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歌声 课时作业-学习文档

发布时间:2019-09-11 01:45: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永不消逝的歌声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一、课外阅读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019·江西上饶高三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材料一: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2019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19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2019年相比增加了0.02,但对比2019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2019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9年至2019,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9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9,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2019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9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9,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19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9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19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9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本、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9—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

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9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图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

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

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9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会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B.根据材料一,2019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9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其中一大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解析:C “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的说法以偏概全,原文为“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2.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一显示2019年至2019,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一显示,2019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解析:BC A,“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错误,纸质图书2019年的阅读量高于2019,原文第一段为“2019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2019年相比增加了0.02本”;D,“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一句分析不恰当,原文最后一段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说明对象为“很多人”,而不是“广大中小学生”;E,“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同时,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越好”。

3.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自己观点的能力。题干要求先提出建议,然后结合材料阐述,所以我们的建议必须是建立在对材料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的,要能够解决材料中提到的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所产生的问题,与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

答案:①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鼓励国民读书。从材料看,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途径促进全社会阅读氛围,如韩美均颁布读书法,这值得我们借鉴。而从现实环境看,我国尚未就阅读立法,这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②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从材料看,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识字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还包括教材和教辅,如能在这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好教材、教辅的作用,会更有利于阅读的推广与深化。(如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能与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言之成理

即可。)

二、语言运用

4.(2019·浙江杭州五县七校高三期中考试)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在传达室,他是北大保安;走进课堂,他是北大学生。在北大期间,甘相伟总是随身带着纸笔,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几年里,他先后写了几百篇文章,集结成册后,他的第一本书正式出版,取名叫《站着上北大》。北大校长为该书作序,并称赞说,这种精神,令人钦佩。甘相伟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他也被誉为“中国保安出书第一人”。

  请说出甘相伟将自己书取名为《站着上北大》的两点理由。

解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和语言表达连贯的综合题。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材料主要讲述了甘相伟在北大做保安和上学的感人事迹,考生可将材料中能体现甘相伟取名理由的语句信息筛选出来,然后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概括作答。

答案:(1)站着符合保安身份,是他的一种工作状态。

(2)站着体现了他作为旁听生,刻苦求学,执着乐观的精神。5.下面是某机构对某省4所高校大学生课余时间支配情况的调查统计,请你就当今大学生课余生活情况写两条结论,并针对大学生课余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大学生课余时间支配情况调查统计表(男生436,女生562)

:表中所列为排名前5的数据,食宿等未统计在内。

当今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

(1) 

(2) 

建议: 

解析:这是图文转换中的表文转换。首先要抓图表反映的对象,“大学生课余时间支配情况”;然后抓数字及数字的变化,一般注意最大和最小(数字或幅度);最后用文字把趋势概括出来。要注意用语的规范。

答案:(示例)(1)大学生课余时间主要还是用在专业学习上。(2)锻炼身体及阅读经典的时间太少。建议:大学生应当加强身体锻炼,多读一些经典,少些娱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9480c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7.html

《永不消逝的歌声 课时作业-学习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