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结构与功能(五脏)

发布时间:2011-03-29 19:19: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体结构与功能

总论:

1.人体的构成: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与六腑相配合,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的联系沟通,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形体官窍,构成五个紧密相联系的功能系统。

2.中医学关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理论来源:

①古代对尸体解剖的粗略分析。——是认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方法。

②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积累了有关脏腑活动规律的知识。

③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

第一节 脏腑

1.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按功能不同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

2.五脏的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的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贮藏精气。

3.五脏与六腑的区别:

①功能不同(见上述)

②五脏藏神,六腑除胆以外均与神志活动无关。

心藏神 肺藏魄 脾藏意 肝藏魂 肾藏志

心在志为喜 肺在志为悲 脾在志为思 肝在志为怒 肾在志为恐

③形态有别:五脏多为充满精气的实体性器官,六腑多为传化水谷的中空性器官。

④脏主腑从:人体结构中五脏为中心,六腑从属于五脏。

4.中医脏腑学说的特点

①脏腑中具有气、血、阴、阳。各脏腑中气、血、阴、阳的量是不同的。如:心、肝气、血、阴、阳并重。肺气、阴为主。脾气、阳为主。因此各脏腑生理功能不同。

②注重脏腑的功能而略于实体解剖,有些内脏甚至难以确定其形其位。

——说明中医学中的每一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重要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的综合概念。

——中医学中一个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现代医学里多个脏器的功能。

一、五脏

五脏生理功能不同,各司其职,分别与形体、官窍、五液、情志有特定联系,构成五大系统。心脏起主宰作用。

(一)心

①形态:圆而尖长,形似倒垂的未开的莲蕊,外有心包保护,内有七窍相通。

②主要功能:a推动血液运行(主血脉) b主管生命和精神活动(藏神)

③系统联系:在体和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通过经络与小肠相表里。

④别称:“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①主血脉 指心有主血和主脉两方面的功能。主血是指心推动血液的运行,主脉是指全身的血脉与心相通,并与心脏配合,共同完成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

A主血脉所获得的生理功能:输送营养物质,内灌脏腑,外濡百骸,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进行。

B 生血: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经心阳的温煦变化而赤成为血液。

C 心脏搏动的动力:心气。

D 血液循行正常的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②主管生命和精神活动:(即“心藏神”、“心主神明”)

A 定义:心是人体生命活动和进行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中心。

B 推论的理由:因为心主血脉,而血液是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心主神明。

C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的表现:精神饱满,意识清晰,思维敏捷,七情调和,寤寐正常。

D 心主血与心主藏神的关系:主血为藏神提供物质基础,藏神则主宰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和血的正常循行,在病理上也会相互影响。

2.心得系统联系 体现在体、华、窍、液、志五个方面。

①心在体合脉

五体——指形体的筋、脉、肉、皮、骨五个层次。

心在体合脉即心主血脉。见上述内容。

②其华在面

五华——指五脏的精气表现在体表的爪、面、唇、毛、发五个特定部位。

心其华在面——指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显露在面部的色泽变化上,此外,面部表情反映了心主神志活动的状况。

心功能健全则面的血荣,面色红润光泽,表情丰富自然。

③心开窍于舌

九窍——窍即孔窍,包括头面的眼、耳、口、鼻、舌五官及下窍二阴,合称为九窍。

五脏开窍于官窍——指五脏与官窍之间有某种特定的对应关系。

心开窍于舌——又称“心为舌之苗”,指舌为心之外候。

A 舌的活动、司味觉和表达语言的功能反映了心主血脉和主神明的生理功能。

B 舌质的色泽可直接察知气血的运行和判断心主血的生理功能。

C 舌与心关系密切,和五脏均有关联,通过望舌有助于对其他五脏病变的诊断——舌诊。

④心在液为汗

五液——是指体表孔窍分泌的泪、汗、涎、涕、唾五种正常液体。

五脏主五液——指某脏与某种液有特定的对应关系。

A ——是津液通过阳气蒸腾气化后,从汗孔排出的液体。

B 为什么说汗为心液: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与血又同出一源,血为心所主,故称之。

⑤在志为喜

A ——即情志、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刺激所表现的情绪反映。

B 五志——指喜、怒、思、悲(忧)、恐(惊)五种情感变化。

C 五脏主五志——指五脏与五志之间有某种特定的对应关系。

D 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的情志活动有关。

——心得功能正常:情志安和,欢喜适度,身心健康。

附:心包络

定义——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功能——为心之外围,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外邪侵犯心脏时包络首先受病。

“热入心包”、“痰蒙心包”——温病学中,将外感热病出现神昏谵语等证称之。

(二)肺

别名:华盖,娇脏。

华盖——由于肺位最高,故名华盖。

娇脏——因为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称娇脏。

主要生理功能:主管呼吸,助心行血,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系统联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忧(悲),五行属金,喜润恶燥,为阳中之少阴,与大肠相表里。

肺气运动的特征:宣发与肃降,宣发是向上向外,肃降是向下向内。

两种运动相反相成,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不能分割,共同完成下列五种生理效应。

a维持呼吸运动正常 b 辅助心脏推行血液 c 输布水谷精微于全身

d 布散卫气于体表 e促进水液输布与排泄。

1.肺的主要功能

主一身之气: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包括主呼吸之气,主管气的生成,以及对全身气机运动 的调节三方面。

A主呼吸之气(司呼吸)

定义:指肺主观呼吸运动,为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的场所。

主呼吸之气正常则:。。。。p41

B 主管气的生成。生成宗气。上聚于胸中气海下达丹田,布散全身协助肺主一身之气的运动和输布。

C 调节全身气机。 肺有节律地、不停顿地一呼一吸,调节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使整体气机活动始终处于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

助心行血

A 肺助心行血的结构基础:“肺朝百脉”。即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血液而聚会于肺,经过肺的吸清呼浊,气体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至全身的功能。

B 助心行血的生理作用 ★全身血脉及脉中之血不断朝向和汇聚于肺

★肺主管清血和浊血的转化

★肺生成宗气,宗气影响心搏的强弱和节律,助心推动血行。

促进水液输布与排泄(肺主通调水道)

A 定义:指肺通过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的功能。

B 肺气的宣发:将津液输布于全身各脏腑、器官与皮毛,发挥滋润濡养作用,部分津液代谢后依靠卫气“司开合”的作用,从汗孔排出体外。

C 肺气的肃降:使津液随气下行,上焦及全身代谢后的水液下输于肾和膀胱,经气化为尿,排出体外。

D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结合: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水液代谢平衡。

2.肺的系统联系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与皮肤有密切配合关系,肺的功能盛衰可以从毫毛的色泽反映出来。

A 肺与皮毛的关系:肺布散营养至皮毛,皮毛得以温养和润泽,发挥其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屏障作用;皮毛上的汗孔宣肺气帮助肺的呼吸。

B 肺功能正常与否出现的情况:见p43

肺开窍于鼻,喉为肺的门户:肺的生理功能与鼻关系密切,鼻与喉相通,咽与喉相邻,功能相关,故肺的生理功能与鼻、咽、喉功能相关。

肺在液为涕:肺宣发津液,由鼻分泌而成涕,能清洁濡润和保护鼻窍,并能防御外邪有利于肺的呼吸。

——肺气旺盛与否在涕方面的放映:见p44

在志为悲(忧):肺气正常在情志方面会出现正常的悲、忧生理反应。(悲忧耗肺气)

——肺气不足在情绪方面的表现:见p44

(三)脾

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统摄血液。

系统联系: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五行属土,阴中之至阴,与胃相表里。

生理特征: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

1.脾的主要功能

1)主运化

——指脾具有消化饮食,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方面。

运化水谷 即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精微物质的作用

A.精微物质(营养物质)的运送途径

一方面上输于心肺,于血脉中经心阳温煦化赤为血,在肺中生成宗气.生成的气血营养全身.

另一方面,通过脾的直接散精,布散至脏腑组织发挥营养作用.

B 脾主运化功能强健(脾气健运),……..

脾主运化功能减退(脾失健运),……

运化水液 即脾对饮食物中水液的吸收和输布作用

A 水液的输布途径:

一方面吸收水谷精微中的水液,气化为津液,输布至全身,滋润脏腑组织器官.

另一方面,将胃肠道送至的水分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降和肾的气化形成汗和尿排出体外.

B 脾失健运,水液分布异常………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为生痰之源”

脾气主升的运动特点 主升表现为升清和升举两个方面

A 升清:将水谷精微从中焦上输于心肺及头面、五官,通过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B 升举:脾气升托内脏,使之维持相对恒定位置而不游移或下垂。

C 升清无力,则出现。。。。。

升举无力,则出现。。。。。

2)统摄血液(又称脾统血)

指脾气有控制血液在血脉内流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机制:脾气有固涩作用 脾主运化,化生气血,气血充足,血行正常 脾阳旺盛,摄血有力。

——脾气或脾阳虚,统摄血液失职则出现:。。。。。。p46

2.脾的系统联系

在体合肉,主四肢。

肉:包括肌肉,脂肪和皮下组织。

肌腠:肌肉的纹理。

肌理:肌肉和皮肤的纹理合称。

——脾具有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肌肉和四肢的功能。

——肌肉的病变可以从脾论治。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A 开窍于口——指食欲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B ——为口腔的起始部分,靠脾运化水谷精微而化生气血以养之。

C 脾其华在唇——指脾的功能正常与否通过口唇的色泽形态变化反应出来。

——脾气建运的口唇。。。。

脾失建运的口唇。。。。

在液为涎

——是唾液中质地较清稀部分,具有保护、清洁口腔,湿润和溶解食物使之易于吞咽和消化的作用。是脾津上溢于口而化生。

在志为思

——指脾具有思考、思虑的功能。但,过度思虑或所思不遂,会导致脾气壅滞(思则气结),影响消化。

附:胰

1、位置:在胃之后,与脾毗邻。

2、功能:消化水谷,常将其归属于脾主运化之中。

3、胰脏有病多从脾论治。

(四)肝

主要功能:a 疏泄气机 b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

系统联系: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与胆相表里

特性: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习称刚脏。

1、 肝的主要功能

1)疏泄气机(肝主疏泄)

——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功能。

具体体现在维持气血运行,调畅情志反应,协助水液代谢,协调脾胃之气机升降以助消化,调节生殖机能等五方面。

调畅精神情志

A 正常:精神情志活动的基础是五脏的精气和功能活动。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脏腑功能协调,从而精神情志活动正常,表现为精神愉快,情志舒畅。

B 肝疏泄不及,则。。。。

C 肝疏泄太过,则。。。。

结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暴怒伤肝”

维持气血运行

A 肝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疏通和调畅,促使全身之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全身之血也随气一起运行周身。

B 肝疏泄功能不及(称“气滞”,“气郁”),出现的病症。。。。

C 疏泄太过出现的病症。。。。见p48

促进脾胃消化和输布

★肝疏泄功能正常在脾胃运化方面的表现:

A 协助脾升胃降:肝疏泄功能正常,脾胃之气升降正常,脾升、胃降,饮食物才得以正常消化、吸收及排泄。

B 分泌及排泄胆汁帮助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

★肝疏泄功能异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A 肝气犯脾:症状。。。。——治疗:疏肝建脾

B 肝气犯胃:症状。。。。——治疗:疏肝和胃

C 影响胆汁分泌与排泄:症状。。。。——治疗:疏肝利胆

协助水液代谢

A 人体水液代谢主要由肺、脾、肾三脏完成,但与肝疏泄功能有关联

B 水液运行依赖气的推动,疏泄正常,气机调畅,水液才能正常输布与排泄,故与肝疏泄有关。

C 肝失疏泄在水液代谢方面的表现。。。。

调节生殖机能

A 肝疏泄功能与女子月经关系密切: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冲、任二脉通利,月经正常,何以怀孕生子。

其中冲脉起于胞中,与妊娠有关,任脉也起于胞中,同月经有关。

B 与男子的排精有关:肝疏泄正常,排精通畅。

C 肝疏泄不正常,在月经和排精方面的表现。。。。

2)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肝藏血)

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流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A 贮藏血液:肝具有贮藏血液于肝内及冲脉之中,既可濡养自身又可使魂有所藏之地。

《内经》注云: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

——肝藏血不足时,魂不守舍,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梦呓,以及出现幻觉等。

(治疗:补肝血)

B调节血流量:指肝将人体组织器官的血流量随着生理需要而不断地调整和改变。睡眠时血藏于肝,活动时肝将血液输送到相应得部位。

C防止出血:肝气的固涩作用能收摄约束血液,防止血液逸出脉外。

总结:肝疏泄气机,又主藏血,藏血属于阴,肝气主升主动又属于阳,故称肝为“体阴而用阳”——病理上“肝体常不足,肝用常有余”

2、 肝的系统联系

1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A 筋连接和约束骨节主持运动和保护内脏,靠肝血滋养才能发挥正常功能;爪为筋之余,也靠肝血的滋养,故爪甲的荣枯反映了肝血的盛衰。

B 肝血不足时在筋爪的表现:爪甲淡白枯槁、软薄或变形脆裂。(治疗:补肝血)

②开窍于目 目的临床症状可反映出肝的功能是否正常。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有五轮学说,但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原因:

A 肝的经脉上连于目系。

B 目的视力靠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

③在液为泪

泪具有滋润眼睛和清洁眼球的功能,是肝阴经肝阳所化生,受肝气控制,故泪为肝之液。

肝功能不正常时,泪液分泌也不正常:a肝血虚:泪液少,目干涩。B肝经湿热:目眵(chi)增多,c肝经风热:迎风流泪

④在志为怒 怒以肝藏血为基础,与肝疏泄气机主升发特性密切相关。

A肝血充足,但怒而不过,能有所节制。

B 肝血不足,稍遇刺激则勃发大怒,不可遏制。

C 怒伤肝:因为大怒使肝气升发太过;郁怒又使肝气不舒。——养生:息怒宁志。

(五)肾

A 肾为先天之本——因为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之。

B 肾的主要功能:主管生长发育与生殖,主管一身之阴阳,主管水液代谢,主管纳气。

C 系统联系: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液为唾,在志为思,与膀胱相表里。

1、肾的主要功能

1)藏精(封藏精气)

①精气——a广义:指生命活动的精华物质及其机能。

B狭义:指生殖之精()和饮食物化生的精微物质()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

后天之精——指出生后来源于摄入的水谷,经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剩余部分,藏之于肾。

2 肾藏精的主要功能表现

A主管生长发育: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

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齿、骨、发的生长状态。

肾中精气虚则:小儿发育不良,五迟(立、行、齿、发、语),五软(头项、口、手、足、肌肉);成人则未老先衰等。

B 主管生殖繁衍 因为肾精充盛产生了天癸这种物质。而天癸队生殖功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肾中精气亏虚——天癸产生少,青少年:生殖器发育不良,性成熟迟缓。中年人:生殖机能减退,不能生孩子。

——治疗:补肾。

2)主管一身阴阳 肾具有主宰和调节全身阴阳,以维持机体阴阳动态平衡的功能。

A 调节阴阳的基础:肾中的肾精、肾气(合称:肾中精气)

B 肾阴、肾阳——是肾中精气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生理效应,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根本。

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滋养、濡润的作用,又称为元阴。

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温煦、推动的作用,又称为元阳。

(肾阴为全身诸阴之本,肾阳为全身诸阳之根)

肾阴虚的表现:内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红少津。

肾阳虚的表现:疲惫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冷痛或痿弱,性机能减退,水肿等。

3)主管水液代谢 肾阳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平衡功能。

1 水液代谢:水液的生成、输布、排泄。 多个脏腑参与,肾阳最为重要。

②肾主水的功能表现:a 温煦和推动参与水液代谢的肺、脾、三焦、膀胱等内脏,使其功能正常。B 将各脏腑利用完后的水液,经肾阳作用再分出清浊,清者吸收后重新利用,浊者化为尿液下输膀胱。

C控制膀胱开合,排出尿液,维持水液代谢平衡。

若肾阳不足,可出现二个病情:a 尿少,尿闭,水肿(排不出)b 小便清长,遗尿,尿失禁或小便有余沥。

4)主管纳气 指肺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协助肺完成呼吸功能。

肾不纳气的表现:呼吸表浅,动则气喘,呼多吸少。

2、肾的系统联系

①在体合骨 肾中精气化生骨髓,而骨的生长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提供营养。

牙齿:为骨之余,亦为肾中精气所充养。

脑: 为隋海,亦为肾中精气所充养。

髓:骨头中柔软象胶一样的物质。由肾中精气所化生。

②其华在发 发的生长依赖于肾中精气的充养和血液的濡养。(发为血之余)

肾华在发——指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反映了肾中精气的充盈状态。

③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开窍于耳——指耳的听觉灵敏与否,反映了肾中精气的盈亏。

二阴:即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

肾开窍于二阴——指人的生殖为肾所主,尿液、粪便的排泄状态反映了肾的气化功能。

④在液为唾

——是口中津液较稠厚的部分。唾是肾精所化,故肾在液为唾。

⑤在志为恐

恐的情志活动与肾精关系密切,肾精足能耐受惊恐,反之则不能耐受。——过恐伤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489dc49ec3d5bbfd0a744a.html

《人体结构与功能(五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