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

发布时间:2018-03-13 07:39: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敬天
作者:千愚叟
来源:《醒狮国学》2014年第01

        在漫长的人类生存过程中,不仅享用着大自然的所有恩惠,同时也承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各种灾难。当人类仰望天空,开始敬畏自然体认天理的时候,就标志着人类已经迈入文明的门槛。在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中,作为两极,经过一个长期漫长的斗争、磨合、适应、协调的过程。在儒家思想中,对充满敬畏之心,并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其说天人合一莫如说人合天一更为贴切。儒家的这种敬畏之心,不仅仅来源于对的原始崇拜和图腾,而更多的是基于德化于天因敬而生畏。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同时,儒家认为的光明本性和禀赋又是由上天所赋予的。在儒家经典中,被赋予了本源的品德,演化出以天命、天道、天理为核心从而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独立的体系。以孔子观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如果说志于学———有所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个渐进过程,那么其起点是立志于学,置心于诚意,而终点则是心即理,则是尽性而知天,则是合于天道。

        孔子认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君子遇事应该叩其两端而竭焉,两端便是事物的两个极端,亦即初始和终结,而叩其两端的目的不过是在寻找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把握其脉络和走向。进而要求君子允执厥中,戒过而免不及。由此看来,中庸之道也是源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遵循,对天理的体悟。而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吾道即为中庸之道,一以贯之是贯之以一的倒装,者,天理也。夫子的本意是我的中庸之道贯穿以天理,我们似乎从中依稀嗅到了千年之后的阳明子心即理的味道。圣人之学仿佛如手示月,本意在月亮,可惜后人往往只见手指而忽视月亮,若后人拔本塞源有幸看到月亮,便与圣人的境界无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a17c72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8.html

《敬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