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发布时间:2020-07-25 01:55: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案的情景解剖

春晖中学312353 王凤飞

【教材简析】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环境教育是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教育活动正在蓬勃开展起来。而《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这节内容刚好符合这一教育趋势。

199010月,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随着人口地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以及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环境问题已经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本节教材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人类于环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与环境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发生机理上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种类很多,主要可以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通过联系旧知复习举例的形式,对环境问题的种种表现进行分类描述,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讲述了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刻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并用案例的形式说明了环境问题全球化的趋势。

【教学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乡土地理知识,学生逐渐形成关心学校、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的热情。

2、通过活动,提高观察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即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活动树立相应的环境意识,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4、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活动设计】

引入:观看环保flash《我是一只小小鸟》,并且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发表自己的感受,这种现象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知识点的设计:采用“案例—讨论—点拨”的方式,所展示的案例尽量是乡土的,最好是我们身边或者学校的小事,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慢慢咀嚼、体味。最后师生共同理解认识问题,得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或者解决措施。

教学过程的设计:由引入的讨论转向课本的第一部分内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出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一一展示人地各种关系。而当这种关系不合理地发展时就出现了环境问题,其危害也是非常严重的。举例说明各种环境问题:如1973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区附近,已经出生了90名四肢不全的畸形儿痛痛病发生的原因与图示伦敦的烟雾事件我国北方的沙尘暴渤海湾大赤潮校垃圾区难闻的嗅味等等在此基础上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够发现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那么,在大量的图片和事实证据面前,社会的这种环境问题昭然若揭,给我们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将对此作出总结:任意排放——环境污染;任意索取——生态破坏。

根据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将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比较农村和城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分布特点。

最后也是我们本堂课的高潮部分就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针对于我国的国情或者是针对于我校的具体情况,发表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从收集废电池做起,从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做起。那么我们也可以把话题延伸到课堂之外,积极组织第二课堂学习,比如说环保小分队啊,白马湖的实践调查啊,课题研究小组啊等等各项活动。

巩固练习: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三个层次练习:认知学习,讨论发挥,实际操作。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我都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探索,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同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标新立异,在活动中探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活动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活动在教材中只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出现,试图通过这个载体向学生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在教学中如何科学安排这种活动,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一、课堂环境教育——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地理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特别注重挖掘教材中“隐性”环境教育因素,精选典型、生动、有趣的教育素材,做到地理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力求使地理课堂中渗透的环境教育内容富有说明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举一些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例如,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德国人来北京旅游时,照相机里的电池用完后换了一对新电池,可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旧电池回收箱,他只好把这对旧电池带回到德国。这个故事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同学们认识到了环境保护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对校园里乱扔垃圾的现象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高中地理教材一个显著特点是设计了“活动”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进行环境教育。组织学生针对这个“活动”开展讨论或演讲比赛,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

二、课外环境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

只有在环境感受中获得亲身体验,才能保证环境意识和素质培养的落实。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周边环境污染的具体调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中遇到的环境问题,提出保护环境措施,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处理有理性见解,结合世界环境日、植树节,利用板报、班会、小报、演讲等多种方式加强环境教育。

而我这堂课的设计主要是结合我们自己的学校开展“绿色校园”的讨论组织活动。所谓“绿色学校”,就是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创建绿色学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含义: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校园”示范工程熏陶人;用“绿色科教”的意识开展科学研究,开发新的管理手段、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贯穿到学校管理、科学研究、教学教研等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注重学校的创新,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不断自我开发新的教育管理手段、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降低办学成本。建立较完善的管理科研机制,建立教育科研和管理科研能力的研究与开发队伍。

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应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订校园总体规划,制定景观园林规划和美化管理。每年学校应拨专款用于绿化建设、能源改造,全面使用电、气化清洁能源,建立污水处理和回用系统,建立垃圾收集、回用和处理系统建立并向学生开放环境教育专用教室。逐步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和植物多样性,使校园成为多种生物保护地和向学生普及动植物常识的课堂。使校园处处鲜花盛开,绿树荫荫,枝蘩叶茂,四季常青。当然我们还可以组织环保社团,积极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比如说废电池的回收活动等等。综上所述,只有有效促进学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态度与价值观,绿色教育才是真正的绿色教育;只有体现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校园建设才是真正的绿色校园;只有体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管、教学模式或方法的改革才是绿色改革,才有利于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三、师生互动——组织开展环保研究性学习

开展环境教育,一方面需要把课内的教学内容和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形成彼此互动的局面。教师是研究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是主体发挥者和创造者。学生在获得了一些必要的环境科学知识后,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考察、观察,启发学生联系身边的所见所闻,寻找课题,开展环保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课题确立后,还要设计实施方案,并根据可行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原则指导学生来进行设想、构思和完善实施方案。课题和方案可以让学生在明确目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自由发表意见、想法,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事实证明,学生有非常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通过师生互动,可以把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出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归纳写出课题小论文,然后再经过小组评价不断完善后由教师做出客观公正地激励性评价。

总之,要发挥学生在环境教育中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以形成环境道德为中心,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模式的教育目标;而且,环境教育可以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方式进行。这样做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参与。显而易见,在地理学科教育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达到增强环境意识,丰富环境科学知识,强化环保理念,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养成良好环境公德行为习惯的目的。

确实,孩子们的肺腑之言同样也震撼了我的心灵:学无止境。如果我们的教育者都来做个有心人,多挖掘身边的资源,多开发平时被我们所忽视的艺术宝库。我想,地理教育的明天将会象孩子们的笑容一样美好!课程改革的车轮将会碾出一路动人的乐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3433c3f2c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9.html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