么听了老友的经历什么话也说不出?下文为什么又说他始终自豪

不起来?

5.走人生的路就像在大海上漂泊。结合文中两个人的生活道路简要谈谈你打算如何寻找自己

人生的立足点,开创全新的人生。

读书的智慧

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

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

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这就是英文中所

灿烂的书brilliant book)。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丘一样,议论虽多,见

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

而无功。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涩的书dull book)。然而这类的书多极其了,读者要不浪

费时间,就不能不精为选择。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

现。鞭辟入里豁然开朗,都不是容易的事。若是像讽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

有何用处?

1.语段中作者认为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请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什么是

书的智慧,什么是读书的智慧

著书的智慧是指:

读书的智慧是指:

2.简要阐述这段文字中作者的观点。

答:

3.作者认为读书若是像讽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也是没有用处的,这与

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三、爷爷

由于营养不良,我们几个孩子都很瘦弱。历岁时,我在一家小商店里当学徒工,那也是我

平生第一次尝到苹果的味道,尽管它又小又绿没有成熟,上面还尽是洞,可从此以后我再也没

有感觉到当初第一次吃苹果时那种甘甜的滋味。

那天,爷爷外出时遇到一次铁路事故,当时很多人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趴在地上呻吟,等

待医生和救援人员。爷爷却自己折了一根树枝做拐杖,一瘸一拐地整整走了三个小时才回到家。

我很难描述爷爷刚踏入家门时,奶奶那复杂的脸色和心情。先是担心和心疼,而后突然一

阵暴怒叫一个孩子将一位随访病人的铁路医生带进家里,医生仔仔细细为爷爷作了检查,然后

对他说:恭贺你,老人家,你的健康状况良好。这时,我母亲来了,她坚决地说爷爷至少是

脑震荡。爷爷的表情却未置可否。

医生走后,奶奶和妈妈在床边又开始教爷爷如何应付医生和有关调查人员,爷爷只是机械

地点头。

铁路出事故的消息传到村里以后,几乎全村人都在等待着调查人员最后的善后处理工作。

当铁路上终于又来人时,爷爷似乎早已忘记家人的叮咛,面含微笑迎接着来访者,又不失时机

地大谈天气和收成等。当来访者终于问到他哪里受伤时,妈妈急忙指着头向他暗示。谁知爷爷

却不紧不慢地说:我一切很好。说罢脸上浮现出天使般的微笑,又说:我如果有病,就是

10万元也治不好。妈妈愣住了,奶奶尖叫着失望地从房子里跑了出去,来访者也发出一

阵莫名其妙的笑声、叹息声。

当一切又复归平静时,他们发给爷爷5000元钱——他成了全村最富的人。但是爷爷在到

为什么人家要给他这么多的钱。

1.概括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起因: 结果:

2.第一段写出了怎样的家境?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3.爷爷最突出的优良品质是什么?

4.文中写我奶奶和妈妈的表现,她们这样做的意图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四、寂静除夕夜

(1)每当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___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

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____的打击个母亲不知

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

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

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

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

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

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

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

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

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

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

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

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

(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

下泪来??

(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

偷援助的家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

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

(14)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

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

(15)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我终于热不住睡着了。

(16)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唤醒。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

整个村庄热在一般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

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17)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____。父亲出狱前母亲

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就此我们告别了那

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18)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

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

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

(19)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

(20)愿你们永远平安。

1.依次加到文中__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清脆 响亮 情不自禁 意想不到 平反昭雪 b.震耳欲聋 不由自主 突如其来 报仇伸冤

c.清脆 响亮 不由自主 意想不到 报仇伸冤 d.震耳欲聋 情不自禁 突如其来 平反昭雪

2.对本文记叙要素和记叙顺序表述有误的是()。

a文章所叙主要事件发生在20年前的那个寂静除夕夜,地点是在我们家当时居住的那个村庄。

b.本文叙写的人物是的一家及众乡亲。

c.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文革给我们一家带来的灾难。 d.全文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3.下面对文意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7)段中姥姥吩咐我们的话,意思是求求乡亲们除夕之夜别放鞭炮以免触发了母亲的伤痛。

b(11)段中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这句话表现乡亲们对我们一家的遭遇深表同情。

c(13)段写我们一家人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这个灾难是指母亲疯病发作,

给自己给家庭以毁灭性的摧残。

d(16)段写好心的人们??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夜也没放鞭炮。这一义

举表现了乡亲们善良、无私的美德。

4.结合文章内容填空。

① “寂静除夕夜那件往事对我的影响是

文章最后两段的祝愿,表达了对乡亲们和

5.造成母亲精神失常的原因是什么?导致母亲对破败之家进行毁灭性摧残的原因又是什么?

6.作者用较多笔墨记叙了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的事情,这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7(18)结尾写我深深懂得了??”我懂得了什么道理?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a善良的内心产生的行动,能给受创伤者以慰藉b 善良的义举都是出自对精神病人的关爱

c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 d在最艰难时得到帮助,最值得珍爱

8.读过这篇文章使你想起了什么?谈谈你对文章的体会。

【篇二:人文百科】

人文百科

一、各朝代名称来历:1、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you)建唐朝。2、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军驻宋州,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3、元:《元史》载由元世祖忽必烈定。取自《易经》大哉(zai)乾元,有大、首等意。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4、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继承郭子兴发展起来,郭属于白莲教组织,又称光明教。朱元璋取得政权后,过好为5、清:满足时女真族的一支。女真北宋时建金国,明末重建

金国(后金),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洲,金改为

二、年龄称谓: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2-3岁的儿童;3、垂髫(tiao):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5、及笄:之女子十五岁;6、加寇:指男子二十岁,又叫弱冠;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称知天命;10、花甲:指六十岁;11、古稀:指七十岁;12、耋耋(die):指八十、九十岁;13、期颐:一百岁。

三、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内容包括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分院试、乡试、殿

试。1、院试:(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2、乡试: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第一名称谢元。3、会试(春闱),逢丑、辰、末、戌年三月举行,国家级考试,礼部主考,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4、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分为三甲。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四、古代主要节日: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2、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3、社日:春分节后,祭祀祈祷农事。

4、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

5、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6、端午:

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7、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8、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9、中秋:八月十五,赏月。10、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11、冬至:节气。腊日:腊八,喝腊八粥。12、除夕:岁末。

五、古代的刑罚:1、鲸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2、鼻刑:割鼻子。3、箈刑:又叫杖刑,打板子。4、刖刑:将脚砍掉。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

6、膑刑:踢去膝盖。7、骨炮烙:将人烧烤死。8、车裂:又叫五马分尸。9、汤鑊(huo:将人煮死。10、腰斩从腰部斩断。11、凌迟:又叫千刀万剐12、大辟:砍头。13、弃市:暴尸街头。

六、官职:1、授官:除、拜。2、升官:迁、携。3、降官:谪(zhe)左迁。4、免官:罢、黜(chu.5、招聘:征、辟。6、调任地方官:出、徒。7、辞官:乞骸骨。8、六部: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9、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10、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11、管部:六部。12、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13、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14、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15、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七、省名由来:1、江苏:唐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南直隶;后分设江苏省,为得名的开始。2、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宋设京东路;金更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a45715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6.html

《除夕讲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