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5-02 17:01: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85页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知道平角的度数是180°,并且能够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测量、剪拼、折叠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动手操作能力,并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每人一副三角尺、量角器、剪刀、测量记录表、每组若干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中,我准备采用趣味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和直观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思索,在观察探索中创新,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主要依靠课堂教学。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设疑导新(3分钟)

2、动手实践,发现新知(25分钟)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9分钟)

4、评价总结,交流反思(2分钟)

5、延伸知识,激发兴趣(1分钟)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伊始,我就设计了一个趣味情境:在三角形王国中,有一天,大小两个三角形为“谁的内角和大,谁的内角和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大三角形大声叫着:“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也不甘示弱:“别看我的个头小,我的三个内角和却和你一样大。”它们争得不可开交,始终争论不出结果。同学们,请你们评评理,到底谁的内角和大,谁的内角和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藏有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这样,我在很短的时间内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起着铺垫作用。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在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四个步骤:量角求和、拼折验证、课件展示、归纳小结,让学生在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议一议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探究出从不同的途径验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步,量角求和

首先,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填写测量记录表。完成后,展示部分小组的表格。

测量记录表

学生的汇报中可能会出现答案不是惟一的情况,如180°、179°、181°等,只要相对合理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我问学生:从测量记录表中的数据分析,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很快就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接近180°。

第二步,拼折验证

用度量的方法验证,得到的结果不统一,有没有比度量更精确的验证方法呢?此时,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18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在足够的讨论、动手操作之后,学生肯定一个个跃跃欲试,争相展示:

(1)用拼的方法:即把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或撕下来拼在一起,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因为平角的度数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用折的方法:即把任意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向内折,这三个内角就拼组成一个平角,因为平角的度数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第三步,课件展示

有了上面的动手实践和亲身感知,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用课件展示,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通过课件展示量、拼、折的过程,让学生及时在脑海中强化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也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

第四步,归纳小结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我还引导学生理清:(1)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大小无关;(2)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形状无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样,就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由表面的认识走向纵深的思考,也回应了开头的趣味故事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学生通过“量”、“拼”、“折”等操作方法,自己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就使学生在掌握新知的同时,又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课堂训练,新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这两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

1、基础练习

(1)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

这一道题的练习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2)小法官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

我有一个锐角是40°。

①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②一个三角形不可能有两个钝角。()

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以后,它的内角和就变成360度。()

④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

通过上面的判断训练,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正确理解,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3)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特征,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180°的知识,正确求出各个角的度数,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思考后小组讨论:你能画出含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这是一道既有趣味性,又有创造性的练习,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

2、拓展练习

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我还设计了以下练习,拓展学生思维: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你能求出下面图形的内角和吗?

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评价总结,交流反思

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评价总结,交流反思”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学生谈“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教师通过听学生的反思,可以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今后改进课堂教学获取重要的信息。

(五)延伸知识,激发兴趣

在下课的前一分钟,我向学生介绍了法国着名的科学家帕斯卡,帕斯卡12岁就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这样适当引入课外知识,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有机的渗透了向帕斯卡学习,做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孩子,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四、说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量:内角和接近180°

拼:拼成平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折:组成平角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本节课的活动中,我扮演的是“组织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成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0684ac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9.html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获奖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