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发布时间:2015-02-04 21:48: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黄河之声 YELLOW RIVER OF THE SONG 2011年8期122浅析贝多芬与柴可夫斯基“命运”题材交响曲摘  要: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分别以其鲜明的音乐特点,震撼的音乐效果和作品本身深刻的内涵著称于世。两者虽然题材相同,但从作曲家的背景、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曲式结构等方面仔细分析,仍有各自典型的特点,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关键词:贝多芬  柴可夫斯基  命运  交响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命运”是个永恒的主题,音乐家们经常通过音乐诠释自己对命运的理解,抒发对世事的态度。可以说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达到了命运题材交响曲艺术成就的巅峰,而另外一部能与之媲美的交响曲就要属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了。这两部交响曲分别以其鲜明的音乐特点,震撼的音乐效果和作品本身深刻的内涵征服了无数听众的心。这两部交响曲虽然题材相同,但从作曲家的背景、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曲式结构等方面仔细分析,仍有各自典型的特点……一、两位音乐家成长背景对其音乐风格特征的影响“乐圣”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位德国皇家乐队歌手,从小其父就以神童莫扎特为榜样培养他,并送他到音乐之乡维也纳,师从海顿等名家学习音乐,可以说贝多芬是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的。不过贝多芬十分厌恶德国宫廷的气息,他的叛逆、乖戾、狂傲也使他成为了欧洲音乐史上第一位从头至尾都不为贵族服务的“自由”音乐家。经受失聪的痛苦,贝多芬铸就了坚韧的性格和抗争的精神;感情得不到满足,贝多芬滋生了对全人类的博爱。因此在贝多芬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属于德意志男性的强势;他的音乐表现了人类的命运与理想;强烈的英雄性和戏剧性使作品波澜起伏、充满光明;深刻的主题思想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是贝多芬作品典型的音乐特征。柴可夫斯基作为俄罗斯作曲家中最闻名于世的人,他的生涯与他的音乐一样,大部分是悲剧性的。虽然柴可夫斯基同样痴迷于音乐带给他的快乐,但矿山技师家庭出身的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音乐教育,对音乐的的追求促使他在法律学校工作后仍然坚持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直到22岁时,他才毅然舍去官职,正式到音乐学校学习音乐,在这一点上,他与贝多芬的确是有差距的。柴可夫斯基的一生,经历了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短暂的婚姻、不眠症的折磨、与梅克夫人的精神恋爱,他的孤独、矛盾、苦闷与彷徨都需要通过音乐来宣泄……柴可夫斯基虽然受西方古典文\王佳音乐的影响颇深,吸收运用了很多属于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但在音乐中溶入了大量的民族主义思想和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元素,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同时,他的性格、经历又赋予了音乐民族性、悲情性、宣泄性等典型的音乐特征。二、贝多芬与柴可夫斯基“命运”题材交响曲之比较1、作品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之分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完成与1807年,创作于他一生中最为悲惨的时期,失聪、婚约被毁,这些悲惨的命运在他脑海中酝酿成一部交响乐的构想,面对命运的捉弄,贝多芬勇敢地接受,在给朋友的信中曾经写到:“我已决心和自己的命运尽力战斗。无论如何不愿我自己破灭。”因此,作品以“叩击命运之门”的主题开始,通过描述向命运挑战,扼住命运的咽喉,取得最后的胜利的过程,表达了贝多芬号召人们向“命运”抗争,激励人们同德国封建势力搏斗,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欢乐,从被压迫到胜利的美好愿望,是一部描写人类通过抗争走向胜利的英雄式交响曲。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创作于1893年,是反映柴可夫斯基一生艺术成就和性格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时,与柴可夫斯基精神恋爱长达13年的梅克夫人,中断了对柴可夫斯基的资助并不再与他通信,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悲怆》交响曲开篇就以极富感染力的旋律引出了一位老人的低吟的人生总结,强烈的戏剧冲突,细腻的情感变化,都表现了柴可夫斯基追求理想、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但是在经历了苦难、抗争、愤怒、宣泄之后,一切都幻灭了,人类共同面对的命运就是无法抗争,最终不得不走向死亡,音乐里渗透着的无奈、痛苦、绝望感染着每一位听众。俄罗斯音乐家、“强力集团” 成员之一的巴拉基雷夫曾无限感慨道:“一个人要经历过多少苦难才能写成这样的作品啊…… ”因此,《悲怆》可以说是一部悲情式交响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9f2ed5d647d27284b7351e9.html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