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医学伦理学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医学与医学伦理学

发布时间:2016-03-22 11:00: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考点:1、医学伦理学三个特征(实践性、继承性、时代性)

  2、医学伦理学的任务:反映社会对医学的需求、医学导向、为符合道德的医学行为辩护

  3、“医乃仁术”:道德是医学的本质,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目的

  4、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医德进步的标志,转变:自然哲学——生物——生物心理社会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对医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Z2006-1-24)

  医学伦理学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实践性(H2006-1-9)、继承性(2003-1-13)、时代性

  2002-4-90.医德修养要坚持C

  A.集体性B.组织性C.实践性D.强制性E.机动性

  二、“医乃仁术”(Z2005-1-31,“医乃仁术”指医学道德的本质特征

  2002-3-38.“医乃仁术”是指A

  A.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B.道德是医学活动中的一般现象C.道德是医学的非本质要求

  D.道德是医学的个别性质E.道德是个别医务人员的追求

  历代医学家都认为,道德高尚是医师角色的重要特征,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医生。晋代杨泉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十不可托也;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Z2006-1-25)

  (2003-1-57,本题难度小)医生的职业道德境界只体现在认识和治疗疾病中

  三、医学模式转变的伦理意义

  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是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

  2.迄今为止,存在过几种典型的医学模式:古代朴素的整体医学模式、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Z2004-1-28)以后建立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这种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全面综合的水平上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Z2004-1-25)。取代生物医学模式不仅反映着医学技术进步,而且标志着医学道德进步(Z2005-1-26)。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对人的尊重。从生物和社会结合上理解人的生命,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寻找疾病现象的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是对人的尊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生不仅要关心病人的躯体,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心理。不仅要关心病人个体,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家属、关心病人的后代、关心社会。

  另:反映医学本质特征是道德;我国医学伦理学的研究方向-医学实践中的道德问题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学与医学伦理学

  市场经济对医学实践的正、负效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平等、求利、竞争、开放和可控性等调动了医疗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潜力,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对医疗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求利性也诱发了一些医院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医务工作者受利已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将医疗权利、技术当作牟取个人不正当利益的手段,唯利是图。

  求利性——容易诱发医院追求经济效益的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建设的重点是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fc26e1a6c30c2258019ec7.html

《中医执业医师医学伦理学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医学与医学伦理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