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教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6-09-28 23:16: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

Chengdu Longquan Number One Primary School

小学书法教学探索之——选择隶书

龙泉第一小学校 胡小江

关键词:隶书 中锋 楷书 学习兴趣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快四十年了,国家迈上了快速发展的步伐,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上却相对滞后,尤其在书法书法教育事业上。

问题集中在学校和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不够,长期的边缘化,使其在学生以及家长的心目中被漠视甚至无视。在学校没有专门的师资,没有课程。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书法教育停滞不前,就更不用说在书法教育事业上的研究和发展。

最近几年的书法热,这个几乎快被遗忘的书法教育突然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仿佛书法一下子成为本民族文化的精髓,一张名族文化的名片。瞬间从上至下无不重视,各种文件颁布,各种对于书法教师的培训,各级书法特色学校的申请,数不清的各级名目繁多的书法比赛。短短两三年书法教育仿佛已经空前的繁荣,成绩斐然。

事实上真的就繁荣了吗;成绩斐然了吗?这个问题我想谁都无法回答。至少是很难回答。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其发展的规律,要想掌握好它发展好它那就必须要遵循其发展的规律,就更不用书法教育了。它内涵实在是太多太丰富,如果要说短短几年就有“成绩”,我猜最大的一种可能就是“注水猪肉”。

那么书法到底到底该怎么学;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

一、书法到底该学什么;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一)书法到底该学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回答。在我们小学阶段,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理清楚一个问题:书法和写字的区别。写字是属于书法的一部分。在当下的解释:一般是指规范的楷书书写,是实用属性大于艺术属性。而书法从广义上说是一门艺术,囊括了汉字所有书体的艺术,其艺术属性大于实用属性。

那么学什么?首先要定位学生学习书法的目的。只是写好规范字,还是要走向书法艺术的殿堂。我更倾向于后者。国家提出了国家的复兴,文化的复兴是重中之重,书法又是一个中国文化基因的组成部分。

(二)书法艺术学习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要回答这个问题也要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核心问题:中锋用笔。所谓中锋用笔,就是在行笔时,笔尖时刻保持在线条的中心部位,在宣纸上,墨迹向两边渗透的宽度相同,这样的笔画看起来有立体感,对着光线看,笔画的色调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有的地方淡,有的地方浓的感觉,线条厚实,凝练,有力透纸背的感觉。中锋用笔是从哪个地方来的呢?中锋用笔从小篆的书写就开始有比较明确的要求了。在此之前由于书写工具还没有使用毛笔,讲究中锋也没有根据。为什么必须要遵守中锋用笔呢?这是经历了几千年的代代总结然后沿袭下来的。那是祖先们做了大量的研究,留下来的精华。

二、小学阶段书法学习切入点的选择。

(一)字体选择

只要谈到书法学习大多数老师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楷书,并且认为楷书是书法学习的入门,而且还是“唯一”的入门。这些认识都不太全面,也不完全正确的。字体的选择显得太过单一和绝对了。可以试想在楷书没有出现之间,那时人么选择什么体呢?为什么还创造出了绝美作品?

1.为什么暂时“拒绝”楷书,选择隶书

书法学习比较枯燥,在入门的时候,最好不要让学生觉得太高不可攀。楷书的成熟期在唐代。都知道“唐代尚法”,唐楷可以说是法度森严,写好的要求极高,技巧繁琐。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点难,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而且挫败感出现的频率较高。不太利于培养起学生学习兴趣。这里只有曲线救国——隶书。

2.隶书的学习时间切入选择

这里书法技巧的核心——中锋源头(篆书)即将出场。中国书法的简要发展脉络可以大概归纳为: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今草。学生在开始热身训练时我会选择大篆和小篆作为训练的内容。体验纯粹的中锋,为隶书学习做好准备。所以在正式开始之前有一段时间篆书的训练。我认为从长远角度看,这个步骤不可或缺。有了中锋的认识之后,就可以开始隶书的学习了。

3.隶书特点

隶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word/media/image2.gif书的结体改篆书的形象化而为点划符号化;

②隶书的字形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扁,字体更简洁;

③隶书的笔划有折无转,并有波挑。方笔和圆笔兼用,但是中段皆为中锋

就是在两头加上了“蝉头燕尾”,其线条本质还是中锋。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了前后呈接关系。中锋理解水到渠成。

4.隶书范本的选择

隶书的鼎盛时期早于楷书出现在汉代,尤其是东汉的隶书。当然在其后的各朝各代都有隶书的出现,但是隶书的正宗还是在汉代。建议选择汉代有代表的隶书范本。如:《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等。以下是学生的《张迁碑》临习作业。这样的选择还是有一定的实效。

这是我几年的探索,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曲折,但是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虽然没有别人的“热闹”,但是我认为教育不是搞表演也无需热闹。我更在乎学生的内在体验,无需噱头。我常自嘲这个结果为我自娱自乐,给自己打的 “分数”。这个分数是在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所得,结果一点也不热闹,甚至有点冷清。我想只有人是在 “冷清”的状态下才不至于头脑发热。探索我还会继续,这只是探索的开始。

20166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987e2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7.html

《隶书教学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