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A卷参考答案(课型2,资源环境类专业适用,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发布时间:2018-09-05 15:34: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南京农业大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名称 生态学 2007-2008 学年 第一学期 课程类型:必修 类:A

一、英汉互译(每题16分)

1. Ecology 2. population 3. competition4. 适应; 5. 演替;6. 生物多样性

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在正确的题目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 上世纪60年代,被西方视为五大生态危机日趋严重,导致生态学日益受到关注。 ( )

2. 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环境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

3. 种群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决定种群个体数目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

4. 生境是具体生物的生态环境,包括生物本身的影响。 ( )

5. 20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我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呈下降型。 (× )

6. 群落像一个准生物体一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发育阶段,这是个体论观点。 (× )

7. 传统上生物多样性的评价完全取决于物种数目和相对多度。 (× )

8. 理化环境是影响有机物分解过程的重要因素。 ( )

9. 群落交错区内种的数目及密度可能比相邻群落大,这一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 )

10. 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群落演替可分为水生演替和旱生演替。 (×)

三、名词解释(13题中选择12题回答,每题2分,共24分)

1. 生态学 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或: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2. 限制因子 生物生活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起关键性作用的因子叫限制因子。

3. 耐受限度 生物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存活,生长和繁殖。物种所能存活的环境因子的上下限即是该物种的耐受限度。

4. 如果一个生物种长期生活在最适生存范围的一侧,将逐渐导致该物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一个新的最适点。

5. 协同进化 指在进化过程中,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6. 生态入侵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

7. 内禀增长率 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即能够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提供理想的食物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我们能够观察到种群最大的增长能力。

8. 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9. 同资源种团 是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的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统一体。

10. 生态位 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对于生态学家来说,生态位概括了影响物种生长、存活和繁殖的所有环境因子

11. 生态系统 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的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统一体。

1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矿物元素在生态系统之间的输入和输出,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岩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称生物地()()循环。

13. 生态平衡 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

、简答题(6题中任意选择5题回答,每题6分,共30

1. 分别列出3种国内和国际影响力较大的生态学专业杂志名称。

(评分标准:每个杂志1分,只要是主要杂志即可)。

国内: 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等

国际:ecology, ecological monograph, journal of ecology, oecologia, oikos

2. 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评分标准:前4个知识点每点1分,后一点2分,需适当解释,若无解释,共扣2分)

1)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主导因子作用:在诸多环境因子中,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区分直接和间接作用对认识生物的生存和分布非常重要;

4)阶段性作用:生物生长的阶段性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不同,但各具重要性。

3. 简述小尺度上种群的不同空间格局类型及原因。

(评分标准:3种空间格局类型加图各1分,解释各1分)

集团型(clumped)1)资源分布不均匀;2)种子植物以母株为扩散中心;3)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群;

均匀型(regular):种群内个体间对生存必需的食物或环境(生态位)的竞争;

随机型(random):资源分布均匀,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

4. 画图并简述中度干扰假说。

(评分标准:共3个知识点每点1分,图2分)。

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见下图):

1)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因而多样性较低;

2)如果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极期,多样性也不很高;

3)只有中等于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

注:举潮间带经典例子酌情加分。

5. 什么叫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简述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评分标准: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概念各1分,影响因素4分)。

生演替: 在以前没有植物生长并且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植物群落的建立和发育。

次生演替: 开始于次生裸地(如森林砍伐地和弃耕地)的群落演替。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5)人类的活动。

6. 生态系统包括哪几个组成成分,并简述每个组分的功能。

(评分标准:每个组分1.5分)。

①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藻和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

②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一级) 、肉食动物(二~四级) 、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③分解者:异养生物,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无机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动物等。

④非生物环境:包括参见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联系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物质和气候或其他物理条件。

论述题(2题中任选1回答3题必答,30分)

1. 什么是竞争排斥原理,试列举学过的(或设计新的)一个实验进行阐述,并给出预期的实验结果(15分)。

(评分标准:竞争排斥原理占5分,实验材料和方法占5分,预期结果占5分)。

竞争排斥原理 (Competitive exclusion principle):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同长期共存在一起,即生态位相近的完全竞争者不能长期共存。

原生动物实验(Gause,1934)

大草履虫(P. caudatum)单独培养:logistic增长,“S”型增长;

双核小草履虫(P. aurelia) 单独培养:logistic增长,“S”型增长,更快;

等量个体混合培养:培养16天,大草履虫下降,直至消亡,而双核小草履虫接近单独培养时的数量.

2. 阐述全球变化的主要现象及减缓途径(15分)。

(评分标准:主要现象和减缓途径各占5分,至少答5个,少一种扣1分,论述5分)。

主要现象:1)温室气体浓度增加,2)气温升高,3)海平面上升,4)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5)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6)酸沉降,7)氮沉降,臭氧层破坏,紫外辐射增加等。

减缓途径至少要答5点:

1) 减少化石燃料;2)植树造林;3)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或耕作管理制度;4)制定相关法规;5)通过人工固碳技术,进行深海封存;6)禁止燃烧秸秆;7)提高燃料利用率。

3在物种保护实践中,通常没有必要将被保护物种的捕食者赶尽杀绝,试从捕食者在群落结构中的作用论述其原因(15分)。

(评分标准:各要点分别占10分,举例共占5分)。

回答要求联系捕食的生态学意义:

(1) 调节被捕食种群数量。例如美国1905年黑尾鹿的例子,由于当地政府为了增加鹿群数量而捕杀狮子和狼等捕食者,结果造成鹿群激增,导致大量草原被吃光,鹿群因缺乏食物而大量死亡。

(2) 调节被捕食种群质量捕食可以淘汰劣势个体,防止疾病的传播和不利性状的遗传。例如渔民人为水獭会将鱼类吃光而大肆捕杀水獭,结果反而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

(3) 维持群落平衡,捕食者的多食性可以避免加快某一物种的下降。例如老鹰以鹌鹑为食物,但鹌鹑数量下降较大时,老鹰还可以捕食其他生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676f49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7.html

《生态学A卷参考答案(课型2,资源环境类专业适用,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