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派理论要点

发布时间:2019-02-06 16:55: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典经济学派: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斯密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是从弄清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这个复杂问题入手,并获得重大发现,即自行调节的自然秩序(也叫自由市场机制)。这里,我们不得不先分享斯密的一段精辟话语:每个人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而且,在这样做时正象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到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这就是著名的看不见的手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古典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关心的是国家经济问题,其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

庸俗经济学派

19世纪30年代以后,庸俗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去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放弃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描述从经济表面现象所见到的似是而非的外在联系,赋以学究气味,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符合人的本性的、自然的生产方式,从而把它宣布为永恒的真理。

从一方面来说,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反叛和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社会进步的,庸俗政治经济学是反对工人阶级,为资本主义辩护的,以现象掩盖本质,美化剥削。

社会政策学派:

社会政策学派税收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税收再生产论;税收本质二元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提出的税收四个方面九项原则。
  税收再生产论  社会政策学派反对斯密的论断,认为国家并非是一种纯消费性的上层建筑,而是具有生产性的。因为国家的经费开支会产生无形财富,包括公共福利等,而无形财富又会向有形财富转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国家的经费开支可以无限度。社会政策学派从它的国家具有生产性的理论引导出税收再生产学说。它以税收为因、国家行政为媒介、税收负担能力为果,论述了税收负担能力产生税收,税收产生国家行政,国家行政再产生税收负担能力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也就是说,从国家与纳税人的整体关系来看,如果国家依靠税收收入经办的事务和设施所产生的经济效果,能使纳税人得到新的生产力或增加原有的生产力,那么,就说明税收有再生产能力。
  税收本质二元论  瓦格纳认为,传统的财政理论把税收说成是筹措国家经费的工具,已嫌不够完整。他从税收是整个社会改良的最本质的内容出发,提出了二元论的税收本质观点。这一观点认为:一方面税收是公共团体为了满足其财政上的需要,以其主权为基础,按照单方面所规定的方法和数额,强制地向纳税人征收的赋课物。另一方面,税收又是公共团体为了实现其社会政策的目标,以矫正国民所得和国民财产的分配不公为目的所征收的赋课物。在瓦格纳看来,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个人利己主义的条件下,要解决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贫富悬殊等社会矛盾问题,国家必须通过税收对奢侈品重课,对生活必需品轻课;对财产所得和不劳而获的所得重课,对劳动所得轻课;对所得多的采用累进税率重课,对所得少的给予减征或免征,借以对社会分配进行干预和调整,缓和社会矛盾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税收原则  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瓦格纳提出了他的税收九原则。这九项税收原则被归纳为四个方面:财政原则,其中又分为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两项。前者是指根据量出为入的要求,在支出既定的前提下,税收必须充分满足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后者是指适应国家经费膨胀规律的要求,税收还必须具有弹性,以便在财政支出增加或其他收入减少时,税收收入能够保证相应地增加。国民经济原则,其中又分为税源的选择原则和税种的选择原则两项。税源的选择应有利于保护和培养税本,发展国民经济,而不可侵蚀税本。税种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不易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以便于确定最终负税人社会公正原则,其中又分为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两项。前者是指所有的人,包括本国人和外国人,自然人和法人都应无例外地按照各自的纳税能力纳税,不承认有免税的特权阶级。后者是指应将税收负担平等地分配于各人之间。这里的所谓平等,并非所有的人都负担相同的税额。在社会财富分配极不平等的条件下,所有的人都负担相同的税额,会使税收负担更加不平等。所以,为了矫正社会贫富悬殊,平等分摊税负,应按纳税人所得或财产的多寡,采用累进税率征收,同时对最低生活费实行免税政策。税务行政原则,其中又分为确实原则、便利原则和最少征税费原则三项。这些都是重述了斯密等人所提出的原则。瓦格纳承认上述四个方面的九项税收原则之间有时是有矛盾的,不可能要求某一种税或某一类税同时体现以上所有原则,而只能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税种,组成一个税收体系,才能尽可能地体现上述有关的各项原则。

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凯恩斯及其继承人都把财政税收看作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并使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工具,所以,他们都很重视对于财政税收理论和政策的研究

  凯恩斯认为,税收是刺激需求的手段。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不能靠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而必须靠国家的干预,特别是财政税收的干预。他主张不应把年度财政收支平衡作为理财的基本原则,只要能够促成经济的平衡发展,增加就业和国民所得,国家可以用发行公债,实行赤字财政的办法刺激需求,增加政府投资,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同时,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等办法,指导消费倾向,增加消费。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悬殊,会降低消费倾向。他主张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即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用累进税的办法集中于国家手中,再通过政府转移支出的办法分配给穷人,或由政府兴办公共工程这样既可解决由消费倾向过低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也可增加政府投资,从而达到刺激需求,促使供求平衡和增加就业的目的。新剑桥学派更加强调发挥税收在缩小贫富差距,实现收入均等化方面的作用。主张实行高额遗产税和累进税制度,使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并尽量使收入低的人享受税收减免

  补偿税收政策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等人提出的一种税收理论。汉森把税收看作是迅速调节经济、熨平经济波动的一种工具。这种调节,通过补偿税收政策和用年度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办法实现。他认为这种税收的目的在于限制繁荣时期的过分扩张,而在衰退时期停止征收这些税款,并退还以前所征税款,就可以刺激消费。同时,租税减免的作用也很大,推行租税减免,有时也可以制止恐慌的侵袭。但是并非所有的税种在所有的场合,都能发挥这种作用。他认为,对扩展中的经济来说,社会保险税和营业税是发挥这种作用的理想税种,主张对这些税种实行机动税率制度。在繁荣时期的后半期,逐步提高累进税率;在繁荣达到顶点时,累进幅度要达到最大,以形成剩余基金。在繁荣由顶点转向下降时,即应停止征收。一旦衰退开始,就应提用以前所征集的剩余基金。提用的方法是将基金退还纳税人,如果退还有困难,即应利用此项基金来抵补政府为公共事业或救济支出的扩张所形成的赤字。为了实行补偿税收政策,必须打破年度财政收支平衡的观念。因为在实行累进税制的条件下,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经济繁荣,税收收入自动增加,则政府的支出也必须增加,这样势必增加投资和消费,加大经济膨胀的压力;经济衰退,税收收入自动减少,则政府支出也必须减少,又势必减少投资和消费,加速经济的萎缩。因此,只有在繁荣时期增收不增支,造成财政盈余;在衰退时期减收不减支,造成财政亏损(赤字),才能消除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衡发展。不过,打破年度收支平衡,并不是不要收支平衡,而是要周期收支平衡。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同衰退时期的财政亏损相抵,即可实现周期内的财政收支平衡。

  汉森的补偿税收理论在实践上很难行得通。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源于其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因而在国家干预经济的过程中也充满荆棘。比如,在繁荣时期增税,必然同纳税人的利益相矛盾,增税很难推行。另外,预测繁荣和衰退发生的时间不可能很准确,补偿税收政策很难起作用;即使预测准确,由于利益集团的矛盾和立法程序限制而产生的时滞,也会影响补偿税收政策的实现。

生产相对过剩的历史条件下,凯恩斯主义及其税收思想对于缓和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过分强调刺激需求,税收负担重,政府开支大,规章制度繁琐,必然会影响资本家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

新古典综合学派:

索洛是AK增长理论的开创者。后来人又在AK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内生增长理论,以解释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

  第一,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的理论作了自己的解释,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他们吸收了菲利浦斯提出的工资(从而物价)与失业率成反比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所表明的观 点,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对立起来,并用凯恩斯创立的总收入一总支出模型来阐述所谓的需求决定论;在阐述需求决定论的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了希克斯创立的”IS-LM模型,从而更明确地阐述了凯恩斯关于货币并非实际经济上覆盖的一层面纱,而是对总需求有重大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状态的思想。

  第二,新古典综合派吸收了哈罗德和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从而在宏观经济学中增加了动态的和长期的研究。后来,经济增长理论成为宏观经济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对经济增长的研究直到现在仍然是不断深入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动态的和长期的宏观经济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经济周期问题。在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中,萨缪尔森乘数一加速数模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三,从60年代末开始,国际经济学的一些内容,如国际收支汇率的分析,国际间价格与汇率的比较关系等也一度被收入宏观经济学。到7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学则逐渐独立出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留给宏观经济学一个开放的模型来解释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较著名的有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第四,新古典综合派还对总需求进行了专门研究,包括对消费函数投资函数的研究。消费函数的研究增加了持久收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投资需求理论则重点对预期收入的分析和投资成本的分析作了更深入的研究。

  第五,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也是新古典综合派的一个重要的贡献,他们继承了凯恩斯的理财思想,强调赤字财政对消除失业的积极作用,并将政府借新债还老债看作一种基本无害的游戏。在货币政策方面,他们强调利息率对投资的调节作用,强调货币供给量对利息率的控制作用,并形成了一整套宏观经济政策,用以调节总需求。这就是所谓需求决定论指导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政策主张

两个方面的创新

  在凯恩斯需求管理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主张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减少经济周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0世纪50年代,汉森提出了以反经济周期为目的的补偿性财政政策”(compensatory fiscalp olicy)补偿性货币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不追求每一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只求在经济周期的整个期间实现收支平衡。在经济萧条时,主张采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同时中央银行放宽信用,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可以变萧条为繁荣;在达到充分就业、出现通货膨胀时,实施相反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同时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以求得萧条与繁荣时期的相互补偿,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二是主张在经济上升期实行赤字预算、发行国债,刺激经济快速增长。

  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海勒提出了增长性赤字财政政策。他将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和潜在的增长率作为测算财政赤字的基准,认为只要连续两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小于推算出来的潜在的生产总值时,即使在经济上升时期,也可以将赤字财政作为常规手段,连年不断的实行,从而挖掘生产潜力,减少产量缺口。汉森和新古典综合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萨缪尔森都非常赞成这个办法,并称之为新经济学

两个基本主张

  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关系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有两个基本主张:

  一是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为重要。

  萨缪尔森指出由于现代政府的巨大规模,没有财政政策就等于宣布死亡汉森认为货币政策具有非对称性,他说,货币武器确实可以有效地用来制止经济过热,但恢复经济增长仅仅靠廉价的货币扩张是不够的。所以,他主张以财政政策为主刺激经济的增长。新古典综合派的又一重要代表人物托宾也指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不同,可相互补充,应配合使用,但运用扩大预算支出和赤字理财的财政政策比起实施操纵利息率的货币政策更能迅速直接地刺激经济扩张。

  第二个主张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使用应相机抉择

  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特点,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因此在使用哪一项政策时,或者对不同的政策手段搭配使用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政府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决定。

公共选择学派:

在公共选择理论家眼中,政府不过是个无意识、无偏好稻草人,公共行为和公共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家和官员的动机支配。此外,由于政治市场上,政治家和官员之间的双边垄断,他们在预算规模上的目标一致性,必然导致政府规模的不断膨胀。由于民主制度下,没有一种选择机制可以称得上是最优选择机制(直接民主面临高成本,而间接民主面临机会主义),公共选择学派为此提供了两种改革思路:一是市场化改革,二是宪法制度改革公共选择学派一直是市场失灵的坚定辩护者。 他们所提供的救治政治市场失灵的两条思路,也只不过是将经济市场的运行规则引入政治市场。公共选择学派的市场好化改革,是指通过将经济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 政治市场来提高后者的效率,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界定公共物品的产权;

  2.在公共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引入竞争机制,重构官员的激励机制,按照市场规则来组织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

  3.重新设计公共物品的偏好显示机制,使投票人尽可能真实的显示其偏好。

供给学派:  

2 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供给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陷入危机时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主要的税收理论包括“相对价格”理论和“拉弗曲线”。

2.1 “相对价格”理论罗伯茨的“相对价格”理论主要从税率、税收弹性与微观经济活动的关系上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及其在调节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罗伯茨认为,税收影响消费的机会成本和闲暇的机会成本,即影响两者的相对价格,而相对价格的变动又影响供给方面的活动。

2.2 拉弗曲线供给学派进而分析税率与税收的关系。因为税收是税率与税收基础的乘积,税率变动既然影响生产,就必然影响税收。拉弗首次把税率与税收的关系制成模型,画在直角坐标图上,这就是以拉弗命名的拉弗曲线成为供给学派解释减税理论的依据和工具。对“拉弗曲线”的解释可以通过图一来说明。如图一所示,在平面坐标图中,“拉弗曲线”用一条函数曲线表示税率同政府收益之间的关系,纵轴表示税率,横轴表示政府税收收益。当税率为零时,人们能够得到他们在货币经济中生产的全部成果。这时政府对经济生活不发生任何干预,政府对生产也就没有阻碍作用,社会生产量能够达到最大。货币经济中的产量只会受到工人在选择闲暇和工作之间愿望的对比力量的限制。但是处于无政府状态的社会显然是不合理的,政府必须为社会提供一些必要的政府职能,还要对造成市场扭曲的经济行为加以规范,以维护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这样政府就必须从企业和个人征取一部分收入作为政府的行政成本。再考虑另一种极端的情况,这就是当税率上升到100%时,这也意味着人们的全部收入都要上交给政府,这种情况下将没有工人愿意作,也没有企业愿意投资,由于整个社会停止生产,就没有产品可供征100%的税源,因此,政府的税收收入也就为零。图一 “拉弗曲线”当税率从100%开始下降时,比如下降到图中的A点,生产开始慢慢恢复,政府也略有所得,A点代表一个很高的税率和很低的产量。当税率下降的幅度越大时,经济社会的总产量也就越大。比如图中的B点代表一个很低的税率和很高的产量,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我们说,AB两点的生产状态都能给国家带来相同的税收总量, C点和D点也一样。但是对于B点和D点的产量却远远高于AC两点,显然理性的政府会将社会生产停留在AB而不是CD两点,按照相同的分析方法,可以看出对于图中的阴影部分区域是政府制定税率的禁区,在这个区域内,只要降低税率,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会使总产量增加。供给学派通过实证分析,美国在20世纪50—70年代的大多税率都是处在“禁区”之中的。因此,供给学派认为,当时美国首要的经济政策应该是减税,降低边际税率,从而提高工作、储蓄、投资的相对价格,提高投资的相对收益,来刺激工人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他们认为,只有减税才能使政府的收益和私人的储蓄、投资同时增加,而以往使用税制对财富进行再分配的政策只会损害工人工作和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因此,供给学派竭力主张大幅度减税,夸大了降低边际税率的作用。他们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多作工作,更能刺激个人储蓄和企业投资,从而大大促进经济增长,并可抑制通货膨胀。他们还认为,减税后政府税收不致减少,还会增多。即使出现财政赤字,对经济也无关紧要。经济增长后,赤字自然缩小和消失。

供给学派认为,政府支出不论是公共支出还是转移支付,都或多或少起着阻碍生产的作用。公共支出中有些是浪费资源,有些虽然对经济有益,但效率很低。因此,他们主张大量削减社会支出,停办不必需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计划,降低津贴和补助金额,严格限制领受条件。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在财政税收上,政府应采取两方面措施。

  根据经济活动的趋向,及时实施有助于经济稳定的财政税收政策

  要使财政税收制度具有使经济自动稳定的内在性能他称前者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后者是自动稳定器。他认为自动稳定器很重要,时时都在帮助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和稳定经济的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626bde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3.html

《各学派理论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