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发布时间:2013-03-26 20:54: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胡琳琳

【教材分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单元课文为名人单元,编者意在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他们对人类的贡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命轨迹走进或者走近作品生命的某个角落”,进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方面都有所得。

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全文只有一千多字,但却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最本质的特征。从单元目标来看,学习本文,在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深入领会他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学习他的精神;此外,还要学习文章的结构技巧和选材技巧。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过了初中半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各种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待培养和加强,如主动的、熟练的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和习惯;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对课文进行质疑的能力等都需要在教学中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闻一多和臧克家;

2、积累一些生动形象的词句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3、理解文章结构与选材的特色与精妙。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理解文章于叙述之中寓以精辟的抒情议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心领会闻一多先生刻苦而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爱民热忱以及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在感受伟人革命斗争风采的同时,也从中接受启迪,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顽强坚韧、无私畏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著名画家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有这样一个人一身傲骨并让山河为之动容,他就是——闻一多。

2、相关资料
(一)认识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11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1945年的“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7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仆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这时昆明的气氛异常紧张,盛传下一个暗杀对象就是闻一多,许多朋友劝他应该避一避。然而,闻一多没有畏惧,照常参加了李公仆先生的追悼会,并在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除国民党特务杀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经说:“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二)走进作者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三)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9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10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听范读(教师范读或者录音),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回答问题: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2)从这两方面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既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又是一位具有崇高品格的大勇的革命家

3)围绕这两方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治学严谨、成就卓越
三件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作为民主战士——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三件事: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目的:争取民主

4)据此,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7 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5)思考: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第二课时

一、走近闻一多——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写法,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2、(1)这一部分中,闻一多先生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件事情上?

苦读写作《唐诗杂论》

2)齐读三、四两段,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虽然现在我们不可能像闻先生那样成为卓越的学者,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那么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从闻一多先生身上能够学到什么呢?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哪些卓越品质是我们可以应用到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来?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惜寸阴、分阴”,“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等等。

(当然我们是不能够单靠讲的,因为我们有时候“说就天下无敌,做就无能为力”。其实,面对生活学习,我们不但要“说到”,更要“做到”。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的学者的言行是这样,那么身为大勇的革命烈士时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看看课文的第二部分。)

二、走近闻一多——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
不仅是写“说”,而是把“说”和“做”糅合起来写。正如课文所写: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2、探究革命家方面,学习爱国精神 (以学生自学为主)

1)起稿政治传单 勇敢无畏
革命家方面 2)群众大会演讲,大骂特务 不怕牺牲 目的:争取民主
(说→做) 3)参加示威游行 言行一致

3、文中哪些内容分别说明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及在群众大会上演讲等内容说明他是“口的巨人”;

“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内容说明他是“行的高标”。
三、评说闻一多——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们要学习他怎样的精神?

不一致: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一致: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更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
四、深入探究

1、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这三件事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表现出来了。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部分进行详写,没有写他研究的具体内容,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和态度,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救国;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书介绍简略,既强调了“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又避免了与前文内容的重复。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1)语言描写——如“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再如“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课堂小结】
“红烛发光照死水,一多著作青史垂。诗与热血共铸就,一座丰碑爱国魂。”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语言,让我们踏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作业设计】

1、探究了闻一多先生这位英雄之后,我们还会想到哪些伟人的言行呢?他们的说和做带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呢?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怎样对待自己的言行、学习生活与人生呢?把你的感受、感想、感触,整理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

2赏析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的精彩语言和作为大勇的革命家风范。

【板书设计】

写《唐诗杂论》

写《楚辞校补》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写《古典新义》

口的巨人

起稿传单

行的高标

革命家 大会演说 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参加游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3216b4fb307e87101f6960e.html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