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笔记

发布时间:2023-04-05 23:16: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为中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本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共18162篇,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2)《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成书于东汉,传说为秦越人所作。3)《伤寒杂病论》张机(字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为中医学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经晋·王叔和整理,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4)《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成书于东汉,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全书载药365种。发展: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0-960年)1)《脉经》晋·王叔和著,为中医学第一部脉学专著。2)《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为中医学第一部针灸专著。3)《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著,为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候学专著。4)《备急千金药方》与《千金翼方》唐·孙思邈著,为中医学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提出“大医精诚”为医学道德准则和追求的境界。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1刘完素后人称为“寒凉派”。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2张从正后人称为“攻邪派”。代表著作为《儒门事亲》3李杲自号东垣老人,后人称为"补土派"。代表著作为《脾胃论》4朱震亨后人尊称朱丹溪,后人称为"滋阴派"。代表著作为《格致余论》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
1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2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著《温热论》3薛雪(字生白):著《湿热条辨》4吴瑭(字鞠通):著《温病条辨》近代与现代(公元1840年以后)1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1)生理功能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和精气神一体观。五脏一体观:人体五脏生理系统简表官窍经脉系统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脏六腑小肠大肠膀胱五体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耳及二阴形神一体观精气一体观2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医学在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并贯穿于预防与康复的医疗保健实践既强调辨证论治,讲究辩证与辨病相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6ee58c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e3.html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